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轧机转向装置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80408发布日期:2018-08-03 21:52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粗轧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粗轧机转向装置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粗轧机是经热轧、铣面后将约14mm厚的紫铜带采用压延的方式轧制成薄带的设备。在轧制过程中轧辊、铜带必须进行冷却、润滑。由于铜带经过偏导辊时产生摩擦,导致带面擦、划伤;严重影响产品质量,成品率下降,生产成本增加,回炉率居高不下,难以满足客户要求,因此,必须进行技改,提升产品质量、促进销售,拓宽销售市场渠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粗轧机转向装置改进结构,能够解决现有铜带经过偏导辊时产生摩擦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粗轧机转向装置改进结构,包括机架、驱动电机、驱动转轴、导板和偏导辊,驱动电机位于机架内并通过驱动转轴带动偏导辊转动,导板套在转轴上并引导铜带移动,所述偏导辊包括直接加工铜带的中空辊体,中空辊体两端设有支撑中空辊体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驱动转轴的一端连接驱动电机、另一端连接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设有从动转轴,从动转轴的一端连接第二支撑部、另一端连接机架。

进一步的,所述中空辊体的内壁设有连接第一支撑部或第二支撑部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第一连接面沿中空辊体的轴向延伸并与第一支撑部或第二支撑部的周侧壁连接,第二连接面与第一连接面之间具有夹角,第二连接面与第一支撑部或第二支撑部朝向偏导辊内的侧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转轴上套有支撑导板的支撑套筒,支撑套筒与机架连接,支撑套筒与驱动转轴之间具有间隙,支撑套筒与偏导辊之间具有间隙,导板套在支撑套筒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部设有用于平衡偏导辊内外气压的连通孔,连通孔的一端开口位于第一支撑部朝向偏导辊内部的侧壁上,连通孔的另一端开口位于第一支撑部远离偏导辊内部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部设有用于平衡偏导辊内外气压的连通孔,连通孔的二端开口位于第二支撑部朝向偏导辊内部的侧壁上,连通孔的另一端开口位于第二支撑部远离偏导辊内部的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粗轧机转向装置改进结构,采用空心辊减轻了偏导辊的重量,降低了偏导辊的转动惯量,从而使偏导辊的转动更加灵活,悬空安装的导板,减少了工作时对偏导辊产生的牵制,提高了偏导辊的灵活性,使得铜带的运行速度与偏导辊的运行速度能够保持同步,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偏导辊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机架,2、驱动转轴,3、导板,4、支撑套筒,5、偏导辊,6、第一支撑部,7、第二支撑部,8、从动转轴,9、第一连接面,10、第二连接面,11、连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粗轧机转向装置改进结构,包括机架1、驱动电机、驱动转轴2、导板3和偏导辊5,驱动电机位于机架1内并通过驱动转轴2带动偏导辊5转动,导板3套在转轴上并引导铜带在偏导辊5上移动并加工。

偏导辊5包括直接加工铜带的中空辊体,中空辊体两端设有支撑中空辊体的第一支撑部6和第二支撑部7,驱动转轴2的一端连接驱动电机、另一端连接第一支撑部6,第二支撑部7设有从动转轴8,从动转轴8的一端连接第二支撑部7、另一端连接机架1。现有的偏导辊5采用直径φ450mm,重量约3吨实心辊体,其转动惯量可达到43.65kg/m2,在转动过程中容易与铜带出现不同步的现象。改用中空辊体后,其质量下降到2吨,其转动惯量下降至29.1kg/m2,提高了转动过程的灵活程度。

中空辊体的内壁设有连接第一支撑部6或第二支撑部7的第一连接面9和第二连接面10,第一连接面9沿中空辊体的轴向延伸并与第一支撑部6或第二支撑部7的周侧壁连接,便于在中空辊体的径向对中空辊体进行支撑和施加压力,使得偏导辊5在加工铜带时中空辊体不会与第一支撑部6或第二支部脱离,第二连接面10与第一连接面9之间具有夹角,夹角优选为90°,第二连接面10与第一支撑部6或第二支撑部7朝向偏导辊5内的侧壁连接,便于第一支撑部6和第二支撑部7同时对中空辊体施力,将中空辊体牢固的夹在第一支撑部6和第二支撑部7之间,保证安装时的稳固程度。

驱动转轴2上套有支撑导板3的支撑套筒4,支撑套筒4与机架1固定连接,支撑套筒4与驱动转轴2之间在径向上具有间隙,能够有效避免工作过程中对驱动转轴2造成牵制,支撑套筒4与偏导辊5之间在驱动转轴2的轴向上具有间隙,能够有限避免工作过程中对偏导辊5造成牵制,导板3套在支撑套筒4上。现有的悬挂式导板3直接挂在偏导辊5的轴径部位,需上、下托料伸缩,工作时由于重量对偏导辊5产生一定的牵制作用力,阻碍了偏导辊5旋转灵活性,使铜带轧制运行速度与偏导辊5转速不同步,造成带面擦、划伤。现将直接挂在偏导辊5辊径上改为导板3与偏转辊脱离悬空安装的方式更适合生产需求。

第一支撑部6设有用于平衡偏导辊5内外气压的连通孔,连通孔的一端开口位于第一支撑部6朝向偏导辊5内部的侧壁上,连通孔的另一端开口位于第一支撑部6远离偏导辊5内部的侧壁上。第二支撑部7设有用于平衡偏导辊5内外气压的连通孔,连通孔的二端开口位于第二支撑部7朝向偏导辊5内部的侧壁上,连通孔的另一端开口位于第二支撑部7远离偏导辊5内部的侧壁上。

为减轻人工打磨辊面的劳动强度,提升生产率,将偏导辊5经热处理后表面进行镀铬处理,0.05mm的镀层不仅提高了辊面粗糙度,而且增强了辊面耐磨性,使用寿命得以提高,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粗轧机转向装置改进结构,采用空心辊减轻了偏导辊的重量,降低了偏导辊的转动惯量,从而使偏导辊的转动更加灵活,悬空安装的导板,减少了工作时对偏导辊产生的牵制,提高了偏导辊的灵活性,使得铜带的运行速度与偏导辊的运行速度能够保持同步,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