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位数控车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85785发布日期:2019-04-03 01:52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工位数控车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机床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工位数控车床。



背景技术:

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用代码化的数字表示,通过信息载体输入数控装置。经运算处理由数控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动作,按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自动地将零件加工出来。数控机床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精密、小批量、多品种的零件加工问题,是一种柔性的、高效能的自动化机床,代表了现代机床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现有技术中的数控机床在加工工件过程中,无法同时实现转动、纵向高度以及横向位置的调节,且操作较为繁琐,影响了加工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多工位数控车床。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多工位数控车床,包括第一车床支撑座体、第二车床支撑座体,在所述第一车床支撑座体的侧端安装有电机支撑座,在所述电机支撑座的上端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与第一皮带轮相连,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二皮带轮相连,所述第二皮带轮与传动轴相连;在所述第一车床支撑座体的上端设置有下部传动箱体,在所述下部传动箱体的上端安装有上部传动箱体,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上部传动箱体与夹具头相连,所述夹具头包括夹具筒体,所述夹具筒体具有夹持腔室,在所述夹持腔室内安装有第一阶梯型夹件、第二阶梯型夹件以及第三阶梯型夹件,并在所述夹具筒体上加工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夹具头用于夹紧需要加工的工件;在所述第二车床支撑座体的上端安装有门型支撑架,在所述门型支撑架的上端安装有卡座体;在所述第一车床支撑座体上安装有两个第一轴承座体,在所述第二车床支撑座体上安装有两个第二轴承座体,在所述第一轴承座体和第二轴承座体之间安装有螺纹传动杆,所述螺纹传动杆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二电机的电机轴相连;在所述第一车床支撑座体和第二车床支撑座体之间安装有第一滑动轨道和第二滑动轨道,在所述第一滑动轨道上安装有第一滑动座,在所述第二滑动轨道上安装有第二滑动座,在所述第一滑动座和第二滑动座之间安装有横向调节支撑板,在所述横向调节支撑板的底端安装有纵向调节板,所述螺纹传动杆穿过所述纵向调节板,在所述横向调节支撑板上滑动安装有Y方向滑动座,在所述Y方向滑动座的上端安装有电机箱体,所述电机箱体内安装有第三电机,在第三电机的转动下带动刀具进行转动,从而利用刀具对放置在夹具头上的工件进行加工。

为了进一步提高多工位数控车床的使用功能,在所述第一电机的作用下带动第二皮带轮进行转动,从而通过传动轴带动夹具头进行转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多工位数控车床的使用功能,所述下部传动箱体和上部传动箱体之间通过螺栓安装在一起,且所述下部传动箱体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第一车床支撑座体的上方。

为了进一步提高多工位数控车床的使用功能,在所述门型支撑架的两侧均设置有榫件,在所述卡座体的两个内壁面上均加工有榫槽,所述门型支撑架和卡座体之间通过榫件和榫槽安装在一起。

为了进一步提高多工位数控车床的使用功能,在所述第二电机的作用下带动所述螺纹传动杆进行传动,在所述螺纹传动杆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纵向调节板进行运动,从而在所述纵向调节板的作用下带动横向调节支撑板沿着所述第一滑动轨道和第二滑动轨道进行滑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多工位数控车床的使用功能,为了进一步提高多工位数控车床的使用功能,在该数控车床上设置有冷却液箱体,在所述冷却液箱体中安装有冷却管,在冷却管上安装有冷却喷头。

为了进一步提高多工位数控车床的使用功能,在所述卡座体的上端安装有控制箱体,在所述控制箱体的一端安装有控制定位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工位数控车床,包括第一车床支撑座体、第二车床支撑座体、电机支撑座、第一电机、第一皮带轮、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第二皮带轮、传动轴、下部传动箱体、上部传动箱体、夹具头,夹具头用于夹紧需要加工的工件;在第二车床支撑座体的上端安装有门型支撑架、卡座体、两个第一轴承座体、两个第二轴承座体、螺纹传动杆、第一滑动轨道、第二滑动轨道、横向调节支撑板、纵向调节板,螺纹传动杆穿过纵向调节板,在横向调节支撑板上滑动安装有Y方向滑动座,在Y方向滑动座的上端安装有电机箱体,电机箱体内安装有第三电机,在第三电机的转动下带动刀具进行转动,从而利用刀具对放置在夹具头上的工件进行加工;在第一电机的作用下带动第二皮带轮进行转动,从而通过传动轴带动夹具头进行转动,在第二电机的作用下带动螺纹传动杆进行传动,在螺纹传动杆的作用下带动纵向调节板进行运动,从而在纵向调节板的作用下带动横向调节支撑板沿着第一滑动轨道和第二滑动轨道进行滑动。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X方向、Y方向位置的调节,并能够实现数控加工调节操作,调节方便;在夹头上可拆卸安装有工件,便于利用夹头对工件进行夹紧操作,且刀具便于进行更换与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数控车床,包括第一车床支撑座体1、第二车床支撑座体2,在所述第一车床支撑座体1的侧端安装有电机支撑座3,在所述电机支撑座3的上端安装有第一电机301,所述第一电机301的电机轴与第一皮带轮相连,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302与第二皮带轮303相连,所述第二皮带轮303与传动轴304相连;在所述第一车床支撑座体1的上端设置有下部传动箱体401,在所述下部传动箱体401的上端安装有上部传动箱体402,所述传动轴304穿过所述上部传动箱体402与夹具头5相连,所述夹具头5包括夹具筒体501,所述夹具筒体501具有夹持腔室,在所述夹持腔室内安装有第一阶梯型夹件502、第二阶梯型夹件503以及第三阶梯型夹件504,并在所述夹具筒体501上加工有多个定位孔505,所述夹具头5用于夹紧需要加工的工件;在所述第二车床支撑座体2的上端安装有门型支撑架6,在所述门型支撑架6的上端安装有卡座体7;在所述第一车床支撑座体1上安装有两个第一轴承座体8,在所述第二车床支撑座体2上安装有两个第二轴承座体9,在所述第一轴承座体8和第二轴承座体9之间安装有螺纹传动杆10,所述螺纹传动杆10的一端通过联轴器801与第二电机802的电机轴相连;在所述第一车床支撑座体1和第二车床支撑座体2之间安装有第一滑动轨道803和第二滑动轨道804,在所述第一滑动轨道803上安装有第一滑动座,在所述第二滑动轨道804上安装有第二滑动座,在所述第一滑动座和第二滑动座之间安装有横向调节支撑板805,在所述横向调节支撑板805的底端安装有纵向调节板901,所述螺纹传动杆10穿过所述纵向调节板901,在所述横向调节支撑板805上滑动安装有Y方向滑动座902,在所述Y方向滑动座902的上端安装有电机箱体903,所述电机箱体903内安装有第三电机,在第三电机的转动下带动刀具904进行转动,从而利用刀具904对放置在夹具头5上的工件进行加工。

为了进一步提高多工位数控车床的使用功能,在所述第一电机301的作用下带动第二皮带轮303进行转动,从而通过传动轴304带动夹具头5进行转动。所述下部传动箱体401和上部传动箱体402之间通过螺栓安装在一起,且所述下部传动箱体401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第一车床支撑座体1的上方。在所述门型支撑架6的两侧均设置有榫件,在所述卡座体7的两个内壁面上均加工有榫槽,所述门型支撑架6和卡座体7之间通过榫件和榫槽安装在一起。在所述第二电机802的作用下带动所述螺纹传动杆10进行传动,在所述螺纹传动杆10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纵向调节板901进行运动,从而在所述纵向调节板901的作用下带动横向调节支撑板805沿着所述第一滑动轨道803和第二滑动轨道804进行滑动。在该数控车床上设置有冷却液箱体,在所述冷却液箱体中安装有冷却管,在冷却管上安装有冷却喷头905。在所述卡座体7的上端安装有控制箱体906,在所述控制箱体906的一端安装有控制定位器907。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工位数控车床,包括第一车床支撑座体1、第二车床支撑座体2、电机支撑座3、第一电机301、第一皮带轮、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302、第二皮带轮303、传动轴304、下部传动箱体401、上部传动箱体402、夹具头5,夹具头5用于夹紧需要加工的工件;在第二车床支撑座体2的上端安装有门型支撑架6、卡座体7、两个第一轴承座体8、两个第二轴承座体9、螺纹传动杆10、第一滑动轨道803、第二滑动轨道804、横向调节支撑板805、纵向调节板901,螺纹传动杆10穿过纵向调节板901,在横向调节支撑板805上滑动安装有Y方向滑动座902,在Y方向滑动座902的上端安装有电机箱体903,电机箱体903内安装有第三电机,在第三电机的转动下带动刀具904进行转动,从而利用刀具904对放置在夹具头5上的工件进行加工;在第一电机301的作用下带动第二皮带轮303进行转动,从而通过传动轴304带动夹具头5进行转动,在第二电机802的作用下带动螺纹传动杆10进行传动,在螺纹传动杆10的作用下带动纵向调节板901进行运动,从而在纵向调节板901的作用下带动横向调节支撑板805沿着第一滑动轨道803和第二滑动轨道804进行滑动。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X方向、Y方向位置的调节,并能够实现数控加工调节操作,调节方便;在夹头上可拆卸安装有工件,便于利用夹头对工件进行夹紧操作,且刀具便于进行更换与安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