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7973发布日期:2019-03-27 11:35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冲压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根据工艺性质可将冲压模具分为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以及成形模等。其中,利用冲裁模进行冲孔时,因工件的厚度不一致,存在冲出盲孔的现象,需要二次冲孔,这样会降低冲压模具的生产效率。且因长时间的使用冲压模具或是操作冲压模具不当,使得冲压模具的冲头损坏,现有技术更换冲头较为麻烦。且冲头一般仅在端部发生损坏。更换冲头时,丢弃整个冲头造成资源浪费。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冲压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冲压模具冲孔不充分以及冲头拆卸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冲压模具,其利用活动冲头与推杆一为可拆卸连接,达到方便拆卸更换冲头的效果,同时也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再利用气流的流动使得活动冲头进行二次冲孔,避免出现盲孔,同时也提高了冲压模具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冲压模具,包括:

上模座;

下模座,所述下模座通过两个导向柱与所述上模座连接;

模芯板,其安装在所述下模座上;

冲头机构,其包括:

套筒一,其安装在所述上模座上;

活塞一,其滑动安装在所述套筒一的内部,所述活塞一的上端面通过至少一个复位弹簧一与所述套筒一连接;

推杆一,所述推杆一的一端与所述活塞一的下端面连接,推杆一的另一端滑动伸出所述套筒一的外部;

活动冲头,其与所述推杆一的另一端连接;

套筒二,其安装在其中一个所述导向柱的外壁上,所述套筒二通过一个气管与所述套筒一贯通连接,且所述气管位于所述活塞一的上方;

活塞二,其滑动安装在所述套筒二的内部;

推杆二,所述推杆二的一端安装在所述活塞二上,所述推杆二的另一端滑动伸出套筒二;

与推杆二相对应的t形支撑板,所述t形支撑板安装在下模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冲头与所述推杆一的另一端为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推杆一的另一端上开设有外螺纹,所述活动冲头上开设有与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槽,所述推杆一与所述活动冲头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推杆一和活动冲头均为中空结构,所述活动冲头的顶端开设有楔形孔,所述活动冲头上设置有与所述楔形孔相对应的卡扣机构,所述卡扣机构包括:

两个定滑轮,所述两个定滑轮均安装在推杆一的内壁上;

两个拉块,所述拉块均位于推杆一和活动冲头的外部;

两个线绳,所述线绳的一端与所述拉块连接,线绳的另一端滑动伸入推杆一的内部并绕过所述定滑轮;

卡杆一,所述卡杆一的一端位于所述推杆一的内部并与其中一个所述线绳的另一端连接,卡杆一的另一端滑动伸出所述推杆一;

卡杆二,所述卡杆二上开设有与所述卡杆一相对应的条形凹槽,所述卡杆二的一端位于所述推杆一的内部并与另一个所述线绳的另一端连接,卡杆二的另一端滑动伸出所述推杆一;

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卡杆一的一端连接,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凹槽的内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卡杆一和卡杆二位于所述推杆一内部一端的后壁均连接有滑杆的一端,滑杆的另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推杆一内壁开设的条形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冲头靠近所述推杆一的一端对称镶嵌有两个永磁铁二,所述套筒一的外底壁对称镶嵌有两个与所述永磁铁二相对应的铁块。

进一步地,所述推杆二与活动冲头的最低垂直高度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模芯板还可以通过一个支撑机构安装在所述下模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

至少两个套筒三,所述套筒三安装在所述下模座上;

与至少两个套筒三相对应的至少两个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一端位于所述套筒三内,移动杆的另一端滑出套筒三并与模芯板的下端面连接,所述移动杆和套筒三上均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

与通孔相对应的插销,所述插销位于所述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杆位于所述套筒三内的一端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滑动安装在所述套筒三的内部。

本发明利用t形支撑板推动推杆二以及活塞二向上运动。将套筒二内的气流通过气管流入套筒一内并向下推动推杆一。推杆一推动活动冲头进一步下移进行二次冲孔,避免出现冲孔不充分出现盲孔的现象,提高冲压模具的工作效率。同时,利用推杆一上的卡杆一和卡杆二被楔形孔挤压,卡杆二缩回推杆一内,卡杆一缩回条形凹槽内。当推杆一通过楔形孔进入活动冲头内时在连接弹簧的作用下,卡杆一和卡杆二将活动冲头卡住,从而实现推杆一和活动冲头的可拆卸连接。最终达到可以很快的拆卸掉活动冲头的效果。且本发明只需更换活动冲头这一小部分,减少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发明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的主旨。

图1为冲压模具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模芯板结构俯视图。

图3为推杆一和活动冲头组合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1中a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下模座结构后视图。

图6为图4中b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参考图1-3,一种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3、模芯板4和冲头机构。下模座3通过两个导向柱2与上模座1连接。载物槽32用于承载被冲掉的工件;模芯板4上开设有用于成形的模型孔如图2所示,且模芯板4上有定位销图中未示出。利用定位销定位工件的位置。模芯板4安装在下模座3上。

其中,冲头机构包括套筒一5、活塞一6、推杆一7、活动冲头8、套筒二11、活塞二12、推杆二13和t形支撑板14。

套筒一5安装在上模座1上;活塞一6滑动安装在套筒一5的内部。活塞一6的上端面通过至少一个复位弹簧一9与套筒一5连接。本实施例中复位弹簧一9的数目为三个;推杆一7的一端与活塞一6的下端面连接,推杆一7的另一端滑动伸出套筒一5的外部并与活动冲头8连接。活动冲头8靠近推杆一7的一端对称镶嵌有两个永磁铁二15,套筒一5的外底壁对称镶嵌有两个与永磁铁二15相对应的铁块16。通过永磁铁二15与铁块16之间的吸力,保证活动冲头8在不工作的情况下不发生下移的现象;套筒二11安装在其中一个导向柱2的外壁上。套筒二11通过一个气管10与套筒一5贯通连接,且气管10位于活塞一6的上方;活塞二12滑动安装在套筒二11的内部;推杆二13的一端安装在活塞二12上,推杆二13的另一端滑动伸出套筒二11。推杆二13与活动冲头8的最低垂直高度相等,避免活动冲头8完成冲孔时,推杆二13与t形支撑板14没有接触,活动冲头8不能进行二次冲孔;t形支撑板14与推杆二13相对应。t形支撑板14安装在下模座3上。

在本实施例中,将工件放置在模芯板4。然后启动冲床,上模座1带动冲头机构向下运动进行冲孔。当活动冲头8碰到工件时,t形支撑板14与推杆二13接触。当冲头机构再向下移冲孔时,t形支撑板14推动推杆二13以及活塞二12向上运动。此时,套筒二11内的气流通过气管10流入套筒一5内并向下推动推杆一7。推杆一7推动活动冲头8进一步下移进行二次冲孔,避免出现冲孔不充分出现盲孔的现象,提高冲压模具的工作效率。

除通过上述方法解决冲孔不充分的问题,还可以通过改变模芯板4的高度来解决该问题。具体方案如下:

如图1所示,模芯板4还可以通过一个支撑机构安装在下模座3上。支撑机构包括套筒三26、移动杆27和插销29。套筒三26和移动杆27的数目一一对应,且套筒三26和移动杆27的数目均至少为两个。在本实施例中,套筒三26和移动杆27的数目均为两个。

其中,套筒三26安装在下模座3上;移动杆27的一端位于套筒三26内,移动杆27的另一端滑出套筒三26并与模芯板4的下端面连接。移动杆27位于套筒三26内的一端连接有挡块,挡块滑动安装在套筒三26的内部。利用挡块可以避免移动杆27在上移的过程中与套筒三26脱离。移动杆27和套筒三26上均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28;插销29与通孔28相对应。插销29位于通孔28内。

在本方案中,当工件的厚度较厚时,手动向外拔掉插销29后再向上拉动模芯板4。当模芯板4到合适的高度时,再将插销29插入通孔28内,将移动杆27固定住。最终将模芯板4固定住。这样活动冲头8与模芯板4距离变近,较厚的工件在冲孔时也不会出现盲孔现象。

实施例2

实施例1中的冲压模具长期使用后,冲头部分易损坏需要更换。而现有技术中,更换冲头较为麻烦且也浪费资源。为此,我们必须对此作出改进。具体改进方案如下:

参考图1和图3,活动冲头8与推杆一7的另一端为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的方案有两种,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参考。

方案一:推杆一7的另一端上开设有外螺纹。活动冲头8上开设有与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槽。推杆一7与活动冲头8通过螺纹连接如图1所示。

方案二:推杆一7和活动冲头8均为中空结构。活动冲头8的顶端开设有楔形孔21,活动冲头8上设置有与楔形孔21相对应的卡扣机构,卡扣机构包括两个定滑轮17、两个拉块18、两个线绳19、卡杆一22、卡杆二23和连接弹簧24。定滑轮17、拉块18以及线绳19一一对应。

其中,两个定滑轮17均安装在推杆一7的内壁上;拉块18均位于推杆一7和活动冲头8的外部;线绳19的一端与拉块18连接,线绳19的另一端滑动伸入推杆一7的内部并绕过定滑轮17。线绳19和拉块18均不会妨碍活动冲头8冲孔;卡杆一22的一端位于推杆一7的内部并与其中一个线绳19的另一端连接。卡杆一22的另一端滑动伸出推杆一7;卡杆二23上开设有与卡杆一22相对应的条形凹槽25。卡杆一22与卡杆二23的重量相等。卡杆二23的一端位于推杆一7的内部并与另一个线绳19的另一端连接。卡杆二23的另一端滑动伸出推杆一7;连接弹簧24的一端与卡杆一22的一端连接,连接弹簧24的另一端与凹槽25的内壁连接。卡杆一22和卡杆二23位于推杆一7内部一端的后壁均连接有滑杆20的一端。滑杆20的另一端滑动设置在推杆一7内壁开设的条形槽中。通过滑杆20的限位,保证卡杆一22和卡杆二23运动的直线性。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两个方案的任意一个方案都可以很快的拆卸掉活动冲头8。且只需更换活动冲头8这一小部分,减少资源浪费。其中方案二最优,且方案二的运作机理如下:

将带有卡杆一22和卡杆二23的推杆一7通过楔形孔21伸入活动冲头8内。推杆一7在经过楔形孔21时,卡杆一22和卡杆二23均被楔形孔21挤压。卡杆一22和卡杆二23相对运动。卡杆二23缩回推杆一7内,卡杆一22缩回条形凹槽25内。当推杆一7通过楔形孔21进入活动冲头8内时在连接弹簧24的作用下,卡杆一22和卡杆二23相背运动。利用卡杆一22和卡杆二23将活动冲头8卡住。拆卸时,相背拉动两个拉块18即可。

实施例3

利用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冲压模具进行冲孔时,被冲掉的工件直接落在下模座3上。这样会造成被冲掉的工件上的润滑油乱溅,污染下模座3的台面。清理下模座3的台面较为费力。为此,我们做出如下改进:

参考图4-5,冲压模具,包括下模座3、滑动板32、储能弹簧33、

堵塞机构35、u形罩37、两个滑块38、两个连接杆39、铁杆二310、两个输液管312、两个蓬头313、电动推杆314、移动板315和永磁铁一316。

其中,下模座3为中空结构,且下模座3上开设有载物槽31。载物槽31用于集中收集被冲掉的工件。下模座3的后壁上安装有至少一个密封塞317(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密封塞317的数目为两个。当冲压模具不工作时,拔掉密封塞317,让废清理液从下模座3内流出。载物槽31的底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透液孔36。透液孔36便于清理液在冲洗被冲掉的工件时能流出;滑动板32滑动安装在载物槽31的内部。滑动板32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圆孔323;堵塞机构35位于圆孔323内。堵塞机构35与圆孔323一一对应。堵塞机构35包括竖杆一351和竖杆二352。

竖杆一351的一端安装在载物槽31的底壁上,竖杆一351的另一端穿过圆孔323。竖杆一351的直径小于圆孔323的直径;竖杆二352的一端与竖杆一351的另一端连接。竖杆二352与圆孔323为过盈配合。当滑动板32下移时,滑动板32与竖杆二352脱离。滑动板32沿竖杆一351向下运动。因竖杆一351的直径小于圆孔323的直径,滑动板32上的清理液从圆孔323流出,从而达到对被冲掉的工件进行漂洗的目的。当滑动板32上移时,圆孔323与竖杆二352结合。滑动板32上的清理液无法从圆孔323流出。此时,利用清理液对被冲掉的工件进行浸泡洗。

储能弹簧33的一端与载物槽31的内底壁连接。储能弹簧33的另一端与滑动板32的下端面连接。储能弹簧33的数目至少为一个。在本实施例中,储能弹簧33的数目为两个;u形罩37的敞口侧安装在下模座3的内底壁上,u形罩37与下模座3的内底壁围成的密闭区域为一个腔体;滑块38的一端滑动安装在u形罩37的内顶壁上,滑块38的另一端滑动安装在下模座3的内底壁上。两个滑块38将腔体分成三个部分。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储液腔、动力腔以及第二储液腔。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内均装有清理液,清理液为有机溶液。利用相似相溶的原理,将润滑油清洗掉。本实施例中选择酒精作为清理液;连接杆39的一端与滑块38铰接。连接杆39与滑块38相对应;铁杆二310的一端位于腔体的内部并与两个连接杆39的另一端铰接。铁杆二310的另一端后壁固定有定位滑杆一311的一端。定位滑杆一311的另一端滑动安装在下模座3内壁上开设的条形滑槽一中。利用定位滑杆一311对铁杆二310进行限位,使得铁杆二310只能上下运动。铁杆二310的另一端滑出u形罩37。连接杆39以及铁杆二310均位于动力腔内;输液管312的一端与腔体贯通连接。输液管312的另一端贯穿载物槽31的侧壁到达载物槽31的内部;蓬头313与输液管312的另一端贯通连接。蓬头313位于滑动板32的上方。且蓬头313与输液管312相对应;电动推杆314安装在下模座3的内壁上。电动推杆314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移动板315安装在电动推杆314上,且移动板315位于铁杆二310的上方;永磁铁一316镶嵌在移动板315上。永磁铁一316的数目至少为两个。在本实施例中,永磁铁一316的数目为四个,四个永磁铁一316等间距的分布在移动板315上。

在本实施例中,接通外界电源。电动推杆314开始工作。电动推杆314带动移动板315来回运动。移动板315在来回运动的同时,永磁铁一316间歇向上吸引铁杆二310。这样在铁杆二310自身的重力作用下,铁杆二310上下来回运动。通过连接杆39使得两个滑块38来回滑动,并将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内的清理液挤出并通过输液管312进入蓬头313。蓬头313将清理液碰出,对被冲掉的工件进行清理。通过本实施例可以实现自动清洗被冲掉的工件,不费时不费力。且也便于被冲掉工件的回收利用。

进一步地,为提高清理液的清洗效率,在滑动板32上再增加辅助机构。辅助机构具体详情如下:

滑动板32的下端面连接有与永磁铁一316相对应的铁杆一34的一端,铁杆一34的另一端滑动伸出载物槽31的底壁到达下模座3的内部并位于移动板315的上方。该辅助机构的运作机理如下:

利用移动板315的来回运动,使得永磁铁一316间歇向下吸引铁杆一34。当永磁铁一316不吸引铁杆一34时,在储能弹簧33的作用下,滑动板32向上运动。滑动板32发生震颤,增加清理液与被冲掉的工件之间的接触频率,提高清理液的清洗效率。当滑动板32下移时,滑动板32与竖杆二352脱离。滑动板32沿竖杆一351向下运动。因竖杆一351的直径小于圆孔323的直径,滑动板32上的清理液从圆孔323流出,从而达到对被冲掉的工件进行漂洗的目的。当滑动板32上移时,圆孔323与竖杆二352结合。滑动板32上的清理液无法从圆孔323流出。此时,利用清理液对被冲掉的工件进行浸泡洗。利用浸泡洗和漂洗的双重清洗程序,进一步的提升清理液的清洗效率。

实施例4

因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内的清理液的含量有限,实施例3中的清理液只能碰洒数次,不能实现连续多次喷洒。为此,在实施例3的冲压模具上增加续液机构。

参考图1和图6,u形罩37的外顶壁上安装有两个续液机构,两个续液机构位于两个滑块38的外侧。即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的上方均设置一个续液机构。续液机构包括储液盒318、挡杆一319、挡杆二320以及两个横板321。

其中,储液盒318安装在u形罩37的外顶壁上。储液盒318的后侧壁贯通连接有软管的一端图中未示出,软管的另一端贯穿下模座3的后壁到达下模座3的外部。储液盒318的底壁上开设有矩形孔324。矩形孔324与u形罩37贯通;挡杆二320的一端与挡杆一319的下端连接,挡杆二320的另一端滑动穿过矩形孔324。挡杆二320与矩形孔324为过盈配合。挡杆二320的后壁连接有定位滑杆二322的一端,定位滑杆二322的另一端滑动设置在矩形孔324内壁上开设的条形槽二中。挡杆一319的宽度小于矩形孔324的宽度;其中一个横板321与挡杆一319的上端连接,另一个横板321与挡杆二320的另一端连接。挡杆一319的长度不小于矩形孔324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当两个滑块38相背运动推动清理液时,清理液流动而向上推动其中一个横板321,使得挡杆二320堵住矩形孔324。储液盒318内储存的清理液不能流入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当两个滑块38相对运动时,在重力的作用下且没有清理液挤压时,挡杆二320带动挡杆一319向下运动。挡杆一319位于矩形孔324内。因挡杆一319的宽度小于矩形孔324的宽度,所以储液盒318内的清理液通过矩形孔324流入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内,便于下一次碰洒。最终实现蓬头313连续多次碰洒清理液的效果,保证被冲掉的工件清洁的彻底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