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勘探预应力钢绞线夹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91900发布日期:2020-10-28 14:21阅读:75来源:国知局
工程地质勘探预应力钢绞线夹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绞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工程地质勘探预应力钢绞线夹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材料、设备、施工工艺的进步,预制与现浇箱梁桥、悬索桥、斜拉桥等使用预应力钢绞线的工程越来越多,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常常要使用到钢绞线。为方便预应力钢绞线运输,常常将预应力钢绞线缠绕成线圈状,但由于钢绞线强度、韧性比较大,其盘成的线圈所产生的应力也比较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将盘状预应力钢绞线圈的应力释放,否则在开盘时钢绞线易弹伤人,使得施工过程中,钢绞线圈地应力释放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出现较大的伤害事故;同时,开盘后的钢绞线圈的放置、固定、及牵引都会给施工带来不便,影响工程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工程地质勘探预应力钢绞线夹紧装置,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使应力释放更加安全的工程地质勘探预应力钢绞线夹紧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工程地质勘探预应力钢绞线夹紧装置,包括两个圆盘和圆柱,所述圆柱连接两个圆盘的圆心,两个所述圆盘相互平行,两个相对的圆盘在圆心处均设有呈发散状的滑槽,两个所述圆盘之间设有滑杆,所述滑杆两端分连接两个圆盘的滑槽,所述滑杆放置于滑槽内且不超过圆盘远离圆柱的一面,所述滑杆的两端设有内凹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内螺纹,所述滑杆的两端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端呈圆锥形并且在外表面设有与凹槽的内螺纹适配的外螺纹,所述固定块的大小大于滑槽的开口大小,所述滑杆上设有穿束板,所述穿束板上设有穿束孔,在穿束板上垂直于穿束孔的位置设有锁紧钢绞线的锁紧装置。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穿束孔的开口呈外大内小的喇叭状,便于工人能快速把钢绞线穿插进穿束孔内,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穿束孔内设有钢绞线固定管,所述钢绞线固定管的管道为直线,可以使钢绞线在钢绞线固定管内进行校正,同时,钢绞线固定管设置在穿束孔内,可以防止钢绞线碰撞穿束孔,对穿束孔造成破坏。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穿束孔内设有外螺纹,所述钢绞线固定管的外侧设有与穿束孔的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所述钢绞线固定管通过螺纹安装在穿束孔内,便于对穿束孔内的钢绞线固定管进行更换,同时,也可以根据不同直径大小的钢绞线进行校正弯曲处理。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穿束孔在穿束板上的数量为三个。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螺杆和圆环,所述穿束板上垂直于穿束孔处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杆通过螺纹与穿束孔上的螺纹孔连接,所述螺杆的一端设有呈内凹的弧形槽,另一端连接有圆环,人员可以通过旋钮圆环实现对钢绞线的固定,方便在装置闲置时锁紧钢绞线,使用钢绞线时,向上旋钮圆环,螺杆的底部为弧形槽,不会对钢绞线造成破坏。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圆盘外侧还设有支架,所述圆柱伸出圆盘外与支架连接,支架方便安装圆盘。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支架设有为u形支架,所述u形支架包括两个相对的立板和底板,所述立板上竖向设有开口,所述圆柱放置在立板的开口底部,使用时,将圆柱放置在立板开口的底部,需要搬运时,将圆柱抬起,圆盘可以进行滚动移动,方便人员搬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通过设置两个圆盘和圆柱,所述圆柱连接两个圆盘的圆心,两个所述圆盘相互平行,钢绞线缠绕在圆柱上,两个相对的圆盘在圆心处均设有呈发散状的滑槽,两个所述圆盘之间设有滑杆,所述滑杆两端分连接两个圆盘的滑槽,所述滑杆放置于滑槽内且不超过圆盘远离圆柱的一面,所述滑杆的两端设有内凹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内螺纹,所述滑杆的两端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端呈圆锥形并且在外表面设有与凹槽的内螺纹适配的外螺纹,所述固定块的大小大于滑槽的开口大小,所述滑杆上设有穿束板,所述穿束板上设有穿束孔,在穿束板上垂直于穿束孔的位置设有锁紧钢绞线的锁紧装置,钢绞线缠绕在圆柱上,圆盘上设有的滑杆,滑杆上设有的穿束板用于对钢绞线进行校正处理,并消除钢绞线上的预应力,穿束板上的锁紧装置用于对钢绞线进行锁紧固定,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便于使用,有效的消除了钢绞线的预应力。

(2)所述穿束板上垂直于穿束孔处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螺杆,螺杆通过螺纹与穿束板上的螺纹孔连接,所述螺杆的一端设有呈内凹的弧形槽,另一端设有圆环,人员可以通过旋钮圆环实现对钢绞线的固定,方便在装置闲置时锁紧钢绞线,使用钢绞线时,向上旋钮圆环,螺杆的底部为弧形槽,不会对钢绞线造成破坏。

(3)所述穿束孔内设有外螺纹,所述钢绞线固定管的外侧设有与穿束孔的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所述钢绞线固定管通过螺纹安装在穿束孔内,便于对穿束孔内的钢绞线固定管进行更换,同时,也可以根据不同直径大小的钢绞线进行校正弯曲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工程地质勘探预应力钢绞线夹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工程地质勘探预应力钢绞线夹紧装置的锁紧装置剖面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工程地质勘探预应力钢绞线夹紧装置穿束板剖面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工程地质勘探预应力钢绞线夹紧装置圆盘剖面示意图

图中:1、穿束板,2、圆盘,3、圆柱,5、滑槽,6、钢绞线固定管,7、滑杆,8、固定块,9、穿束孔,10、螺纹孔,11、螺杆,12、圆环,13、立板,14、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工程地质勘探预应力钢绞线夹紧装置,包括两个圆盘2和圆柱3,所述圆柱3连接两个圆盘2的圆心,两个所述圆盘2相互平行,两个相对的圆盘2在圆心处均设有呈发散状的滑槽5,两个所述圆盘2之间设有滑杆7,所述滑杆7两端分连接两个圆盘2的滑槽5,所述滑杆7放置于滑槽5内且不超过圆盘2远离圆柱3的一面,所述滑杆7的两端设有内凹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内螺纹,所述滑杆7的两端设有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的一端呈圆锥形并且在外表面设有与凹槽的内螺纹适配的外螺纹,所述固定块8的大小大于滑槽5的开口大小,所述滑杆7上设有穿束板1,所述穿束板1上设有穿束孔9,在穿束板1上垂直于穿束孔9的位置设有锁紧钢绞线的锁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通过设置两个圆盘2和圆柱3,所述圆柱3连接两个圆盘2的圆心,两个所述圆盘2相互平行,钢绞线缠绕在圆柱3上,两个相对的圆盘2在圆心处均设有呈发散状的滑槽5,两个所述圆盘2之间设有滑杆7,所述滑杆7两端分连接两个圆盘2的滑槽5,所述滑杆7放置于滑槽5内且不超过圆盘2远离圆柱3的一面,所述滑杆7的两端设有内凹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内螺纹,所述滑杆7的两端设有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的一端呈圆锥形并且在外表面设有与凹槽的内螺纹适配的外螺纹,所述固定块8的大小大于滑槽5的开口大小,所述滑杆7上设有穿束板1,所述穿束板1上设有穿束孔9,在穿束板1上垂直于穿束孔9的位置设有锁紧钢绞线的锁紧装置,钢绞线缠绕在圆柱3上,圆盘2上设有的滑杆7,滑杆7上设有的穿束板1用于对钢绞线进行校正处理,并消除钢绞线上的预应力,穿束板1上的锁紧装置用于对钢绞线进行锁紧固定,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便于使用,有效的消除了钢绞线的预应力,整个过程为钢绞线缠绕在圆柱3上,滑杆7上的锁紧装置用于对钢绞线进行锁紧,使用时,向上旋开圆环12,使钢绞线处于放松的状态,钢绞线穿过穿束板1上的穿束孔9,用于对钢绞线消除预应力影响,并对弯曲的钢绞线进行校正去弯曲处理,有效的防止缠绕的钢绞线因为预应力发生伤人事件。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穿束孔9的开口呈外大内小的喇叭状,便于工人能快速把钢绞线穿插进穿束孔9内,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穿束孔9内设有钢绞线固定管6,所述钢绞线固定管6的管道为直线,可以使钢绞线在钢绞线固定管6内进行校正,同时,钢绞线固定管6设置在穿束孔9内,可以防止钢绞线碰撞穿束孔9,对穿束孔9造成破坏。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穿束孔9内设有外螺纹,所述钢绞线固定管6的外侧设有与穿束孔9的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所述钢绞线固定管6通过螺纹安装在穿束孔9内,便于对穿束孔9内的钢绞线固定管6进行更换,同时,也可以根据不同直径大小的钢绞线进行校正弯曲处理。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穿束孔9在穿束板1上的数量为三个,方便不同的人员对钢绞线进行校正去弯曲处理,同时,优选的,穿束孔9的大小不一致,便于对不同直径的钢绞线进行校正。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穿束板1上垂直于穿束孔9处设有螺纹孔10,所述螺纹孔10内设有螺杆11,螺杆11通过螺纹与穿束板1上的螺纹孔10连接,所述螺杆11的一端设有呈内凹的弧形槽,另一端设有圆环12,人员可以通过旋钮圆环12实现对钢绞线的固定,方便在装置闲置时锁紧钢绞线,使用钢绞线时,向上旋钮圆环12,螺杆11的底部为弧形槽,不会对钢绞线造成破坏。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圆盘2外侧还设有支架,所述圆柱3伸出圆盘2外与支架连接,支架方便安装圆盘2,优选的,圆柱的两端为方形,使圆柱3放置在支架上,不会发生转动的情况。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支架设有为u形支架,所述u形支架包括两个相对的立板13和底板14,所述立板13上竖向设有开口,所述圆柱3放置在立板13的开口底部,使用时,将圆柱3放置在立板13开口的底部,需要搬运时,将圆柱3抬起,圆盘2可以进行滚动移动,方便人员搬运,在使用时,又能将圆盘2架起,远离地面,避免与施工场地上的水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逆时针”、“顺时针”“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