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循环冷却系统的螺旋榨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45601发布日期:2018-07-17 21:14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工业生产情况下使用的榨油机。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在植物油压榨情况下的具有循环冷却系统的螺旋榨油机。



背景技术:

榨油机,就是指借助于机械外力的作用,将油脂从植物油料中挤压出来的压榨制油设备。目前市场上应用较多的是螺旋榨油机,其结构主要由基座、电控装置、榨笼部装、进料机构、减速机构、调节机构和螺旋总轴组成。它具有连续化处理量大、动态压榨时间短、出油率高、劳动强度低等优点。

但传统的螺旋榨油机在工作时,因植物油料在榨油机榨膛内长时间连续压榨,使得榨膛升温过高,当压榨至后半段高压部分时,料胚经高温蒸发而使其水份不足,料胚发生焦化,致使植物油料的蛋白质变性超出限度,破坏了植物油料中的各种维生素、脂肪酸、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及营养成分,影响油品质量,如油品发黑,失去了油品原有的香味,并使枯饼发黑焦化,影响了枯饼的利用价值;同时摩擦热量过高,减小了料胚微粒之间的摩擦阻力,从而降低了榨膛压力,使料胚出油率下降。

对于现有的专利技术中,如专利文件《具有循环水冷却系统的螺旋榨油机》,提出了对其进行解决的办法,其能实现对榨膛内温度的部分控制,但其转轴部分是一体式设计,而转轴磨损较为严重的部分通常只是在局部,如其压榨榨螺段,如以其为标准对其整体更换,会影响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如以磨损较轻的进料榨螺段为标准,会影响产品的出油率,且在转轴内通水进行降温,若进、出水管不动,只是转轴部份动,则需要其进、出水口与转轴内的空腔对应,且要做好密封操作,若进、出水管与转轴同时转动,则影响水管的工作状态,影响整个生产过程的工作状态,同时现有技术中的榨笼与转轴之间的油渣分离不易,容易在转轴旋转过程中使得油在旋转的作用下从榨笼中的一个出油口甩至另一个出油口,影响其压榨进度和出油效果,使得设备的压榨效果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循环冷却系统的螺旋榨油机,其能够通过对压榨单元中转轴组件的结构设计,使得其可只对部份出现损伤的部分进行更换,以保证产品的设备成本可控性和稳定性,同时通过电加热、风冷循环单元的作用,对榨膛内的温度进行控制,使得油与料渣的分离更加迅速,且分离效果更好,同时通过与水冷循环单元的配合,对压榨单元的温度进行控制,以使其工作状态稳定,同时通过切削组件的设计,使得其产品出油提升的同时营养成分更高。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具有循环冷却系统的螺旋榨油机,包括:

用于容纳待榨物料并完成压榨操作的压榨单元,其包括榨笼组件,与榨笼组件相配合对待压榨物料进行挤压动作的转轴组件,以及设置在榨笼组件外围以对油的流向进行导向的壳体;

用于支撑压榨单元的基座,其内设置有与压榨单元相配合的电加热温控单元、水冷循环冷却单元;

设置在压榨单元上方,并连通至压榨单元的榨笼内的风冷循环单元,其包括至少一组伸入壳体的进风管以及与其相配合的风机及压缩机;

其中,所述转轴组件包括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的进料榨螺段,压榨榨螺段及出料榨螺段,所述进料榨螺段上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有至少一组破壁用切削机构;

所述壳体在与进风管相配合的位置上设置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上设置有与进风管的端部相配合的通风组件;

所述通风组件包括与以可拆卸的方式与通风孔相配合的盖端,以及从盖端外缘延伸,进而与进风管的端部相配合的转接管,所述转接管内设置有多个贯穿盖端的通风管,所述转接管在朝向进风管的一端设置有与各通风管相配合的盖板。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进料榨螺段的进料端垂直设置有料斗,所述料斗内设置有可沿预定方向旋转的搅拌桨;

其中,所述搅拌桨在与料斗侧壁相配合的端部,设置有呈波浪状的突起部,所述搅拌桨在与料斗出料口相配合的位置上设置有弧状止挡部。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转轴组件还包括与进料榨螺段,压榨榨螺段及出料榨螺段相配合,以实现各段可拆卸连接的转轴;

其中,所述转轴的一端与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另一端的中心处沿转轴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可通入冷却气体的槽孔,所述转轴在与槽孔底部相配合的位置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出风孔。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进料榨螺段上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有至少一组与切削机构相配合的齿状研磨刀。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压榨榨螺段上设置有至少一组与其旋转方向相反设置的第一螺旋凸起;

所述出料榨螺段上设置有至少一组与其旋转方向相配合设置的第二螺旋凸起;

其中,所述齿状研磨刀、第一螺旋凸起、第二螺旋凸起与其各自相配合的榨笼组件内侧壁之间分别具有第一预设距离,第二预设距离,第三预设距离,且各预定距离呈递减方式排布。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榨笼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块圆弧状榨笼;

设置在两块圆弧状榨笼的结合缝处,且截面被配置为“工”字形的密封机构;

将两块圆弧状榨笼固定在转轴组件上的连接件。

优选的是,其中,各所述圆弧状榨笼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多条将油与料渣分离的开口,所述开口上设置有对油流向进行导向的延伸部;

各所述圆弧状榨笼的内侧壁上分别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有预定孔径的滤网。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壳体被配置为双层空心结构,以在其内限定一空腔;

所述水冷循环冷却单元包括设置在基座内的储水箱,且所述基座的壁上设有连通至储水箱的出水口和回水口;并通过相配合的出水弯头接管、回水弯头接管与壳体的空腔连通。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榨笼组件上安装有一个与电控装置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榨笼内壁上安装有两组电加热管;

减速机构的箱体上通过联接座连接有一个冷却箱,该冷却箱内安装有铜排管,铜排管的一端与设在箱体的下半部的热水进水接口连通、另一端与第二螺旋喷嘴连通;所述冷却箱的底部、铜排管下面放置有散热填料;所述冷却箱的箱体的上半部设有冷水进水接口,冷水进水接口的一端接有一个第一螺旋喷嘴;所述冷却箱的箱底设置有一回水接口,回水接口通过回水管与基座壁上的回水弯头接管连通。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基座内部安装有一组带孔的隔水板,基座的壁上还设有一进水口所述冷却箱还包括设置在箱体相对两侧面上的通风板,安装在箱体内顶部的轴流风扇,通过支承架安装轴流风扇下面、铜排管上方的除水器。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其一,本发明通过对压榨单元中转轴组件的结构设计,使得其可只对部份出现损伤的部分进行更换,以保证产品的设备成本可控性和稳定性,同时通过风冷循环单元的作用,使得从压榨单元中甩出的油能与压榨单元的分离更加迅速,以按照风力输出的方向落入指定位置,分离效果更好,同时保证榨膛内始终处于预定的温度,使得压榨单元中的油渣分离效果更好,同时通过与电加热、水冷循环单元的配合,对压榨单元的温度进行控制,以使其工作状态稳定。

其二,本发明通过对料斗的结构设计,使得其进料的流量可控,以使其物料在压榨过程中产品稳定性可控。

其三,本发明通过对榨螺组件的结构设计,使得其与各部件的配合更加紧密,进而完成整个压榨工作,进而保证产品的出油率以及产品的稳定性。

其四,本发明通过在榨螺组件上设置的切削机构,使得物料能进行破壁后再进行压榨,以使其营养元素不流失,出油的质量可靠。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具有循环冷却系统的螺旋榨油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通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搅拌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压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冷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循环冷却系统的螺旋榨油机的实现形式,包括:

用于容纳待榨物料并完成压榨操作的压榨单元1,其包括榨笼组件110,与榨笼组件相配合对待压榨物料进行挤压动作的转轴组件120,其通过将物料置于榨笼组件与转轴组件之间,通过挤压将物料中的油释出,以及设置在榨笼组件外围以对油的流向进行导向的壳体130,其用于将从榨笼组件中释出的油进行导向,以使其流向预定的位置;

用于支撑压榨单元的基座2,其内设置有与压榨单元相配合的水冷循环冷却单元210,其用于通过水冷循环单元对压榨单元工作中产生的温度进行控制,以使其始终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下,同时防止温度过高对物料中的有益成分造成的损害,降低油的营养元素;

设置在压榨单元上方,并连通至压榨单元的榨笼内的风冷循环单元(未示出),其用于将压榨单元在压榨过程的温度进行风冷控制,同时也通过风力的作用,使得榨笼与物料之间结合的紧密度可在风力的作用下可控,防止物料在工作过程中对榨笼造成的堵塞,影响其后期的工作状态,同时通过风力的作用将油的落入方向进行控制,以使油与料渣的分离更加可靠,包括至少一组伸入壳体的进风管220以及与其相配合的风机(未示出)及压缩机(未示出),其用于产生进入壳体内的压缩冷空气;

其中,所述转轴组件包括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的进料榨螺段121,压榨榨螺段122及出料榨螺段123,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一体设置的转轴,使得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直接对磨损较多的部分进行替换,以保证其成本可控,所述进料榨螺段上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有至少一组破壁用切削机构124,其用于将进料榨螺段的物料进行前期的破壁处理,以使其后期的压榨过程中,物料中的营养元素不流失,且能尽可能地保证物料中的营养充分的释出,同时提高其出油率;

所述壳体在与进风管相配合的位置上设置有通风孔131,其用于将内输送至壳体内,以对压榨单元进行冷却的同时,对压榨单元中释出的油进行导向,以使其顺利地与压榨单元分离,且能借着壳体的侧壁流向预定的位置,所述通风孔上设置有与进风管的端部相配合的通风组件132;

所述通风组件包括与以可拆卸的方式与通风孔相配合的盖端133,其用于在盖端长期使用过程中造成堵塞时,对其进行处理,以使其使用寿命得到保证,同时保证其榨油过程中因沉积的污垢对油造成的污染得到控制,以及从盖端外缘延伸,进而与进风管的端部相配合的转接管134,其用于使得其实现了风管与壳体的转接,所述转接管内设置有多个贯穿盖端的通风管135,其用于将风管内的风通过多通道改变输出管径的作用,以使其输出的风力可控,进而使得压榨单元在旋转工作过程中,油与榨笼的分离可控,所述转接管在朝向进风管的一端设置有与各通风管相配合的盖板136。采用这种方案通过对其内部结构的设计,以使其压榨单元在工作过程中的温度可控,产品的稳定性可控,且物料的出油率可大幅度提高,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稳定性好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如图1、3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进料榨螺段的进料端垂直设置有料斗140,所述料斗内设置有可沿预定方向旋转的搅拌桨141,其用于使得物料在进入压榨单元更加顺畅,防止物料堆积对产品生产效率的影响,同时通常情况下初榨的渣,因设备内部的温度稳定性不够,故需对其进行二次压榨,故搅拌桨可对其进行破碎操作;

其中,所述搅拌桨在与料斗侧壁相配合的端部,设置有呈波浪状的突起部142,其用于对物料进行初次压制,所述搅拌桨在与料斗出料口相配合的位置上设置有弧状止挡部143,其可被设置为半圆形,也可以任意弧度的扇形结构,其用于在旋转过程中对物料进入压榨单元的流量进行控制,以与物料的各类相适应,以使其降低大量进入对压榨单元对设备造成的负担。采用这种方案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可实施效果好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如图4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转轴组件还包括与进料榨螺段,压榨榨螺段及出料榨螺段相配合,以实现各段可拆卸连接的转轴125,其用于对各段连接成一体,同时将转轴组件连接在基座上,进行固定;

其中,所述转轴的一端与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另一端的中心处沿转轴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可通入冷却气体128的槽孔126,其冷却可以由风冷循环单元的风机及压缩机提供,也可以另接风机及压缩机以实现,其用于通入冷却的空气以对转轴的内部进行温度控制,所述转轴在与槽孔底部相配合的位置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出风孔127,其通常情况下设置在各榨螺段的外部,以用于将转轴内的热风输出,以保证转轴内的温度,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通水而言,对其密封性要求较低,且无需在其两端连接水管,只需要粗对准就行,其漏出的风还可以对设备的其它位置进行冷却。采用这种方案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适应性好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如图4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进料榨螺段上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有至少一组与切削机构相配合的齿状研磨刀128。采用这种方案通过齿状的研磨刀对物料进行粗研磨,以配合破壁设备的破壁操作,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产品后期性能稳定性好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压榨榨螺段上设置有至少一组与其旋转方向相反设置的第一螺旋凸起129a,凸起的顶部设置有锐角的齿或切削刃,以通过反方向设置使得其压榨效果更好,出油效果更佳;

所述出料榨螺段上设置有至少一组与其旋转方向相配合设置的第二螺旋凸起129b,其通过与第一螺旋凸起的配合,使得两个方向对物料进行压榨,以使其出油效果更好,同时其表面为流畅的弧状,以使其出渣成块状;

其中,所述齿状研磨刀、第一螺旋凸起、第二螺旋凸起与其各自相配合的榨笼组件内侧壁之间分别具有第一预设距离,第二预设距离,第三预设距离,且各预定距离呈递减方式排布,其通过间距的设置使得其压榨效果更好,出油效果更好。采用这种方案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适应性好,稳定性强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如图5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榨笼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块圆弧状榨笼111,其通过相对设置的弧状榨笼,使得其二者之间的维护更加有效,其相对于一体化的设计,使得其对内部的物料进行清洁,以使其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产品的性能可控;

设置在两块圆弧状榨笼的结合缝处,且截面被配置为“工”字形的密封机构(未示出),其用于通过密封机构的设计,如“工”字形橡胶垫,以使得其工作过程中,产品的稳定性和密封性可控,防止油释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将两块圆弧状榨笼固定在转轴组件上的连接件(未示出),其用于将各榨笼进行固定,以使其与各部件的配合更加紧密,以使其工作的稳定性可控。采用这种方案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稳定性好,适应性好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如图5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各所述圆弧状榨笼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多条将油与料渣分离的开口112,所述开口上设置有对油流向进行导向的延伸部113,其使得油的释出位置和方向可控,进而与风冷循环单元配合,实现油料的分离;

各所述圆弧状榨笼的内侧壁上分别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有预定孔径的滤网114,其用于防止渣料的流出,对油造成的影响。采用这种方案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稳定性好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如图1、6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水冷循环冷却单元包括设置在基座内的储水箱(未示出),且所述基座的壁上设有连通至储水箱的出水口和回水口,并在出水口固定连接有出水弯头接管230、回水口固定连接有回水弯头接管231;

所述壳体被设置为双层结构,所述出水弯头接管、回水弯头接管连通至壳体内,以对榨笼内产生的热量进行去除。采用这种方案通过对水循环单元中具体结构设计,以使其实现对压榨单元的温度控制,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稳定性好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榨笼内壁上安装有两组电加热管(未示出),以实现对压榨前的预热处理及压榨过程中的自动加热,榨笼组件上安装有一个与电控装置4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其用于对压榨单元中工作温度进行获取,以通过电控装置实现水冷循环单元工作状态切换;

减速机构240的箱体上通过联接座连接有一个冷却箱250,该冷却箱内安装有铜排管251,铜排管的一端与设在箱体的下半部的热水进水接口261连通,即与壳体内的热水出水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螺旋喷嘴270连通;所述冷却箱的底部、铜排管下面放置有散热填料280;所述冷却箱的箱体的上半部设有冷水进水接口252,冷水进水接口的一端接有一个第一螺旋喷嘴271;所述冷却箱的箱底设置有一回水接口253,回水接口通过回水管254与基座壁上的回水弯头接管连通。基座内的冷水通过三通管的a端、弯头接管和冷水进水管抽入到壳体内,由冷水带走榨膛内过多的热量,这样热水从壳体的出水口流出,经热水出水接管及热水出水管至冷却箱上设在其箱体下半部的热水进水口后,流入冷却箱内与之相连的铜排管中,经第二螺旋喷嘴喷淋下来;同时基座内的冷水通过三通管的b端、冷水进水管、冷却箱的箱体的上半部设有冷水进水接口及与之相连的第一螺旋喷嘴喷淋下来,对铜排管进行雾化水冷;第一螺旋喷嘴喷和第二螺旋喷嘴喷喷淋出的水雾通过空气冷却后,又流经冷却箱的底部、铜排管下面放置的散热填料再降温,延长冷却水停留时间,增加换热面积,加大换热量。采用这种方案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稳定性好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如图6-7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基座内部安装有一组带孔的隔水板290,基座的壁上还设有一进水口291,所述冷却箱还包括设置在箱体相对两侧面上的通风板255,安装在箱体内顶部的轴流风扇256,通过支承架257安装轴流风扇下面、铜排管上方的除水器258。通过安装在冷却箱的箱体内顶部的轴流风扇,通过支承架安装轴流风扇下面、铜排管上方的除水器,将第一螺旋喷嘴和第二螺旋喷嘴中喷淋出的水雾的热气通过除水器后,由轴流风扇向上提升、排出(除水器可防止水份的流失),加之设置在箱体相对两侧面上的通风板,形成冷热空气交换,利于冷却水的通风散热,最终,经过上述水冷、风冷同时冷却后的水通过冷却箱的箱底设置的回水接口,回水管、基座壁上的回水弯头接管,流回基座中,再经过基座内部安装有一组带孔的隔水板,缓慢地流到基座的出水口处,这样使得冷却水再进一步的变冷,完成整个水的冷却过程。经过冷却后的水,再次通过上述冷却过程循环往复地对榨油机的榨膛进行恒温冷却。采用这种方案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稳定性好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本发明通过在壳体内的水循环,壳体内的风循环,对压榨单元产生的热量进行外部热交换及控制,并通过转轴单元内部的风循环对压榨单元内部的热量进行控制,使得其具有三条冷却控制通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场地要求小的有利之处。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的具有循环冷却系统的螺旋榨油机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