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规格轴承钢的控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359439发布日期:2021-03-23 10:50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规格轴承钢的控冷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钢铁冶金领域中的金属压力加工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棒材的控冷工艺,特别涉及小规格轴承钢的控轧控冷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技术水平、机加工能力的不断提高,以gcr15为代表的高碳铬轴承钢市场需求越来越强劲,同时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轴承钢作为机械行业的重要制造用钢,被广泛用于机械制造、汽车、国防、铁路等领域。主要用于制造轴承套圈和滚动体,轴承的套圈和滚动体由于受拉伸、压缩、剪切等复合应力,工作条件恶劣,所以对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在所有的钢铁产品品种里,轴承钢是检验项目最多、质量要求最高、生产难度最大的钢种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小规格轴承钢的控冷工艺,轴承钢坯料经过设计合理的加热工艺、轧制温度、控制冷却后,细化铁素体晶粒,减少珠光体片层间距,抑制碳化物在高温下析出,有效的改善轴承钢的带状组织及网状碳化物级别,提高轴承钢棒材的强韧性和综合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小规格轴承钢的控冷方法,所述控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连铸坯规格为180mm×220mm×2700~3100m,连铸坯推入加热炉内加热,预热段温度450~850℃,加热ⅰ段温度1000~1240℃,加热ⅱ段温度1160~1240℃,均热段温度1150~1240℃,高温扩散时间≥120分钟,总加热时间≥270分钟;

步骤2:连铸坯出炉后进入高压水除鳞装置,水压10-30mpa,去除表面氧化铁皮;

步骤3:开轧温度控制范围1080~1160℃,连铸坯翻转90度后进入粗轧,粗轧下料后切除头尾缺陷;

步骤4:粗轧后的坯料进入中轧,采用平-立交替布置;

步骤5:中轧后进入控轧水冷箱,长度5-7米,水量130-170m3/h,水压10-30bar,出水冷箱温度控制为830~890℃;

步骤6:中轧轧件由控轧水冷箱进入精轧,采用平-立交替布置,终轧温度850~900℃;

步骤7:精轧后进入1#控冷水冷箱,1#控冷水冷箱设备水量80-120m3/h,1#控冷水冷箱长度5-7m,水压10-30bar,出水冷箱温度控制为780~820℃;

步骤8:精轧棒材由1#控冷水冷箱进入2#控冷水冷箱,2#控冷水冷箱长度5-7m,水量80-120m3/h,水压10-30bar,出水冷箱温度控制为670~730℃;

步骤9:精轧棒材由2#控冷水冷箱进入3#控冷水冷箱,3#控冷水冷箱长度5-7m,水量80-120m3/h,水压10-30bar,出水冷箱温度控制为600~650℃;

步骤10:精轧棒材经冷却水箱控制冷却后,进入倍尺冷床冷却,精轧棒材在冷床上间隔1-2个齿距排列,上冷床温度≤700℃,下冷床温度≤300℃;

步骤11:棒材经过剪切分段,收集打捆,然后堆垛缓冷,矫直后,进行标准化包装。

优选地,步骤5中,控轧水冷箱,长度6米,水量150m3/h,水压20bar。

优选地,步骤7中,,1#控冷水冷箱设备水量100m3/h,1#控冷水冷箱长度6m,水压20bar。

优选地,步骤8中,,2#控冷水冷箱设备水量100m3/h,2#控冷水冷箱长度6m,水压20bar。

优选地,步骤9中,3#控冷水冷箱设备水量100m3/h,3#控冷水冷箱长度6m,水压20bar。

本发明的工艺路线为:连铸坯加热-高压水除鳞-粗轧机(ф550mm×1)-中轧机组-控轧水冷箱-精轧机组-1#控冷水冷箱-2#控冷水冷箱-3#控冷水冷箱-倍尺冷床冷却-剪切-打捆收集-堆垛缓冷-精整。

其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1:连铸坯规格为180mm×220mm×2700~3100m,连铸坯用汽车运至小型轧线原料跨,用吊车吊至装钢架,用推钢机推入加热炉内加热,预热段温度450~850℃,加热ⅰ段温度1000~1240℃,加热ⅱ段温度1160~1240℃,均热段温度1150~1240℃,高温扩散时间≥120分钟,总加热时间≥270分钟。

步骤2:连铸坯出炉后进入高压水除鳞装置,水压20mpa,去除表面氧化铁皮。

步骤3:开轧温度控制范围1080~1160℃,连铸坯经过翻钢机翻转90度后进入ф550mm×1三辊粗轧机,粗轧机下料经输送辊道送至热剪处切除头尾缺陷。

步骤4:粗轧后的坯料进入中轧机组,中轧机组由6架轧机组成。轧机类型为高刚度短应力线轧机,采用平-立交替布置。

步骤5:中轧后进入控轧水冷箱,长度6米,水量150m3/h,水压20bar,出水冷箱温度控制为830~890℃。

步骤6:轧件由控轧水冷箱进入精轧机组,精轧机组由6架轧机组成,轧机类型为高刚度短应力线轧机,采用平-立交替布置。终轧温度850~900℃。

步骤7:精轧后进入1#控冷水冷箱,1#控冷水箱设备水量100m3/h,水箱长度6m,水压20bar,出水冷箱温度控制为780~820℃。

步骤8:棒材由1#控冷水冷箱进入2#控冷水冷箱,水箱长度6m,水量100m3/h,水压20bar,出水冷箱温度控制为670~730℃。

步骤9:棒材由2#控冷水冷箱进入3#控冷水冷箱,水箱长度6m,水量100m3/h,水压20bar,出水冷箱温度控制为600~650℃。

步骤10:棒材经冷却水箱控制冷却后,进入倍尺冷床冷却,棒材在冷床上间隔1-2个齿距排列,上冷床温度≤700℃。下冷床温度≤300℃。

步骤11:棒材经过剪切分段,收集打捆,然后堆垛缓冷。

步骤12:棒材堆垛缓冷24小时。

步骤13:棒材经过性能检验、矫直后,进行标准化包装。

本发明针对轴承钢的热轧工序,采用控轧控冷工艺在小型轧线进行小规格轴承钢生产。轴承钢坯料经过设计合理的加热工艺、轧制温度、控制冷却后,细化铁素体晶粒,减少珠光体片层间距,抑制碳化物在高温下析出,有效的改善轴承钢的带状组织及网状碳化物级别,提高轴承钢棒材的强韧性和综合性能。

附图说明

图1小规格轴承钢控冷工艺流程图;

附图标记:1-加热炉,2-高压水除鳞,3-翻钢机,4-φ550mm×1轧机,5-热剪机,6-φ450mm×中轧机组,7-控轧水冷箱,8-φ350mm×6精轧机组,9-1#控冷水箱,10-2#控冷水箱,11-3#控冷水箱,12-飞剪,13-倍尺冷床,14-冷剪机,15-定尺冷床。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地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者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所述仅仅是为了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该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下面以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以生产轴承钢规格的棒材为例,连铸坯规格为180mm×220mm×2700~3100m,连铸坯用汽车运至小型轧线原料跨,用吊车吊至装钢架,用推钢机推入加热炉1内加热,预热段温度450~850℃,加热ⅰ段温度1000~1240℃,加热ⅱ段温度1160~1240℃,均热段温度1150~1240℃,高温扩散时间≥120分钟,总加热时间≥270分钟。连铸坯出炉后进入高压水除鳞装置2,水压20mpa,去除表面氧化铁皮。开轧温度控制范围1080~1160℃,连铸坯经过翻钢机3翻转90度后进入ф550mm×1三辊粗轧机4,粗轧机下料经输送辊道送至热剪机5处切除头尾缺陷。粗轧后的坯料进入中轧机组6,中轧机组由6架轧机组成,轧机类型为高刚度短应力线轧机,采用平-立交替布置。中轧后进入控轧水冷箱7,长度6米,水量150m3/h,水压20bar,出水冷箱温度控制为830~890℃。轧件由控轧水冷箱进入φ350mm×6精轧机组8,精轧机组由6架轧机组成,轧机类型为高刚度短应力线轧机,采用平-立交替布置,终轧温度850~900℃。精轧后进入1#控冷水冷箱9,1#控冷水箱9设备水量100m3/h,水箱长度6m,水压20bar,出水冷箱温度控制为780~820℃。棒材由1#控冷水冷箱9进入2#控冷水冷箱10,水箱长度6m,水量100m3/h,水压20bar,出水冷箱温度控制为670~730℃。棒材由2#控冷水冷箱进入3#控冷水冷箱11,水箱长度6m,水量100m3/h,水压20bar,出水冷箱温度控制为600~650℃。棒材经冷却水箱控制冷却后,飞剪12后进入倍尺冷床13冷却,棒材在冷床上间隔1-2个齿距排列,上冷床温度≤700℃,下冷床温度≤300℃。棒材经过冷剪机14剪切分段,定尺冷床15收集打捆,然后堆垛缓冷。棒材堆垛缓冷24小时。棒材经过性能检验、矫直后,进行标准化包装。

轴承钢性能检验如下表所示:

本发明的工艺参数(如温度、时间等)区间上下限取值以及区间值都能实现本法,在此不一一列举实施例。

本发明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均可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技术知识。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