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模具下模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9858发布日期:2019-01-22 21:21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模具下模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固定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模具下模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模具是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模具一般分为上模和下模两个部分,上模和下模分别固定在机架上。由于上、下模的配合精度要求较高,所以普通固定方式容易出现下模松动,导致模具精度降低,致使加工出来的产品质量不合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高和使用精度高的下模固定装置,即一种新型模具下模的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模具下模的固定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加工有横向固定机构和竖向固定机构,横向固定机构和竖向固定机构均有2个,横向固定机构和竖向固定机构呈“井”字形分布,横向固定机构和竖向固定机构上均设有限位杆,限位杆共有8个,限位杆上加工有限位杆头部,限位杆头部的底部设有圆杆,限位杆头部的上部设有滑块,限位杆上加工有螺纹,限位杆上套有螺母,螺母底部设有固定板;

竖向固定机构包括滑轨a、滑槽a和滑槽c,底座从上往下依次加工有滑轨a、滑槽c和滑槽a,滑块与滑轨a相配合,限位杆头部与滑槽c相配合,圆杆与滑槽a相配合;

横向固定机构包括滑轨b、滑槽b和滑槽c,底座从上往下依次加工有滑轨b、滑槽c和滑槽b,滑块与滑轨b相配合,限位杆头部与滑槽c相配合,圆杆与滑槽b相配合。

所述固定板呈圆形。固定板压住下模的边缘,固定稳定性好。

所述滑块呈矩形。滑块避免限位杆自身的转动,提高固定住下模的稳定性。

所述圆杆的长度为3~5cm。圆杆起到支撑加固的作用,避免限位杆由于长度过长而出现晃动。

所述横向固定机构之间的间距为25~35cm,竖向固定机构之间的间距为20~30cm,横向固定机构与竖向固定机构之间的间距较小,提高固定尺寸较小模具的稳定性。

所述滑轨a的宽度小于滑槽a的宽度,滑轨b的宽度小于滑槽b的宽度,滑槽a与圆杆的配合,滑槽b与圆杆的配合,提高固定装置自身的稳定性。

其工作原理是:每个固定机构上安装有两个限位杆,根据下模尺寸的大小来分别调节每个固定机构上限位杆的位置,将下模放置在底座上的中心位置,滑动横向固定机构和竖向固定机构上的限位杆,当限位杆抵住下模后开始旋转螺母,螺母带动固定板压住下模,下模固定牢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稳定性高和使用精度高的优点,本固定装置比普通固定装置的稳定性高,固定装置自身不会转动,固定的下模不容易松动;本固定装置可以固定不同尺寸的模具,小模具固定的稳定性依旧高;本固定装置带有加固的支撑机构,固定大尺寸的模具固定装置自身不会晃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杆主视图。

图中:1、限位杆;2、螺母;3、固定板;4、底座;5、滑轨a;6、滑槽a;7、滑轨b;8、滑槽b;9、滑槽c;10、滑块;11、限位杆头部;12、圆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模具下模的固定装置,包括底座4,底座4上加工有横向固定机构和竖向固定机构,横向固定机构和竖向固定机构均有2个,横向固定机构和竖向固定机构呈“井”字形分布,横向固定机构和竖向固定机构上均设有限位杆1,限位杆1共有8个,限位杆1上加工有限位杆头部11,限位杆头部11的底部设有圆杆12,限位杆头部11的上部设有滑块10,限位杆1上加工有螺纹,限位杆1上套有螺母2,螺母2底部设有固定板3,固定板3呈圆形;

竖向固定机构包括滑轨a5、滑槽a6和滑槽c9,底座4从上往下依次加工有滑轨a5、滑槽c9和滑槽a6,滑块10与滑轨a5相配合,限位杆头部11与滑槽c9相配合,圆杆12与滑槽a6相配合;

横向固定机构包括滑轨b7、滑槽b8和滑槽c9,底座4从上往下依次加工有滑轨b7、滑槽c9和滑槽b8,滑块10与滑轨b7相配合,限位杆头部11与滑槽c9相配合,圆杆12与滑槽b8相配合;

滑轨a5的宽度小于滑槽a6的宽度,滑轨b7的宽度小于滑槽b8的宽度;横向固定机构之间的间距为25~35cm,竖向固定机构之间的间距为20~30cm。

如图3所示,滑块10呈矩形;圆杆12的长度为3~5cm。

工作时,每个固定机构上安装有两个限位杆1,根据下模尺寸的大小来分别调节每个固定机构上限位杆1的位置,将下模放置在底座4上的中心位置,滑动横向固定机构和竖向固定机构上的限位杆1,当限位杆1抵住下模后开始旋转螺母2,螺母2带动固定板3压住下模,下模固定牢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