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工具钳加工的定位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2963发布日期:2018-06-30 02:29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工具钳加工的定位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涉及一种定位夹具,具体为一种用于工具钳加工的定位夹具。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的工具钳,目前在加工孔10,平面11,倒角12时分开加工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多次装夹,这样不仅导致使其尺寸精度无法保证,还会产品加工周期长,效率慢,成本高,如大批量生产更加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保证尺寸精度高,并可大批量生产,效率高的加工工具钳的定位夹具。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立板、第二立板;所述第一立板上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设置有销轴,所述销轴上铰接有压板,所述压板上设置有避刀孔;所述第二立板的中上部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立板的上端设置有卡盘,所述卡盘的中部设置有中心孔;所述卡盘的上端设置有卡板;所述避刀孔、中心孔、通孔设置在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设置为圆柱体,所述固定座的中部设置有销孔;所述销轴设置于销孔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卡板的数量设置为个,所述卡板的一端设置有与工具钳铰接部相配合的卡弧; 所述卡板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设置为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压板铰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工具钳加工的定位夹具,设计巧妙,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同时完成工具钳的钻孔、铣平面、倒角工序,不仅减少了工具钳多次装夹造成的加工精度不高问题,还缩短了加工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1、压板与销轴铰接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可实现压板在锁轴上旋转运动,在加工过程中,把工具钳放入卡板后,手动搬动压板往下,使压板压在工具钳上,使工具钳定位更加牢固。

2、压板与电机的输出轴铰接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不需手动搬动压板,直接打开电机即可实现压板的旋转运动,减少了操作者的疲劳度。

3、避刀孔、中心孔、通孔设置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结构设计是为了避开刀具,方便刀具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工具钳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三维示意爆炸图(固定座是圆柱体时)。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三维示意图(固定座是电机时)。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卡盘、卡板连接三维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压板打开时三维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底板;2、第一立板;3、第二立板;4、卡盘;5、卡板;6、工具钳;7、压板;8、销轴;9、固定座;10、孔;11、平面;12、工具钳铰接部;13、倒角;301、通孔;401、中心孔;501、卡弧;701、避刀孔;901、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

它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第一立板2、第二立板3;所述第一立板2上设置有固定座9,所述固定座9内设置有销轴8,所述销轴8上铰接有压板7,所述压板7上设置有避刀孔701;所述第二立板3的中上部设置有通孔301,所述第二立板3的上端设置有卡盘4,所述卡盘4的中部设置有中心孔401;所述卡盘4的上端设置有卡板5;所述避刀孔701、中心孔401、通孔301设置在一条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9设置为圆柱体,所述固定座9的中部设置有销孔901;所述销轴8设置于销孔901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卡板5的数量设置为2个,所述卡板5的一端设置有与工具钳铰接部12相配合的卡弧501; 所述卡板5相对设置。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9设置为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压板7铰接连接。

具体使用时,如图5所示,压板7处于打开状态,当把工具钳铰接部12的放入卡板5的卡弧501处后,如图2所示,旋转压板7将其对工具钳6进一步定位,即可开始工具钳6的钻孔、铣平面、倒角工序,加工完后,旋转压板7,即可取下工具钳6;如图3是图2的优选方式,将固定座9设置成电机,这就不需手动手动搬动压板7,直接打开电机即可实现压板7的旋转运动,减少了操作者的疲劳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