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自动化均匀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13637发布日期:2020-09-23 01:34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自动化均匀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简易自动化均匀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切割是一种物理动作;狭义的切割是指用刀等利器将物体切开;广义的切割是指利用工具,如机床、火焰等将物体,使物体在压力或高温的作用下断开;切割这一动作很多领域中均有应用,其中,在机械加工领域应用的最为广泛,很多零件的后期加工都会涉及到切割这个工艺流程,所以,对于切割装置的创新永远不会过时,并不会因为结构众多而显的冗余,传统的切割装置大都用液压伸缩杆来控制切割组件的运动,并且会需要配套的程序去完成这一些自动化操作,这样成本会很高并且时常需要维护,因此,设计一种仅以电机旋转驱动的自动化切割装置,可以极大的节省成本,并且不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自动化均匀切割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简易自动化均匀切割装置,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下方设有支撑柱,所述第一底座上方设有电机架,所述电机架上方可拆卸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可拆卸连接有键轴;所述第一底座下方设有切割装置;

所述切割装置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键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上开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底座下方设有第三限位环,所述第三限位环下方开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左端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上方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下方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切割轮;

所述第一底座下方设有导滑台,所述导滑台后方设有往复推动装置,所述切割轮下方左侧设有传送装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切割装置包括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与所述第二限位环之间设有滑道,所述第一连杆上方设有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在所述第一限位环与所述第二限位环之间的滑道中滑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滑块下方设有螺纹轴,所述螺纹轴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滑块中心开有通孔,所述第二连杆穿在第二滑块的通孔中,所述凸台上开有通孔,所述连接轴穿在凸台上的通孔中。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凸台与所述支撑块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套在连接轴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往复推动装置包括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上开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的两端设有第一传动扣与第二传动扣;所述第二底座右方设有第一转座与第二转座,所述第一转座的右方设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座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与所述第二转座之间设有转动弹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上设有导杆,所述主动轮右方设有槽轮,所述槽轮的中心轴后方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右方设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与所述第二皮带轮之间设有皮带,所述皮带上方设有推动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槽轮上开有四个导槽,所述导杆与所述槽轮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间歇传动的传送装置将板材送至切割装置下方,通过切割装置进行切割后,再通过往复推动装置将切块推出,切割装置的动力为第一电机的不断转动,切割装置通过自身结构实现切割轮的往复切割运动,将传统的机电装置便为纯机械装置,更加精确,更加稳定并且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简易自动化均匀切割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简易自动化均匀切割装置中第一底座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简易自动化均匀切割装置中第一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简易自动化均匀切割装置中往复推动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简易自动化均匀切割装置中第三限位环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底座,2-导滑台,3-电机架,4-第一电机,5-键轴,6-第一连杆,7-第一滑槽,8-支撑柱,9-第一限位环,10-第二限位环,11-第一滑轮,12-第一滑块,13-第三限位环,14-第二滑槽,15-第二滑块,16-固定螺母,17-第二连杆,1701-凸台,18-支撑块,1801-第二滑轮,19-连接轴,20-第二电机,21-切割轮,22-弹簧,23-主动轮,2301-导杆,24-槽轮,2401-导槽,25-第一皮带轮,26-第二皮带轮,27-皮带,28-推动块,29-板材,30-第二底座,31-第三滑槽,32-第一转座,33-第二转座,34-第一转杆,35-第二转杆,36-转动销轴,37-第三电机,38-第一传动扣,39-第二传动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简易自动化均匀切割装置,包括第一底座1,所述第一底座1下方设有支撑柱8,所述第一底座1上方设有电机架3,所述电机架3上方可拆卸连接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的输出轴上可拆卸连接有键轴5;所述第一底座1下方设有切割装置,所述切割装置包括第一限位环9和第二限位环10,所述第一限位环9与所述第二限位环10之间设有滑道,所述切割装置包括第一连杆6,所述第一连杆6与所述键轴5连接,所述第一连杆6上开有第一滑槽7,所述第一滑槽7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2;所述第一连杆6上方设有第一滑轮11,所述第一滑轮11在所述第一限位环9与所述第二限位环10之间的滑道中滑动;所述第一底座1下方设有第三限位环13,所述第三限位环13下方开有第二滑槽14,所述第二滑槽14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5,所述第二滑块15下方设有螺纹轴,所述螺纹轴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16,所述固定螺母16可对第二滑块15进行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块12上铰接有第二连杆17,所述第二滑块15中心开有通孔,所述第二连杆17穿在第二滑块15的通孔中,所述第二连杆17与所述第二滑块15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17的左端设有凸台1701,所述凸台1701上方设有支撑块18,所述支撑块18下方设有连接轴19,所述凸台1701上开有通孔,所述连接轴19穿在凸台1701上的通孔中,所述连接轴19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0,所述第二电机20的输出轴上设有切割轮21;所述凸台1701与所述支撑块18之间设有弹簧22,所述弹簧22套在连接轴19上;所述第一底座1下方设有导滑台2,所述第二滑轮1801在弹簧22的作用下一直贴紧导滑台2;

具体的,所述导滑台2后方设有往复推动装置,所述往复推动装置包括第二底座30,所述第二底座30上开有第三滑槽31,所述第三滑槽31的两端设有第一传动扣38与第二传动扣39;所述第二底座30右方设有第一转座32与第二转座33,所述第一转座32的右方设有第三电机37,所述第三电机37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二转杆35,所述第二转座33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34,所述第一转杆34与所述第二转座33之间设有转动弹簧。

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第一电机4带动键轴5转动,所述键轴5带动第一连杆6转动,第一滑轮11可将第一连杆6在第一限位环9与第二限位环10之间的滑道中的滑动变为滚动,极大的减小摩擦力;所述第一滑块12随着第一连杆6的转动,在第一滑槽7内滑动,防止因为滑道距离键轴5中心的距离不同,而发生运动干涉;所述第一滑块12带动第二连杆17在第二滑块15中滑动,所述第二滑块15又在第三限位环13上的第二滑槽14中滑动,双滑动保证了第二连杆17的自由度,进而凸台1701的运动轨迹与滑道形状相同;当凸台1701运动到导滑台2的下方时,所述导滑台2向下压动第二滑轮1801,所述第二滑轮1801压动支撑块18,所述支撑块18通过连接轴19将第二电机20下压,第二电机20时带动切割轮21进行切割操作,弹簧22为复位动力源。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切割轮21下方左侧设有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主动轮23,所述主动轮23上设有导杆2301,所述主动轮23右方设有槽轮24,所述槽轮24上开有四个导槽2401,所述导杆2301与所述槽轮2401配合;所述槽轮24的中心轴后方设有第一皮带轮25,所述第一皮带轮25右方设有第二皮带轮26,所述第一皮带轮25与所述第二皮带轮26之间设有皮带27,所述皮带27上方设有推动块28。

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增设了传送装置,主动轮23与槽轮24组成间歇传动机构,所述槽轮24带动第一皮带轮25转动,所述第一皮带轮25带动皮带27转动,所述皮带27间歇推动板材29,实现均匀切割。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