弹簧的平切口切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0470阅读:1450来源:国知局
弹簧的平切口切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簧的切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对于利用扭切方式进行切断的弹簧平切口的组合切断装置。



背景技术:

弹簧的种类很多,弹簧的应用也很广泛。在机械、汽车、拖拉机、电气等行业中,弹簧时最为基本的机械零件之一。对于弹簧钢丝的切断方式,一般有直切、摆切、对切或扭切等等方式,直切、摆切或对切是将卷簧机刀具刃口直接作用于弹簧丝上的剪切方法,对于刀具刃口有很大的挤压应力,致使刀具频繁损坏更换,扭切方式的应用局限比较大,对于大旋绕比、异形丝和要求严格的弹簧加工存在致命的影响。一般大旋绕比弹簧只能采用直切、摆切和对切方式。但是经过上述的切断方式的弹簧钢丝的断口处的对中心垂直度和断口处的平面度都不是很好,需要对断口端面进行再加工,保证断口端面的对中心垂直和平面度。在现在的公开文件中,也有很多关于弹簧成型的文件,如中国专利:“高精度数控八轴螺旋压缩弹簧成型机(CN205341763U)”,含有机床主体、校直机构、压紧送料机构、上变径机构、节距结构、芯轴、中变径机构、下变径机构、电脑控制盒、上切断机构、下切断机构。采用机械和计算机闭环技术及气压技术相结合设计而成,实现“芯轴-切断”联体。但是该结构相对复杂,而且也是采用传统的切断方式,依然存在弹簧钢丝断口处的平面度和对中心垂直度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弹簧钢丝的切断口的对中心垂直度和平面度满足要求,不需要进行二次磨平操作,适用于大旋绕比弹簧的一种组合切断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弹簧卷绕成型的设备中,在弹簧的断口的对中心垂直度和平面度不能满足要求,需要进行二次加工,设备结构复杂,操作不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弹簧的平切口切断装置,包括上切刀、芯刀和下推刀;所述的上切刀位于弹簧的上方,下推刀位于弹簧的下方,芯刀位于弹簧的轴线方向,上切刀与芯刀分别位于弹簧切断口的上下两侧,下推刀位于弹簧外,上切刀向下运动在弹簧切断口处形成预切刀口,芯刀向上运动在弹簧切断口处形成预切刀痕。以往的弹簧切断装置基本就是通过上切刀直切方式来完成弹簧钢丝卷绕后的切断,切断口往往存在着对中心垂直度不好,平面度也不能满足要求,在弹簧的后续加工中,还需要对弹簧的端部断口进行磨平,保证切断口的对中心度和平面度。而采用扭切方式进行切断的弹簧钢丝,一般是针对旋绕比比较小的弹簧,因为旋绕比小,由于其刚性大,应力低,容易通过扭切方式完成。而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切刀、芯刀和下推刀,通过三把刀的配合,能完成对大旋绕比的弹簧进行切断,并且保证在切断的同时,切断口的对中心度和平面度好,不需要进行二次加工。芯刀位于弹簧的轴向方向,并且芯刀的刀刃处于待切断钢丝的切断口的下方,对弹簧钢丝的切断口的下方进行划线,形成一个标记,然后再通过位于弹簧钢丝上方的上切刀对弹簧钢丝做一个预切,从而在弹簧钢丝的上下两个面都有标记,弹簧钢丝上下两个预切的刀口位于同一径向平面内,而这个平面是对中心垂直的,因此保证了在弹簧扭断后,切断口的对中心垂直度和平面度。而且由于旋绕比比较大,弹簧钢丝的刚性小,容易发生变形,这也是为什么大旋绕比不能扭切的原因,因为这样的钢丝容易在扭切过程中形成尾钩,扭断效果不好。但是本专利申请由于在弹簧钢丝上形成的预切刀口和预划线,破坏了弹簧钢丝的原有的应力结构,在下推刀向上推动弹簧时,由于预切刀口和预划线的存在,形成了一个基准面,扭切应力直接作用在切断口上,切断口无毛刺,对中心垂直度和平面度好。本实用新型是在上切刀和芯刀对弹簧形成了预切后,弹簧继续在卷绕,下推刀向上推动的时候,给弹簧一个向上的力,而弹簧钢丝本身的卷绕也在继续,卷绕时弹簧的切断口微观上的旋转移动上的旋转扭力和下推刀向上的推动力叠加,使得弹簧钢丝可以迅速在形成了预切的切断口完成平切口的扭断切断。利用了下切刀单向的推动力和弹簧成型时自身的旋转,不需要额外外加助力就可以完成钢丝切断,效率高,设备少,应用广泛。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切刀与芯刀的刀刃位于弹簧的同一径向方向上。方便对中心形成完整的切断面,上下同时对中心并且位于同一径向方向上,保证了扭切时的对中心垂直度和平面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芯刀包括刀头主体和刀头刃体,所述的刀头主体的横截面设有弧形面,弧形面与弹簧的内径弧度相同,所述的刀头刃体位于刀头主体的上方,刀头刃体形成一个尖角。芯刀上不仅有对弹簧进行支撑的弧形面,更重要的是在刀头主体上形成一个刀头刃体,利用刀头刃体对弹簧钢丝进行划线,同时与上切刀配合,完成对切断口的预切,让下推刀推动弹簧进行扭切时,快速扭断无尾钩,切断口平整度好。

作为优选,所述的下推刀包括推刀刀头,推刀刀头设有倾斜的推刀面,所述的推刀面由推刀刀头向外倾斜,在推刀面的底部形成推刀角,推刀角伸入到弹簧切断口所在的弹簧圈内,弹簧本体位于下推刀的推刀面上。下推刀的推刀面对弹簧进行支持,推刀角快速插入弹簧钢丝圈内,下推刀向上运动,弹簧扭转切断。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弹簧的平切口切断装置具备下述优点:弹簧平切口的组合切断装置通过上切刀和芯刀的配合,对弹簧钢丝实现一个预切,然后再通过下推刀进行扭切,从而保证了弹簧钢丝切断口的对中心垂直度和平面度,而且还可以应用在大旋绕比的弹簧上,弹簧的应用范围广泛,切断口平整度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弹簧平切口的组合切断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内芯刀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内下推刀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切断装置应用在弹簧卷绕成型装置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弹簧平切口的组合切断装置,包括上切刀5、芯刀4和下推刀8;上切刀5位于弹簧9的上方,下推刀8位于弹簧9的下方,芯刀4位于弹簧9的轴线方向。上切刀5与芯刀4分别位于弹簧钢丝切断口6的上下两侧,并且上切刀5的刀刃与芯刀4的刀头刃体10相对,位于弹簧钢丝切断口6的同一径向方向上。下推刀8位于弹簧9外,在上切刀5和芯刀4对弹簧钢丝进行预切后,下推刀8向上运动,弹簧扭断。

如图2所示,其中,芯刀4包括刀头主体11和刀头刃体10,刀头主体11的横截面设有弧形面,弧形面与弹簧的内径弧度相同,对弹簧进行一个支撑,而在刀头刃体10位于刀头主体的上方,刀头刃体形成一个尖角。尖角刀刃对弹簧钢丝预切划线,通过与上切刀的配合,使得切断口的上下各形成预切刀口,两个预切刀口在同一平面内,而这个平面对中心垂直。

如图3所示,下推刀包括推刀座12和与推刀座12焊接在一起的推刀头13。其中推刀座12呈L形,推刀座12是由45号钢制造的,而推刀头13与推刀座12的短边焊接,推刀头13是由钨钢制造的。在推刀头13的侧面形成一个推刀面15,推刀面15的一端连接有支撑面14,推刀面15的另一端与推刀头的底部形成推刀角α。支撑面14与推刀面15一体成型,支撑面14为平面,支撑面14与推刀面15的长度比大概在1:1左右。推刀面15为弧形面或者是倾斜的平面,推刀面15的端部形成的推刀角α为70°。推刀角伸入到弹簧钢丝切断口所在的弹簧圈内,卷绕完成的弹簧位于下推刀的支撑面面上。

如图4所示,一种弹簧钢丝的自动卷绕成型装置,包括依次布置的弹簧钢丝的导向机构、弹簧钢丝的卷绕机构以及如图1的弹簧平切口的组合切断装置。

弹簧钢丝的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板1,在导向板1上安装有导向板盖板2,弹簧钢丝3由导向板1进行导向,然后绕制到后续的弹簧钢丝的卷绕机构上。

弹簧钢丝卷绕机构,包括布置在弹簧外圈处的推杆座16,推杆座16上安装有推杆17,在弹簧外圈同时还布置有两个曲线规7,通过曲线规7的方位的布置,来完成弹簧钢丝卷绕成圆柱形弹簧9规定内径,推杆将形成的弹簧向外推,形成规定的节距。

上切刀5、曲线规7和下推刀8依次布置在弹簧9的外圆周方向。完成弹簧的卷绕和切断。

一种弹簧平切口的组合切断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在待切断的弹簧圈上,通过芯刀在弹簧的切断口进行划线标记;第二步,上切刀向下运动,对弹簧钢丝进行预切,在弹簧的切断口处形成一个预切刀口,上切刀对弹簧钢丝进行预切时,预切刀口的深度为弹簧钢丝直径的1/6~1/3;第三步,下推刀向上运动,下推刀的刀头刃体插入到弹簧切断口所在的弹簧圈内,弹簧钢丝受力扭转切断,形成平整的弹簧平切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