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内孔S型金属蜂窝产品的制作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1081发布日期:2018-06-27 00:17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蜂窝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双内孔S型金属蜂窝产品的制作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很多流体(气体、液体)需要经过催化剂催化后才能直接排放或有利于后续处理。

现有技术中的金属蜂窝产品的制作设备,其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并存在如下缺点:

(1)不同直径/规格的产品需要在不同的设备上制作,无法适应有跨度范围的产品要求;

(2)结构复杂,操作、维护、维修困难,设备调试困难,对使用人员和维护保养的要求高;

(3)生产效率低;

(4)产出成品率低,报废率高;

(5)装置本身加工成本昂贵,且对加工的精度要求很高;

(6)设备稳定性差,结构不成熟,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故障,需要设备人员随时调整;

(7)无法跟换模具或更换模具时间很长、更换后产品精度和稳定性大大降低;

(8)装置动作流程繁琐,机构繁多且对其互相间的配合要求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双内孔S型金属蜂窝产品的制作设备,从而提高生产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内孔S型金属蜂窝产品的制作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顶部为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中间安装卷料预成形部分,所述卷料预成形部分的上部安装上压芯部分,所述卷料预成形部分的下部安装顶料压装部分,所述卷料预成形部分两端的工作台上安装抱箍部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卷料预成形部分的结构为:圆盘,所述圆盘上部固定安装有齿轮,所述齿轮的上部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安装有卷料预成形的成形块组件,所述成形块组件通过轴承导向。

所述抱箍部分的结构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两侧安装有导轨,所述导轨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上安装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端连接可调节油缸的输出端,所述固定块的另一端连接成型模具,两个成型模具相对安装,并与卷料预成形部分对应。

所述上压芯部分的结构为: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上外板、中外板和下外板,所述上外板的中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一端安装有自动锁紧装置,所述电机的转轴穿过上外板连接锥齿轮机构,位于上外板和中外板之间通过导柱安装有定位板,所述锥齿轮机构的输出端与定位板固定,所述锥齿轮机构的输入端安装手轮;所述下外板上安装有上料辅助定位装置和辅助成形气缸。

所述顶料压装部分的结构为: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上板和下板,所述下板上安装有顶料导向杆并穿过上板,所述下板上还安装有双气缸抽针,其输出端连接抽针导向杆,所述抽针导向杆穿过上板与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中部安装有卷制成形针,所述卷制成形针位于顶料主轴的中部,所述顶料主轴位于上板的中部,其底部安装有顶料油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更改设备制作的产品,能够在圆管内部,防止一个由波浪型金属薄片和平面金属薄片相互叠加而形成的蜂窝状结构,可将催化剂附着在该蜂窝结构表面,大大提高单位体积或长度内流体和催化剂的面积;而运用到该结构产品的使用环境比较恶劣,相对于现在常用的陶瓷或金属蜂窝结构产品(波浪型金属薄片和平面金属薄片螺旋缠绕叠加后行程),该设备制作的产品,其在震动、高温、高压下的耐受性大大提升。

本实用新型提高生产的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可以自由的更换模具以用来适应更多型号规格的产品需求,且跟换模具后,设备的各项性能保持一致;降低对比设备的使用难度,简化操作和设备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以比较低的设备成本更好更快更稳定的生产产品。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备如下几个有点:

(1)与现有技术相比,提升产能百分之三十以上;

(2)与现有技术相比,提升了产品的成品率和原材料利用率,降低了返修率和报废率;

(3)与现有技术相比,降低了操作者的操作难度,做到人人都能操作;

(4)与现有技术相比,降低了设备维修率的同时,简化了日常维护保养;

(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可更换模具设计,且可快速跟换模具,适应不同规格的产品要求,减少了规格要求对设备的投入;

(6)加工出的产品综合性能提升,跟有利于后续工序的生产;提升了产品的综合寿命和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压芯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抱箍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卷料预成形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顶料压装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卷纸成形针的安装示意图。

其中:1、上压芯部分;2、卷料预成形部分;3、顶料压装部分;4、抱箍部分;5、工作台;6、机架;

101、电机;102、自动锁紧装置;103、上外板;104、转轴;105、锥齿轮机构;106、手轮;107、定位板;108、导柱;109、上料辅助定位装置;110、辅助成形气缸;111、下外板;112、中外板;

201、成形块组件;202、轴承;203、安装座;204、齿轮;205、圆盘;

301、卷制成形针;302、顶料主轴;303、支撑杆;304、抽针导向杆;305、双气缸抽针;306、顶料油缸;307、下板;308、上板;309、顶料导向杆;

401、可调节油缸;402、滑块;403、固定块;404、成型模具;405、导轨;406、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双内孔S型金属蜂窝产品的制作设备,包括机架6,机架6的顶部为工作台5,工作台5的中间安装卷料预成形部分2,卷料预成形部分2的上部安装上压芯部分1,卷料预成形部分2的下部安装顶料压装部分3,卷料预成形部分2两端的工作台5上安装抱箍部分4。

卷料预成形部分2的结构为:圆盘205,圆盘205上部固定安装有齿轮204,齿轮204的上部固定有安装座203,安装座203上安装有卷料预成形的成形块组件201,成形块组件201通过轴承202导向。

抱箍部分4的结构为:包括底座406,底座406上表面两侧安装有导轨405,导轨405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滑块402,滑块402上安装固定块403,固定块403的一端连接可调节油缸401的输出端,固定块403的另一端连接成型模具404,两个成型模具404相对安装,并与卷料预成形部分2对应。

上压芯部分1的结构为: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上外板103、中外板112和下外板111,上外板103的中部安装有电机101,电机101一端安装有自动锁紧装置102,电机101的转轴104穿过上外板103连接锥齿轮机构105,位于上外板103和中外板112之间通过导柱108安装有定位板107,锥齿轮机构105的输出端与定位板107固定,锥齿轮机构105的输入端安装手轮106;下外板111上安装有上料辅助定位装置109和辅助成形气缸110。

顶料压装部分3的结构为: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上板308和下板307,下板307上安装有顶料导向杆309并穿过上板308,下板307上还安装有双气缸抽针305,其输出端连接抽针导向杆304,抽针导向杆304穿过上板308与支撑杆303,支撑杆303的中部安装有卷制成形针301,卷制成形针301位于顶料主轴302的中部,顶料主轴302位于上板308的中部,其底部安装有顶料油缸306。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压芯部分1,如图3所示,具有如下有点:

高度上没有模具的限制,手轮106自由高度调节,根据产品的不同规格要求,实时调节。

采用四导柱108导向设置,保证在高压或产品外壳轻微倾斜的情况下,内芯与外壳的同芯。

采用高度自动锁定设计,无需手动,手轮106调整好高度后,保证每次压芯动作时压板的高度一致;在压芯动作过程中,保证对外壳定位面(反作用力面)不位移。

可调整的上料辅助定位装置109,根据不同的规格尺寸要求,一次调整后,在后续生产过程中辅助操作人员快速定位原材料位置并精准安放到位。

采用辅助成形气缸110,在原材料初步卷制后、HALF成形前,对部分料带导向,提高成形成功率,提高了成品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HALF抱箍部分4,如图4所示,具有如下优点:

采用标准导轨一体式导向设计,左右HALF模具在同一根导轨405上运动,从结构上保证HALF运动过程中的对中性;

可快速拆装模具设计,利用模具自身结构和生产过程中的自适应,简化模具结构,快拆快装设计。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卷料预成型部分2,如图5所示。

采用高精度齿轮传动,配合微电脑控制伺服转动,快速且精准;

卷制导向处增加轴承导向和减少摩擦,防止原料在卷制过程中变形或损坏;

采用快速拆装模具设计,模具简单,通过定位结构,能快速拆装;

采用上下双轴承定位导向设计,保证了在旋转动作中的稳定和位置精度,保证了于HALF模具的同芯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顶料压装部分4,如图7所示。

采用模块化标准件,顶料主轴302四标准导轨定位导向设计,防止在顶料过程中顶料主轴302偏动造成的产品报废;

双气缸抽针305设计,配合双标准导轨导向,保证了抽针力的同时,使抽正更加稳定;

卷制成形针301采用模块化设计,快速拆装更换,降低维修成本和时间;

顶料机构主轴化,通过合理导向,保证了顶料过程中主轴和HALF抱箍模具的同芯度,提升了一次性成品率;

顶料主轴302采用油缸驱动,平稳且有力,防止因推力不足导致的产品报废。

本实用新型的动作流程如下:

第一步:操作人员将原材料(波浪型金属薄片和平面金属薄片)相互重叠后放入设备后(卷制成形针301之间),启动设备,由卷料预成形部分完成预卷;

第二步:预卷定型后,辅助成形气缸110顶进,引导原材料边缘的成形方向;

第三步HALF抱箍部分油缸顶进,在HALF模具作用下将原材料固定成形,形成产品的内芯;

第四步:顶料压装部分抽针气缸抽针,将卷制针从内芯中抽出;

第五步:操作人员将外壳放入设备;

第六步:顶料油缸306顶进,顶进主轴将内芯推进外壳中,完成产品制作;

第七步:操作人员将完成产品拿出设备。

本实用新型备结构简单,大量利用标准件,降低了制作成本;设备大量利用标准导轨;利用多导轨定位和导向,提高设备动作精度的同时,降低了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维修难度;设备采用微电脑控制的伺服做转动动力,在提高了动作速度的同时也提高了动作到位的精度;设备采用油缸推动,保证了动作过程的稳定可靠。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