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车床的工件紧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7941发布日期:2020-05-26 17:40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控车床的工件紧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车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控车床的工件紧固装置。



背景技术:

数控车床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数控机床之一,数控机床是按照事先编制好的加工程序,自动地对被加工零件进行加工。我们把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刀具的运动轨迹、位移量、切削参数以及辅助功能,按照数控机床规定的指令代码及程序格式编写成加工程序单,再把这程序单中的内容记录在控制介质上,然后输入到数控机床的数控装置中,从而指挥机床加工零件;

目前的数控车床在加工工件时,不能实现控制工件的输送速度和频率,数控车床内部的固定装置在固定工件时,容易夹伤工件,在工件上留有夹印,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控车床的工件紧固装置,通过转轮和夹件装置,可以将工件准确投入定位装置中,增加了数控车床的工作效率和准确率,定位装置通过传动丝杠和螺母可以将工件运输至工件加工装置的底部,便于工件加工装置对工件进行加工处理,自动化程度高,通过安装定位装置,使工件可以固定在顶板上,弹簧二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使夹板在固定工件时不会夹坏工件,提高了安全性,通过安装夹件装置,可以控制工件的输送速度和频率,便于数控车床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数控车床的工件紧固装置,包括底柜,所述底柜的顶面设有顶柜,所述顶柜的顶面螺栓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顶柜的正面对应控制面板的一侧设有网格窗,所述底柜的一侧设有进料口,所述底柜的内腔对应进料口的位置设有转轮,所述底柜的内腔对应转轮的一侧设有工件加工装置,所述底柜的内腔对应转轮的底部设有定位装置,所述转轮的侧表面设有夹件装置,所述转轮的内部中间位置嵌合有动力转轴。

通过转轮和夹件装置可以将工件准确投入定位装置中,增加了数控车床的工作效率和准确率,定位装置通过传动丝杠和螺母可以将工件运输至工件加工装置的底部,便于工件加工装置对工件进行加工处理,自动化程度高。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中间位置嵌合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面设有弹簧一,所述底座的顶面对应顶板的两侧设有侧板,所述侧板的外侧螺栓连接有液态缸,所述液态缸对应侧板的一端嵌合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远离液态缸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液压杆的一侧设有弹簧二,所述弹簧二远离连接板的一侧设有夹板。

液压杆通过液压杆可以推动连接板,连接板通过弹簧二推动夹板,使工件可以固定在顶板上,弹簧二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使夹板在固定工件时不会夹坏工件,提高了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夹件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一端设有伸缩头,所述伸缩头远离气缸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远离伸缩头的一侧螺纹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远离连接件的一端嵌套有夹杆,所述夹杆的中间位置活动连接有支撑件,所述夹杆远离伸缩杆一端的侧面设有垫板。

气缸通过伸缩头推动或拉动连接件,当两根伸缩杆嵌合在夹杆的内部时,夹杆张开,气缸通过伸缩头拉动连接件,使两根夹杆通过支撑件可以逐渐闭合,保证垫板可以将工件夹住,当垫板旋转至定位装置的顶部时,气缸通过伸缩头推动连接件使两根夹杆通过支撑件可以逐渐张开,保证工件可以放入定位装置中,完成工件的转移,通过夹件装置输送工件可以控制工件的输送速度和频率,便于数控车床加工。

进一步的,所述夹件装置的数量为3-5组,且夹件装置均匀设置在转轮的侧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转轴通过联轴器与电机连接,所述定位装置的底部设有传动丝杠和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夹板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夹板对称设置在顶板的顶部两侧,所述顶板可以在底座的顶部自由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夹杆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夹杆对称设置在装置本体的顶部与底部,所述支撑件焊接在装置本体的外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垫板远离夹杆的一侧设有一层橡胶垫。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转轮和夹件装置可以将工件准确投入定位装置中,增加了数控车床的工作效率和准确率,定位装置通过传动丝杠和螺母可以将工件运输至工件加工装置的底部,便于工件加工装置对工件进行加工处理,自动化程度高;

2、液压杆通过液压杆可以推动连接板,连接板通过弹簧二推动夹板,使工件可以固定在顶板上,弹簧二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使夹板在固定工件时不会夹坏工件,提高了安全性;

3、气缸通过伸缩头推动或拉动连接件,当两根伸缩杆嵌合在夹杆的内部时,夹杆张开,气缸通过伸缩头拉动连接件,使两根夹杆通过支撑件可以逐渐闭合,保证垫板可以将工件夹住,当垫板旋转至定位装置的顶部时,气缸通过伸缩头推动连接件使两根夹杆通过支撑件可以逐渐张开,保证工件可以放入定位装置中,完成工件的转移,通过夹件装置输送工件可以控制工件的输送速度和频率,便于数控车床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底柜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转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夹件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中,1、底柜;2、顶柜;3、控制面板;4、网格窗;5、进料口;6、转轮;7、定位装置;71、底座;72、顶板;73、弹簧一;74、侧板;75、液态缸;76、液压杆;77、连接板;78、弹簧二;79、夹板;8、工件加工装置;9、夹件装置;91、装置本体;92、气缸;93、伸缩头;94、连接件;95、伸缩杆;96、夹杆;97、支撑件;98、垫板;10、动力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参照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优实施例中一种数控车床的工件紧固装置,包括底柜1,底柜1的顶面设有顶柜2,顶柜2的顶面螺栓连接有控制面板3,顶柜2的正面对应控制面板3的一侧设有网格窗4,底柜1的一侧设有进料口5,底柜1的内腔对应进料口5的位置设有转轮6,底柜1的内腔对应转轮6的一侧设有工件加工装置8,底柜1的内腔对应转轮6的底部设有定位装置7,转轮6的侧表面设有夹件装置9,转轮6的内部中间位置嵌合有动力转轴10。

参照图3,夹件装置9的数量为3-5组,且夹件装置9均匀设置在转轮6的侧表面上。

参照图2,动力转轴10通过联轴器与电机连接,定位装置7的底部设有传动丝杠和螺母。

通过转轮6和夹件装置9可以将工件准确投入定位装置7中,增加了数控车床的工作效率和准确率,定位装置7通过传动丝杠和螺母可以将工件运输至工件加工装置8的底部,便于工件加工装置8对工件进行加工处理,自动化程度高。

参照图4所示,定位装置7包括底座71,底座71的顶面中间位置嵌合有顶板72,顶板72的底面设有弹簧一73,底座71的顶面对应顶板72的两侧设有侧板74,侧板74的外侧螺栓连接有液态缸75,液态缸75对应侧板74的一端嵌合有液压杆76,液压杆76远离液态缸75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连接板77,连接板77远离液压杆76的一侧设有弹簧二78,弹簧二78远离连接板77的一侧设有夹板79。

参照图4,夹板79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夹板79对称设置在顶板72的顶部两侧,顶板72可以在底座71的顶部自由移动。

液压杆76通过液压杆76可以推动连接板77,连接板77通过弹簧二78推动夹板79,使工件可以固定在顶板72上,弹簧二78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使夹板79在固定工件时不会夹坏工件,提高了安全性。

参照图5所示,夹件装置9包括装置本体91,装置本体91的内部设有气缸92,气缸92的一端设有伸缩头93,伸缩头93远离气缸92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连接件94,连接件94远离伸缩头93的一侧螺纹连接有伸缩杆95,伸缩杆95远离连接件94的一端嵌套有夹杆96,夹杆96的中间位置活动连接有支撑件97,夹杆96远离伸缩杆95一端的侧面设有垫板98。

参照图3和图5,夹杆96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夹杆96对称设置在装置本体91的顶部与底部,支撑件97焊接在装置本体91的外表面上。

参照图5所示,垫板98远离夹杆96的一侧设有一层橡胶垫。

气缸92通过伸缩头93推动或拉动连接件94,当两根伸缩杆95嵌合在夹杆96的内部时,夹杆96张开,气缸92通过伸缩头93拉动连接件94,使两根夹杆96通过支撑件97可以逐渐闭合,保证垫板98可以将工件夹住,当垫板98旋转至定位装置7的顶部时,气缸92通过伸缩头93推动连接件94,使两根夹杆96通过支撑件97可以逐渐张开,保证工件可以放入定位装置7中,完成工件的转移,通过夹件装置9输送工件可以控制工件的输送速度和频率,便于数控车床加工。

具体实施过程:将工件放入进料口5中,通过控制面板3打开转轮6,气缸92通过伸缩头93推动或拉动连接件94,当两根伸缩杆95嵌合在夹杆96的内部时,夹杆96张开,气缸92通过伸缩头93拉动连接件94,使两根夹杆96通过支撑件97可以逐渐闭合,保证垫板98可以将工件夹住,当垫板98旋转至定位装置7的顶部时,气缸92通过伸缩头93推动连接件94,使两根夹杆96通过支撑件97可以逐渐张开,保证工件可以放入定位装置7中,完成工件的转移。

液压杆76通过液压杆76可以推动连接板77,连接板77通过弹簧二78推动夹板79,使工件可以固定在顶板72上。

最后,底座71通过丝杠螺母可以移动到工件加工装置8的底部,工件加工装置8可以对底座71上的工件进行加工处理,定位装置7可以固定工件,保证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不会发生移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