铣槽机及其工件夹持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3967发布日期:2020-09-18 20:01阅读:68来源:国知局
铣槽机及其工件夹持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铣槽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铣槽机及其工件夹持盘。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螺钉或类螺钉部件的端部一般具有一个条形槽,而现有条形槽多采用铣槽机进行自动加工。

现有的铣槽机一般包括机座、上料装置、主轴、工件夹盘以及切割装置,且工件夹盘包括与机座固定连接的定盘和与主轴连接的动盘,首先利用上料装置向工件夹盘上料,然后利用主轴驱动工件夹盘中的动盘转动,从而带动工件转动至切割装置处进行切割。但是,这种运输工件的方式会使工件跟随动盘运动时会与定盘摩擦,从而导致工件的表面产生损伤,以此提高了工件的不良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铣槽机及其工件夹持盘,旨在解决现有工件夹盘运输工件时存在损伤工件现象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铣槽机的工件夹持盘,该工件夹持盘包括可转动的第一夹盘、固定布置的第二夹盘以及多个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夹盘上的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夹盘朝向所述第二夹盘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工件的料槽,多个所述料槽沿所述第一夹盘的周向布置,每个所述料槽对应一个所述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可跟随对应的所述料槽转动,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对所述料槽内的工件进行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二夹盘包括基座和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连接座,所述基座与所述连接座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固定装置的容纳空间,所述基座上设置有贯穿其相对两侧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可供所述固定装置穿过,所述固定装置可沿所述环形槽运动。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一端与所述连接座抵接的安装筒、插装在所述安装筒内的抵接柱、位于所述安装筒和抵接柱之间的弹性件以及与所述抵接柱连接的固定柱,所述抵接柱与所述环形槽两侧的基座端面抵接,所述固定柱可穿过所述环形槽并插装在对应的所述料槽内,所述环形槽两侧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抵接平面、第二抵接平面和两个第三抵接平面,所述第一抵接平面和第二抵接平面处于不同平面内,所述第三抵接平面为倾斜设置的过渡面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抵接平面和第二抵接平面。

优选地,所述安装筒与所述连接座抵接的一端设置有滚珠。

优选地,所述环形槽包括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且所述第一弧形槽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弧形槽的半径。

优选地,所述连接座包括连接板和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的连接柱;所述基座包括与所述连接柱连接的内盘和与所述连接板连接并套设在所述内盘上的外环,且所述外环与内盘间隔预设距离以构成所述环形槽。

优选地,所述第二夹盘还包括沿所述外环周向设置的围板,所述外环通过所述围板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夹盘的周向上设置有可供工件插装在所述料槽内的进料缺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盘上设置有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夹盘上对应所述第一贯穿孔设置有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一夹盘上背离所述第二夹盘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外部驱动机构连接的安装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一种铣槽机,该铣槽机包括机座、主轴以及工件夹持盘,该工件夹持盘包括可转动的第一夹盘、固定布置的第二夹盘以及多个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夹盘上的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夹盘朝向所述第二夹盘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工件的料槽,多个所述料槽沿所述第一夹盘的周向布置,每个所述料槽对应一个所述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可跟随对应的所述料槽转动,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对所述料槽内的工件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铣槽机及其工件夹持盘,通过在第二夹盘上活动设置的固定装置对进入料槽内的工件进行固定,以此使工件跟随第一夹盘转动至加工位置(即切割位置)进行加工完成后释放工件。相对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有利于避免工件在跟随第一夹盘转动的过程中与第二夹盘摩擦而产生损伤,以此有利于提高工件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工件夹持盘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第二夹盘和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第二夹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工件夹持盘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所示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所示的基座在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所示的基座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所示的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铣槽机的工件夹持盘,该工件夹持盘包括可转动的第一夹盘100、固定布置的第二夹盘200以及多个活动设置在第二夹盘200上的固定装置300,第一夹盘100朝向第二夹盘200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工件的料槽110,多个料槽110沿所述第一夹盘100的周向布置,每个料槽110对应一个固定装置300,固定装置300可跟随对应的料槽110转动,固定装置300用于对料槽110内的工件进行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夹盘100和第二夹盘200优选为圆形板,且第一夹盘100与第二夹盘200正相对并贴合布置,具体安装在铣槽机上时,第一夹盘100与铣槽机中的主轴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一夹盘100做自转运动,而第二夹盘200则固定布置在铣槽机中的机座上,而第一夹盘100与第二夹盘200的位置则优选是第一夹盘100远离铣槽机中的机座布置。

其中,为了方便第一夹盘100和第二夹盘200对工件进行夹持,优选第一夹盘100朝向第二夹盘200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多个料槽110,多个料槽110均由第一夹盘100的中心向周侧延伸布置,至于相邻两料槽110间隔的距离(即角度)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布置,而工件进入料槽110的方式为由料槽110位于第二夹盘200周侧的一开口端插装在料槽110内。同时,为了方便工件在料槽110内跟随第二夹盘200转动时进行固定,固定装置300的数量与料槽110的数量一致,且固定装置300活动布置在第二夹盘200上并可跟随第一夹盘100进行同步转动,以此对料槽110内的工件进行固定,即当工件进行入其中一个料槽110后,与该料槽110对应的固定装置300则对该料槽110内的工件进行固定。其中固定装置300固定工件的方式可以是通过抵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即将工件与料槽110的内壁抵接,从而对工件进行固定,以此在料槽110内的工件在加工完成后利用固定装置300释放工件,从而使工件从料槽110内排出。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夹盘200上活动设置的固定装置300对进入料槽110内的工件进行固定,以此使工件跟随第一夹盘100转动至加工位置(即切割位置)进行加工完成后释放工件,从而避免工件在跟随第一夹盘100转动的过程中与第二夹盘200摩擦而产生损伤,以此有利于提高工件的合格率。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为了方便固定装置300对位于料槽110内的工件进行固定,优选第二夹盘200包括机基座210和设置在基座210上的连接座220。其中,基座210与连接座220间隔布置,以使基座210与连接座220之间形成预设大小的容纳空间230,而固定装置300则位于该容纳空间230内并与连接座220活动连接。同时,基座210上设置有贯穿其相对两侧的环形槽211,从而可使固定装置300中的部分结构可穿过该环形槽211插装在料槽110内,且各个固定装置300可跟随第一夹盘100沿环形槽211的轨迹做循环运动。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为了方便固定装置300对位于料槽110内的工件进行固定,优选固定装置300包括安装筒310、抵接柱320、弹性件和固定柱330。此时,安装筒310优选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筒状体,其中安装筒310的封闭端与连接座220抵接,抵接柱320的一端由安装筒310的开口端插装在安装筒310内,而另一端则与基座210抵接,弹性件(优选为弹簧)位于安装筒310内并分别于抵接柱320和安装筒310连接,而固定柱330则与抵接柱320位于安装筒310外部的一端连接并穿过环形槽211插装在对应的料槽110内,即抵接柱320的直径大于固定柱330的直径。同时,如图6所示,为了方便控制抵接柱320在安装筒310内伸缩活动,优选环形槽211朝向连接座220端面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抵接平面216、第二抵接平面217和第三抵接平面218,且第一抵接平面216和第二抵接平面217处于不同平面内,即优选第一抵接平面216由第二抵接平面217所在的水平面向内凹陷形成,而第三抵接平面218的数量为两个,且第三抵接平面218为倾斜设置的过渡平面,并分别对接第一抵接平面216和第二抵接平面217。具体的工作过程为,抵接柱320跟随第一夹盘100沿第一抵接平面216、第三抵接平面218以及第二抵接平面217移动时,由于第二抵接平面217至连接座220端面之间的距离较小,从而使抵接柱320朝向安装柱内收缩,以此释放位于料槽110内的工件,而抵接柱320跟随第一夹盘100沿第二抵接平面217、第三抵接平面218以及第一抵接平面216移动时,由于第一抵接平面216至连接座220端面之间的距离较大,从而使抵接柱320在弹性件的驱动下朝向安装柱外伸出,从而固定位于料槽110内的工件。

当然,在不设置第一抵接平面216、第二抵接平面217以及第三抵接平面218的情况下,固定装置在上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去除抵接柱和弹性件,从而使固定柱直接插装在安装筒内,当然还设置有防止固定柱完全从安装筒内滑出的限位结构,驱动固定柱进行伸缩的方式可以是通过电磁原理进行驱动,即安装筒的底部设置有电磁部,而固定柱位于安装筒的一端设置有永磁部,从而通过向电磁部通电并形成与永磁部相同的磁极,即可驱动固定柱朝向料槽110移动,以对位于料槽110内的工件进行固定,而需要释放工件时则断电或通如相反的电流即可。至于向安装筒内的电磁部通电的方式可以是安装筒与连接座220抵接的轨迹上设置有两个部分的导电极,在安装筒位于其中一个部分时则通如入产生与永磁部相同磁极的电流,位于另一部分使则通过产生与永磁部相反磁极的电流即可,当然,还可以是在该部分不通入电流,从而利用永磁部对电磁部金属的磁吸力驱动固定柱进行缩回。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了减小安装筒310跟随第一夹盘100转动时与连接座220的摩擦力,优选安装筒310的封闭端部活动设置有滚珠,从而可使安装筒310与连接座220摩擦的方式有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以此减小摩擦力。当然,还可以是安装筒310的封闭端部设置为球形,从而减小安装筒310与连接座220接触的面积,从而减小摩擦力。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为了方便固定柱330释放和固定位于料槽110内的工件,优选环形槽211由第一弧形槽212和第二弧形槽213拼接而成,且优选第一弧形槽212的半径大于第二弧形槽213的半径。其中,优选第一弧形槽212的一端为工件入口,即在此处工件插装在料槽110内,另一端为工件出口,即在此处工件从料槽110内排出。同时,优选上述实施例中提及的第一抵接平面216对应第一弧形槽212布置,第二抵接平面217对应第二弧形槽213布置,而第三抵接平面218则位于第一弧形槽212与第二弧形槽213对接的区域。本实施例中,固定柱330跟随第一夹盘100转动的过程中,固定柱330由第一弧形槽212进入第二弧形槽213内时,即可逐渐由料槽110位于基座210中心的一端朝向位于基座210周向的一端移动,从而便于对不同长度的工件进行固定。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连接座220包括连接板221和设置在连接板221上的连接柱222;基座210包括与连接柱222连接的内盘214和与连接板221连接并套设在内盘214上的外环215,且外环215与内盘214间隔预设距离以构成环形槽211。本实施例中没通过内盘214与连接柱222连接,且外环215套设在内盘214上并与连接板221连接,从而使外环215内壁与内盘214外壁之间的空间构成环形槽211,且内盘214和外环215与连接板221之间的空间构成容纳空间230,而连接柱222的长短则可控制容纳空间230的大小。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为了防止固定装置300跟随第一夹盘100移动的过程中从容纳空间230滑出,优选外环215的周向上设置有围板260,此时外环215则通过围板260与连接板221连接,且固定装置300(即安装筒310)在跟随第一夹盘100转动的过程中持续与围板260的侧面接触,从而可利用围板260为安装筒310提供导向工作用。同时,优选围板260围合的区域为第二弧形槽213对应的部分,从而是容纳空间230位于第一弧形槽212的区域呈开口状态,从而可方便观察固定装置300的运行状态。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为了方便铣槽机中上料装置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工件夹持盘进行上料,优选第二夹盘200的周向上设置有进料缺口240,从而方便工件该进料缺口240进入到料槽110内。优选进料缺口240设置在围板260围合区域的其中一区域,且该区域靠近围板260的端部布置。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方便第一夹盘100与主轴连接,且第二夹盘200固定设置在机座上,优选第一夹盘100上设置有第一贯穿孔120,第二夹盘200上对应第一贯穿孔120设置有第二贯穿孔250。同时,第一夹盘100上背离第二夹盘200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400,从而即可方便第一夹盘100通过安装板400与主轴连接,具体为主轴依次穿过第二贯穿孔250和第一贯穿孔120与安装板400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一种铣槽机,该铣槽机包括机座、主轴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工件夹持盘,该工件夹持盘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铣槽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实用新型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