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精加工的铰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2449发布日期:2019-08-07 00:51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精加工的铰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铰刀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精加工的铰刀。



背景技术:

铰刀是一种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能够用于切除已加工孔表面薄层金属的旋转刀具,铰刀具有直刃或螺旋刃,可进行扩孔或修孔。由于铰刀的切削量少,因而其加工精度要求通常高于钻头。在使用时,可以手动操作或将铰刀安装在机床上工作。

铰孔是孔的精加工方法之一,铰刀在用于铰孔时,为了保证孔内的光洁度及孔的尺寸精度,铰刀倒锥部的外径锥度只有0-0.02:100。然而,将铰刀装夹到刀柄上,再将刀柄装夹到机床上,难免会发生铰刀的偏摆,即使对铰刀进行调整,使铰刀的头部偏摆精度满足要求,但是尾部偏摆却难以避免,进而造成加工出来的孔尺寸呈一定的锥度,无法满足要求。同时,孔的入口处和出口处的尺寸落差较大,导致产品的质量难以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精加工的铰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精加工的铰刀,该铰刀包括由头至尾依次相连的切削部、第一倒锥部、第二倒锥部、杆部及柄部,所述的第一倒锥部的外径由头至尾依次减小,所述的第二倒锥部的外径由头至尾依次减小,并且所述的第一倒锥部的锥度小于第二倒锥部的锥度。铰孔时,切削部最先与孔接触进行切削;杆部用于前后连接,柄部用于安装刀柄。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倒锥部的锥度为第一倒锥部锥度的8-12倍。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倒锥部的锥度为第一倒锥部锥度的10倍。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倒锥部的锥度为0.01-0.02:100。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倒锥部的锥度为0.02:100。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倒锥部的锥度为0.08-0.24:100。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倒锥部的锥度为0.2:100。

进一步地,所述的切削部与第一倒锥部的轴向长度之和为3-5mm。

进一步地,所述的切削部与第一倒锥部的轴向长度之和为4mm。

本实用新型对铰刀结构进行改进,头部4mm左右还是保持原来的铰刀形式,以保证孔的尺寸和光洁度;将原来单一锥度的倒锥部改为相连的第一倒锥部及第二倒锥部,且第二倒锥部的外径锥度大于第一倒锥部的外径锥度。在铰孔时,只有头部4mm左右产生切削,而第二倒锥部的锥度较大,基本上在正向切削的时候不会碰到工件,因而避免了尾部偏摆所导致的孔锥度问题,并使加工出来的产品孔入口处和出口处尺寸基本保持一致。此外,铰刀在回刀的时候,由于第二倒锥部的锥度较大,反而起到了回刀导向的作用,使铰刀在回刀的时候不会因为偏摆而刮花孔内壁,提高精铰的效果,最终使产品不但没有孔锥度问题,且孔内的光洁度更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将原来单一锥度的倒锥部改为相连的第一倒锥部及第二倒锥部,且第二倒锥部的外径锥度大于第一倒锥部的外径锥度,有效避免了尾部偏摆所导致的孔锥度问题,提高了孔加工精度,保证了产品质量;

2)第二倒锥部还能够起到回刀导向的作用,使铰刀在回刀的时候不会因为偏摆而刮花孔内壁,进一步保证了孔内的光洁度,提高精加工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切削部、2—第一倒锥部、3—第二倒锥部、4—杆部、5—柄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精加工的铰刀,包括由头至尾依次相连的切削部1、第一倒锥部2、第二倒锥部3、杆部4及柄部5,第一倒锥部2的外径由头至尾依次减小,第二倒锥部3的外径由头至尾依次减小,并且第一倒锥部2的锥度小于第二倒锥部3的锥度。

其中,第二倒锥部3的锥度为第一倒锥部2锥度的10倍。切削部1与第一倒锥部2的轴向长度之和为4mm。

本实施例对铰刀结构进行改进,头部4mm还是保持原来的铰刀形式,以保证孔的尺寸和光洁度;将原来单一锥度的倒锥部改为相连的第一倒锥部2及第二倒锥部3,且第二倒锥部3的外径锥度大于第一倒锥部2的外径锥度。在铰孔时,只有头部4mm产生切削,而第二倒锥部3的锥度较大,基本上在正向切削的时候不会碰到工件,因而避免了尾部偏摆所导致的孔锥度问题,并使加工出来的产品孔入口处和出口处尺寸基本保持一致。此外,铰刀在回刀的时候,由于第二倒锥部3的锥度较大,反而起到了回刀导向的作用,使铰刀在回刀的时候不会因为偏摆而刮花孔内壁,提高精铰的效果,最终使产品不但没有孔锥度问题,且孔内的光洁度更好。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精加工的铰刀,包括由头至尾依次相连的切削部1、第一倒锥部2、第二倒锥部3、杆部4及柄部5,第一倒锥部2的外径由头至尾依次减小,第二倒锥部3的外径由头至尾依次减小,并且第一倒锥部2的锥度小于第二倒锥部3的锥度。

其中,第二倒锥部3的锥度为第一倒锥部2锥度的12倍。切削部1与第一倒锥部2的轴向长度之和为3mm。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精加工的铰刀,包括由头至尾依次相连的切削部1、第一倒锥部2、第二倒锥部3、杆部4及柄部5,第一倒锥部2的外径由头至尾依次减小,第二倒锥部3的外径由头至尾依次减小,并且第一倒锥部2的锥度小于第二倒锥部3的锥度。

其中,第二倒锥部3的锥度为第一倒锥部2锥度的8倍。切削部1与第一倒锥部2的轴向长度之和为5mm。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精加工的铰刀,包括由头至尾依次相连的切削部1、第一倒锥部2、第二倒锥部3、杆部4及柄部5,第一倒锥部2的外径由头至尾依次减小,第二倒锥部3的外径由头至尾依次减小,并且第一倒锥部2的锥度小于第二倒锥部3的锥度。

其中,第一倒锥部2的锥度为0.01:100。第二倒锥部3的锥度为0.08:100。

实施例5: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精加工的铰刀,包括由头至尾依次相连的切削部1、第一倒锥部2、第二倒锥部3、杆部4及柄部5,第一倒锥部2的外径由头至尾依次减小,第二倒锥部3的外径由头至尾依次减小,并且第一倒锥部2的锥度小于第二倒锥部3的锥度。

其中,第一倒锥部2的锥度为0.02:100。第二倒锥部3的锥度为0.24:100。

实施例6: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精加工的铰刀,包括由头至尾依次相连的切削部1、第一倒锥部2、第二倒锥部3、杆部4及柄部5,第一倒锥部2的外径由头至尾依次减小,第二倒锥部3的外径由头至尾依次减小,并且第一倒锥部2的锥度小于第二倒锥部3的锥度。

其中,第一倒锥部2的锥度为0.02:100。第二倒锥部3的锥度为0.2:100。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