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刚线生产设备的加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0251发布日期:2018-09-25 21:17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刚线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刚线生产设备的加厚装置。



背景技术:

金刚线在生产的过程中在完成了上砂工序后,要继续进行加厚工序,继续镀镍以增加镍层的厚度。在进行加厚工序时,如果处理的金刚线直径过细,用于张紧金刚线的分线轮就会将金刚线上附着的金刚砂磨掉,影响金刚线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在加厚工序时减少对金刚线表面金刚砂磨损的金刚线生产设备的加厚装置。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金刚线生产设备的加厚装置,包括加厚部、紧丝部和收线部;

所述加厚部包括支架、抬升板和电镀轮;轴向在竖直方向的所述电镀轮设置在所述抬升板的两侧下方,所述抬升板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所述支架上下移动;

所述紧丝部包括两个固定的第一导轮和在竖直滑槽内移动的第二导轮;所述第二导轮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导轮之间的中线上,所述第二导轮的上下运动区间不超过所述第一导轮的高度;所述收线部通过调整收线速度保持所述第二导轮的相对位置,使金刚线保持张紧状态。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紧丝部还包括竖直位移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二导轮的位置;所述第二导轮位置下降时,加快所述收线部的收线速度;所述第二导轮位置上升时,减缓所述收线部的收线速度。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抬升板上还设有位于所述加厚部和紧丝部之间的导向辊和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上设有过线槽;所述导向辊和导向轮的轴向水平;所述导向辊和导向轮的高度与所述电镀轮的高度相错开,水平绕过所述电镀轮的金刚线在所述导向辊处受力上提,在所述导向轮处受力下压。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紧丝部还包括第三导轮和第四导轮;所述第三导轮和第四导轮分别在竖直方向上对应两个所述第一导轮,且所述第三导轮在位置上高于所述第四导轮。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抬升板由伺服电机驱动。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收线部包括由转速可调的电机驱动的收线轮和与电机的电机轴相连的编码器;金刚线被所述收线轮收线的同时,所述编码器通过所述电机轴的转动周期数确定已收集的金刚线长度。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收线轮穿过所述电机的电机轴并与电机轴同轴设置,在所述电机轴的末端由螺母将所述收线轮压紧固定。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电镀轮之间往复缠绕不少于30匝的金刚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原本设置在加厚部上的分线轮去掉,通过紧丝部和收线部的配合,在能够调控金刚线松紧程度,保证金刚线不会相互牵连在一起的同时,减少导轮对金刚线表面金刚砂的磨损程度,保证金刚线的品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加厚部1、支架11、抬升板12、导向辊121、导向轮122、电镀轮13、紧丝部2、第一导轮21、第二导轮22、第三导轮23、第四导轮24、收线部3和收线轮0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一种金刚线生产设备的加厚装置,包括加厚部1、紧丝部2和收线部3;

所述加厚部1包括支架11、抬升板12和电镀轮13;轴向在竖直方向的所述电镀轮13设置在所述抬升板12的两侧下方,所述抬升板12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所述支架11上下移动;

所述紧丝部2包括两个固定的第一导轮21和在竖直滑槽内移动的第二导轮22;所述第二导轮22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导轮21之间的中线上,所述第二导轮22的上下运动区间不超过所述第一导轮21的高度;所述收线部3通过调整收线速度保持所述第二导轮22的相对位置,使金刚线保持张紧状态。

在原有设备中,两个电镀轮13之间还设有用于张紧金刚线的分线轮,现将分线轮去掉,在加厚部1的下一个工位紧邻设置紧丝部2,而紧丝部2的第二导轮22在竖直方向的滑槽内自由移动,通过第二导轮22的位置就可以直观的判断金刚线的松紧程度,通过调控收线部3的收线速度,就可以调整金刚线的松紧程度。因为在电镀轮13之间的金刚线没有完成加厚工序,表面的镍层不够厚,金刚砂附着率低,因此在电镀轮13之间不再设置额外的导轮,减少对金刚砂的损耗,转而将紧丝部2设置在加厚部1的下一工序,既满足了在进行加厚工序时抬升板12反复升降时对金刚线不同松紧程度要求的调整,又避免了对金刚线表面金刚砂的磨损。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紧丝部2还包括竖直位移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二导轮22的位置;所述第二导轮22位置下降时,加快所述收线部3的收线速度;所述第二导轮22位置上升时,减缓所述收线部3的收线速度。

竖直位移传感器可以精确检测第二导轮22的位置,从而根据第二导轮22在竖直方向位置的变化量调节收线部3的收线速度,使金刚线始终保持适当的松紧程度。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抬升板12上还设有位于所述加厚部1和紧丝部2之间的导向辊121和导向轮122;所述导向轮122上设有过线槽;所述导向辊121和导向轮122的轴向水平;所述导向辊121和导向轮122的高度与所述电镀轮13的高度相错开,水平绕过所述电镀轮13的金刚线在所述导向辊121处受力上提,在所述导向轮122处受力下压。

导向辊121与金刚线的接触部位是完整的曲面,对金刚线的表面损耗较小,而导向轮122上的过线槽对金刚线有一定的磨损,但过线槽有良好的定向作用。因此将水平轴向的导向辊121和导向轮122结合,既可以改变金刚线的走向的又可以减小对金刚线的磨损,同时导向辊121和导向轮122相互错开,分别对金刚线产生方向相反的作用力,有利于保持金刚线的张紧状态。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紧丝部2还包括第三导轮23和第四导轮24;所述第三导轮23和第四导轮24分别在竖直方向上对应两个所述第一导轮21,且所述第三导轮23在位置上高于所述第四导轮24。

第三导轮23和第四导轮24将金刚线的走向折回,避免了在直线方向上生产线的延伸过长,合理利用了占地空间,而金刚线经过第三导轮23和第四导轮24,运行路径边长,也可以减小收线装置转速变化时对金刚线松紧程度的影响。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抬升板12由伺服电机驱动。

伺服电机可以精确的控制抬升板12的升降距离,使每一次升降都可以精确到位,解决了气缸升降不到位的问题。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收线部3包括由转速可调的电机驱动的收线轮031和与电机的电机轴相连的编码器;金刚线被所述收线轮031收线的同时,所述编码器通过所述电机轴的转动周期数确定已收集的金刚线长度。

电机轴每转动一周,编码器就发出一个脉冲信号,在收线轮031外径已知的情况下,就可以算出收线轮031已收纳的金刚线的长度,可以按需生产准确长度的金刚线。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收线轮031穿过所述电机的电机轴并与电机轴同轴设置,在所述电机轴的末端由螺母将所述收线轮031压紧固定。

收线装置3大多使用气缸压紧收线轮031,使用螺母压紧固定收线轮031可以省去气缸的使用,节省成本。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电镀轮13之间往复缠绕不少于30匝的金刚线。

可以在同样的距离内一次性对多段金刚线进行加厚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