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百叶窗用折弯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14552发布日期:2020-09-15 18:59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百叶窗用折弯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百叶窗用折弯模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百叶窗片在追求其各种性能的同时,但始终还是以“薄”为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对于塑胶制品,一般采用注塑的工艺进行生产;如果是木质制品,一般采用物理加工工艺进行生产。如果是钢材制品,一般采用烧铸工艺进行生产。对于使用寿命要求高的百叶窗片,同时要求其散热性能好,市场上大都选择钢材制品的百叶窗,但是,由于钢材的加工性能没有塑料、木质等材料好,制造钢材制品的百叶窗有两种方法,第一个是采用铸模成型一体成型的方式,第二个是采用冲压成型的方式。前者在需要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加工,加工成本高,难度大,并且加工周期也长,不适合大批量生产;后者冲压成型的方式是选用现有金属薄板成品,于其上分别使用模具冲压成百叶窗片,从成本以及加工效率上来说,后者的方法更为简单有效,但是这就对冲压模具的结构设计要求较高。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811222843.0,申请公开日为2018年12月18日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适于在冲床上使用的百叶窗制备模具及百叶窗的制造方法。该专利的百叶窗制备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以及设置于所述上模的冲头;所述冲头设置于所述上模与下模合模的一侧;所述下模为凸模形,所述冲头的刀口为u槽型,且适于在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合模时将冲板材冲压形成百叶窗。通过cnc冲床上的简单的模具中的凸块形的下模与冲头的刀口将百叶窗一次成型,不需要进行额外的翻折,完成对百叶窗的制造,提高了百叶窗的制造效率。但是,该模具在折弯工作完成后,由于冲压力过大,加上百叶窗工件较薄,工件易卡在下模中不易脱模,或者开模时冲头上行速度过快,工件易被冲头拉扯,导致工件开模时损坏。

再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711285040.5,申请公开日为2018年3月20日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百叶式透气封盖一次成型模具及其使用方法。该模具的上模具的下端为剪冲压面,剪冲压面纵向由尖切刀、第一拐角面、第二圆弧面和第三圆弧面依次连接构成,其中尖切刀的尖角a为40-50°,第二圆弧面分别与第一拐角面、第三圆弧面平滑衔接;下模具设有与上模具剪冲压端相配合的凹槽面,凹槽面纵向由v形槽、第一拐角配合面、第二配合面和第三配合面依次连接构成,其中v形槽的尺寸略大于尖切刀的尺寸,第二配合面分别与第一拐角配合面、第三配合面平滑衔接。该模具一次剪冲压即可完成上述透气封盖的加工,效率高,透气封盖的切口外观平整,格栅的尺寸符合尺寸设计要求,满足某些设备上的使用高要求。但是,使用该模具加工百叶窗仍然存在卡料甚至工件损坏的问题。

因此,针对厚度较薄的百叶窗工件,为了避免百叶窗冲压成型过程中容易卡料,且开模力过大,工件被上模带动容易撕扯损坏的问题,亟需设计一种百叶窗用折弯模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百叶窗用折弯模具,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百叶窗折弯模具容易卡在下模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百叶窗用折弯模具还进一步解决了现有百叶窗折弯模具不易卸料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百叶窗用折弯模具,包括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两个部分,所述上模部分包括上凸模,所述上凸模端部设有凸台;所述下模部分包括刀头和下凹模,所述下凹模上部侧边开设模腔,其中,所述模腔占据下凹模上表面的一个直角边,即所述模腔为非半开式的腔体,所述模腔与刀头拼接形成折弯空间;在折弯操作时,所述凸台配合插入折弯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模腔为弧形腔体。

进一步地,所述刀头上形成折弯空间的部分为直角面,所述直角边较为锋利,配合上凸模的冲击力,足以冲切工件。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部分还包括下模固定座,所述刀头和下凹模固定安装在下模固定座上,其中,所述刀头可拆卸固定在下模固定座上,所述下凹模可以为下模固定板的一部分,也可以为单独的结构固定在下模固定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固定座上设有刀头定位销,所述刀头定位销用于插入刀头内对其定位,所述刀头采用下模锁紧螺丝可拆卸固定在下模固定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部分还包括退料板,所述上凸模的凸台贯穿退料板。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部分还包括上模固定板和退料板,所述退料板上开设冲压孔,所述上模固定板和退料板之间通过退料弹簧固定连接,所述上凸模远离凸台的一端固定在上模固定板上,其中,所述退料弹簧被压缩时,所述凸台贯穿冲压孔。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固定板两端开设定位螺栓孔,所述定位螺栓孔内插入定位螺栓将其与上凸模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部分还包括上模,所述上模固定板的上端固定在上模的下端,其中,所述上模下端设有上模定位销,所述上模定位销配合插入上模固定板内予以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上还开设锁紧螺丝孔,所述锁紧螺丝孔内配合插入上模锁紧螺丝将上模和上模固定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部分还包括安装座,所述下模固定座安装在安装座上。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百叶窗用折弯模具的折弯空间采用分体式的结构拼接而成,下凹模设有非封闭的模腔,再利用带有锋利尖角的刀头闭合模腔形成折弯空间,使得工件折弯后,先移除刀头再取出工件,有利于避免工件卡料,易于脱模,避免壁厚较薄的工件在脱模过程中拉伤表面,造成整个百叶窗零件报废;

(2)本实用新型百叶窗用折弯模具的模腔根据百叶窗片的形状而设计为相应的弧形腔体,刀头上构成折弯空间的面为直角面,且为平面,有利于刀头先移除时,折弯形成的百叶窗片不会卡在刀头上;同时刀头和下凹模相互之间没有直接固定结构,而是分别固定在下模固定板上拼接形成,有利于后期刀头的分离,又一方面,当下凹模和刀头受到磨损时易于随时取下更换其中一个或同时更换;

(3)本实用新型百叶窗用折弯模具的上凸模贯穿退料板,一方面,合模时,增大工件与上模部分的接触面积,避免因上凸模的冲击力过大,薄金属的工件在外力作用下非折弯区也被带动而弯曲;另一方面,折弯工作结束开模时,避免工件因紧贴上凸模而被开模力带动而造成工件损坏;值得说明的是,发明人进一步改进,将退料板与上模固定板之间通过退料弹簧连接,合模时,上凸模的凸台贯穿退料板上的冲压孔,退料弹簧被压缩,开模后,退料弹簧回弹,上凸模的凸台被抽离退料板,进而避免工件紧贴凸台被向上带动而损伤,进一步起到脱料防卡料的作用;

(4)本实施例模具的下模部分还设有安装座,有利于分担冲击力,防止折弯冲压力过大而损坏工作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百叶窗用折弯模具的爆炸分解图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百叶窗用折弯模具的爆炸分解图的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百叶窗用折弯模具中折弯空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百叶窗用折弯模具合模状态的轴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百叶窗用折弯模具合模状态(未画刀头)的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百叶窗用折弯模具合模状态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百叶窗用折弯模具合模状态的左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百叶窗用折弯模具开模状态的轴测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百叶窗用折弯模具开模状态的正视图;

图10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百叶窗用折弯模具加工出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百叶窗用折弯模具加工出工件的俯视图;

图12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百叶窗用折弯模具加工出工件的正视图;

图中:

100、上模部分;110、上模;111、上模定位销;112、锁紧螺丝孔;120、上模固定板;121、定位螺栓孔;130、上凸模;131、凸台;140、退料板;141、冲压孔;150、退料弹簧;160、上模锁紧螺丝;170、定位螺栓;

200、下模部分;210、刀头;211、刀口;220、下凹模;221、模腔;230、折弯空间;240、下模固定座;241、刀头定位销;250、安装座;260、下模锁紧螺丝;

300、工件;310、百叶窗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模具需加工出百叶窗的产品图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0~12所示,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加工出的百叶窗产品,以下均称为工件300。工件300上均匀开设若干个向外凸起的百叶窗片310,百叶窗片310即为下述实施例中所要加工出的结构。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百叶窗用折弯模具包括上模部分100和下模部分200,其中上模部分100包括上模100、上模固定板120、上凸模130和退料板140,下模部分200包括刀头100、下凹模130、下模固定座240、安装座250。

具体来说,上模部分中,上模100上端设有上模安装部,用以将上模100固定到滑块上,控制上模100的上下移动,上模100下端设有上模定位销111,上模定位销111插入上模固定板120相应的定位孔中,用以将其定位在上模100,上模100上还开设锁紧螺丝孔112,其内插入上模锁紧螺丝160,再将定位完毕的上模固定板120通过上模锁紧螺丝160固定在上模110上;上模固定板120上开设定位螺栓孔121,其内插入定位螺栓170,将上凸模130固定在其下部;上凸模130下端部设有凸台131,凸台131的形状与工件300上的百叶窗片310的凸出结构形状相同,用于百叶窗片310结构的冲压成型。

下模部分中,刀头210为块状结构,其一个侧面与上表面的交接处为刀口211,刀口211所在的侧面为工作面,并且工作面与刀头210的上表面形成成尖锐的直角,用于配合凸台131冲切工件300;下凹模220与刀头210的工作面紧密接触放置,其上部侧边开设非封闭的模腔221,即模腔221占据下凹模220的上表面和侧面形成弧形腔体,模腔221的侧面开口与刀头210带有刀口211的工作面重合,即刀头210带有刀口211的工作面与模腔211拼接形成工件的折弯空间230,如图3所示;下模固定座240用于将刀头210、下凹模220固定住,限制两者的位移,并将形成稳固的四周封闭的折弯空间230,下模固定座240上设有刀头定位销241,刀头定位销241插入刀头210上相应的定位孔内用以将其定位在下模固定座240上,之后采用下模锁紧螺丝260将刀头210固定在下模固定座240上;安装座250位于下模固定座240的下方,用于将下模固定座240固定在安装座250上。

将上述百叶窗用折弯模具组装好后,其加工百叶窗的步骤如下:

s101、将工件300放置于刀头210和下凹模220上表面,并将工件上所需折弯的位置放置于折弯空间230上;

s102、上模110下行,上凸模130的凸台131接触工件300,并将其冲压至折弯空间230内,同时刀口211冲切工件300,合模保持一段时间;

s103、上模110上行,再将刀头210从下模固定座240上取下,然后将工件300从下凹模220的模腔内取出,即完成工件300的脱模,此时工件300上成型一个百叶窗片310;

s104、重复以上步骤,将工件300上均匀加工出如图10所示五排二列的百叶窗片310。

上述结构模具的折弯空间230采用刀头210和下凹模220拼接的方式形成,有利于工件300于下模的出料,避免工件300卡料在下凹模220的模腔221内。但是发明人发现,由于开模力较大,工件300还会出现粘附在上凸模200上或被上凸模200带动而使成型好的百叶窗片310的结构被撕坏的现象,尤其是一个工件300上需折弯10个甚至更多的百叶窗片310,一旦某一个百叶窗片310会导致整个工件报废,因此发明人在上模部分添加了退料结构。退料结构即为在上凸模下端安装设置有退料板140,退料板140上开设有可容纳上凸模130下端部凸台131的冲压孔141,即凸台131贯穿冲压孔141,此处退料板140的设置可增大工件300与上模部分100的接触面积,在避免工件300集中受力而导致工件300非待折弯处产生弯曲现象的同时,还可避免工件300被上凸模130带动而损坏。

基于上述退料结构,发明人继续改进,目的使得模具的加工成品率更高。结合图1和图2所示,具体为,退料结构包括退料板140和退料弹簧150,退料板140上开设有可容纳上凸模130下端部凸台131的冲压孔141,冲压孔141位于凸台131的正下方,便于凸台131插入冲压孔141内;但是经过改进后,退料板140不再与上凸模130固定,而是通过退料弹簧150与上模固定板12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采用四个退料弹簧150,四个退料弹簧150的下端固定在退料板140上部的四角处,四个退料弹簧150的上端分别固定在上模固定板120下端的四角处,其中退料弹簧150处于压缩状态时,上凸模130的凸台131贯穿退料板140的冲压孔141,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凸台131的长度足够长,使得凸台131可以在退料板140的下部露出,以可以完成冲压成型百叶窗片310。

进而,将上述带有退料弹簧150的百叶窗用折弯模具组装好后,其加工百叶窗的步骤如下:

s101、将工件300放置于刀头210和下凹模220上表面,并将工件上所需折弯的位置放置于折弯空间230上;

s102、上模110下行,退料板140接触工件300后,上模固定板120继续下移,退料弹簧150开始被压缩,同时上凸模130继续下移,直至凸台131贯穿退料板140上的冲压孔141且接触工件300,并将其冲压至折弯空间230内,同时刀口211冲切工件300,合模保持一段时间,如图4~7所示,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充分展示上凸模130模腔211的工作状态,特将凸台131去除,形成如图5所示合模状态时的使用状态图;

s103、上模110上行,带动上模固定板120和上凸模130上移,退料弹簧150开始回弹,退料板140不动,保证工件300与上凸模130下端的凸台131分离,避免工件300被上凸模130带动而损坏,至凸台131离开冲压孔141且退料弹簧150恢复原长后,退料板140上移,完成开模操作,如图8~9所示;

s104、开模完成后,再将刀头210从下模固定座240上取下,然后将工件300从下凹模220的模腔内取出,即完成工件300的脱模,此时工件300上成型一个百叶窗片310;

s105、重复以上步骤,将工件300上均匀加工出如图10所示五排二列的百叶窗片310。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