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带材冲压切割用卸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81706发布日期:2020-12-22 13:23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带材冲压切割用卸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带材冲压切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带材冲压切割用卸料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带材一般通过冲压切割机进行冲压切割。通过人工或机械向冲压切割机送料、使金属带材从冲压切割机的工作台通过,位于工作台的上模会在液压缸的驱动下沿竖直方向做往复运动,从而配合下模对金属带材进行冲压切割。

从金属带材上切割出来的金属片会嵌在上模内,同时,上模内还设有顶推件,当上模移动到高位时,顶推件会将嵌在上模内的金属片顶出,使金属片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在工作台上。现有技术大多通过人工来对落在工作台的金属片进行取拿,不仅劳动强度大,存在着安全隐患;在取拿金属片时还需要暂停上模的动作,影响了冲压切割动作的连续性、降低了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带材冲压切割用卸料装置,其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保障了操作人员的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金属带材冲压切割用卸料装置,包括:

接料盘,其高度位于工作台的上模与下模之间;所述接料盘远离工作台的一侧设置供物料抛出的开口、其余侧设置对物料构成限位的凸起;

连接件,其底端与接料盘铰接、顶端与安装在工作台的支架铰接;

驱动件,其底端与连接件的中部铰接、顶端与上模的安装座铰接;

其中,所述驱动件的顶端随上模移动到高位时、其底端拉动接料盘运动到工作台的接料位;所述驱动件的顶端随上模移动到低位时、其底端推动接料盘远离工作台。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由两并列设置的条形件构成,所述驱动件与两条形件的其中之一铰接;所述驱动件与条形件分别沿长度方向设置多个连接孔、并通过穿设在连接孔的螺栓铰接。

优选的,所述接料盘的一侧并列设置两第一横片,两第一横片沿长度方向对应设置多个第一安装孔;两第一横片的相对面设置用于留出第一安装间隙的凸起,所述条形件的底端设置在第一安装间隙、并通过穿设在第一安装孔的螺栓与第一横片铰接。

优选的,所述支架包括横架与竖架,所述竖架沿上下方向设置多个定位孔、并通过穿设在定位孔的螺栓与横架固接。

优选的,所述支架还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端通过螺栓与横架固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竖架固接。

优选的,所述横架由两并列的第二横片构成,两第二横片沿长度方向对应设置多个第二安装孔;两第二横片的相对面设置用于留出第二安装间隙的凸起,所述条形件的顶端设置在第二安装间隙、并通过穿设在第二安装孔的螺栓与第二横片铰接。

优选的,所述接料盘从靠近工作台的一侧朝远离工作台的一侧向下倾斜。

优选的,所述竖架的横截面呈“l”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上模向下移动、对金属带材进行冲压切割时,驱动件的顶端会随上模向下移动,从而使底端推动连接件、使连接件带动接料盘朝远离工作台的方向移动;当上模完成对金属带材的冲压切割、向上复位时,驱动件的顶端会随上模向上移动,从而使底端拉动连接件、使连接件带动接料盘运动到工作台的接料位,上模的顶推件会将嵌在上模内的金属片顶出,使金属片落在接料盘上;当上模再一次向下移动时,金属片会随接料盘朝远离工作台的方向移动、并在惯性的作用下抛出。如此反复,即可实现对金属片的自动卸料。

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保障了操作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接料盘处于接料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接料盘处于抛料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连接件连接横架与接料盘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接料盘;2、连接件;3、支架;4、驱动件;5、安装座;6、条形件;7、第一横片;8、横架;9、竖架;10、加强筋;11、第二横片。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金属带材冲压切割用卸料装置,该卸料装置包括:

接料盘1,其高度位于工作台的上模与下模之间;所述接料盘1远离工作台的一侧设置供物料抛出的开口、其余侧设置对物料构成限位的凸起。应当理解的是,通常是接料盘1的开口侧的相邻两侧的其中之一与连接件2铰接。

连接件2,其底端与接料盘1铰接、顶端与安装在工作台的支架3铰接。应当理解的是,可在支架3的底端设置底座、并通过螺栓连接底座与工作台。

驱动件4,其底端与连接件2的中部铰接、顶端与上模的安装座5铰接。

其中,所述驱动件4的顶端随上模移动到高位时、其底端拉动接料盘1运动到工作台的接料位;所述驱动件4的顶端随上模移动到低位时、其底端推动接料盘1远离工作台。应当理解的是,可在工作台的外侧设置接料箱,用于收集从接料盘1抛出的金属片。

下面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当上模向下移动、对金属带材进行冲压切割时,驱动件4的顶端会随上模向下移动,从而使底端推动连接件2、使连接件2带动接料盘1朝远离工作台的方向移动;当上模完成对金属带材的冲压切割、向上复位时,驱动件4的顶端会随上模向上移动,从而使底端拉动连接件2、使连接件2带动接料盘1运动到工作台的接料位,上模的顶推件会将嵌在上模内的金属片顶出,使金属片落在接料盘1上;当上模再一次向下移动时,金属片会随接料盘1朝远离工作台的方向移动、并在惯性的作用下抛出。如此反复,即可实现对金属片的自动卸料。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保障了操作人员的安全,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连接件2由两并列设置的条形件6构成,所述驱动件4与两条形件6的其中之一铰接;所述驱动件4与条形件6分别沿长度方向设置多个连接孔、并通过穿设在连接孔的螺栓铰接。应当理解的是,用于铰接驱动件4与条形件6的螺栓还适配有螺母,为了避免螺母松动,可以设置双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接料盘1的一侧并列设置两第一横片7,两第一横片7沿长度方向对应设置多个第一安装孔;两第一横片7的相对面设置用于留出第一安装间隙的凸起,所述条形件6的底端设置在第一安装间隙、并通过穿设在第一安装孔的螺栓与第一横片7铰接。应当理解的是,两个第一横片7的其中之一可与接料盘1焊接或螺栓连接。先将两个第一横片7对齐,接着将条形件6的底端放入第一安装间隙,最后向第一安装孔插入螺栓并拧紧螺母,即可完成第一横片7与条形件6的铰接;条形件6在带动接料盘1来回移动的过程中不与第一安装孔的螺母接触,可有效避免螺母松动。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3包括横架8与竖架9,所述竖架9沿上下方向设置多个定位孔、并通过穿设在定位孔的螺栓与横架8固接。应当理解的是,通过将横架8安装在竖架9不同位置的定位孔,即可灵活地对横架8以及接料盘1的高度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3还设有加强筋10,所述加强筋10的一端通过螺栓与横架8固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竖架9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横架8由两并列的第二横片11构成,两第二横片11沿长度方向对应设置多个第二安装孔;两第二横片11的相对面设置用于留出第二安装间隙的凸起,所述条形件6的顶端设置在第二安装间隙、并通过穿设在第二安装孔的螺栓与第二横片11铰接。应当理解的是,先将两个第二横片11对齐,接着将条形件6的顶端放入第二安装间隙,最后向第二安装孔插入螺栓并拧紧螺母,即可完成第二横片11与条形件6的铰接;条形件6在转动过程中不与第二安装孔的螺母接触,可有效避免螺母松动。

进一步地,所述接料盘1从靠近工作台的一侧朝远离工作台的一侧向下倾斜。应当理解的是,所述接料盘1从靠近工作台的一侧朝远离工作台的一侧向下倾斜,有利于金属片从接料盘1抛出、落入工作台外侧的集料箱。

进一步地,所述竖架9的横截面呈“l”状。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