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加工车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85783发布日期:2019-04-03 01:52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加工车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床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复合加工车床。



背景技术:

随着车床的迅猛发展,各车床厂家纷纷推出各自的车床产品,目前车床加工技术已经成为一些高效、高精加工的主要生产方式,在现代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快推进模具加工工艺和设备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只有精益求精才可能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只有不断改良优化生产工艺和设备才有机会与市竞争,只有不断创新才可能引领未来。设计员设计出的“模具新型快速复合加工生产线”,可以改变以前传统模具制造的不足。采用的现代制造技术,具有广泛推广和引领现代模具行业的典范。因此,为降低模具加工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满足客户在制备高档办理时对模具的高要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便捷、加工模具工艺偏差小,加工效率高的复合加工车床。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加工车床,解决了现有复合加工车床加工模具时两半模合模精度不高,模具装夹安装运转步骤复杂,装夹同心度误差大,模具的加工效率低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加工车床,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承托有床身、进给箱、液压抬升机构和溜板箱,所述的床身与溜板箱之间连接有光杠和丝杠,所述的光杠和丝杠也连接于溜板箱和进给箱之间,所述的进给箱上方连接有主轴箱,所述的主轴箱的一侧紧贴有夹紧机构,所述的夹紧机构通过液压顶紧缸与床身相连,所述床身的外侧通过连接电线连接有为液压顶紧缸和液压抬升机构提供液压动力的液压站。

优选的,所述的液压抬升机钩包括升降台,所述升降台上方承托有抬升夹具,所述的升降台下方连接有液压伸缩杆。

优选的,所述的液压站包括液压泵放置台,所述的液压泵放置台上放置有液压泵,所述液压泵放置台的下方设有滑轮底座。

优选的,所述的主轴箱上方连接有车床顶台,所述的车床顶台上设有照明灯,所述的车床顶台中部连接有数控平台,所述的数控平台的表面上设置有正方形的透明玻璃、工具台和数控电脑,所述的数控电脑上设有数控屏幕。

优选的,所述的夹紧机构包括备盘,紧贴于备盘的前工装和紧贴于液压顶紧缸的后工装,所述的前工装和后工装的内部均设有顶针轴。

优选的,所述的进给箱连接有方形刀具台,所述方形刀具台的形状为正方体。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本实用新型复合加工车床,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承托有床身、进给箱、液压抬升机构和溜板箱,所述的床身与溜板箱之间连接有光杠和丝杠,所述的光杠和丝杠也连接于溜板箱和进给箱之间,所述的进给箱上方连接有主轴箱,主轴箱分出部分动力将运动传给进给箱,进给箱中装有进给运动的变速机构,调整其变速机构,可得到所需的进给量或螺距,通过光杠或丝杠将运动传至刀架以进行切削,进给箱连接有方形刀具台,用于对模具的走刀切割加工所述的主轴箱的一侧紧贴有夹紧机构,所述的夹紧机构通过液压顶紧缸与床身相连,夹紧工装采用液压关合电动控制,模具工件采用前后锥孔、锥销顶装定位、夹紧,模具工件快速顶装复位,无繁琐装夹校正。液压升降装夹使得模具工件粗、精一次装夹完成,无多次装夹,所述的溜板箱与床身的侧面连接有丝杠和光杠,溜板箱是车床进给运动的操纵箱,内装有将光杠和丝杠的旋转运动变成刀架直线运动的机构,通过光杠传动实现刀架的纵向进给运动、横向进给运动和快速移动,通过丝杠带动刀架作纵向直线运动,以便车削螺纹,丝杠与光杠用以联接进给箱与溜板箱,并把进给箱的运动和动力传给溜板箱,使溜板箱获得纵向直线运动,所述床身的外侧通过连接电线连接有为液压顶紧缸和液压抬升机构提供液压动力的液压站,所述液压站包括液压泵、液压泵放置台和滑轮底座,液压站为液压顶紧缸提供动力,实现对模具的夹紧,主轴箱的上方连接有车床顶台,所述的车床顶台上设有照明灯,所述的车床顶台中部连接有数控平台,所述的数控平台为广数系统,可以显著地提高模具加工的精度,同心度和左右半模偏心得到有效控制,相比于传统的0.05mm误差,本车床可控制在0.03mm以内。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加装数控中心,提升了车床的自动化性能和数控技术对模具加工的精确性。

2、本实用新型采用液压锥孔闭合顶装,快速解决两半模具合模问题,解决模具安装校正问题。

3、本实用新型采用液压夹紧工件,相比于传统工艺装夹找中心位置不准确,本车床的定位夹紧可靠,夹紧点及夹紧元件设计合理,而且具有必要的辅助夹紧及支撑装置,夹紧不易产生变形,不影响工件本身的精度。

4、本实用新型的夹具工作环境为干湿两用,不受环境条件的制约。

5、本实用新型可对工件粗、精一次装夹完成,无需多次装夹,模具同心度误差小,极大地节省了劳动时间。

6、本实用新型对模具的加工效率是传统加工设备的2倍,所需设备由原来的10台变成2台,人工由10人变2人极大地节约了生产成本,其加工精度也优于北欧的玻璃模具标准。

7、本实用新型采用液压升降模具,解决了模具装夹安装转运复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数控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抬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床身,1-1、底座,2、主轴箱,3、车床顶台,4、夹紧机构,5、模具,6、数控台,7、液压顶金缸,8、进给箱,9方形刀具台,10、液压抬升机构,11、溜板箱,12、光杠, 13、丝杠,14、连接电线,15、滑轮底座,16、液压泵,17、液压泵放置台,18、数控电脑,19、透明玻璃,20、数控屏幕,21、工具台,22、抬升夹具,23、升降台,24、液压伸缩杆,25、备盘, 26、前工装,27、顶针轴,28、后工装,29、照明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提供一种复合加工车床,包括底座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1上承托有床身1、进给箱8、液压抬升机构10和溜板箱11,所述的床身1与溜板箱11之间连接有光杠12和丝杠13,所述的光杠12和丝杠13也连接于溜板箱11和进给箱8之间,所述的进给箱上方连接有主轴箱2,所述的主轴箱2的一侧紧贴有夹紧机构4。

优选的,所述的夹紧机构4包括备盘25,紧贴于备盘25的前工装26和紧贴于液压顶紧缸7 的后工装28,所述的前工装26和后工装28的内部均设有顶针轴27,所述夹紧机构4的工装采用液压关合电动控制,模具5工件采用前后锥孔、锥销顶装定位、夹紧,模具5工件快速顶装复位,无繁琐装夹校正,相比于传统夹紧机构的外圆夹位工艺,增加了上下端面装夹工艺锥孔,提高加工效率10%。

所述的夹紧机构4通过液压顶紧缸7与床身1相连,所述床身1的外侧通过连接电线14连接有为液压顶紧缸7和液压抬升机构10提供液压动力的液压站。

优选的,所述的液压站包括液压泵放置台17,所述的液压泵放置台17上放置有液压泵16,所述液压泵放置台17的下方设有滑轮底座15,所述滑轮底座15可以使液压站方便移动,所述的液压泵16 为液压顶紧缸7和液压抬升机构10提供液压动力,在工艺上可实现对模具5的一次装夹完成和粗、精加工,相比传统工艺装夹,液压升降的操作更为简单准确,可提高产品精度的同时提高加工效率 150%。

具体的,溜板箱11是车床进给运动的操纵箱,内部装有将光杠12和丝杠13的旋转运动变成刀架直线运动的机构,通过光杠12传动实现刀架的纵向进给运动、横向进给运动和快速移动,通过丝杠13带动刀架作纵向直线运动,以便车削螺纹。光杠12和丝杠13用以联接进给箱与溜板箱 11,并把进给箱8的运动和动力传给溜板箱11,使溜板箱11获得纵向直线运动。

优选的,进给箱8连接有方形刀具台9,所述方形刀具台9的形状为正方体。

优选的,所述的液压抬升机构10包括升降台23,所述升降台23上方承托有抬升夹具22,所述的升降台23下方连接有液压伸缩杆24,液压抬升机构10采用液压力施加于液压伸缩杆24来升降升降台23,使得模具5在夹具22的夹紧下得以升降,解决了传统工艺对模具5装夹安装转运步骤复杂的问题。

所述的主轴箱2上方连接有车床顶台3,所述的车床顶台3上设有照明灯29,用于为工作人员提供照明亮度,所述的车床顶台3中部连接有数控平台6,所述的数控平台6的表面上设置有正方形的透明玻璃19、工具台21和数控电脑18,所述的数控电脑18上设有数控屏幕20,通过透明玻璃19可以让工作人员看清车床加工的情况,通过数控平台6对模具5加工的新工艺,使得模具5 的同心度和左右两半模偏心得到有效控制达,相比于传统误差0.5mm,新工艺偏差数值可控制到 0.03mm以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