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快速扳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5644发布日期:2019-07-17 06:33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快速扳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扳直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电缆快速扳直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网的发展,变电站改造升级工程也增加,在施工过程中,二次接线环节占用很多的施工时间,而接线环节中电缆芯的拉直处理至关重要,目前的控制电缆拉直的处理方法是:将电缆在保护屏固定后,由施工人员将二次线从电缆头的根部开始逐步拉直至二次线首端,此过程需多次重复,因此对施工人员臂力要求比较大。此种方法费时费力,无法持续工作,电缆芯拉直速度慢,且消耗施工人员巨大的体力,影响整个二次施工速度,急需一种电缆快速扳直装置来辅助电缆二次接线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电缆快速扳直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电缆快速扳直装置,包括用于夹持电缆的上弧形夹板与下弧形夹板,上弧形夹板与下弧形夹板之间采用螺钉连接,在上弧形夹板的下端设有限位凹槽,在下弧形夹板的上端设有与限位凹槽相配合的限位凸台;

上弧形夹板的一端沿两侧向外延伸有两块竖直设置的平面夹板,在两块平面夹板之间设有压板,压板的一端与上弧形夹板靠近平面夹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两块平面夹板的外侧设有U形转动块,U形转动块通过设置在平面夹板两侧的转动凸台进行转动连接,在U形转动块两侧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通槽,在平面夹板的两侧开设有形状呈弧形的第二通槽,第二通槽内穿设有压轴,压轴同时穿过第一通槽,在压轴的中部且位于两块平面夹板之间穿设有形状呈圆柱形的辊压块,辊压块的圆弧面与压板的上表面贴合,U形转动块的上端向上延伸有扭转臂,在平面夹板靠近上弧形夹板的一端向上延伸有辅助扭转臂,通过旋转扭转臂,扩大扭转臂与辅助扭转臂之间的夹角能迫使压轴沿第二通槽向下滑动,从而带动辊压块向下移动,迫使压板挤压电缆向下转动。

本技术方案中设置上下弧形夹板用于夹持电缆,设置限位凹槽与限位凸台相配合防止上下弧形夹板转动错位,设置平面夹板防止电缆的转动,在转动凸台上设置U形转动块,转动块向外延伸扭转臂,形成杠杆结构,当转动扭转臂时,U形转动块对设置在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内的压轴进行挤压,从而压迫辊压块,推动压板向下移动,达到扳直电缆的目的。设置辅助扭转臂方便操作人员反向施力,避免在转动扭转臂时整个装置跟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前述扭转臂和辅助扭转臂的上端均设有方便操作的手柄。

前述压板的下表面呈弧形,增大与电缆的接触面积,防止将电缆压坏。

前述压板与上弧形夹板的角度范围为120°-180°,避免了用力过当,将已扳直的电缆反向压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扭转臂和辅助扭转臂的上端均设有方便操作的手柄,压板的下表面呈弧形,增大与电缆的接触面积,防止将电缆压坏,压板与上弧形夹板的角度范围为120°-180°,避免了用力过当,将已扳直的电缆反向压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图2中A-A的剖面图;

图4为下弧形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上弧形夹板、平面夹板、扭转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弧形夹板,2-下弧形夹板,3-限位凹槽,4-限位凸台,5-压板,6-平面夹板,7-U形转动块,8-转动凸台,9-第一通槽,10-第二通槽,11-压轴,12-辊压块,13-扭转臂,14-辅助扭转臂,15-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本技术方案中的转动连接为现有技术,采用孔轴配合的方式实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缆快速扳直装置,包括用于夹持电缆的上弧形夹板1与下弧形夹板2,上弧形夹板1与下弧形夹板2之间采用螺钉连接,在上弧形夹板1的下端设有限位凹槽3,在下弧形夹板2的上端设有与限位凹槽3相配合的限位凸台4;

上弧形夹板1的一端沿两侧向外延伸有两块竖直设置的平面夹板6,在两块平面夹板6之间设有压板5,压板5的一端与上弧形夹板1靠近平面夹板6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两块平面夹板6的外侧设有U形转动块7,U形转动块7通过设置在平面夹板6两侧的转动凸台8进行转动连接,在U形转动块7两侧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通槽9,在平面夹板6的两侧开设有形状呈弧形的第二通槽10,第二通槽10内穿设有压轴11,压轴11同时穿过第一通槽9,在压轴11的中部且位于两块平面夹板6之间穿设有形状呈圆柱形的辊压块12,辊压块12的圆弧面与压板5的上表面贴合,U形转动块7的上端向上延伸有扭转臂13,在平面夹板6靠近上弧形夹板1的一端向上延伸有辅助扭转臂14,通过旋转扭转臂13,扩大扭转臂13与辅助扭转臂14之间的夹角能迫使压轴11沿第二通槽10向下滑动,从而带动辊压块12向下移动,迫使压板挤压电缆向下转动;

本技术方案中设置上下弧形夹板用于夹持电缆,设置限位凹槽与限位凸台相配合防止上、下弧形夹板转动错位,设置平面夹板防止电缆的转动,在转动凸台上设置U形转动块,转动块向外延伸扭转臂,形成杠杆结构,当转动扭转臂时,U形转动块对设置在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内的压轴进行挤压,从而压迫辊压块,推动压板向下移动,达到扳直电缆的目的。设置辅助扭转臂方便操作人员反向施力,避免在转动扭转臂时整个装置跟转。

扭转臂13和辅助扭转臂14的上端均设有方便操作的手柄15。

压板5的下表面呈弧形,增大与电缆的接触面积,防止将电缆压坏。

压板5与上弧形夹板1的角度范围为120°-180°,避免了用力过当,将已扳直的电缆反向压弯。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操作人员首先将电缆的直线部分嵌于上弧形夹板中,并且将电缆的弯曲部分置于两个平面夹板之间,再将下弧形夹板与上弧形夹板通过螺钉拧紧,并保证上下夹板之间的限位凸台与限位凹槽相配合,最后一只手放在扭转臂端部的把手上,另一只手放在辅助扭转臂的把手上,向相反方向扳动两个把手直到扳不动为止,此时压板的端部与上弧形挡板的端部贴合,电缆刚好扳直。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