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头传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85524发布日期:2018-11-27 22:22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钻头传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件钻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钻头传送机构。



背景技术:

用钻头在实体材料上加工出孔的操作叫做钻孔,各种零件的孔加工,除去一部分由车、镗、铣等机床完成外,很大一部分是由钳工利用钻床和钻孔工具(钻头、扩孔钻、铰刀等)完成的。在钻床上钻孔时,一般情况下,钻头应同时完成两个运动:主运动,即钻头绕轴线的旋转运动(切削运动);辅助运动,即钻头沿着轴线方向对着工件的直线运动(进给运动)。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工人们使用诸如申请号为201010613582.2的专利文件所公布的钻孔机进行钻孔,存在几个问题:一方面,钻孔的时候在钻孔处要喷洒适量机油进行润滑,也需要喷洒适量清水进行降温,这个过程由工人手动完成,不仅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而且润滑和降温效果较差;另一方面,这种钻孔机无法进行钻头位置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旨在提供钻头传送机构,其方便机油和清水的加注,而且润滑和降温效果均较佳,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钻头的使用寿命;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钻头的位置,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小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钻头传送机构,包括前侧框、后侧框、第二电机和钻孔小车;

所述前侧框和后侧框均为倒U形,所述前侧框的顶部向后垂直翻折形成前平台,所述前平台的顶面从左到右水平开设有长条形通孔,所述后侧框的顶部向前垂直翻折形成后平台,所述后平台的顶面从左到右水平开设有与长条形通孔等长的长条形滑槽,所述前侧框和后侧框的左右两端均对齐;

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前侧框的前壁左端,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垂直穿过前侧框并固定安装有主动轮,所述前侧框的右端与第二电机等高的位置安装有可转动的转轴,所述转轴的自由端固定安装有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绕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最高面位于长条形通孔内,所述钻孔小车可拆卸安装于前平台和后平台上;

所述钻孔小车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面安装有箱体,所述箱体的中部设有隔板,所述的隔板将箱体的内腔分隔成机油存储腔和清水存储腔,所述支撑板的底面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可转动的齿轮和滚轮,所述齿轮与传送带的齿部相啮合,所述滚轮可滑动套设在长条形滑槽内,从而实现钻孔小车的左右移动,所述支撑板的底面中部安装有液压气缸,所述液压气缸的伸缩杆垂直向下且于末端处固定安装有水平板,所述水平板的顶面后端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垂直错开液压气缸的伸缩杆并于末端处固定安装有第一伞型齿轮,所述水平板的前端开设有圆孔,所述的圆孔内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安装有柱体,所述柱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可与第一伞型齿轮啮合的第二伞型齿轮,所述柱体的下端穿过水平板并于末端处可拆卸安装有钻头,所述的钻头为麻花钻,所述钻头的杆壁开设有螺旋形流道,所述钻头的杆壁于螺旋形流道的入口上方焊接有漏斗状的集液壳,所述水平板的顶面前端错开柱体的位置穿设有机油管和清水管,所述机油管和清水管均为软管,所述机油管的上端入口穿过支撑板并与机油存储腔相通连接,所述清水管的上端入口穿过支撑板并与清水存储腔相通连接,所述机油管和清水管上均安装有开关,所述机油管和清水管的下端出口伸入集液壳内,所述钻头的杆壁位于集液壳以内的位置沿杆的延伸方向开设有多个呈圈状均匀分布的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的上端入口与集液壳相通,所述导流通道的下端出口与螺旋形流道相通。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用时,将钻孔小车安装在前平台和后平台上,并使钻孔小车靠近左端,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带动主动轮转动,从而带动传送带转动,在传送带转动的过程中,即可带动钻孔小车向右移动,移动到位后,关闭第二电机,即可进行钻孔操作;钻孔时,启动液压气缸,液压气缸的伸缩杆向下伸长,从而使得水平板带动钻头向下移动对准钻孔位置,然后关闭液压气缸,启动第三电机,第三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带动第一伞型齿轮转动,第一伞型齿轮带动第二伞型齿轮转动,使柱体带动钻头转动,从而实现钻孔,在钻孔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打开机油管或清水管上的开关,即可实现机油或清水的加注,由于机油管和清水管的下端出口伸入集液壳内,钻头的杆壁位于集液壳以内的位置沿杆的延伸方向开设有多个呈圈状均匀分布的导流通道,导流通道的上端入口与集液壳相通,导流通道的下端出口与螺旋形流道相通,故润滑和降温效果均较佳。本实用新型方便机油和清水的加注,而且润滑和降温效果均较佳,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钻头的使用寿命;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钻头的位置,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小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进一步,所述支撑板的前壁左右两端固定安装有U形提手,所述U形提手的外壁粘接有防滑橡胶套,所述防滑橡胶套的表面一体成型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弹性凸起,所述弹性凸起的高度尺寸为0.5±0.15㎜,所述弹性凸起的断面为三分之一圆,相邻两个所述弹性凸起之间的距离尺寸为0.4±0.25㎜。这样的结构设计,便于工人根据需要进行手动移动钻孔小车,防滑效果较佳,便于操作,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钻头传送机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钻头传送机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钻头传送机构实施例中钻孔小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钻头传送机构实施例中钻孔小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钻头传送机构实施例中第二伞型齿轮与钻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钻头传送机构实施例中第二电机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示中的符号说明如下:

30.前侧框,300.长条形通孔,31.后侧框,310.长条形滑槽,4.钻孔小车,40.支撑板,400.箱体,401.U形提手,41.齿轮,42.滚轮,43.液压气缸,44.水平板,45.第三电机,46.第二伞型齿轮,47.钻头,470.螺旋形流道,471.导流通道,472.集液壳,5.第二电机,50.主动轮,51.从动轮,52.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钻头传送机构,包括前侧框30、后侧框31、第二电机5和钻孔小车4;

前侧框30和后侧框31均为倒U形,前侧框30的顶部向后垂直翻折形成前平台,前平台的顶面从左到右水平开设有长条形通孔300,后侧框31的顶部向前垂直翻折形成后平台,后平台的顶面从左到右水平开设有与长条形通孔300等长的长条形滑槽310,前侧框30和后侧框31的左右两端均对齐;

第二电机5安装于前侧框30的前壁左端,第二电机5的动力输出轴垂直穿过前侧框30并固定安装有主动轮50,前侧框30的右端与第二电机5等高的位置安装有可转动的转轴,转轴的自由端固定安装有从动轮51,主动轮50与从动轮51绕设有传送带52,传送带52的最高面位于长条形通孔300内,钻孔小车4可拆卸安装于前平台和后平台上;

钻孔小车4包括支撑板40,支撑板40的顶面安装有箱体400,箱体400的中部设有隔板,隔板将箱体400的内腔分隔成机油存储腔和清水存储腔,支撑板40的底面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可转动的齿轮41和滚轮42,齿轮41与传送带52的齿部相啮合,滚轮42可滑动套设在长条形滑槽310内,从而实现钻孔小车4的左右移动,支撑板40的底面中部安装有液压气缸43,液压气缸43的伸缩杆垂直向下且于末端处固定安装有水平板44,水平板44的顶面后端安装有第三电机45,第三电机45的动力输出轴垂直错开液压气缸43的伸缩杆并于末端处固定安装有第一伞型齿轮,水平板44的前端开设有圆孔,圆孔内安装有轴承,轴承的内圈固定安装有柱体,柱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可与第一伞型齿轮啮合的第二伞型齿轮46,柱体的下端穿过水平板44并于末端处可拆卸安装有钻头47,钻头47为麻花钻,钻头47的杆壁开设有螺旋形流道470,钻头47的杆壁于螺旋形流道470的入口上方焊接有漏斗状的集液壳472,水平板44的顶面前端错开柱体的位置穿设有机油管和清水管,机油管和清水管均为软管,机油管的上端入口穿过支撑板40并与机油存储腔相通连接,清水管的上端入口穿过支撑板40并与清水存储腔相通连接,机油管和清水管上均安装有开关,机油管和清水管的下端出口伸入集液壳472内,钻头47的杆壁位于集液壳472以内的位置沿杆的延伸方向开设有多个呈圈状均匀分布的导流通道471,导流通道471的上端入口与集液壳472相通,导流通道471的下端出口与螺旋形流道470相通。

本实施例中,使用时,将钻孔小车4安装在前平台和后平台上,并使钻孔小车4靠近左端,启动第二电机5,第二电机5的动力输出轴带动主动轮50转动,从而带动传送带52转动,在传送带52转动的过程中,即可带动钻孔小车4向右移动,移动到位后,关闭第二电机5,即可进行钻孔操作;钻孔时,启动液压气缸43,液压气缸43的伸缩杆向下伸长,从而使得水平板44带动钻头47向下移动对准钻孔位置,然后关闭液压气缸43,启动第三电机45,第三电机45的动力输出轴带动第一伞型齿轮转动,第一伞型齿轮带动第二伞型齿轮46转动,使柱体带动钻头47转动,从而实现钻孔,在钻孔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打开机油管或清水管上的开关,即可实现机油或清水的加注,由于机油管和清水管的下端出口伸入集液壳472内,钻头47的杆壁位于集液壳472以内的位置沿杆的延伸方向开设有多个呈圈状均匀分布的导流通道471,导流通道471的上端入口与集液壳472相通,导流通道471的下端出口与螺旋形流道470相通,故润滑和降温效果均较佳。

作为优选方案,支撑板40的前壁左右两端固定安装有U形提手401,U形提手401的外壁粘接有防滑橡胶套,防滑橡胶套的表面一体成型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弹性凸起,弹性凸起的高度尺寸为0.5±0.15㎜,弹性凸起的断面为三分之一圆,相邻两个弹性凸起之间的距离尺寸为0.4±0.25㎜。这样的结构设计,便于工人根据需要进行手动移动钻孔小车4,防滑效果较佳,便于操作,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虑其他的便于工人根据需要进行手动移动钻孔小车4的结构设计。

本实用新型在前侧框30的前壁可拆卸安装有中药布袋,中药布袋上端设有袋口,袋口设置有拉链,中药布袋内装入由白芷7~13重量份、川芎2~5重量份、芩草5~8重量份、甘松7~13重量份、山萘9~13重量份、熏草3~6重量份、泽兰5~8重量份、艾叶50~90重量份、藿香45~95重量份、薄荷80~120重量份、紫苏9~15重量份、菖蒲30~90重量份、香茅20~45重量份、茴香35~85重量份、陈皮2~5重量份、柳丁皮5~8重量份、肉桂12~25重量份、丁香15~28重量份、佩兰25~35重量份、苍术8~13重量份、辛荑8~25重量份、草果6~13重量份、桂花80~120重量份和黄葛兰60~80重量份经晾干、捣碎、搅拌混合均匀后的粉末,粉末颗粒为30目-40目,各种中药的味道散发到空气中,具有醒目提神、明目清神、醒脑通窍、抗疲劳的作用,可以确保工人在钻孔工作中时刻保持清醒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