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线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00851发布日期:2019-10-18 21:55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流水线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流水线领域,尤其涉及了流水线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装配工场,很多是工人们围着一张大的工作台,就可以开始装配工作的手工作坊,这种民间生产的现场大多杂乱无章,难以管理,由于没有合理的安排空间,使得货物杂乱堆积,还有可能成为堵塞通道的安全隐患。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大多企业的生产车间都已实现了流水线管理,利用流水线作业生产的产品随着传送带的机械运动来运送,不但能使工作效率提高,还因为减少了货物的人工搬运,使得工作强度减弱,货物磨损减少,流水线作业最能实现工序的合理性安排,使生产进入科学的调度和管理层次。

目前,一种生产流水线运输设备,专利号为201410005249.1的发明专利,解决了自动运输待加工物的问题,但还存在无法运输重型机器、效率低下、成本过高等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运输重型机器、效率低下、成本过高等缺点,提供了流水线组装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流水线组装装置,包括流水线轨道,流水线轨道上依次设有多个工位,流水线轨道内安装有多个依次连接的滑动组件,滑动组件在工位之间移动,每个滑动组件均包括第一作业车和第二作业车,第二作业车位于第一作业车上方并由第一作业车带动沿流水线轨道移动,还包括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安装在第一作业车上,升降装置控制第二作业车升至流水线轨道的轨道口上方并顶起该工位的机器移动至下个工位。

作为优选,升降装置包括圆筒和配合板,圆筒安装在第一作业车的上表面上,圆筒的轴向垂直于第一作业车的移动方向设置,配合板安装在第二作业车的下表面上,配合板的下表面设有与圆筒配合的斜面。

作为优选,定义机器在流水线轨道上的加工移动方向为正方向,流水线轨道的另一方向为反方向,斜面朝向反方向设置。

作为优选,斜面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5°~45°。

作为优选,第一作业车上固装有轴,轴垂直于第一作业车的移动方向设置,圆筒安装在轴上并绕轴转动。

作为优选,圆筒包括大圆筒和小圆筒,大圆筒和小圆筒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设置,配合板的下表面还包括高势面和低势面,高势面和低势面分别位于斜面的两侧并与斜面形成一个坡型阶梯,在升降装置实现抬升第二作业车的过程中,小圆筒依次与高势面、斜面和低势面配合,大圆筒与高势面接触并抬升第二作业车。

作为优选,相邻两个滑动组件中的第一作业车相互连接,滑动组件的数量比工位的数量至少一个。

作为优选,第一作业车上安装有小轮。

作为优选,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安装在流水线轨道中,驱动装置与第一作业车连接并带动第一作业车在流水线轨道内移动。

作为优选,还包括检测装置和控制器,检测装置安装在流水线轨道内并检测机器被移动的距离,检测装置将机器的移动距离与工位间距进行比较并形成检测信号,检测装置发送检测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检测信号控制驱动装置调整第一作业车的移动距离。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通过滑动组件的移送和升降,将大型机器沿流水线方向依次移动,本申请的占地面积小,尤其适用与大型机器的组装,可同时进行多台机器安装,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初始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控制原理图。

1—第一作业车、2—第二作业车、3—升降装置、4—流水线轨道、5—驱动装置、6—检测装置、7—控制器、11—轴、12—小轮、31—圆筒、32—配合板、311—大圆筒、312—小圆筒、321—斜面、322—高势面、323—低势面、40—工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流水线组装装置,如图所示,包括流水线轨道4,流水线轨道4上依次设有多个工位40,流水线轨道4内安装有多个依次连接的滑动组件,滑动组件在工位40之间移动,每个滑动组件均包括第一作业车1和第二作业车2,第二作业车2位于第一作业车1上方并由第一作业车1带动沿流水线轨道4移动,还包括升降装置3,升降装置3安装在第一作业车1上,升降装置3控制第二作业车2升至流水线轨道4的轨道口上方并顶起该工位40的机器移动至下个工位40。

升降装置3包括圆筒31和配合板32,圆筒31安装在第一作业车1的上表面上,圆筒31的轴向垂直于第一作业车1的移动方向设置,配合板32安装在第二作业车2的下表面上,配合板32的下表面设有与圆筒31配合的斜面321。

定义机器在流水线轨道4上的加工移动方向为正方向,流水线轨道4的另一方向为反方向,斜面321朝向反方向设置。

当第一作业车1向正方向移动时,第一作业车1带动圆筒31与斜面32接触并顺着斜面32向上抬起第二作业车2,第二作业车2抬起上方的机器,此时机器和地面分离,第一作业车1继续正方向移动,第一作业车1带动第二作业车2和机器共同移动至下一个工位40中,此时,第一作业车1向反方向移动,圆筒31也向反方向移动,圆筒31逐渐移动至斜面321的低势面323,配合板32下降,第二作业车2也下降,此时的机器与地面接触并失去第二作业车2的支撑作用,第二作业车2下降至流水线轨道4轨道口的下方,第一作业车1继续带动第二作业车2反方向移动至初始位置,等待下一次移动,此时位于上一个工位40的机器被移动至下一个工位40中进行装配,同一条流水线轨道4上可设置十三个工位40,因此可以同时进行十二台机器的组装,组装效率高。

斜面321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5°~45°。

第一作业车1上固装有轴11,轴11垂直于第一作业车1的移动方向设置,圆筒31安装在轴11上并绕轴111转动。

相邻两个滑动组件中的第一作业车1相互连接,滑动组件的数量比工位40的数量至少一个。

第一作业车1上安装有小轮12。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圆筒31包括大圆筒311和小圆筒312,大圆筒311和小圆筒312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设置,配合板32的下表面还包括高势面322和低势面323,高势面322和低势面323分别位于斜面321的两侧并与斜面321形成一个坡型阶梯,在升降装置3实现抬升第二作业车2的过程中,小圆筒312依次与高势面322、斜面321和低势面323配合,大圆筒311与高势面322接触并抬升第二作业车2。

在初始位置时,仅小圆筒311与高势面322接触并撑起第二作业车2,当第一作业车1正方向移动,小圆筒311由斜面321移动至低势面323上,此时配合板32已经被撑起一定高度,此时,大圆筒322由高势面322滑入并抬升第二作业车2,实现机器的抬升,由于大圆筒322的直径和斜面321的角度设置因此大圆筒322无法再滑入斜面321中进一步升高,大圆筒322对斜面321转化为正方向的力带动第二作业车2沿流水线轨道4移送,当第一作业车1带动机器移动至下个工位40时,大圆筒322反方向移动并滑出高势面322,小圆筒311滑动至低势面323上,由于第二作业车2的重力作用,第二作业车2放置在第一作业车1上并由第一作业车1继续反方向带动至初始位置。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还包括驱动装置5,驱动装置5为电机,驱动装置5安装在流水线轨道4中,驱动装置5与第一作业车1连接并带动第一作业车1在流水线轨道5内移动。

还包括检测装置6和控制器7,检测装置6包括位移传感器,检测装置6安装在流水线轨道4内并检测机器被移动的距离,检测装置将机器的移动距离与工位40间距进行比较并形成检测信号,检测装置6发送检测信号给控制器7,控制器7根据接收到的检测信号控制驱动装置5调整第一作业车1的移动距离。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