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切割方法、钢结构及船舶与流程

文档序号:24249757发布日期:2021-03-12 13:27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控切割方法、钢结构及船舶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船舶制造或钢结构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控切割方法、钢结构及船舶。



背景技术:

钢质零件数控切割一般是切割机通过切割代码实现自动化切割。目前数控切割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一个零件切割完接着切割下一个零件,第二种是通过搭桥,将零件直接连接起来达到连续切割目的。上述第一种切割方式会有大量的切割起点和熄弧点,影响切割效率和切割易耗品消耗,第二种方式增加搭桥会增加现场二次切割连接桥的工作,还会影响零件的切割质量,同时大量增加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控切割方法、钢结构及船舶,能够实现连续切割,提高切割效率并减少切割易耗品的消耗,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控切割方法,用于在钢板上切割多个工件,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所述钢板固定在切割机上;

s2、选定靠近所述钢板边缘的所述工件为第一工件,并在所述第一工件上选定起点,将所述切割机的切割头对准所述起点;

s3、启动所述切割机,从所述起点开始依次切割各个所述工件的一条边,直至远离所述第一工件的最后一个所述工件的一条边切割完毕;

s4、操作所述切割机反向运动,从最后一个所述工件开始依次切割各个所述工件的剩余边直至回到所述第一工件的所述起点。

可选地,在步骤s1前还包括步骤s0:

s0、在所述钢板上对多个所述工件的轮廓进行划线。

可选地,在步骤s2中所述起点为所述第一工件靠近所述钢板边缘的一个顶点。

可选地,所述切割头为切割火焰。

可选地,步骤s3具体包括:启动所述切割机,从所述起点开始依次切割各个所述工件的一条边,在相邻两个所述工件之间的位置保持所述切割机的所述切割火焰关闭且预热焰打开,直至远离所述第一工件的最后一个所述工件的一条边切割完毕。

可选地,步骤s4具体包括:操作所述切割机反向运动,从最后一个所述工件开始依次切割各个所述工件的剩余边,在相邻两个所述工件之间的位置保持所述切割机的所述切割火焰关闭且所述预热焰打开,直至回到所述第一工件的所述起点。

可选地,在步骤s3和步骤s4中,在切割所述工件的边缘时,当遇到需要开坡口的情况时,调整所述切割机的所述切割头为倾斜状态。

可选地,步骤s4后还包括步骤s5:当所述切割机回到所述第一工件的所述起点后,继续切割一段距离,以使所述第一工件脱离所述钢板。

一种钢结构,其中包括采用上述的数控切割方法切割的所述工件。

一种船舶,其中包括上述的钢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数控切割方法,用于在钢板上切割多个工件,首先将钢板固定在切割机上;然后选定靠近钢板边缘的工件为第一工件,并在第一工件上选定起点,将切割机的切割头对准起点;接下来启动切割机,从起点开始依次切割各个工件的一条边,直至远离第一工件的最后一个工件的一条边切割完毕;最后操作切割机反向运动,从最后一个工件开始依次切割各个工件的剩余边直至回到第一工件的起点。通过上述方法切割多个工件时,仅有一个切割起点,能够减少切割机切割嘴易耗品的消耗;同时各个工件之间采用连续切割,并且工件之间没有搭桥连接,提高了工件的切割效率,且避免了二次切割连接桥的工作,还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控切割方法的主要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控切割方法的详细步骤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控切割方法切割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钢板;

2-工件;21-起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3所示,该数控切割方法用于在钢板1上切割多个工件2。如图1所示为该数控切割方法的主要步骤流程图,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钢板1固定在切割机上;

s2、选定靠近钢板1边缘的工件2为第一工件,并在第一工件上选定起点21,将切割机的切割头对准起点21;

s3、启动切割机,从起点21开始依次切割各个工件2的一条边,直至远离第一工件的最后一个工件2的一条边切割完毕;

s4、操作切割机反向运动,从最后一个工件2开始依次切割各个工件2的剩余边直至回到第一工件的起点21。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方法切割多个工件2时,仅有一个切割起点21,能够减少切割机切割嘴易耗品的消耗;同时各个工件2之间采用连续切割,并且工件2之间没有搭桥连接,提高了工件2的切割效率,且避免了二次切割连接桥的工作,还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可选地,如图3所示,在步骤s2中起点21为第一工件靠近钢板1边缘的一个顶点。可以理解的是,选定顶点为起点21能够方便切割机进行切割,且切割时沿着顶点所在的一条边切割即可,能够简化切割步骤。本实施例中,钢板1和工件2均为矩形,选定工件2的底部的一个顶点作为起点21。在其他实施例中,对于其它形状的工件2,在适当的位置选取起点21即可。

具体地,所述切割头为切割火焰。可以理解的是,火焰切割的成本低,能够降低该数控切割方法在切割工件2的过程中的成本损耗。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切割的钢板1的厚度选用其他的切割头。

如图2所示为该数控切割方法的详细步骤流程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0、在钢板1上对多个工件2的轮廓进行划线。

可以理解的是,为方便切割,在钢板1上划线时,尽可能保证多个工件2的底边对齐,同时在两个工件2之间的划线部分采用虚线,工件2的轮廓线采用实线,以达到区分的目的。本实施例中,工件2的形状和尺寸都相同,因此在划线时能够保证工件2的上下两条边都对齐,从而能够方便切割。在其他实施例中,若工件2的形状和尺寸均不相同,仅需保证底部一条边对齐即可。

s1、将钢板1固定在切割机上;

s2、选定靠近钢板1边缘的工件2为第一工件,并在第一工件上选定起点21,将切割机的切割头对准起点21。

具体地,当钢板1划线完毕后,固定在切割机上,然后调整切割机的切割火焰对准起点21,完成切割前的准备工作。

s3、启动切割机,从起点21开始依次切割各个工件2的一条边,在相邻两个工件2之间的位置保持切割机的切割火焰关闭且预热焰打开,直至远离第一工件的最后一个工件2的一条边切割完毕。

本实施例中,在两个工件2之间切割时沿着虚线的划线进行,且保持切割机的切割火焰关闭且预热焰打开,能够保证相邻两个工件2之间不切断,以保证相邻两个工件2之间的连接性,进一步提高后续的切割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工件2之间的虚线位置的划线也可以切断,即保持切割火焰一直打开,也能够保证后续工件2的切割,可根据实际切割条件适应性选择。

s4、操作切割机反向运动,从最后一个工件2开始依次切割各个工件2的剩余边,在相邻两个工件2之间的位置保持切割机的切割火焰关闭且预热焰打开,直至回到第一工件的起点21。

本实施例中,切割机在反向切割时,在两个工件2之间沿着反向虚线的划线进行,且保持切割机的切割火焰关闭且预热焰打开,能够节省切割气源。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反向切割时,两个工件2之间也可以按照正向切割时的虚线划线进行,或者在虚线位置的划线也可以选择切断,即保持切割火焰一直打开,也不影响切割效果,可根据实际切割条件适应性选择。

具体地,在步骤s3和步骤s4中,在切割工件2的边缘时,当遇到需要开坡口的情况时,调整切割机的切割头为倾斜状态。可以理解的是,该数控切割方法在遇到需要开坡口的情况时,同样适用,仅需调整切割头的状态即可,当开坡口结束后,将切割头调正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s5:当切割机回到第一工件的起点21后,继续切割一段距离,以使第一工件脱离钢板1。

如图3所示,当切割机回到起点21后,沿着划线继续向下切割一端距离,以保证第一工件能够被完全切割下来。至于切割的距离在此不做限定,仅需保证第一工件能够从钢板1上脱离即可。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钢结构,包括采用上述的数控切割方法切割的工件2。在钢结构的制造过程中,通过上述数控切割方法对工件2进行切割,能够提高切割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升钢结构制造的速度。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船舶,包括上述的钢结构。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