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零部件用焊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2403发布日期:2019-03-14 00:29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零部件用焊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用焊接装置。



背景技术:

焊接,也称作熔接、镕接,是一种以加热、高温或者高压的方式接合金属或其他热塑性材料如塑料的制造工艺及技术。

汽车零部件进行固定连接时常用焊接,如换位摇臂,换位摇臂常使用在汽车变速器中,换位摇臂与各档位的换位拨叉连接,从而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档位。换位摇臂包括摇臂支架和摇臂轴,常采用焊接的方式将摇臂轴固定连接在摇臂支架上,焊接后需对不合格的换位摇臂进行焊接矫形工序,使摇臂轴的轴线垂直于与之接触的摇臂支架表面而成为合格品,降低产品报废率,节约资源。传统的矫形方式为人工敲击矫形,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矫形后垂直度难以保证,品质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汽车零部件用焊接装置,可对焊接后,摇臂轴的轴线不垂直于摇臂支架表面的不合格品进行焊接矫形,使其成为合格品,从而降低产品报废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零部件用焊接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固定连接有定位块,定位块上设有定位槽;机架上还设有校正机构,校正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机架上的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有齿轮,齿轮的一侧啮合有滑动连接在机架上的第一齿条,第一齿条靠近定位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块,齿轮相对第一齿条的一侧啮合有滑动连接在机架上的第二齿条,第二齿条靠近定位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块,摇臂支架位于第二支块和第一支块之间。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定位块上的定位槽用于固定摇臂轴。校正机构用于使摇臂支架发生变形,使摇臂轴的轴线与摇臂支架的接触表面垂直。电机作为校正机构的动力源,齿轮用于将电机的动力传递给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同时使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运动方向相反。第一支块和第二支块用于支撑摇臂支架,摇臂支架位于第一支块和第二支块之间。第一齿条随电机运动,第一齿条使第一支块运动,第一支块使摇臂支架的一端绕换位摇臂焊接处转动。第二齿条随电机反向运动,第二齿条使第二支块运动,第二支块使摇臂支架的另一端绕换位摇臂焊接处转动,从而使摇臂轴的轴线与摇臂支架的接触表面垂直,完成换位摇臂的焊接矫形工序。

采用上述方案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齿轮、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使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从而使换位摇臂焊接处的两端均绕焊接处转动,从而完成换位摇臂的焊接矫形工序。无需人工敲击矫形,降低了人的劳动强度。

(2)通过电机转动控制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的移动距离,能精确的控制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的位移量,从而精确控制矫形量,相比人工矫形,本装置矫形后合格率高。

进一步,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平行设置。相比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呈“八”字型设置,两齿条平行设置可节省布置空间,减小装置的尺寸。

进一步,第二支块上螺纹连接有螺柱。焊接后的换位摇臂,其摇臂轴与摇臂支架接触面的倾斜角度不一致,通过微调螺柱,可使矫形工序中螺柱与摇臂支架相抵,提高矫形精度。

进一步,第一支块上球铰有第一相抵块,螺柱上球铰有第二相抵块。由此,第一相抵块和第二相抵块始终与摇臂支架面接触,接触面积大,减少矫形工序中摇臂支架的应力集中。

进一步,第一相抵块的球铰中心到定位槽中心的距离等于第二相抵块的球铰中心到定位槽中心的距离。由此,在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运动距离相等的情况下,摇臂支架两端绕换位摇臂焊接处转动的角度相等,从而进一步提高矫形精度。

进一步,校正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机架上的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位于第二相抵块的下方。由此,换位摇臂与第二限位块相抵时,完成焊接矫形工序,提示人们使电机反转。

进一步,校正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机架上的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齿条的间歇相抵。由此,第二齿条与第一限位块相抵时,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恢复初始位置,提示人们关闭电机。

进一步,第一相抵块远离第一支块的一面为光面,第二相抵块远离第二支块的一面为光面。由此,便于第一相抵块和第二相抵块在摇臂支架上平滑滑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焊接装置放有换位摇臂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架1、第二齿条2、齿轮3、第二支块4、螺柱5、第二相抵块6、第一限位块71、第二限位块72、定位块8、定位槽81、第一支块9、第一相抵块10、第一齿条11、第一球铰接头121、第二球铰接头122、摇臂轴131、摇臂支架132。

实施例基本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零部件用焊接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上焊接有定位块8,结合图2可知,定位块8的前侧设有定位槽81,定位槽81的截面为“U”字型;机架1上还设有校正机构,校正机构包括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的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键同轴连接有齿轮3,齿轮3的左侧啮合有第一齿条11,第一齿条11竖向滑动连接在机架1上,第一齿条11与机架1的具体滑动连接方式为:机架1上设有竖向的第一滑槽,第一齿条11上设有与第一滑槽配合的第一凸起,第一齿条11通过第一凸起与机架1上的第一滑槽滑动连接。第一齿条11的下端焊接有第一支块9,第一支块9上焊接有第一球铰接头121,第一球铰接头121上球铰有第一相抵块10,第一相抵块10的上表面为光面,结合图3可知,由此,便于第一相抵块10在摇臂支架132上平滑滑动。齿轮3的右侧啮合有第二齿条2,第二齿条2竖向滑动连接在机架1上,第二齿条2与机架1的具体滑动连接方式为:机架1上设有竖向的第二滑槽,第二齿条2上设有与第二滑槽配合的第二凸起,第二齿条2通过第二凸起与机架1上的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机架1上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限位块71,第一限位块71与第二齿条2的上端间歇相抵,第二齿条2的下端焊接有第二支块4,第二支块4的下端螺纹连接有螺柱5,螺柱5的下端焊接有第二球铰接头122,第二球铰接头122的球心到定位槽81中心的距离等于第一球铰接头121的球心到定位槽81中心的距离,第二球铰接头122的下方球铰有第二相抵块6,第二相抵块6位于第一相抵块10的上方,第二相抵块6的下表面为光面,便于第二相抵块6在摇臂支架132上平滑滑动。第二相抵块6的下方设有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的第二限位块72。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初始时第一限位块71与第二齿条2相抵,结合图3可知,将换位摇臂的摇臂轴131放置在定位块8的定位槽81内,第一相抵块10与摇臂支架132的左下端相抵,由此,实现对换位摇臂的定位;然后调节螺柱5,使第二相抵块6与摇臂支架132的右上端相抵,摇臂支架132位于第一相抵块10与第二相抵块6之间。人工启动电机,电机顺时针转动,电机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第一齿条11向上运动,第一齿条11通过第一支块9使第一相抵块10向上运动,第一相抵块10使摇臂支架132的左端绕换位摇臂焊接处顺时针转动;由于第一相抵块10与第一支块9球铰,第一相抵块10的上表面始终与摇臂支架132面接触,接触面积大,减少矫形工序中摇臂支架132的应力集中。同时电机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二齿条2向下运动,第二齿条2通过第二支块4和螺柱5使第二相抵块6向下运动,第二相抵块6使摇臂支架132的右端绕换位摇臂焊接处顺时针转动;由于第二相抵块6与螺柱5球铰,第二相抵块6的下表面始终与摇臂支架132面接触,接触面积大,减少矫形工序中摇臂支架132的应力集中。电机继续转动过程中,当摇臂支架132与第二限位块72相抵时,摇臂支架132与摇臂轴131的接触面呈水平状态,摇臂轴131的轴线与摇臂支架132的接触表面垂直,完成换位摇臂的焊接矫形工序;此时人工使电机逆时针转动,电机逆时针转动使第一齿条11向下运动而恢复初始位置;电机逆时针转动使第二齿条2向上运动,第二齿条2与第一限位块71相抵恢复初始位置,此时人工使电机停止转动,然后人工取出矫形后的换位摇臂即可。

以上所述上、下、左、右仅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并非绝对位置关系。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所省略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