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数控加工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93480发布日期:2019-05-31 20:34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承数控加工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料输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轴承数控加工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轴承大多由内环、外环和滚动组件组成,加工时需要逐个进行加工,现在数控加工的普及虽然可以代替工人进行切削走刀等操作,但工件的装夹过程普遍需要人工完成,在对轴承部件进行装夹时,工人需要从分拣处取来相应的毛胚,在将其逐个装夹到机床上,这一过程无形中增加了负责加工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数控加工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承数控加工输送装置,包括外壳和传送带,所述外壳的内部的左侧转动连接有两个从动带辊,且外壳的内部的右端转动连接有主动带辊,所述外壳的前侧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于主动带辊前侧的电机,且外壳的前侧壁与和后侧壁之间焊接有加固钢架,所述传送带套接于从动带辊和主动带辊外部,且传送带的表面均匀开设有铆接孔,所述传送带通过铆钉铆接有位于铆接孔外侧的毛胚悬挂杆,所述外壳的前侧壁和右侧壁的下部一体成型有承重条,所述承重条的下表面均匀焊接有电控推杆,所述电控推杆和电机均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从动带辊包括辊子主体,所述辊子主体的前端和后端均一体成型有转动轴,且辊子主体的外表面的中部开设有补偿槽,所述辊子主体的外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一体成型有定位壁,且辊子主体的外表面与所述传送带紧密贴合,所述辊子主体通过转动轴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前侧壁和后侧壁的内表面均转动连接有位于传送带下侧的拖轮,所述拖轮的外表面与所述传送带的外表面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拖轮包括拖轮主体,所述拖轮主体的外侧壁的中部一体成型有拖轮转轴,且拖轮主体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浅边沿,所述拖轮转轴的外端一体成型有环形嵌块,所述拖轮主体的外表面与传送带的外表面紧密体和。

优选的,两个所述拖轮的纵向间距大于毛胚悬挂杆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电控推杆的下端焊接有托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轴承数控加工输送装置,输送装置连接了加工车间和毛胚分选环节,分拣人员负责将毛胚分配到相应加工线输送装置的毛胚悬挂杆上,加工人员只需要控制输送装置的升降和取下毛胚完成装夹的工作,这样可以节省加工人员大量的搬运和选料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使车间各部分工人的分工更加合理明确,可以让加工人员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加工过程的监管和工件完成度的鉴别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从动带辊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拖轮的左视图。

图中:1外壳、2从动带辊、3拖轮、4托板、5电控推杆、6承重条、7传送带、8铆接孔、9毛胚悬挂杆、10加固钢架、11主动带辊、12电机、13辊子主体、14补偿槽、15定位壁、16转动轴、17拖轮主体、18浅边沿、19拖轮转轴、20环形嵌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轴承数控加工输送装置,包括外壳1和传送带7,外壳1的内部的左侧转动连接有两个从动带辊2,且外壳1的内部的右端转动连接有主动带辊11,外壳1的前侧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于主动带辊11前侧的电机12,且外壳1的前侧壁与和后侧壁之间焊接有加固钢架10,传送带7套接于从动带辊2和主动带辊11外部,且传送带7的表面均匀开设有铆接孔8,传送带7通过铆钉铆接有位于铆接孔8外侧的毛胚悬挂杆9,外壳1的前侧壁和右侧壁的下部一体成型有承重条6,承重条6的下表面均匀焊接有电控推杆5,电控推杆5和电机12均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电控推杆5为市面上常见的可控制伸缩的电动推杆,多个电控推杆5由单个控制开关控制,升降操作均保持同步,实现装置整体升降的,电机12为常见的装配了启停开关等必要配件的成品电机。

具体而言,从动带辊2包括辊子主体13,辊子主体13的前端和后端均一体成型有转动轴16,且辊子主体13的外表面的中部开设有补偿槽14,辊子主体13的外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一体成型有定位壁15,且辊子主体13的外表面与传送带7紧密贴合,辊子主体13通过转动轴16与外壳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补偿槽14可供铆钉的钉帽伸入,避免传送带7运行过程中因铆钉与辊子碰撞产生颠簸。

具体而言,外壳1的前侧壁和后侧壁的内表面均转动连接有位于传送带7下侧的拖轮3,拖轮3的外表面与传送带7的外表面紧密贴合,拖轮3为两个一组配合使用。

具体而言,拖轮3包括拖轮主体17,拖轮主体17的外侧壁的中部一体成型有拖轮转轴19,且拖轮主体17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浅边沿18,拖轮转轴19的外端一体成型有环形嵌块20,拖轮主体17的外表面与传送带7的外表面紧密体和,拖轮3用于张进传送带7,使其位于机床一侧的末端保持为L形,避免装置升降时挂碰机床。

具体而言,两个拖轮3的纵向间距大于毛胚悬挂杆9的直径,保证毛胚悬挂杆9转动到下侧时能够正常通过拖轮3部位即可。

具体而言,电控推杆5的下端焊接有托板4,简化了逐个焊接电动推杆5的过程,方便装置的安装。

工作原理:当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该输送设备以托板4作为基座架设在机床的上侧,图中展现的传送带7的水平部分形状不唯一,也可向下倾斜,便于分拣人员向毛胚悬挂杆上分配环状毛胚,电控推杆5控制装置整体的升降,当毛胚被输送到竖向传送带5部分时,控制电机12停转,让传送带5停止运行,当需要装夹新的毛胚时,通过控制电控推杆5收缩,把装置降下来,工作人员取下毛胚悬挂杆9上套着的环状毛胚,装夹到机床夹具上即可,然后控制装置升起,启动机床继续加工操作,整个过程工作人员只需要控制输送装置的升降和取下毛胚完成装夹的工作,这样可以节省加工人员大量的搬运和选料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使车间各部分工人的分工更加合理明确,可以让加工人员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加工过程的监管和工件完成度的鉴别中。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