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装置及具有该驱动装置的多工位旋转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35609发布日期:2020-06-02 19:19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驱动装置及具有该驱动装置的多工位旋转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驱动装置。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驱动装置的多工位旋转平台。



背景技术:

在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多工位旋转平台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抛光棒的加工过程中,采用多工位旋转平台将抛光棒的多个加工工艺集成到一台设备,以节省劳力,减小加工设备整体所占用的空间。

在抛光棒加工的多工位旋转平台的每个工位,均设有用于设置棒料的刀柄,且根据加工需要,要求每个工位上的刀柄均能实现单独的正反转。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电机驱动刀柄正反转,也即,在多工位旋转平台的每个工位均设置电机,并使每个工位的刀柄与对应的电机输出轴相连。可以理解的是,这将导致多工位旋转平台上的走线过于繁杂,尤其是在工位较多时,过多的走线不仅设计困难,而且杂乱无章,对设备的维护造成不便。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避免走线繁杂的驱动装置,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驱动装置,能够避免电气走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驱动装置的多工位旋转平台,可避免过多繁杂的电气走线,简化电气结构,节约设备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驱动装置,包括:

用于设置工件或刀具的旋转件;

用于输出直线运动的直线驱动装置;

用于将所述直线运动转换为所述旋转件的旋转运动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旋转件固定连接,所述传动件的输入端与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可连接且可分离。

优选地,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件的输入端中的一者设有滑槽,另一者设有用于可滑入且可滑出所述滑槽的滑动件。

优选地,所述滑动件包括滚柱、球形滚子或可转动的凸轮。

优选地,所述滑槽的入口处和/或其出口处设有用于方便所述滑动件滑入和/或滑出的倒角。

优选地,所述滑槽包括用于与所述滑动件配合连接以带动所述滑动件移动的传动部,所述滑槽自其入口处至所述传动部的槽宽渐缩,所述滑槽自所述传动部至所述滑槽的出口处的槽宽渐扩。

优选地,所述直线驱动装置包括直线模组。

优选地,所述传动件包括:

套设于所述旋转件的转轴的齿轮;

与所述齿轮啮合传动的齿条,所述齿条的一端与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可连接且可分离。

优选地,所述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用于承载的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还设有用于对所述齿条进行导向的导轨,所述齿条通过滑块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

一种多工位旋转平台,包括旋转平台和用于驱动所述旋转平台转动的旋转驱动装置,所述旋转平台具有至少两个工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任意一种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直线驱动装置与所述工位一一对应,所述驱动装置的旋转件固设于所述旋转平台的对应工位。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承载的安装底板,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固定部固设于所述安装底板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装置,通过传动件将直线驱动装置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件的旋转运动,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电机驱动旋转件旋转,可避免电气走线。另外,由于传动件的输入端与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可连接且可分离,因此,当将多个旋转件集成到多工位旋转平台上时,直线驱动装置可通用,也即,通过单个直线驱动装置可驱动不同的旋转件旋转,或者使多个旋转件均能在设有该直线驱动装置的各工位完成旋转运动,避免使用过多的电机驱动,在避免过多繁杂的电气走线,简化设备电气结构的同时,可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工位旋转平台,包括上述驱动装置,可避免过多繁杂的电气走线,简化电气结构,节约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驱动装置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工位旋转平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为旋转件、2为直线驱动装置、3为滑槽、4为滑动件、51为齿轮、52为齿条、6为固定座、61为导轨、7为旋转平台、8为安装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驱动装置,能够避免电气走线。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驱动装置的多工位旋转平台,可避免过多繁杂的电气走线,简化电气结构,节约设备成本。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驱动装置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工位旋转平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包括用于设置工件或刀具的旋转件1和用于为该旋转件1提供动力输入的直线驱动装置2,直线驱动装置2输出直线运动,还包括用于将直线驱动装置2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件1的旋转运动的传动件,传动件的输出端与旋转件1固定连接,传动件的输入端与直线驱动装置2的输出端可连接且可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旋转件1用于设置工件或刀具,以带动工件或刀具旋转,主要对工件或刀具起到固定和支撑作用。例如,旋转件1可以为刀柄,刀柄可以用来设置刀具,也可以用来插设工件。

另外,本实用新型对直线驱动装置2的具体结构及其作用形式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输出直线运动即可。例如,直线驱动装置2可以为气缸、液压缸或直线模组等。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对传动件的具体结构及传动形式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将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的机械传动结构均可。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于,传动件的输出端与旋转件1固定连接,传动件的输入端与直线驱动装置2的输出端可连接且可分离。

可以理解的是,当传动件的输入端与直线驱动装置2的输出端连接时,直线驱动装置2输出的直线运动可以经由传动件传递至旋转件1,进而在传动件的作用下,将直线驱动装置2输出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件1的旋转运动,以带动工件或刀具旋转。

当传动件的输入端与直线驱动装置2的输出端分离时,传动件与直线驱动装置2脱离,两者互不影响,可避免干涉彼此的进一步运动。

因此,在流水线作业或多工位转盘中,在一个工位设置直线驱动装置2,多个旋转件1和传动件可依次运动至该工位,以通过一个直线驱动装置2实现多个不同旋转件1在该工位的旋转运动。也即,当某一个旋转件1与传动件运动至该工位时,与直线驱动装置2连接,通过直线驱动装置2驱动传动件运动,将直线驱动装置2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件1的旋转运动;当旋转件1旋转运动完成后,可通过驱动旋转件1并使其带动传动件与直线驱动装置2分离,从而使直线驱动装置2避免干涉旋转件1的下一步运动,也方便下一个旋转件1带动传动件与该直线驱动装置2连接。

另外,还可以是在流水线作业或多工位转盘中,在多个工位分别设置该直线驱动装置2,多个旋转件1和传动件可依次分别运动至设有该直线驱动装置2的工位,实现每个旋转件1均能在设有该直线驱动装置2的各工位完成旋转运动,进而实现各工位对应的加工。也即,传动件的输入端与直线驱动装置2的输出端可连接且可分离,保证了直线驱动装置2的通用性,使同一直线驱动装置2可驱动不同的旋转件1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传动件的输入端与直线驱动装置2的输出端可连接且可分离的连接结构及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保证当传动件运动至直线驱动装置2时可实现两者的连接,且当旋转件1旋转运动完成后,可实现传动件与直线驱动装置2的分离即可。例如,传动件的输入端和直线驱动装置2的输出端可通过相抵接的方式传递运动,当旋转件1的旋转运动完成后,可通过使传动件朝远离直线驱动装置2的抵接部位的方向运动即可。还可以是通过夹具来实现传动件与直线驱动装置2的连接,当需要分离两者时,松开夹具即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装置,通过传动件将直线驱动装置2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件1的旋转运动,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电机驱动旋转件1旋转,可避免电气走线。另外,由于传动件的输入端与直线驱动装置2的输出端可连接且可分离,因此,当将多个旋转件1集成到多工位旋转平台上时,直线驱动装置2可通用,也即,通过单个直线驱动装置2可驱动不同的旋转件1旋转,或者使多个旋转件1均能在设有该直线驱动装置2的各工位完成旋转运动,避免使用过多的电机驱动,在避免过多繁杂的电气走线,简化设备电气结构的同时,可降低成本。

考虑到传动件与直线驱动装置2可连接且可分离的连接结构的简单及便于实现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直线驱动装置2的输出端与传动件的输入端中的一者设有滑槽3,另一者设有用于可滑入且可滑出滑槽3的滑动件4。

也即,本实施例通过滑动件4与滑槽3的配合实现传动件与直线驱动装置2的可连接且可分离。当滑动件4滑入滑槽3内时,滑动件4与滑槽3的槽壁相抵接,当滑槽3和滑动件4中的一者直线运动时,可带动另一者同步移动。当滑动件4滑出滑槽3时,即可实现传动件与直线驱动装置2的分离。

优选地,滑动件4与滑槽3间隙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滑动件4可滑入且可滑出滑槽3并不限于通过滑动件4的运动,使滑动件4滑入或滑出滑槽3;也可以是通过滑槽3的运动,当滑槽3靠近滑动件4时,随着滑槽3的继续运动,使滑动件4滑入滑槽3内实现与滑槽3的配合连接,当滑槽3远离滑动件4时,随着滑槽3的进一步运动,使滑动件4脱离滑槽3。

优选地,滑槽3设于直线驱动装置2的输出端,滑动件4设于传动件的输入端。

优选地,滑槽3为两端开口的矩形槽。

考虑到滑动件4的具体结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滑动件4包括滚柱、球形滚子或可转动的凸轮。

可以理解的是,当滑动件4为滚柱或球形滚子时,滑槽3的宽度尺寸大于或等于滚柱或球形滚子的直径,以便于滚柱或球形滚子进入滑槽3内。

当滑动件4为可转动的凸轮时,滑槽3的宽度尺寸可大于或等于凸轮轮廓的最小径向尺寸。当凸轮进入滑槽3时,可通过凸轮的转动调整凸轮的位置,以使凸轮顺利进入滑槽3内,当凸轮进入滑槽3后,可实现凸轮轮廓与滑槽3的贴合接触,从而方便传递运动,避免由于滑动件4与滑槽3的配合间隙所导致的虚运动。

为了方便滑动件4滑入和/或滑出滑槽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滑槽3的入口处和/或其出口处设有用于方便滑动件4滑入和/或滑出的倒角。

可以理解的是,倒角一方面起到导向作用,另一方面,也便于滑动件4的滑入和/或滑出。

进一步地,为了使滑动件4更顺畅地滑入或滑出滑槽3,同时保证滑动件4与滑槽3之间运动传递的有效性,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滑槽3包括用于与滑动件4配合连接以带动滑动件4移动的传动部,滑槽3自其入口处至传动部的槽宽渐缩,所述滑槽3自所述传动部至所述滑槽3的出口处的槽宽渐扩。

也即,本实施例将滑槽3分为三部分,即入口处、传动部和出口处,入口处和出口处分别用于滑动件4的滑入和滑出,该两处的尺寸可大于滑动件4的尺寸,尽量避免滑动件4与入口处和出口处的接触,从而减小摩擦阻力,方便滑动件4滑入和滑出滑槽3;传动部用于在滑槽3与滑动件4之间传递运动,因此,传动部的宽度尺寸与滑动件4的配合尺寸越接近越好,传动部与滑动件4贴合接触时,越有利于传递运动,因此,本实施例采用上述滑槽3结构,也即,传动部至入口处以及传动部至出口处均呈喇叭状结构,传动部为喇叭状结构的小端,入口处和出口处为喇叭状结构的大端。

考虑到直线驱动装置2的具体结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直线驱动装置2包括直线模组。直线模组具有较高的额定负载,且可承担一定的扭矩,可在高负载的情况下实现高精度的直线往复运动。

考虑到传动件具体结构的实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传动件包括与旋转件1固连的齿轮51和与齿轮51啮合传动的齿条52,齿条52的输入端与所述直线驱动装置2的输出端可连接且可分离。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通过齿轮51与齿条52的啮合传动来传递直线驱动装置2的直线运动,从而通过直线驱动装置2带动齿条52移动,驱使齿轮51带动旋转件1转动。齿轮51固设于旋转件1的转轴上。

考虑到齿条52运动的稳定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用于承载的固定座6上,固定座6还设有用于对齿条52进行导向的导轨61,齿条52通过滑块与导轨61滑动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固定座6起到固定并支撑旋转件1及齿条52的作用,另外,可通过固定座6实现旋转件1与多工位旋转平台的连接。

导轨61用于限定齿条52的移动路径,直线驱动装置2驱动齿条52移动时,滑块沿导轨61滑动,一方面起到导向的作用,另一方面保证齿条52运动的顺畅性和稳定性。

除了上述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驱动装置的多工位旋转平台,该多工位旋转平台包括旋转平台7和与旋转平台7相连的旋转驱动装置,旋转平台7具有至少两个工位,上述驱动装置的旋转件1固设于旋转平台7的对应工位,上述驱动装置与各工位一一对应,旋转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旋转平台7转动,从而使旋转件1在各工位之间切换,实现与旋转件1相连的传动件与对应工位的直线驱动装置2的连接,进而实现旋转件1的旋转。

各工位的直线驱动装置2具有通用性,用于驱动运动至对应工位的旋转件1的旋转,也即,多个旋转件1均能在设有该直线驱动装置2的各工位完成旋转运动,相比于现有技术通过多个电机驱动各旋转件1旋转,避免了过多繁杂的电气走线,简化了电气结构,节约了设备成本。

考虑到直线驱动装置2的设置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还包括用于承载的安装底板8,直线驱动装置2的固定部固设于安装底板8上。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通过安装底板8对直线驱动装置2起到固定和支撑的作用,直线驱动装置2通过其固定部与安装底板8固定连接。

优选地,直线驱动装置2的固定部远离传动件的一侧设有用于平衡力矩的加强筋。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驱动装置及具有该驱动装置的多工位旋转平台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