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胀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88475发布日期:2018-11-27 22:43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胀管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到管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卧式胀管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胀管机多为立式胀管机,立式胀管机在某些场合应用受到限制,而在现有技术中利用卧式胀管机对管件进行胀管加工,一般是依靠工人对胀杆进行手动筛选,这种筛选方式效率低下且成本高。因此急需一种技术方案来解决卧式胀管机的胀管筛选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与此,本发明试图提出一种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胀管筛选方式,以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胀管筛选效率低的问题。

一种卧式胀管机,包括基座,包括右筛选装置,所述右筛选装置用于控制胀杆在所述基座右端的卡住状态;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用于带动所述胀杆由右向左移动;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用于保持胀杆;左筛选装置,所述左筛选装置用于控制胀杆在所述基座左端的卡住状态。在本技术方案中胀杆依次被设置在所述右筛选装置、胀杆横梁、固定板和左筛选装置中,本发明中所述右筛选装置和左筛选装置可以自动筛选要被胀管的胀杆,被筛选后的胀杆由所述驱动部件带动,从右向左移动,达到设定的位置进行胀管。在胀管过程中,固定板会对胀杆起到保持作用,防止胀杆在胀管过程发生弯曲现象。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的是,本发明中的卧式胀管机还包括其他实现胀管功能必要部件,如电控系统,但这些不是本发明的重点,所以不在本申请中作详细描述。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体的筛选装置,所述右筛选装置包括右筛选板和右滑板,在所述右筛选板上设有若干右通孔,在所述右滑板上设有若干类似葫芦形的卡孔;通过改变所述右筛选板的右通孔与所述右滑板上的卡孔之间的位置关系,能改变胀杆在基座右端的卡住状态。在本技术方案中,可将胀杆设计成右端设有突出部,在本发明中胀杆的突出部不能穿过所述右滑板的卡孔小头端,胀杆上除突出部的其余部分则可以穿过所述滑板的卡孔小头端,而胀杆的突出部是可以穿过所述右滑板的卡孔大头端。换句话说,胀杆的主体部分直径要小于或等于所述右滑板的卡孔小头端的孔径,胀杆的突出部的尺寸要大于所述右滑板的卡孔小头端的孔径且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右滑板的卡孔大头端的孔径。这样当所述右滑板上卡孔的大头端对应所述右筛选板上的右通孔时,所述右通孔内的胀杆在右端处于松开状态;当所述右滑板上卡孔的小头端对应所述右筛选板上的右通孔时,所述右通孔内的胀杆在右端处于卡住状态。如此就能控制改变胀杆在右端的卡住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右滑板与右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右驱动装置可带动所述右滑板相对于所述右筛选板移动。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右驱动装置会与卧式胀管机的控制系统联接,以便实现自动筛选功能。在本技术方案中移动所述右滑板,就可以改变右滑板上的卡孔与右筛选板的通孔的位置关系,更具体的说是在卡孔的大头端与通孔对应、小头端与通孔对应两个状态之间切换。进一步的为了实现所述右滑板相对所述右筛选板移动,所述右筛选板设有前凸台,所述右滑板设置在所述前凸台上,并能在所述前凸台上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左筛选装置包括左筛选板和左滑板,所述左筛选板上设有左通孔,所述左滑板上设有左过孔;通过移动所述左滑板,能改变胀杆在基座左端的卡住状态。在本技术方案中改变左滑板与左筛选板之间的位置,使得左滑板上的左过孔与左筛选板上的后通过错开或者对齐,这样就能实现胀杆筛选功能,保证需要胀管的胀杆穿过,不需要胀管的胀杆被左滑板挡住。

进一步的,所述左滑板与左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左驱动装置可带动所述左滑板相对于所述左筛选板移动。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左驱动装置会与卧式胀管机的控制系统联接,这样便于实现自动筛选功能。为了实现左滑板相对于左筛选板移动,所述左筛选板设有后凸台,并能在所述后凸台上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和左驱动装置为气缸。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动力部件,如电磁铁。利用气缸作为驱动装置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的优点。

进一步的,所述右筛选装置设置在所述驱动部件的右侧。这样方便所述驱动部件带动所述胀杆移动,而不会受到右筛选装置的阻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筛选装置结构简单,且与卧式胀管机的控制系统联接后,能实现对胀杆的自动筛选,提高了加工效率。其次,本卧式胀管机布局合理,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的卧式胀管机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中的卧式胀管机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右筛选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中的右筛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的左筛选装置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中一种胀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2,卧式胀管机100包括基座101,在基座101上设有若干个固定板104,在固定板104左端设有左筛选装置105,在固定板104的右端设有驱动部件103,在驱动部件103的右侧设有右筛选装置102,胀杆106从卧式胀管机100的右侧依次设置在右筛选装置102、驱动部件103、固定板104和左筛选装置105中。经右筛选装置102和左筛选装置105筛选后的胀杆106在驱动部件103驱动下向左侧移动,移动到预设位置后,卧式胀管机100的胀管机构(图中未标记)开始对胀杆106进行胀管操作,在卧式胀管机100对胀杆106胀管过程中,胀杆106始终保持和固定在固定板104中,以避免胀管过程中胀杆106出现弯曲的现象。下文将详细阐述和说明右筛选装置102和左筛选装置105结构以及筛选胀杆106的工作原理。

请结合图3-5和图7,右筛选装置102包括右筛选板1020,在本实施例中右筛选板1020的横截面呈大致“匚”字形,在右筛选板1020的下端设有凸台1021,凸台1021沿着右筛选板1020设置,右滑板1022设置右筛选板1020中并被支撑在凸台1021上,右滑板1022与右驱动装置1023连接,右驱动装置1023可以固定在右筛选板1020上,在右驱动装置1023的驱动下,右滑板1022能在凸台1021上移动,也就是说相对于右筛选板1020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右驱动装置1023为气缸。在右滑板1022上设有若干个葫芦形状的卡孔1024,卡孔1024包括大头端1026和小头端1025,在右筛选板1020上设有若干通孔,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右滑板1022,改变卡孔1024与通孔的对应关系,既可改变胀杆106的卡住状态。具体的来说,在本实施例中胀杆106包括本体1061和突出部1060,突出部1060的直径或者宽度要大于本体1061的直径,卡孔1024的小头端1025的直径要小于胀杆106的突出部1060的直径,而要大于或者等于胀杆106的主体1061的直径。卡孔1024的大头端1025的直径则要大于或者等于胀杆106的突出部1060的直径。当卡孔1024的小头端1025对应右筛选板1020的通孔时,胀杆106不能从右筛选装置102中通过,此时胀杆106的右端在卧式胀管机100上处于卡住状态。当卡孔1024的大头端1025对应右筛选板1020的通孔时,胀杆106则可以从右筛选装置102中通过,胀杆106的右端在卧式胀管机100上处于松开状态。

请结合附图6,左筛选装置105包括左筛选板1050,本实施例中左筛选板1050的形状与右筛选板1020的形状相似,即其横截面为“匚”字形。在左筛选板1050上设有后突出部1051,后突出部1051作为左滑板1053的滑动的导轨。在本实施例中左滑板1053与左驱动装置1052连接,在左驱动装置1052的驱动下,左滑板1053能相对于左筛选板1050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左驱动装置1052为气缸,左驱动装置1052被固定在左筛选板1050上。在左筛选板1050上设有若干个左通孔,在左滑板1053上设有若干个左过孔;通过移动所述左滑板1053,能改变胀杆106在基座101的左端的卡住状态。详细的说,左滑板1053上的左过孔与左筛选板上的后通过错开或者对齐,这样就能实现筛选动作,保证需要胀管的胀杆106穿过,不需要胀管的胀杆106被左滑板1053挡住。

最后来说明卧式胀管机100的工作过程,右筛选装置102、驱动部件103和左筛选装置105均与卧式胀管机100的控制系统联接,当要进行胀管工作时,左筛选装置105的左滑板1053移动,使需要胀管的胀杆106通过左筛选板1050和左滑板1053相对齐的左通孔和左过孔,与此同时右筛选装置102的右滑板1022移动,将需要胀管的胀杆106卡住,也就是将通过左筛选装置105的胀杆106卡住,这时就可以对这部分胀杆进行胀管操作了。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最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补充和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