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与排废一体化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3523发布日期:2018-09-14 21:54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冲压与排废一体化模具。



背景技术:

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在金属冲压过程中,由于有些工件需要进行冲孔,冲孔完毕后会留下废料在定模中,当积累一定量后,需要手工将废料取出,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生产效率低,且不能适应目前自动化生产的需要,为此,我们急需提出一种冲压与排废一体化模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冲压与排废一体化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冲压与排废一体化模具,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安装有两组升降泵,且升降泵分别垂直设置在支撑台的两端,两组所述升降泵的两端垂直连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与支撑台平行设置,所述支撑台上垂直焊接有两组支撑柱,且支撑柱设置在两组升降泵之间,所述支撑柱上远离支撑台的一端活动穿过支撑板设置,且支撑柱之间设置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安装在支撑台的表面,且下模具的正上方设置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安装在支撑板上靠近支撑台的一侧,且上模具的两侧安装有两组喷气管,所述支撑板上远离上模具的一侧安装有气泵,且气泵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板。

优选的,所述定位板的表面设置有开关按钮,且开关按钮连接气泵,所述开关按钮的外侧缠绕设置有支撑弹簧,且支撑弹簧连接在开关按钮和定位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定位梯形块,且定位梯形块设置支撑柱上靠近定位板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定位板垂直焊接在支撑板的表面。

优选的,两组所述喷气管设置在下模具的上方,且喷气管的管口分别设置在下模具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气泵通过连接气管穿过定位板,并连接在喷气管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两组升降泵控制上模具和下模具冲压,通过支撑板的升降,从而控制气泵的开关,无需人工操作,自动完成对台面的排废处理。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喷气管,对下模具表面进行吹气,造成表面的废渣清除,从而无需手动进行除残料,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满足目前自动化生产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冲压与排废一体化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中:1支撑台、2升降泵、3支撑板、4定位板、5气泵、6定位梯形块、7上模具、8喷气管、9下模具、10支撑弹簧、11开关按钮、12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冲压与排废一体化模具,包括支撑台1,支撑台1上安装有两组升降泵2,且升降泵2分别垂直设置在支撑台1的两端,两组升降泵2的两端垂直连接有支撑板3,且支撑板3与支撑台1平行设置,支撑台1上垂直焊接有两组支撑柱12,且支撑柱12设置在两组升降泵2之间,支撑柱12上远离支撑台1的一端活动穿过支撑板3设置,且支撑柱12之间设置有下模具9,下模具9安装在支撑台1的表面,且下模具9的正上方设置有上模具7,上模具7安装在支撑板3上靠近支撑台1的一侧,且上模具7的两侧安装有两组喷气管8,气泵5通过连接气管穿过定位板4,并连接在喷气管8上,两组喷气管8设置在下模具9的上方,且喷气管8的管口分别设置在下模具9的两侧,支撑板3上远离上模具7的一侧安装有气泵5,且气泵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板4,定位板4垂直焊接在支撑板3的表面,定位板4的表面设置有开关按钮11,且开关按钮11连接气泵5,开关按钮11的外侧缠绕设置有支撑弹簧10,且支撑弹簧10连接在开关按钮11和定位板4之间,支撑柱12上设置有定位梯形块6,且定位梯形块6设置支撑柱12上靠近定位板4的一侧。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两组升降泵2控制上模具7和下模具9冲压,通过支撑板3的升降,从而控制气泵5的开关,无需人工操作,自动完成对台面的排废处理。

使用本装置时,先将需要冲压的冲压板放置在下模具9的表面,然后通过启动升降泵2带动支撑板3下移,从而使上模具7靠近下模具9,进行冲压,使冲压板成型,然后在上移的过程中,开关按钮11经过定位梯形块6,通过定位梯形块6的挤压,支撑开关按钮11向内活动,从而启动气泵5,气泵5通过喷气管8对下模具9的表面喷气,将下模具9表面的废渣清理,喷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