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32051发布日期:2019-08-03 12:31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导流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床身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机床主要指车床和铣床,机床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行业中,用于精密复杂各种回转体零件的多品种加工。现有机床在加工过程中,加工部位持续喷洒冷却水进行降温。使用后的冷却水通过倾斜的冷却水自流部进行汇集,从而排放至水箱中。

现有的冷却水直接从冷却水自流部下端沿落入水箱中,由于机床冷却水自流部与水箱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差,所以冷却水从冷却水自流部落入水箱时,会使原本处于水箱中的冷却水飞溅出来并溅落至地面,部分冷却水还会沿着冷却水自流部底面蔓延到水箱外,打湿了车间的地面,不仅严重影响了车间的整洁度,还很难清洗,增强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也容易导致工人滑倒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流机构,以解决背景技术中冷却水在回收过程中容易掉落地面导致地面湿滑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导流机构,包括设置在冷却水自流部底面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底部一侧设有弧形面,导流板的两侧分别设有耳板,两块耳板上共同转动连接有柔性棒,柔性棒的一侧位于弧形面上,且柔性棒的半径不小于柔性棒中心到导流板弧形面的距离;柔性棒包括转动连接在两块耳板上的转轴,转轴上包裹有海绵层,海绵层外包覆有橡胶套,橡胶套上开设有若干个沿柔性棒长度方向设置的冲击槽。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

(1)本方案能够在冷却水回收的过程中对冷却水进行导流和缓流,减小冷却水滴落水箱时对水箱中的冷却水产生冲击,从而进一步防止冷却水溅出水箱;另外还能够防止冷却水沿机床冷却水自流部底面蔓延到水箱外,从而解决了冷却水在回收过程中掉落到地面导致地面湿滑的问题。

(2)本方案在导流板底部转动设置柔性棒,若冷却水的水量较小不足以推动柔性棒转动,则冷却水从导流板上流到柔性棒的冲击槽时会被缓流,减小了冷却水的流速,从而减小了冷却水滴落水箱时对水箱中的冷却水的冲击,防止水箱中的冷却水溅起并掉落到车间地面上。

若冷却水的水量较大,则冷却水从导流板上流到柔性棒时,对柔性棒具有较大的冲击力,该冲击力作用在柔性棒或柔性棒上的冲击槽上,可推动柔性棒顺时针缓慢转动,冲击槽中的冷却水随着柔性棒的转动而逐渐被倒出并沿着柔性棒表面流动,最后滴落到水箱中,防止冷却水在冲击槽中积留而导致冷却水无法回收,减少冷却水的浪费。同时,由于柔性棒的转动,冷却水流动到柔性棒上后能够更快地回收到水箱中,加速冷却水的回收速度。此过程中,由于冷却水推动柔性棒转动时消耗了部分能量,从而对冷却水起到进一步的缓流作用,减小了冷却水的流速,进而减小了冷却水滴落水箱时对水箱中的冷却水的冲击,防止水箱中的冷却水溅起并掉落到车间地面上。

(3)本方案的柔性棒的半径不小于柔性棒中心到导流板弧形面的距离,让柔性棒的一侧与弧形面接触的部位具有一定的挤压力,使柔性棒与弧形面之间的间隙非常小,从而防止冷却水从该间隙中渗入,一方面可让冷却水较为集中地冲击到柔性棒的右部从而尽可能地促使柔性棒转动,另一方面也可防止冷却水沿着弧形面、导流板蔓延到水箱外。

(4)本方案的柔性棒采用海绵层包裹在转轴上,而橡胶套包裹在海绵层外的结构,可使柔性棒具有柔性,但又不会因为吸水而将冷却水带到弧形面甚至使冷却水蔓延到水箱外;从而让冷却水较为集中地冲击到柔性棒的右部,并防止冷却水经由导流板蔓延到水箱外,且该柔性棒结构简单,且采用的材料均是容易获取且成本较低的材料,实用性较强。此外,冲击槽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对冷却水起到聚集的作用,让冷却水聚集在柔性棒的一侧以增加柔性棒一侧的重量,从而使柔性棒更容易产生转动;另一方面也对冷却水起到进一步的缓流作用,减小冷却水滴落水箱时对水箱中的冷却水产生冲击,从而进一步防止冷却水溅出水箱导致地面湿滑。

可选地,所述柔性棒的半径是柔性棒中心到导流板弧形面的距离的1-1.3倍。

柔性棒的半径是柔性棒中心到导流板弧形面的距离的1-1.3倍,该状态下柔性棒与弧形面之间的摩擦力较为合适,既能使得柔性棒始终与弧形面接触,防止冷却水从导流板与柔性棒之间的间隙中蔓延到导流板的左侧甚至沿着机床蔓延到水箱外并滴落到车间地面,又能够避免因柔性棒与弧形面的挤压力太大而导致柔性棒无法转动。

可选地,所述柔性棒的下方设有分流板,分流板的两侧设有连接杆,连接杆远离分流板的一端固定在耳板上;分流板上均布有若干分流孔。

通过设置分流板,并在分流板上均布若干分流孔,使得冷却水被分隔成若干股水流,减小了单股水流的重力,在高度差相同的情况下,被分流后形成的单股水流的重力势能被减小,使得冷却水流入水箱时对水箱中的冷却水产生的冲击减小,从而让冷却水流到水箱后难以溅起来,进而起到防止冷却水溅出水箱的功能。

可选地,所述分流板倾斜设置。

倾斜设置的分流板一方面能够对分流板上的冷却水起到缓流和导向的作用,降低冷却水落到水箱后再次溅起来的几率;另一方面也能够防止冷却水积留在分流板上,让冷却水更顺利地流入到水箱中,减少冷却水的浪费。

可选地,所述分流板靠近柔性棒的一侧与柔性棒接触。

如此设置,一方面能够防止柔性棒在转动过程中将冷却水甩到水箱外,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柔性棒表面的冷却水刮落下来以便对冷却水进行回收。

可选地,所述导流板底部远离柔性棒的一侧固定有定位板,定位板底部设有弹性件,弹性件底部连接有挡板,挡板的一端滑动连接在导流板的侧部。

本方案通过该挡板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将柔性棒甩过来的冷却水起到阻挡的作用,防止冷却水被甩出水箱,并对冲击在挡板上的冷却水起到导流作用,让冷却水尽快回落到水箱中,实现冷却水的回收。若柔性棒甩过来的冷却水量较大,冷却水冲击到挡板的作用力较大,可能会推动挡板向上移动一定距离,冷却水做功会消耗部分能量,使得冷却水的速度逐渐减缓并沿着挡板逐渐回流到水箱中,防止冷却水回落水箱时因冲击力过大而导致水箱中的冷却水溅起。此过程中,挡板的右侧始终与导流板的左侧面相接触,可有效防止甩过来的冷却水从挡板与导流板之间的缝隙中甩出水箱,从而避免车间因冷却水的溅落或蔓延到地面而导致地面湿滑。

可选地,所述挡板倾斜设置。

倾斜设置的挡板对柔性棒甩过来的冷却水起到更好的阻挡作用,且冷却水冲击到倾斜的挡板后会更顺利更快速地流回到水箱中。

可选地,所述导流板的两侧均设有倾斜设置的斜板,两块斜板相对于导流板中线对称设置。

两块斜板能够对冷却水进行导向,让导流板上的冷却水较为集中地冲击在柔性棒或柔性棒上的冲击槽上,使柔性棒更容易产生转动。

可选地,所述导流板上设有若干个沿导流板长度方向布置的缓流板。

若干个缓流板可依次对冷却水进行缓流,从而减小冷却水的流动速度,从而减小冷却水滴落水箱时对水箱中的冷却水的冲击作用,防止水箱中的冷却水溅起并掉落到车间地面上。

可选地,所述缓流板上开设有通孔。

在缓流板上设置通孔,能够防止冷却水因积留在缓流板上而造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导流机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导流板的侧视图;

图4为柔性棒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导流机构实施例2中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导流机构实施例2中导流板的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导流机构实施例3中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导流机构实施例3中导流板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冷却水自流部1、导流板2、耳板3、柔性棒4、转轴5、海绵层6、橡胶套7、冲击槽8、连接杆9、分流板10、分流孔11、定位板12、弹簧13、挡板14、导轨15、滑杆16、斜板17、缓流板18、通孔19。

实施例1

导流机构,结合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主要由导流板2、柔性棒4构成,导流板2一体成型或安装在机床冷却水自流部1底面的右端,导流板2竖向设置,且导流板2底部右侧形成有一个弧形面。导流板2的前、后两侧分别焊接有一个耳板3,柔性棒4转动连接在两块耳板3上,且柔性棒4的左部位于弧形面内,柔性棒4的右部位于导流板2的右侧,柔性棒4的半径是柔性棒4中心到导流板2弧形面的距离的1-1.3倍,优选为1.1倍,该状态下柔性棒4与弧形面之间的摩擦力较为合适,既能使得柔性棒4始终与弧形面接触,防止冷却水从导流板2与柔性棒4之间的间隙中蔓延到导流板2的左侧甚至沿着机床蔓延到水箱外并滴落到车间地面,又能够避免因柔性棒4与弧形面的挤压力太大而导致柔性棒4无法转动。

结合附图4所示,柔性棒4主要由转轴5、海绵层6、橡胶套7若干个冲击槽8构成。转轴5转动连接在两块耳板3上,海绵层6包裹在转轴5上,而橡胶套7则包裹在海绵层6外,使得柔性棒4具有柔性但又不会因为吸水而将冷却水导向导流板2的左侧。橡胶套7上开设若干个沿柔性棒4长度方向设置的冲击槽8,冲击槽8的截面呈直角梯形,当冲击槽8随柔性棒4转动而移动到柔性棒4的上部并位于柔性棒4的右侧时,直角梯形的斜边位于冲击槽8的右侧,且斜边由右上方向左下方倾斜,如此设置,使得冲击槽8在积聚冷却水的过程中,冲击槽8的斜面会由于冷却水的重力而被施加一个作用力,使得柔性棒4产生顺时针转动的趋势,使柔性棒4更容易被冷却水推动。

结合附图2所示,导流板2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倾斜焊接的斜板17,倾斜方向为由导流板2的边部向导流板2的中心方向倾斜,两块斜板17相对于导流板2中线对称设置。导流板2上焊接若干个沿导流板2长度方向布置的缓流板18,缓流板18上开设有通孔19,通孔19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初始时,其中一个冲击槽8刚好位于导流板2右侧的下方。工作时,冷却水从冷却水自流部1上流到导流板2上,被若干个缓流板18依次进行缓流,缓流后的冷却水顺着导流板2流动到导流板2底部,在两块斜板17的导流作用下,冷却水集中地冲击在柔性棒4或柔性棒4的冲击槽8上。

此时,若冷却水的水量较小不足以推动柔性棒4转动,则冷却水从导流板2上流到柔性棒4的冲击槽8时会再次被缓流,冷却水逐渐在冲击槽8中聚集,但由于冷却水量较小无法推动柔性棒4转动,冷却水充满冲击槽8后会从冲击槽8中溢出,并沿着柔性棒4的表面蔓延并逐渐滴落到水箱中,实现冷却水的回收。由于经过缓流板18、柔性棒4的层层缓流,减小了冷却水的流速,从而减小了冷却水滴落水箱时对水箱中的冷却水的冲击,防止水箱中的冷却水溅起并掉落到车间地面上。

若冷却水的水量较大,则冷却水不断地从导流板2上流到柔性棒4时,对柔性棒4具有较大的冲击力,该冲击力作用在柔性棒4或柔性棒4上的冲击槽8上,可推动柔性棒4顺时针缓慢转动,冲击槽8中的冷却水随着柔性棒4的转动而逐渐被倒出并沿着柔性棒4表面流动,最后滴落到水箱中,防止冷却水在冲击槽8中积留而导致冷却水无法回收,减少冷却水的浪费。同时,由于柔性棒4的转动,冷却水流动到柔性棒4上后能够更快地回收到水箱中,加速冷却水的回收速度。此过程中,由于冷却水推动柔性棒4转动时消耗了部分能量,从而对冷却水起到进一步的缓流作用,减小了冷却水的流速,进而减小了冷却水滴落水箱时对水箱中的冷却水的冲击,防止水箱中的冷却水溅起并掉落到车间地面上。

整个过程中,由于柔性棒4的半径不小于柔性棒4中心到导流板2弧形面的距离,使得柔性棒4的左侧与弧形面接触的部位具有一定的挤压力,使柔性棒4与弧形面之间的间隙非常小,从而防止冷却水从该间隙中渗入,一方面可让冷却水较为集中地冲击到柔性棒4的右部促使柔性棒4转动,另一方面也可防止冷却水沿着弧形面、导流板2蔓延到水箱外。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结合附图5和附图6所示,柔性棒4的下方设置一块分流板10,分流板10的两侧分别通过螺栓安装一根连接杆9,连接杆9的上端固定连接在耳板3上。分流板10由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15°-55°,优选为30°,且分流板10的左上部与柔性棒4接触,分流板10的右部位于柔性棒4的下方。分流板10上均布有若干分流孔11,用于将流到分流板10上的冷却水进行分流。

通过设置分流板10,并在分流板10上均布若干分流孔11,使得冷却水被分隔成若干股水流,减小了单股水流的重力,在高度差相同的情况下,被分流后形成的单股水流的重力势能被减小,使得冷却水流入水箱时对水箱中的冷却水产生的冲击减小,从而让冷却水流到水箱后难以溅起来,进而起到防止冷却水溅出水箱的功能。而分流板10的左上部与柔性棒4接触,一方面能够防止柔性棒4在转动过程中将冷却水甩到水箱外,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柔性棒4表面的冷却水刮落下来以便对冷却水进行回收。

本方案中,分流板10的右部位于柔性棒4的下方,从柔性棒4流下来的部分冷却水沿着柔性棒4的表面流动到分流板10上,而另一部分冷却水可能会从柔性棒4的右端直接下落到分流板10上并在分流孔11中形成水帘。当沿着柔性棒4表面流动到分流板10上的冷却水沿着分流板10流动时,部分冷却水会从分流孔11中直接流到水箱中,而有部分冷却水则会沿着分流板10流动到分流板10的右端并沿着分流板10底面往分流板10的左侧蔓延,此时分流板10右部上形成的水帘一方面能够带动蔓延到分流板10底面的冷却水下落到水箱中,另一方面也能够对蔓延到分流板10底面的冷却水起到阻隔的作用,防止冷却水继续沿分流板10底面往导流板2的左侧蔓延,从而防止冷却水蔓延到水箱外。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结合附图7和附图8所示,导流板2左侧一体成型或安装有一块定位板12,定位板12的底面安装一根竖向的弹性件,弹性件优选为弹簧13,弹簧13的底部固定连接一块挡板14,挡板14由右上方向左下方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20°-65°,优选为45°。挡板14的右端滑动连接在导流板2的左侧面上,优选地,导流板2的左侧安装有导轨15,挡板14的右端上部一体成型或安装有滑杆16,滑杆16滑动连接在导轨15上,使得挡板14仅能上、下移动而不能左、右移动。优选地,挡板采用塑料等轻质材料制成。

当冷却水的水量较大时,柔性棒4会被冷却水推动着转动,而柔性棒4在转动过程中可能会带动冷却水甩向导流板2的左侧进而甩出水箱,导致冷却水滴落到车间地面造成地面湿滑。

本方案通过该挡板14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将柔性棒4甩过来的冷却水起到阻挡的作用,防止冷却水被甩出水箱,并对冲击在挡板14上的冷却水起到导流作用,让冷却水尽快回落到水箱中,实现冷却水的回收。若柔性棒4甩过来的冷却水量较大,冷却水冲击到挡板14的作用力较大,可能会推动挡板14向上移动一定距离,冷却水做功会消耗部分能量,使得冷却水的速度逐渐减缓并沿着挡板14逐渐回流到水箱中,防止冷却水回落水箱时因冲击力过大而导致水箱中的冷却水溅起。此过程中,挡板14的右侧始终与导流板2的左侧面相接触,可有效防止甩过来的冷却水从挡板14与导流板2之间的缝隙中甩出水箱,从而避免车间因冷却水的溅落或蔓延到地面而导致地面湿滑。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