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83951发布日期:2019-04-13 00:02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辅助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曲轴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辅助取断刀工具取出曲轴斜油孔内断刀的辅助夹具。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流水线加工发动机曲轴斜油孔时,由于加工所用刀具的长度较长,可能会发生刀具断裂,而断裂的刀具会留存在曲轴斜油孔中,导致无法继续加工斜油孔,自动化加工斜油孔的工序会被迫停止。在加工过程中曲轴斜油孔内滞留有断刀的情况下,由于斜油孔在空间上处于倾斜状态,取斜油孔内的断刀作业实施较为困难,在无法取出斜油孔内断刀时,曲轴只能作报废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曲轴斜油孔取断刀夹具,该曲轴斜油孔取断刀夹具在曲轴斜油孔加工过程中斜油孔内滞留有断刀时,能够对曲轴斜油孔容易地执行取断刀作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辅助夹具,用于辅助取断刀工具取出曲轴斜油孔内断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夹具包括用于夹紧并定位曲轴两端的夹紧定位件、以及与所述夹紧定位件连接并用于调整曲轴姿态的位置调整结构,以在曲轴定位到所述夹紧定位件的使用状态下,能够通过所述位置调整结构使得曲轴斜油孔的中心线调整为处于竖直状态。

可选地,所述位置调整结构包括倾斜姿态调整件和转动角度调整件,所述倾斜姿态调整件与所述夹紧定位件连接并用于调整曲轴轴线的倾斜姿态,所述转动角度调整件与所述倾斜姿态调整件连接并用于调整曲轴围绕自身轴线的转动角度。

可选地,所述倾斜姿态调整件包括横向调整座和与该横向调整座连接的纵向调整座,所述纵向调整座设置为能够沿所述横向调整座的横向方向调整位置,并能够围绕所述纵向调整座的连接于所述横向调整座的连接结构为中心轴线调整相对于所述横向调整座的夹角,所述连接结构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横向方向,所述夹紧定位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横向调整座和所述纵向调整座铰接,所述夹紧定位件和所述纵向调整座中的一者构成为伸缩结构。

可选地,所述纵向调整座构成为伸缩结构,且包括与所述横向调整座连接的底座和能够沿自身伸缩方向伸缩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伸缩杆,所述夹紧定位件与所述伸缩杆的上部铰接。

可选地,所述横向调整座形成有沿所述横向方向延伸且朝向上方开孔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两侧内壁上形成有沿所述横向方向延伸的导向孔,在所述纵向调整座的下部安装有与所述导向孔配合且作为所述连接结构的第一紧固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紧固件为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的一端贯通所述导向孔和所述纵向调整座的下部并与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栓的另一端抵顶在所述横向调整座对应于导向孔的外侧壁上。

可选地,所述转动角度调整件包括支撑座,该支撑座的两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横向调整座连接的突耳板,所述横向调整座的两端通过枢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突耳板,所述突耳板的围绕所述枢转轴的位置上形成有角度调节孔,该角度调节孔沿所述枢转轴的转动方向延伸,所述横向调整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角度调节孔配合的第二紧固件。

可选地,所述第二紧固件为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的一端通过所述角度调节孔与所述横向调整座螺纹连接,另一端抵顶在所述突耳板对应于角度调节孔的外侧壁上。

可选地,所述夹紧定位件包括支撑杆、设置在所述支撑杆靠近两端位置的夹紧座、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并用于定位曲轴轴颈的定位座,所述支撑杆的两端与倾斜姿态调整件连接,各个所述夹紧座上设置有用于夹紧曲轴两端的夹紧结构,两个所述夹紧结构中的至少一者在各自对应的夹紧座上设置为,能够朝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调整两个所述夹紧结构之间的间距。

可选地,两个所述夹紧结构构成为螺柱,所述螺柱的夹紧端形成为圆锥端,在所述使用状态下,曲轴轴线位于两个所述螺柱的中心轴线的连线上,所述夹紧座上形成有用于与螺柱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孔。

本公开的有益效果: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即,在加工曲轴卸油孔的过程中加工刀具断开的断刀不慎进入到曲轴卸油孔内的情况下,通过利用本公开的辅助工具将曲轴卸油孔内的断刀取出,具体地,通过夹紧定位件夹紧并定位曲轴两端的状态下,利用位置调整结构调整曲轴姿态,使得内部滞留有断刀的曲轴斜油孔的中心线调整为处于竖直状态,从而利用取断刀工具从处于竖直状态的曲轴斜油孔的开口进入到斜油孔内部而方便地取出断刀,由此能够继续对曲轴进行加工而无需报废曲轴,由此降低了曲轴的生产不良率并提高了曲轴原材料使用率,有效节省了曲轴的制造及加工成本。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辅助夹具的结构图;

图2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辅助夹具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夹紧定位件,2-倾斜姿态调整件,3-转动角度调整件,11-支撑杆, 12-夹紧座,13-定位座,14-螺柱,21-横向调整座,22-纵向调整座,31- 支撑座,32-突耳板,211-导向槽,212-导向孔,215-枢转轴,216-角度调节孔,217-第二螺栓,221-第一螺栓,223-底座,224-伸缩杆,225-底座导向孔,226-固定孔,227-U型导向槽,A-横向方向,B-伸缩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没有相反定义的情况,本公开使用的方位词例如“上部”、“下部”、“上方”等通常是指辅助夹具的使用状态下的相应部件的“上部”、“下部”和“上方”,“横向方向”和“伸缩方向”通常是指图1中图示的A方向和 B方向,“内”、“外”通常是指针对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外”。

如图1所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辅助夹具,用于辅助取断刀工具取出曲轴斜油孔内断刀,该辅助夹具包括用于夹紧并定位曲轴两端的夹紧定位件1、以及与夹紧定位件1连接并用于调整曲轴姿态的位置调整结构,以在曲轴定位到夹紧定位件1的使用状态下,能够通过位置调整结构使得曲轴斜油孔的中心线调整为处于竖直状态。其中,在曲轴加工领域中,在曲轴上加工预设角度的曲轴斜油孔时,在曲轴相对固定的状态下,通常通过调整加工刀具的进给方向即调整所需加工斜油孔的倾斜角度之后,沿该进给方向进刀而对曲轴进行斜油孔加工,在加工斜油孔的过程中,加工刀具很有可能出现断刀而滞留在斜油孔内的情况发生。对此,可以利用本公开的如上所述的辅助工具将曲轴卸油孔内的断刀取出,具体地,通过夹紧定位件夹紧并定位曲轴两端的状态下,利用位置调整结构调整曲轴姿态,使得内部滞留有断刀的曲轴斜油孔的中心线调整为处于竖直状态,从而利用取断刀工具从处于竖直状态的曲轴斜油孔的开口进入到斜油孔内部而方便地取出断刀,由此能够继续对曲轴进行加工而无需报废曲轴,由此降低了曲轴的生产不良率并提高了曲轴原材料使用率,有效节省了曲轴的制造及加工成本。

在此,提及的曲轴卸油孔的中心线处于竖直状态是指大致处于竖直状态,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只要使得取断刀工具在此误差范围内能够容易地进入到曲轴斜油孔内而实现便于取出断刀的效果即可。另外,如上所述的位置调整结构可以采用多种合理的布置结构,只要能够实现调整曲轴斜油孔的位置而使得该曲轴斜油孔的中心线调整为处于大致竖直状态的功能即可。在本公开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位置调整结构包括倾斜姿态调整件2和转动角度调整件3,倾斜姿态调整件2与所述夹紧定位件1 连接并用于调整曲轴轴线的倾斜姿态,转动角度调整件3与所述倾斜姿态调整件2连接并用于调整曲轴围绕自身轴线的转动角度。其中,倾斜姿态调整件2可以对曲轴轴线的倾斜姿态进行调整,例如,倾斜姿态调整件2 使得曲轴轴线在预设平面上进行调整,例如,可以通过采用加紧定位件1 以夹紧定位件1的另一端作为相对固定点而在预设平面内转动的方式来调整曲轴轴线的倾斜姿态,即调整曲轴卸油孔的中心线相对于设置辅助夹具 (在此,支撑平台为放置辅助夹具的平台,例如可以为地面等)的支撑平台的倾斜姿态,其倾斜角度调整的范围例如可以为30°~75°。转动角度调整件3可以对曲轴围绕自身轴线的转动角度进行调整,例如调整的角度范围可以为0°~45°。在此,倾斜姿态调整件2可以设置为直接调整曲轴围绕自身轴线的转动角度,也可以设置为间接地调整曲轴围绕自身轴线的转动角度,在此,对于间接调整的方式,例如可以通过使得曲轴以平行于曲轴轴线的另一直线作为转动线进行转动,由此能够实现间接调整曲轴围绕自身轴线的转动角度。通过上述倾斜姿态调整件2和转动角度调整件3 能够方便地调整曲轴卸油孔的中心线的布置姿态和位置,以保证曲轴卸油孔相对于支撑平台(在此,支撑平台为放置辅助夹具的平台,例如可以为地面等)处于大致竖直状态,从而可以满足绝大多数曲轴各个斜油孔角度调节的需要,由此在加工曲轴卸油孔的过程中发生卸油孔内滞留断刀的情况下,如上所述的辅助工具与取断刀工具配合而满足能够取出卸油孔内断刀的要求。

具体地,为了使得位置调整结构整体布置更加合理化,且易于实现对曲轴卸油孔中心线的倾斜姿态的调整,可选地,倾斜姿态调整件2包括横向调整座21和与该横向调整座21连接的纵向调整座22,纵向调整座22 设置为能够沿横向调整座21的横向方向A调整位置,并能够围绕纵向调整座22的连接于横向调整座21的连接结构为中心轴线调整相对于所述横向调整座21的夹角,连接结构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横向方向A,夹紧定位件 1的两端分别与横向调整座21和纵向调整座22铰接,夹紧定位件1和纵向调整座22或横向调整座21中的一者构成为伸缩结构。由此,在曲轴轴线和曲轴轴线分别投影到横向调整座21和纵向调整座22时形成的两个投影线所在的平面内,通过夹紧定位件1以夹紧定位件1和横向调整座21 的铰接点作为转动轴线进行转动,从而调整曲轴卸油孔中心线的倾斜姿态。在此,当纵向调整座22构成为伸缩结构的情况下,例如可选采用如下结构。即,纵向调整座22构成为伸缩结构,且包括与横向调整座21连接的底座223和能够沿自身伸缩方向B伸缩地设置在所述底座223上的伸缩杆 224,所述夹紧定位件1与所述伸缩杆224的上部铰接。在此,纵向调整座22可以为驱动缸等伸缩结构、或者也可以形成为其他伸缩机构。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在底座223上形成有沿伸缩方向B延伸的底座导向板25,伸缩杆224上形成有沿伸缩方向B间隔布置并与底座导向孔225 对应的多个固定孔226,伸缩杆224在纵向调整座22上沿伸缩方向B调整位置后可以通过螺栓等紧固件插入到底座导向孔225和对应位置的固定孔 226而使得底座223和伸缩杆224紧固在一起。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纵向调整座22的底座223可以为带有U型导向槽227的板状结构,在该U 型导向槽227的与开口对应的侧壁上可以形成有如上所述的底座导向孔 225,此外,伸缩杆224插入并配合到底座223的U型导向槽227内,而在底座223内能够沿伸缩方向B做伸缩调节,伸缩杆224的固定孔226可以形成为螺纹孔,伸缩杆224和底座223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具体地,螺栓一端贯通底座导向孔225而与固定孔226螺纹连接,螺栓的大头端则抵顶在底座223对应于底座导向孔225的外侧壁上。由此通过如上所述结构简单的纵向调整座22和横向调整座21的配合结构,在曲轴轴线和曲轴轴线分别投影到横向调整座21和纵向调整座22时形成的两个投影线所在的平面内,通过夹紧定位件1以夹紧定位件1和横向调整座21的铰接点作为转动轴线进行转动,从而方便且快速地调整曲轴卸油孔中心线的倾斜姿态,提高操作便利性。另外,当夹紧定位件1构成为伸缩结构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采用与纵向调整座22的上述结构相同的构造,或者加紧定位件1也可以为气缸、电动缸、液压缸等伸缩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纵向调整座22和横向调整座21之间的配合结构可以采用多种合理的结构,只要能够使得纵向调整座22沿横向调整座21的横向方向A调整位置的同时,还能够围绕纵向调整座22和横向调整座21的连接结构为中心轴线调整相对于横向调整座21的夹角即可。例如,纵向调整座22和横向调整座21之间的配合结构可以形成为如下。纵向调整座22与横向调整座21铰接,且布置为使得纵向调整座22与横向调整座21之间的铰接点能够沿横向调整座21的横向方向A调整位置。例如,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横向调整座21 形成有沿横向方向A延伸且朝向上方开孔的导向槽211,导向槽211的两侧内壁上形成有沿所述横向方向A延伸的导向孔212,在纵向调整座22的下部安装有与导向孔212配合且作为连接结构的第一紧固件。其中,如图 1所示,横向调整座21上可以从右端至左端形成有沿横向方向A向上开孔的呈凹槽状的导向槽211,但是导向槽211不仅限于凹槽状也可以是上下贯通的槽体,只要能够确保纵向调整座22在槽体内稳定的做横向移动,则导向槽211的形状并不限定。进一步,导向槽211的两侧内壁形成有从靠近纵向调整座22的一端位置沿横向方向A朝向另一端位置延伸的长条形状的导向孔212,其中导向孔212横向延伸长度可以根据曲轴卸油孔的中心线的倾斜姿态调整需求来合理地设计,例如,导向孔212可以从横向调整座21靠近纵向调整座22的一端延伸至横向调整座21的中部位置。纵向调整座22的下部可以通过与导向孔212配合的第一紧固件安装在导向槽211内,纵向调整座22可以通过第一紧固件在导向槽211内的横向移动来调整相对于横向调整座21的横向位置。在此过程中,纵向调整座 22还可以以第一紧固件为转动轴而进行转动,在此,由于夹紧定位件1或纵向调整座22形成为伸缩结构,因此可以将夹紧定位件1、纵向调整座 22以及横向调整座21看作可变形的三角形结构,例如,在纵向调整座22 形成为如上所述包括底座223和可伸缩的伸缩杆224的结构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纵向调整座22在横向调整座21上的横向移动、且纵向调整座22 围绕第一紧固件转动的同时还能够沿伸缩方向B伸缩,由此在预设范围内,能够改变夹紧定位件1、纵向调整座22以及横向调整座21所构成的三角形结构,以最终实现调整夹紧定位件1相对于设置辅助夹具的支撑平台的延伸方向(即调整曲轴卸油孔的中心线相对于设置辅助夹具的支撑平台的倾斜姿态)。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合理地设计横向调整座21和纵向调整座22之间的配合布置方式。

其中,为了提高纵向调整座22相对于横向调整座21的位置,可选地,第一紧固件可以为第一螺栓221,第一螺栓221的一端贯通导向孔212和纵向调整座22的下部并与螺母螺纹连接,第一螺栓221的另一端抵顶在所述横向调整座21对应于导向孔212的外侧壁上。如图1所示,若需要调节纵向调整座22的横向位置时,松开第一螺栓221,使得纵向调整座 22通过第一螺栓221在导向孔212内沿横向方向A的移动而相对于横向调整座21调整位置,当调整到所需的位置后,拧紧第一螺栓221将纵向调整座22紧固到横置调整座21上,此时,若要保证固定的稳定性,可以在第一螺栓221抵顶在横向调整座21对应于导向孔212的外侧壁上的一端增加栓垫,一方面增加与外侧壁的接触面积使连接更加紧固,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因夹具的震动或热胀冷缩引起螺栓的松动。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转动角度调整件3可以包括支撑座31,该支撑座31的两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横向调整座21连接的突耳板32,横向调整座21的两端通过枢转轴215可转动地连接于突耳板32,突耳板32的围绕枢转轴215的位置上形成有角度调节孔216,该角度调节孔216沿所述枢转轴215的转动方向延伸,横向调整座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角度调节孔216配合的第二紧固件。例如如图1所示,支撑座31可以为长方体板以在放置到支撑平台上时用于支撑整个辅助夹具,提高辅助夹具的支撑稳定性,此外,支撑座31的两端还可以固定有与支撑座21垂直的突耳板32,此处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来固定支撑座31和突耳板32,或者也可以使得支撑座31和两个突耳板32一体形成,本公开对此并不限定。突耳板32可以为半圆形的板件且中部位置带孔以用来安装枢转轴215,横向调整座21的两端可以通过枢转轴215可转动地连接在突耳板32上。此外,围绕枢转轴215的上部形成有弧形的角度调节孔216,横向调整座21可通过设置在两端的与角度调节孔216配合的第二紧固件沿枢转轴215的转动方向转动,从而达到调节曲轴围绕自身轴线的转动角度,在此可以使得转动角度的调整范围为0°45°以能够满足绝大多数曲轴斜油孔中心线的竖直姿态调节。由此,通过如上所述结构的转动角度调整件3和倾斜姿态调整件2的配合,使得曲轴上的所有斜油孔的中心线局能够实现调整为处于大致竖直状态的效果,由此有效保证了辅助工具的使用可靠性。

具体地,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紧固件可以为第二螺栓217,第二螺栓217的一端可以通过角度调节孔216与横向调整座21螺纹连接,另一端抵顶在突耳板32对应于角度调节孔216的外侧壁上。即,角度调节孔216延伸为以枢转轴215为中心其曲率半径均一致,其中,如图1所示,第二螺栓216的螺杆穿入角度调节孔216并与横向调整座21的下部螺纹连接,第二螺栓216的头部内侧与突耳板32对应于角度调节孔216 的外侧壁相抵顶,由于曲轴两端通过夹紧定位件1相对于横向调整座21 固定,因此只需通过调整横向调整座21围绕枢转轴251的转动角度就能够实现调整曲轴围绕自身轴线的转动角度,具体地,在需要调整曲轴围绕自身轴线的转动角度时,松开第二螺栓216,使得第二螺栓216的头部内侧与突耳板32对应于角度调节孔216的外侧壁存在间隙空间,从而通过第二螺栓216以枢转轴215为中心在角度调节孔216上沿转动方向转动,在此能够实现调整曲轴围绕自身轴线的转动角度,当调整至所需转动角度之后,拧紧第二螺栓216而使得横向调整座21紧固到支撑座31上进而防止横向调整座21转动。此时,为了保证使得横向调整座31和支撑座21 的紧固可靠性,可以在第二螺栓216的头部内侧与突耳板32对应于角度调节孔216的外侧壁上增加栓垫,一方面增加与外侧壁的接触面积使连接更加紧固,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因夹具的震动或热胀冷缩引起螺栓的松动。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夹紧定位件1包括支撑杆11、设置在支撑杆11靠近两端位置的夹紧座12、以及设置在支撑杆11上并用于定位曲轴轴颈的定位座13,支撑杆11的两端与倾斜姿态调整件连接,各个夹紧座 12上设置有用于夹紧曲轴两端的夹紧结构,两个夹紧结构中的至少一者在各自对应的夹紧座12上设置为,能够朝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调整两个所述夹紧结构之间的间距。在此,夹紧结构可以采用多种合理的布置结构,例如,可选地,两个夹紧结构构成为螺柱14,螺柱14的夹紧端形成为圆锥端,在使用状态下,曲轴轴线位于两个螺柱14的中心轴线的连线上,夹紧座12上形成有用于与螺柱14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孔。如图1 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一个螺柱14直接固定或形成在一个夹紧座12上,另一个螺柱14可以与另一个夹紧座12连接,具体地该夹紧座12可以形成为两带螺纹孔板件,所述另一个螺柱14配合到带螺纹孔板件的螺纹孔内,从而满足夹紧定位不同长度的曲轴的需求。由此在夹紧定位曲轴时,可以只通过调整一侧的螺柱14来快速地实现夹紧并定位曲轴的效果,提高了曲轴的安装精度以及安装效率。。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所述夹紧定位件1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在另外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两个夹紧座12可以不固定在支撑杆11上而可以在支撑杆11上调整位置以能够调节两个夹紧座12之间的距离,从而满足夹紧并定位不同长度的曲轴的需求,具有广泛适用性。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可以在支撑杆11 的中部位置设置有用于卡紧曲轴轴颈的定位座13,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为H 型定位座,H型定位座的配合面可以形成为与曲轴轴颈相配合的半圆弧形曲面形状,从而能够达到稳固地卡紧曲轴轴颈的作用,由此在将曲轴装配到夹紧定位件1的情况下通过定位座13实现对曲轴的周向定位而防止曲轴相对于夹紧定位件1转动。但对于定位座13的形状本公开并不仅限于H 型定位座13,可以根据曲轴的结构合理地设计定位座13的形状以能够实现卡紧曲轴轴颈而防止曲轴发生转动的功能。

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在曲轴加工领域中,在曲轴上加工预设角度的曲轴斜油孔时,在曲轴相对固定的状态下,通常通过调整加工刀具的进给方向即调整所需加工斜油孔的倾斜角度之后,沿该进给方向进刀而对曲轴进行斜油孔加工,在加工斜油孔的过程中,加工刀具很有可能出现断刀而滞留在斜油孔内的情况发生。对此,可以利用本公开的如上所述的辅助工具将曲轴卸油孔内的断刀取出,具体地,通过夹紧定位件夹紧并定位曲轴两端的状态下,利用位置调整结构调整曲轴姿态,使得内部滞留有断刀的曲轴斜油孔的中心线调整为处于竖直状态,从而利用取断刀工具从处于竖直状态的曲轴斜油孔的开口进入到斜油孔内部而方便地取出断刀,由此能够继续对曲轴进行加工而无需报废曲轴,由此降低了曲轴的生产不良率并提高了曲轴原材料使用率,有效节省了曲轴的制造及加工成本。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