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屏蔽泵的自动压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59585发布日期:2019-11-06 01:38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屏蔽泵的自动压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化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屏蔽泵的自动压装设备。



背景技术:

普通离心泵的驱动是通过联轴器将泵的叶轮轴与电动轴相连接,使叶轮与电动机一起旋转而工作,而屏蔽泵是一种无密封泵,泵和驱动电机都被密封在一个被泵送介质充满的压力容器内,此压力容器只有静密封,并由一个电线组来提供旋转磁场并驱动转子。这种结构取消了传统离心泵具有的旋转轴密封装置,故能做到完全无泄漏。

参照图1,为现有的一种屏蔽泵部件,包括线圈91、套设于线圈91外的罩壳92,线圈91与罩壳92通过紧配压紧固定,线圈91整体呈圆筒形,线圈91的侧壁设置有接电端911;罩壳92对应于接电端911设置有接电孔921,接电孔921贯穿罩壳92。

目前对该屏蔽泵部件的组装一般采用压装机完成,压装前人工逐个进行上料,上料时须将罩壳92叠放于线圈91上预先定位,等待压装完成后,人工再逐个进行下料,存在人工劳动量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屏蔽泵的自动压装设备,降低了人工的劳动量。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屏蔽泵的自动压装设备,包括机架,还包括传送线一和传送线二,所述传送线一沿其传送方向设有多个用于放置线圈的安装座一,所述传送线二沿其传送方向设有多个用于放置罩壳的安装座二,所述传送线一、传送线二均为环形输送线;

所述机架上设有驱动源一、由驱动源一驱动滑动的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的滑动范围能经过传送线一和传送线二的上方,所述移动座上设有驱动源二、由驱动源二驱动滑动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的滑动方向沿竖直方向,所述夹持机构用于夹持罩壳,所述夹持机构能通过滑动将罩壳压紧于线圈上,所述传送线一上罩壳压于线圈的位置为压装工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料时,人员在传送线一的安装座一上逐个放置线圈,在传送线二的安装座二上逐个放置罩壳,传送线一、传送线二由系统控制,沿输料方向逐个运送工件。系统控制驱动源一、驱动源二、夹持机构工作,夹持机构将安装座二的罩壳抬起,然后移动座向压装工位方向移动,当罩壳位于线圈正上方时,夹持机构向下移动,将罩壳压合于正下方的线圈上。完成罩壳、线圈的压装后,压装完成的工件随环形的传送线一运送,夹持机构向上移动、移动座移动进行复位,准备对下个工件进行取放,如此循环完成罩壳与线圈的自动压装。人工取下经传送线一送出的压装完成的成品,完成下料。

由于传送线一、传送线二上预留有多个供工件放置的位置,则人员可暂离本设备,人员在上料过程中无需对罩壳、线圈预先进行定位,也无需等待压装完成后逐个对工件进行上下料。本设备的压装工序能通过系统控制自动完成,使用本设备,人员对工件的上下料均较为简便,也无需频繁操作压装工序的启停,极大地降低了人工劳动量。

优选的,所述传送线二位于传送线一包围的环形范围内,或所述传送线一位于传送线二包围的环形范围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传送线一、传送线二组合形成“回”字形,呈“回”字形分布的传送线一、传送线二均有正对工作人员的一段,人员在本设备上料工件、下料工件时不需要走动位置,也不需要转动身位,较为方便。

优选的,所述传送线一的顶面设有方框形的输送槽,所述安装座一滑动设置于输送槽内,所述传送线一还包括分别位于输送槽四角的输送缸,所述输送缸的活塞杆端设有推块,所述推块能通过滑动将输送槽拐角处的安装座一推离拐角,四个所述推块推动安装座一移动的方向均沿传送线一的输料方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输送缸缩短时,推块能通过滑动将输送槽拐角处的安装座一推离拐角,四个推块推动安装座一移动的方向均沿传送线一的输料方向,四个输送缸按照顺序轮流动作,从而实现安装座一沿输料方向循环移动。采用本传送线一,相邻的安装座一能自动形成定位,且工件在传送线一上运输时的朝向始终不变,便于工件压装时的角度对准。

优选的,所述传送线二、压装工位间还设有用于加热罩壳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位于移动座滑动范围的正下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罩壳在压装前,夹持机构先将罩壳放置在加热器处加热,罩壳热涨后的内径增大,罩壳与线圈的压装较为容易。

优选的,所述驱动源二、夹持机构沿移动座的滑动方向设有两套,所述加热器位于传送线一、传送线二之间的中间位置,两个所述夹持机构水平方向的间距设置为:所述移动座能通过滑动,使两个夹持机构能分别位于安装座二、加热器的正上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移动座能通过滑动,使两个夹持机构能分别位于安装座二、加热器的正上方,此时两个夹持机构能分别夹持安装座二、加热器处的罩壳;移动座移动后,能使两个夹持机构分别位于加热器、安装座一的正上方,此时两个夹持机构能分别夹持加热器处的罩壳、进行压装工序。通过本方案,移动座设置两个限位点即可,移动座无需频繁移动、停止。

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正对压装工位沿传送线一输料方向的后方,所述散热器用于对压装后的罩壳、线圈进行散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件经过散热器后罩壳的温度被降低,罩壳冷缩从而与线圈固定紧固,人员对工件下料时也不至于烫手。

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导风筒,所述导风筒将散热器沿传送线一输料方向后方的安装座一包围在内,所述导风筒处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的风向朝向导风筒内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风机后,风机吹出的风能对导风筒内的工件进行进一步散热;由于导风筒形成了风道,则导风筒内的空气流动较快,工件能被均匀散热,散热效果较好。

优选的,所述压装工位旁设置有气缸一、由气缸一驱动滑动的定位机构,所述气缸一能通过伸缩使定位机构伸入接电孔内,所述定位机构能通过动作抵接接电孔的内壁从而对罩壳进行定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罩壳经过加热器处的取放后其角度可能产生转动,定位机构能纠正该角度偏差。当罩壳随夹持机构移动至线圈上方时,气缸一能通过伸缩使定位机构伸入接电孔内,定位机构能通过动作抵紧接电孔的内壁,纠正罩壳的角度偏差。

优选的,所述气缸一的活塞杆端固定有滑台,所述定位机构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滑台上,所述夹持机构旁设置有用于下压定位机构的压块;在夹持机构将罩壳压合于线圈的过程中,所述压块驱使定位机构随罩壳同步向下移动;所述滑台上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弹力驱使定位机构向上移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夹持机构将罩壳压合于线圈的过程中,压块同步向下移动下压定位机构,定位机构随罩壳一起移动,工件在压合的过程中罩壳仍受到定位机构的定位作用,罩壳相对于线圈的角度不易产生偏差,提高压合的角度准确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使用本设备对工件进行压装时,人员的操作较为简便,降低了劳动量;

2、传送线一、传送线二运输工件能自动形成定位,且工件的朝向不产生变化;

3、通过设置加热器和散热器,工件的压装较为容易,压装完成后的稳固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屏蔽泵部件的爆炸图;

图2为实施例的一种屏蔽泵的自动压装设备的整体图;

图3为实施例的局部图一,主要突出传送线一、传送线二的结构;

图4为实施例的局部图二,主要突出输送缸和推块的结构;

图5为图2的a处放大图;

图6为实施例的工况图一;

图7为实施例的工况图二。

图中,10、机架;1、传送线一;2、传送线二;11、安装座一;21、安装座二;3、移动座;31、驱动源一;4、夹持机构;41、驱动源二;5、压装工位;12、输送槽;111、定位柱;13、输送缸;131、推块;211、定位凸起;6、加热器;71、散热器;72、导风筒;73、风机;8、定位机构;81、定位爪;82、气缸一;83、滑台;84、弹簧;42、压块;91、线圈;92、罩壳;911、接电端;921、接电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涉及方位的“左”、“右”以说明书附图的所处视角作为基准。

参照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屏蔽泵的自动压装设备,包括机架10、传送线一1和传送线二2,传送线一1沿其传送方向设有多个用于放置线圈91的安装座一11,传送线二2沿其传送方向设有多个用于放置罩壳92的安装座二21。机架10上设有驱动源一31、由驱动源一31驱动滑动的移动座3,移动座3的滑动方向沿水平方向,移动座3的滑动范围能经过传送线一1和传送线二2的上方,移动座3上设有驱动源二41、由驱动源二41驱动滑动的夹持机构4,夹持机构4的滑动方向沿竖直方向,夹持机构4用于夹持罩壳92;移动座3、夹持机构4能通过滑动将罩壳92压紧于线圈91上,传送线一1上罩壳92压于线圈91的位置为压装工位5。

参照图3和图4,传送线一1、传送线二2均为环形输送线,其环面均沿水平面,其中传送线二2位于传送线一1包围的环形范围内,传送线一1、传送线二2组合形成“回”字形。传送线一1、传送线二2也可互换位置进行安装,即传送线二2可位于传送线一1包围的环形范围内,此实施方式不作赘述。从上往下看,传送线一1、传送线二2的输料方向均沿逆时针方向。

传送线一1实现输料的方式如下:传送线一1的顶面设有方框形的输送槽12,安装座一11滑动设置于输送槽12内。安装座一11为方形板件,相邻的安装座一11通过侧壁面相抵,安装座一11未填满输送槽12,输送槽12内留有单处供安装座一11滑动的空间。安装座一11通过固定于顶面的定位柱111对线圈91的内孔进行定位,定位柱111上设有定位槽,定位槽用于供线圈91的对应结构嵌入进一步形成定位,防止线圈91在安装座一11上转动。

传送线一1还包括分别位于输送槽12四角的输送缸13,输送缸13具体固定于传送线一1的底面处,输送缸13的活塞杆端固定有推块131。当输送缸13伸长时,推块131位于输送槽12水平方向的外侧,当输送缸13缩短时,推块131能通过滑动将输送槽12拐角处的安装座一11推离拐角,四个推块131推动安装座一11移动的方向均沿传送线一1的输料方向,四个输送缸13按照顺序轮流动作,从而实现安装座一11沿输料方向循环移动。

传送线二2的设置方式与传送线一1相同,在此不作赘述。安装座二21通过固定于顶面的定位凸起211对罩壳92的内孔进行定位,安装座二21上还设有定位销,定位销用于穿入罩壳92的螺栓孔内以进一步形成定位,防止罩壳92在安装座二21上转动。呈“回”字形分布的传送线一1、传送线二2均有正对工作人员的一段,人员在本设备上料工件、下料工件时不需要走动位置,也不需要转动身位,较为方便。

参照图2和图5,驱动源一31为伺服电机,驱动源一31通过丝杆驱使移动座3进行移动;驱动源二41也为伺服电机,驱动源二41通过丝杆驱使夹持机构4进行移动。夹持机构4具体为夹爪气缸,夹爪气缸的夹爪端竖直朝下,夹持机构4通过夹爪外扩抵紧罩壳92的内孔壁、通过静摩擦力实现对罩壳92的夹持。驱动源二41、夹持机构4沿移动座3的滑动方向设有两套,两个夹持机构4由程序控制分别进行移动。

参照图3,传送线二2、压装工位5间还设有用于加热罩壳92的加热器6,加热器6位于移动座3滑动范围的正下方,夹持机构4能将罩壳92放置于加热器6处,加热器6位于传送线一1、传送线二2之间的中间位置。两个夹持机构4水平方向的间距设置为:移动座3能通过滑动,使两个夹持机构4能分别位于安装座二21、加热器6的正上方,移动座3移动后,能使两个夹持机构4分别位于加热器6、安装座一11的正上方。本实施例的加热器6具体为卷成螺旋状的电热丝,电热丝通电后产生热量,罩壳92通过套设于加热器6外进行受热。

机架10上还设置有散热器71、导风筒72,本实施例的散热器71为风冷式,散热器71正对压装工位5沿传送线一1输料方向的后方。散热器71用于对压装后的罩壳92、线圈91进行散热。导风筒72将散热器71沿传送线一1输料方向后方的安装座一11包围在内,导风筒72的长度约为传送线一1长度的一半,导风筒72由板件拼接而成,导风筒72的两端贯通、内部形成风道。导风筒72的顶部设置有风机73,风机73的风向朝向导风筒72内部,启动风机73后,风机73吹出的风能对导风筒72内的工件进行进一步散热,由于导风筒72形成了风道,则导风筒72内的工件能被均匀散热,散热效果较好。

参照图5,压装工位5旁设置有气缸一82、由气缸一82驱动滑动的滑台83,滑台83位于压装工位5背离加热器6的一侧,滑台83的滑动方向水平朝向压装工位5。滑台83上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有定位机构8,定位机构8包括夹爪气缸、固定于夹爪气缸的夹爪端的两个定位爪81,定位爪81朝向压装工位5。气缸一82能通过伸缩使定位爪81伸入接电孔921内,定位机构8能通过动作使定位爪81相互远离,定位爪81抵紧接电孔921的内壁,纠正罩壳92的角度偏差。滑台83上还设置有弹簧84,弹簧84位于定位机构8下方,弹簧84的弹力驱使定位机构8向上移动。靠近气缸一82的夹持机构4旁固定有压块42,压块42用于下压定位机构8;在夹持机构4将罩壳92压合于线圈91的过程中,压块42驱使定位机构8随罩壳92同步向下移动。

本屏蔽泵的自动压装设备的工况如下:人员在机架10正面对工件进行上料,其中在传送线一1的安装座一11上逐个放置线圈91,在传送线二2的安装座二21上逐个放置罩壳92,并使接电端911、接电孔921均朝向设备右侧。传送线一1、传送线二2由系统控制,沿输料方向逐个运送工件。

参照图6和图7,系统控制驱动源一31、驱动源二41、夹持机构4工作,左侧夹持机构4将安装座二21的罩壳92抬起,同时右侧的夹持机构4将加热器6处的罩壳92抬起。然后移动座3向压装工位5方向移动,左侧的夹持机构4将罩壳92放置于加热器6处对罩壳92进行加热。同时气缸一82、定位机构8动作,将定位爪81伸入右侧夹持机构4上的罩壳92的接电孔921内,对该罩壳92进行准确定位;罩壳92经过加热器6处的取放后其角度可能产生转动,定位机构8能纠正该角度偏差。随后右侧的夹持机构4向下移动,将罩壳92压合于正下方的线圈91上,同时压块42向下移动同步下压定位机构8,工件在压合的过程中罩壳92仍受到定位作用,罩壳92相对于线圈91的角度不易产生偏差,提高压合的角度准确性。由于罩壳92经过加热,则罩壳92热涨后的内径增大,罩壳92与线圈91的压装较为容易。

完成罩壳92、线圈91的压装后,气缸一82缩短使定位机构8脱离罩壳92,定位机构8在弹簧84的弹力作用下向上复位,继而压装完成后的工件随传送线一1向后运送,工件经过散热器71、导风筒72时罩壳92的温度被降低,罩壳92冷缩从而与线圈91固定紧固。同时两个夹持机构4向上移动、移动座3向左移动进行复位,准备对下个工件进行取放,如此循环完成罩壳92与线圈91的自动压装。人工取下从导风筒72送出的工件,完成下料。

由于传送线一1、传送线二2上预留有多个供工件放置的位置,则人员可暂离本设备,人员在上料过程中无需对罩壳92、线圈91预先进行定位,也无需等待压装完成后逐个对工件进行上下料。使用本设备,人员对工件的上下料均较为简便,也无需频繁操作压装工序的启停,降低了劳动量的同时,人工操作时具有较高的容错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