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开盖铆钉铆合结构及其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267947发布日期:2020-04-03 18:38阅读:6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开盖铆钉铆合结构及其加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易开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开盖铆钉铆合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铆钉成形的过程中,由于整个铆钉拉伸成形的金属量是有限的,因此,对于易开盖的铆钉质量控制,主要在于对铆钉直径及铆钉厚度的控制;但是,在实际的生产中,铆钉的直径与厚度并不能做到时常兼顾:

当铆钉直径偏大,而铆钉厚度偏小时,会使得产品的耐压强度变低,并且常有因厚度不均而引起的侧壁渗漏等质量问题;

当铆钉直径偏小,而铆钉厚度偏大时,则由于铆合强度不够而容易导致拉环拉脱的现象,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和品牌声誉。

并且,对于易开盖上铆钉铆合强度的检测,通常是通过反拉力与开启力的倍数反映来进行判断;但实际上,即使倍数满足要求,也同样会存在以上质量问题。

为解决以上问题,现有技术中多为通过加大易开盖的整体厚度,以增加铆钉拉伸成型的金属量,从而使得铆钉的直径与厚度能够得到兼顾;但实际上,增加了易开盖的整体厚度,即直接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开盖铆钉铆合结构及其加工方法,以便于易开盖铆钉铆合结构的成形质量管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易开盖铆钉铆合结构,包括盖本体和拉环,所述盖本体上凸起设置有铆钉,所述拉环铆合连接设置在所述铆钉上;其中,在铆合状态时,

所述铆钉的顶端直径为a,存在a=3.70-3.85mm,

所述铆钉的侧壁厚度为b,存在b=0.20-0.30mm,

所述拉环的铆合深度为c,存在c=0.20-0.25mm。

作为优选,所述铆钉的凸起高度为d,存在d=0.95-0.975mm。

作为优选,所述铆钉的顶部厚度为e,存在e>0.10mm。

作为优选,所述盖本体朝向所述拉环的侧面上设置有刻痕结构,所述刻痕结构靠近所述铆钉设置;

所述盖本体与所述刻痕结构相对的侧面呈水平设置。

一种易开盖铆钉铆合结构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易开盖的坯料放置于模具的成型腔内,并在所述易开盖的盖本体上形成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设置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的径宽大于所述第一凸起的径宽;

s2、在步骤s1的基础上,对所述凸起结构进行第二次成形,以形成铆钉,此时所述铆钉处于未铆合状态;

s3、在步骤s2的基础上,环绕所述铆钉在所述盖本体上冲压形成硬化区;

s4、将拉环的安装孔对正所述铆钉,并套设在所述铆钉上,进行铆合冲压;其中,所述盖本体与所述拉环铆合连接后,

所述铆钉的顶端直径为a,存在a=3.70-3.85mm,

所述铆钉的侧壁厚度为b,存在b=0.20-0.30mm,

所述拉环的铆合深度为c,存在c=0.20-0.25mm。

进一步地,步骤s1中,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盖本体之间均为圆滑过渡连接;

所述第一凸起的厚度b1>0.2mm,所述第二凸起的厚度b2>0.17mm,所述第一凸起的凸起高度d1=2.05-2.25mm。

进一步地,所述铆钉的高度d2=1.56-1.68mm,所述硬化区的厚度f=0.18-0.21mm。

进一步地,在所述拉环与所述盖本体铆合前,在所述盖本体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刻痕结构,所述刻痕结构靠近所述铆钉设置;且所述盖本体与所述刻痕结构相对的端面上水平设置。

进一步地,步骤s4中,所述模具包括下顶针和上顶针;

所述下顶针上设置有用于承托所述盖本体的凸台,沿所述模具的冲压方向,所述刻痕结构落在所述凸台的范围内;

所述上顶针包括同轴套设的内顶针和外顶针,所述外顶针将所述拉环、盖本体紧压在所述凸台上,且沿所述模具的冲压方向,所述刻痕结构落在所述外顶针的范围内;所述内顶针用于铆合连接所述拉环与所述盖本体。

进一步地,在铆合状态下,

所述铆钉的凸起高度为d,存在d=0.95-0.975mm;

所述铆钉的顶部厚度为e,存在e>0.1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方案中,对易开盖在铆钉铆合过程中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及控制,使得对于易开盖的铆合结构,可以从铆钉成形工艺中的工艺及工装设备进行优化改进,以提高易开盖产品的制成率;同时,对于尺寸参数进行控制,可以对铆合结构中的各个主要参数设定一个对照标准值,使得在对易开盖进行产品检查时,只需要将易开盖对半切开,并获取相应的参数进行比对即可,通过数值间的分析判断,即可直接得出铆钉铆合的强度与密封可靠性,有效避免了传统技术上即使符合倍数要求仍存在不良产品的问题,进一步便于对产品的管控,提高易开盖产品的良品率。

同时,本方案中对铆钉成形及铆合过程中各主要参数处的金属量均作了优化控制,使得在同等坯料厚度的前提下,本方案中的铆钉铆合结构更为可靠;从而有效避免了传统技术中通过增大易开盖坯料的厚度的方式,来提高良品率而造成的生产成本变大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易开盖产品的经济效益,并且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步骤s1中的成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步骤s1后易开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步骤s2中的成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步骤s2后易开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步骤s3中的成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步骤s3后易开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步骤s4中的成型示意图。

图8为图7中d处的细节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步骤s4后易开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拉环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盖本体,11-铆钉,12-刻痕结构,13-凸起结构,131-第一凸起,132-第二凸起,14-凹面结构,15-硬化区;

2-拉环,21-安装孔,22-手指孔;

3-模具,31-下顶针,311-凸台,32-上顶针,321-内顶针,322-外顶针,33-定位顶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9、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易开盖铆钉铆合结构,主要包括盖本体1和拉环2,所述盖本体1上凸起设置有铆钉11,所述拉环2即以铆合连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铆钉11上。

进一步地,在铆合状态时,存在:所述铆钉11的顶端直径为a,a=3.70-3.85mm,所述铆钉11的侧壁厚度为b,b=0.20-0.30mm,所述拉环2的铆合深度为c,c=0.20-0.25mm。

所述铆钉11的凸起高度为d,d=0.95-0.975mm。

所述铆钉11的顶部厚度为e,e>0.10mm。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盖本体1朝向所述拉环2的侧面上设置有刻痕结构12,所述刻痕结构12靠近所述铆钉11设置;所述盖本体1与所述刻痕结构12相对的侧面上,与所述刻痕结构12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呈水平设置。

为了便于对本方案的理解,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易开盖铆钉铆合结构的加工方法,如图1-10所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易开盖的坯料放置于模具3的成型腔内,其中,此处所述的模具3为冲压模具,通过所述冲压模具在所述易开盖的盖本体1上形成凸起结构13,如图1、图2所示。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结构13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设置的第一凸起131和第二凸起132,所述第二凸起132的径宽大于所述第一凸起131的径宽;所述第一凸起131与所述第二凸起132、所述第二凸起132与所述盖本体1之间均为圆滑过渡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凸起131的厚度b1>0.2mm,所述第二凸起132的厚度b2>0.17mm,所述第一凸起131的凸起高度d1=2.05-2.25mm。

s2、在步骤s1的基础上,对所述凸起结构13进行第二次成形,以形成铆钉11,如图3、图4所示,此时所述铆钉11处于未铆合状态;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此时所述铆钉11的高度d2=1.56-1.68mm,所述铆钉11的顶部厚度e1>0.2mm。

进一步地,在此步骤中,还可同时进行对易开盖上凹面结构14的冲压成型。

s3、在步骤s2的基础上,环绕所述铆钉11在所述盖本体1上冲压形成硬化区15,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硬化区15呈环状紧邻设置在所述铆钉11的底部,此时所述铆钉11的高度及顶部厚度均保持不变,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硬化区15的厚度设置为f=0.18-0.21mm。

s4、将拉环2的安装孔21对正所述铆钉11,并套设在所述铆钉11上,进行铆合冲压,如图7-9所示;其中,所述盖本体1与所述拉环2铆合连接后,即形成以上所述的铆钉铆合结构;并且,将所述盖本体1对称切割,所述铆钉11两侧的铆合深度c以及侧壁厚度b的对称偏差z≤±0.01mm。

进一步地,在所述拉环2与所述盖本体1进行铆合冲压成形前,即在所述盖本体1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刻痕结构12,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刻痕结构12的形成在步骤s3与s4之间。

更进一步地,步骤s4中,所述模具3包括下顶针31、上顶针32和用于所述拉环2上手指孔22的定位顶针33。

所述下顶针31上设置有用于承托所述盖本体1的凸台311,沿所述模具3的冲压方向,所述刻痕结构12落在所述凸台311的范围内;所述上顶针32包括同轴套设的内顶针321和外顶针322,所述外顶针322将所述拉环2、盖本体1紧压在所述凸台311上,且沿所述模具3的冲压方向,所述刻痕结构12落在所述外顶针322的范围内;所述内顶针321用于冲压所述铆钉11,以实现所述拉环2与所述盖本体1之间的铆合连接。

所述定位顶针33的截面形状与所述拉环2上的手指孔22的形状一致。

此外,所述拉环2与所述铆钉11的接触端均需先进行去毛刺操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易开盖的坯料、模具3的具体结构形式可参见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