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材外径冲压刀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3483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材外径冲压刀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材外径冲压刀模。



背景技术:

由Intel的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的摩尔定律表明: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可以看出,电子元件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迅猛,而由各式各类的电子元件组成的电子系统在家用电器、汽车工业、工业仪表设备、通讯器件以及医疗设备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电子连接线是连接不同电子元件的重要辅材,因此,提高电子连接线的生产技术对电子元件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意义。

在生产电子连接线的过程中,有时需要将线材插入相应的PCB板的孔径内,而线材在浸锡后其外径通常偏大,现有技术通常通过剪刀手工修剪过大锡点的方法来克服外径偏大,存在效率低和修剪后的外径大小不一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线材外径冲压刀模,能够提高插线效率,同时能够保证所有线材外径大小一致,改善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线材外径冲压刀模,包括模座、下刀片、上刀片和背板;

所述下刀片设置在所述模座的一侧边,所述背板垂直固定设置在所述模座的另一侧边,所述上刀片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所述上刀片设置在所述下刀片的对应上方;

所述上刀片上开设有上刀芯口,所述下刀片上开设有下刀芯口,所述上刀片与所述下刀片相互压合时,所述上刀芯口和所述下刀芯口之间形成圆形空隙。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上刀芯口和下刀芯口之间形成圆形空隙,将线材剥头浸锡后放置在下刀芯口上,然后进行冲压,利用冲压力和圆形空隙形成标准的外径尺寸,提高了插线效率,同时能够保证所有线材外径大小一致。

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座,所述上刀片通过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背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上刀片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下刀片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模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模座、所述下刀片、所述上刀片和所述背板均为金属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所述模座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线材外径冲压刀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刀芯口和下刀芯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模座,2、下刀片,3、上刀片,4、背板,5、上刀芯口,6、下刀芯口,7、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实用新型,并不限定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线材外径冲压刀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刀芯口5和下刀芯口6的结构示意图。一种线材外径冲压刀模,包括模座1、下刀片2、上刀片3和背板4。模座1为整个组件的支撑结构,其他部件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设置在模座1上;下刀片2和上刀片3用于冲压线材,利用上刀芯口5和下刀芯口6之间形成圆形空隙冲压出标准的外径,圆形空隙的形状与线材所需形状一致;背板4则用于支撑上刀片3上下运动,完成冲压动作。

下刀片2设置在模座1的一侧边,背板4垂直固定设置在模座1的另一侧边,上刀片3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背板4上,上刀片3设置在下刀片2的对应上方;上刀片3上开设有上刀芯口5,下刀片2上开设有下刀芯口6,上刀片3与下刀片2相互压合时,上刀芯口5和下刀芯口6之间形成圆形空隙。上刀芯口5和下刀芯口6之间形成圆形空隙,将线材剥头浸锡后放置在下刀芯口6上,然后进行冲压,利用冲压力和圆形空隙形成标准的外径尺寸,提高了插线效率,同时能够保证所有线材外径大小一致。

一种线材外径冲压刀模,还包括安装座7,上刀片3通过安装座7设置在背板4上。具体地,上刀片3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设置在安装座7上,下刀片2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设置在模座1上,方便刀模的组装和维修。

具体的,模座1、下刀片2、上刀片3和背板4均为金属材质。某些金属材质,如铜或者铁,其硬度较高且较容易取材,方便制作。

具体的,背板4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模座1上,具有制作简单方便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