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齿机及其回转支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73175发布日期:2018-07-20 18:40阅读:8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滚齿机及其回转支承。



背景技术:

5米滚齿机是重型装备制造的必要设备,尤其在加工大规格、大模数的齿轮上,其重要作用更加的突出。

目前,行业内5米滚齿机的工作台普遍采用静压轴承的设计,这种设计使得5米滚齿机的载荷具有局限性,往往不能加工吨位较大的齿圈或齿轮。而且,立式静压轴承采用稀油润滑,密封难度增加,存在漏油情况,漏出的油污污染场地,长生浪费的同时又不环保。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滚齿机无法加工大吨位齿轮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转支承,该回转支承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滚齿机无法加工大吨位齿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回转支承的滚齿机。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回转支承,包括:

基座;

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的支承内圈;

位于所述支承内圈外侧的支承外圈,所述支承内圈的外壁与所述支承外圈的内壁上均设置有滚道;

设置于所述支承内圈与所述支承外圈之间的交叉滚柱,且所述交叉滚柱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滚柱和第二滚柱,所述第二滚柱与所述支承外圈的滚道滚动配合,所述第一滚柱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滚柱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

与所述支承外圈固定连接的工作台;

能够驱动所述工作台转动的驱动装置。

优选地,上述回转支承中,所述基座与所述支承内圈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地,上述回转支承中,所述第一滚柱的轴线和第二滚柱的轴线相互垂直设置。

优选地,上述回转支承中,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承内圈与所述支承外圈之间的保持架,所述第一滚柱和第二滚柱设置在所述保持架上。

优选地,上述回转支承中,所述工作台与所述支承外圈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地,上述回转支承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工作台固定连接的蜗轮、与所述蜗轮啮合的蜗杆和驱动所述蜗杆转动的电机。

优选地,上述回转支承中,所述蜗轮与所述工作台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地,上述回转支承中,所述滚道经过高频淬火处理。

一种滚齿机,包括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支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转支承包括基座、支承内圈、支承外圈、交叉滚柱、工作台和驱动装置。其中支承内圈与基座固定连接,支承外圈位于支承内圈的外侧,即支承外圈和支承内圈同轴设置,支承内圈的外壁与支承外圈的内壁相对设置。并且,支承内圈的外壁与支承外圈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交叉滚柱,交叉滚柱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滚柱和第二滚柱,第二滚柱与支承外圈的滚道滚动配合,第一滚柱的轴线与第二滚柱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工作台与支承外圈固定连接,驱动装置能够驱动工作台转动。

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转支承过程中,加工齿轮需要工作台转动时,可以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工作台转动,进而工作台带动支承外圈转动,第二滚柱与支承外圈的滚道滚动配合,由于采用滚柱作为滚动体,其运转精度和装配精度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也大大降低了支承外圈转动的摩擦力。而且,第一滚柱的轴线与第二滚柱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如此可以承受来自于轴向的超大载荷进而大大增加了滚齿机的承载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滚齿机,该滚齿机包括上述任一种回转支承。由于上述的回转支承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回转支承的滚齿机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回转支承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回转支承的剖视图。

在图1-2中:

1-蜗轮、2-工作台、3-蜗杆、4-电机、5-支承外圈、6-支承内圈、7-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转支承,该回转支承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滚齿机无法加工大吨位齿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回转支承的滚齿机。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回转支承包括基座7、支承内圈6、支承外圈5、交叉滚柱、工作台2和驱动装置。其中支承内圈6与基座7固定连接,支承外圈5位于支承内圈6的外侧,即支承外圈5和支承内圈6同轴设置,支承内圈6的外壁与支承外圈5的内壁相对设置。并且,支承内圈6的外壁与支承外圈5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交叉滚柱,交叉滚柱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滚柱和第二滚柱,第二滚柱与支承外圈5的滚道滚动配合,第一滚柱的轴线与第二滚柱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工作台2与支承外圈5固定连接,驱动装置能够驱动工作台2转动。

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回转支承过程中,加工齿轮需要工作台2转动时,可以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工作台2转动,进而工作台2带动支承外圈5转动,第二滚柱与支承外圈5的滚道滚动配合,由于采用滚柱作为滚动体,其运转精度和装配精度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也大大降低了支承外圈5转动的摩擦力。而且,第一滚柱的轴线与第二滚柱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如此可以承受来自于轴向的超大载荷进而大大增加了滚齿机的承载能力。

为了便于连接和拆卸,基座7与支承内圈6之间可以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当然基座7与支承内圈6之间也可以卡接或者焊接,在此不作限定。

为了进一步提高轴向承载能力,其中第一滚柱的轴线和第二滚柱的轴线相互垂直设置。并且第一滚柱的轴线和第二滚柱的轴线可以均与水平面呈45°夹角设置,如此第一滚柱与支承内圈6的滚道滚动配合,第二滚柱与支承外圈5的滚道滚动配合。当然,也可以第一滚柱的轴线沿着水平面设置,第二滚柱的轴线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如此第二滚柱同时与支承外圈5和支承内圈6的滚道滚动配合,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设置第一滚柱和第二滚柱,上述回转支承还可以包括固定于支承内圈6与支承外圈5之间的保持架,第一滚柱和第二滚柱设置在保持架上。第一滚柱和第二滚柱具体为圆柱体。

同样地,为了便于连接和拆卸,工作台2与支承外圈5之间也可以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当然,工作台2与支承外圈5也可以通过焊接或者卡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包括与工作台2固定连接的蜗轮1、与蜗轮1啮合的蜗杆3和驱动蜗杆3转动的电机4。如此当需要工作台2转动时,电机4驱动蜗杆3转动,蜗杆3进而带动蜗轮1转动,以此实现蜗轮1带动工作台2转动。电机4可以为伺服电机,以提高传动精度。

进一步地,蜗轮1与工作台2之间也可以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或者也可以焊接,在此不作限定。

为了提高滚道的硬度,其中支承外圈5的滚道和支承内圈6的滚道还可以经过高频淬火处理。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回转支承,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滚齿机,该滚齿机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种回转支承。由于该滚齿机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回转支承,所以该滚齿机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