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强力扳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5645发布日期:2019-07-17 06:33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强力扳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扳直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电缆强力扳直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网的发展,变电站改造升级工程也增加,在施工过程中,二次接线环节占用很多的施工时间,而接线环节中电缆芯的拉直处理至关重要,目前的控制电缆拉直的处理方法是 :将电缆在保护屏固定后,由施工人员将二次线从电缆头的根部开始逐步拉直至二次线首端,此过程需多次重复,因此对施工人员臂力要求比较大。此种方法费时费力,无法持续工作,电缆芯拉直速度慢,且消耗施工人员巨大的体力,影响整个二次施工速度,且对于一些强度较大的电缆拉直难度更大,急需一种电缆强力扳直装置来辅助电缆二次接线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电缆强力扳直装置,即使是强度较大的电缆也能轻松扳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电缆强力扳直装置,包括用于夹持电缆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均由上弧形夹板和下弧形夹板组成,且第一套管的下弧形夹板向下延伸有底座,上弧形夹板与下弧形夹板之间通过螺钉连接,通过拧紧螺钉能将穿设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内的电缆夹紧,在上弧形夹板下端且位于与下弧形夹板接触的位置设有凹槽,在下弧形夹板的上端设有与凹槽相配合的凸台;

第一套管位于上弧形夹板的端部与第二套管位于上弧形夹板的端部通过螺栓以孔销配合的方式进行转动连接,螺栓同时转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螺杆,螺杆上套设有螺纹套管,螺纹套管的两侧延伸有把手,在螺纹套管的下端套设有连接套管,连接套管的两侧分别通过孔销配合转动连接有压臂,压臂远离连接套管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上弧形夹板通过孔销配合进行转动连接,且转动连接位置位于上弧形夹板远离螺杆的一端,通过旋转把手能迫使连接套管沿螺杆向下移动,从而通过压臂扩大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之间的夹角,将电缆扳直;

本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用于夹持电缆,将套管分为上弧形夹板和下弧形夹板便于电缆进入套管,在上下夹板之间设置凹槽和凸台相配合避免上下夹板转动错位,在螺杆上设置螺纹套管,从而通过旋转螺纹套管能推动连接套管沿螺杆做轴向移动,从而推动连接套管两侧的压臂向下压迫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直到两个套管平行,从而将电缆扳直,在螺纹套管两侧设置把手便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前述螺纹套管位于连接套管的下端设有限位凹槽,限位凹槽内设有防止连接套管滑脱的挡圈;

前述上弧形夹板与下弧形夹板截面圆弧的圆心角为120°-180°,增加了该装置的通用性,不同直径的电缆可以在这一个装置上进行扳直矫正,只需通过拧紧螺钉,将上下夹板紧紧夹持住电缆即可;

前述连接套管与螺纹套管之间设有耐磨套,延长了螺纹套管与连接套管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螺纹套管位于连接套管的下端设有限位凹槽,限位凹槽内设有挡圈,防止连接套管滑脱,上弧形夹板与下弧形夹板截面圆弧的圆心角为120°-180°增加了该装置的通用性,连接套管与螺纹套管之间设有耐磨套,延长了螺纹套管与连接套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II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中I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下弧形夹板和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上弧形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套管,2-第二套管,3-上弧形夹板,4-下弧形夹板,5-底座,6-凹槽,7-凸台,8-螺杆,9-螺纹套管,10-把手,11-连接套管,12-压臂,13-挡圈,14-耐磨套,15-限位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本技术方案中的转动连接为现有技术,采用孔轴配合的方式实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缆强力扳直装置,包括用于夹持电缆的第一套管1和第二套管2,第一套管1和第二套管2均由上弧形夹板3和下弧形夹板4组成,且第一套管1的下弧形夹板4向下延伸有底座5,上弧形夹板3与下弧形夹板4之间通过螺钉连接,通过拧紧螺钉能将穿设在第一套管1和第二套管2内的电缆夹紧,在上弧形夹板3下端且位于与下弧形夹板4接触的位置设有凹槽6,在下弧形夹板4的上端设有与凹槽6相配合的凸台7;

第一套管1位于上弧形夹板3的端部与第二套管2位于上弧形夹板3的端部通过螺栓以孔销配合的方式进行转动连接,螺栓同时转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螺杆8,螺杆8上套设有螺纹套管9,螺纹套管9的两侧延伸有把手10,在螺纹套管9的下端套设有连接套管11,连接套管11的两侧分别通过孔销配合转动连接有压臂12,压臂远离连接套管11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套管1和第二套管2的上弧形夹板通过孔销配合进行转动连接,且转动连接位置位于上弧形夹板远离螺杆8的一端,通过旋转把手10能迫使连接套管11沿螺杆8向下移动,从而通过压臂12扩大第一套管1与第二套管2之间的夹角,将电缆扳直。

本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用于夹持电缆,将套管分为上弧形夹板和下弧形夹板便于电缆进入套管,在上下夹板之间设置凹槽和凸台相配合避免上下夹板转动错位,在螺杆上设置螺纹套管,从而通过旋转螺纹套管能推动连接套管沿螺杆做轴向移动,从而推动连接套管两侧的压臂向下压迫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直到两个套管平行,从而将电缆扳直,在螺纹套管两侧设置把手便于操作。

在螺纹套管9位于连接套管11的下端设有限位凹槽15,限位凹槽15内设有防止连接套管11滑脱的挡圈13。

上弧形夹板3与下弧形夹板4截面圆弧的圆心角为120°-180°,提高了该装置的通用性。

连接套管11与螺纹套管9之间设有耐磨套14,延长了连接套管和螺纹套管的寿命。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操作人员目视电缆的弯曲角度,通过旋转把手,将两个上弧形夹板之间的角度调至与电缆弯曲角度相似,后将电缆嵌在两个上弧形夹板内侧,并将弯曲位置对准两个夹板中间的位置,后先将第一套管的下弧形夹板与上弧形套管通过螺钉进行拧紧,并保证凹槽与凸台配合好,再将第二套管的下弧形夹板与上弧形夹板通过螺钉进行拧紧,最后通过旋转把手,迫使连接套管沿螺杆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压臂压迫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直到两套管到达一条直线,将套管内的电缆扳直。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