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板状基材的成形方法及成形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277618阅读:来源:国知局
卷边辊21?26在薄板状基材100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旋转自如地配设于输送部10的载置台11。如图2所示,卷边辊21?26由同样的结构构成。具体而言,卷边辊21?26例如由比薄板状基材100更硬质的金属构成,将圆柱形状的外周面的中央部分弯曲成凹状而构成。
[0078]如图1及图2所示,卷边辊21及22在与薄板状基材100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两端对向,以相对于输送中的薄板状基材100抵接的方式设置。卷边辊23及24在比卷边辊21及22更靠薄板状基材100的输送方向下游侧,且在与薄板状基材100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两端对向,以相对于输送中的薄板状基材100的两端而侵入的方式设置。卷边辊23和卷边辊24的间隔比卷边辊21和卷边辊22的间隔短。卷边辊25及26在比卷边辊23及24更靠薄板状基材100的输送方向下游侧,且在与薄板状基材100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两端对向,以相对于输送中的薄板状基材100的两端而进一步侵入的方式设置。卷边辊25和卷边辊26的间隔比卷边辊23和卷边辊24的间隔短。
[0079]如图2所示,卷边辊21?26分别利用弯曲成凹状的外周面的中央部分,将薄板状基材100的两端(一端部10a及另一端部100b)成形为卷边状。图2 (a)表示的是相对于卷边辊21?26搬入薄板状基材100之前的状态。如图2(b)所示,相对于卷边辊21?26搬入薄板状基材100,对薄板状基材100的两端(一端部10a及另一端部100b)进行卷边成形。如图2(c)所示,从卷边辊21?26搬出进行了卷边成形且成形有把持部(一端部10c及另一端部10d)的薄板状基材100。薄板状基材100的一端部10c及另一端部10d相当于把持部。
[0080]如图1、图3、及图4所示,拉伸部30分别由第一把持部件31及第二把持部件32把持由长条材构成的薄板状基材100的沿着输送方向的两端的把持部(一端部10c及另一端部10d),并向与输送方向交叉的外方拉伸。
[0081]在拉伸部30,图3 (a)表示的是相对于拉伸部30搬入薄板状基材100之前的状态。图3 (b)表示的是相对于拉伸部30搬入薄板状基材100且由拉伸部30把持薄板状基材100的把持部(一端部10c及另一端部10d)的状态。图3(c)表示的是对由拉伸部30把持着把持部(一端部10c及另一端部10d)的薄板状基材100进行输送的状态。图4(a)表示的是从成形装置I的内方即薄板状基材100的输送区域侧看到的拉伸部30及输送部10的主要部分。图4(b)表示的是从成形装置I的外方看到的拉伸部30及输送部10的主要部分。
[0082]如图4所示,拉伸部30包括第一把持部件31、第二把持部件32、导向部件33、及驱动部件34。成对的第一把持部件31和第二把持部件32相当于夹钳,如图3所示,把持输送中的薄板状基材100的端部。第一把持部件31和第二把持部件32相对于输送部10的输送带13的外周面以一定的间隔接合有多个。如图1及图3所示,第一把持部件31和第二把持部件32以沿着薄板状基材100的输送方向的两端的方式定位。在以呈水平的状态输送的薄板状基材100的输送方向的两端,第一把持部件31相对地位于上方,第二把持部件32相对地位于下方。
[0083]如图4所示,第一把持部件31与第二把持部件32成对,把持输送中的薄板状基材100的端部。第一把持部件31相对于输送部10的输送带13的外周面以一定的间隔接合有多个。第一把持部件31例如由金属构成,形成为向下方打开开口的3字形状。第一把持部件31在侧面设有由贯通孔构成的导向孔31a。导向孔31a形成为具备弯曲部分的弓状。导向孔31a使第二把持部件32的导销32a移动自如地插通,对第二把持部件32的动作进行导向。
[0084]如图4所示,第二把持部件32与第一把持部件31连结,把持输送中的薄板状基材100的端部。第二把持部件32例如由金属构成,形成为具备凹凸的长方形状。第二把持部件32使分别从侧面的两端突出而具备的圆柱形状的导销32a相对于第一把持部件31的下部的导向孔31a而可移动地插通。
[0085]第二把持部件32在下部具备平滑的导向面32b。第二把持部件32的导向面32b对沿着薄板状基材100的输送方向形状连续地变化的导向部件33进行施力。第二把持部件32的导向面32b当对导向部件33施力时,相对于薄板状基材100的输送方向为上下方向、及相对于与薄板状基材100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而移动。第二把持部件32的导向面32b以沿着第一把持部件31的导向孔31a移动的导销32a为轴而转动自如。第二把持部件32在与薄板状基材100对向的前端具备突起32c。沿着薄板状基材100的输送方向具备突起32c。第二把持部件32的突起32c把持薄板状基材100的把持部(一端部10c及另一端部10d) ο
[0086]如图4所示,导向部件33通过对第二把持部件32施力,使第二把持部件32相对于第一把持部件31接近或远离。导向部件33相当于所谓的凸轮,使形状沿着薄板状基材100的输送方向连续地变化。导向部件33与输送部10的基准台12接合。导向部件33例如由金属构成,形成为上面呈平滑的长条材状。长条材状的导向部件33以位于沿着薄板状基材100的输送方向的两端的方式相对于基准台12而接合。使第二把持部件32的导向面32b与导向部件33的上面抵接。
[0087]导向部件33通过使其上面沿着薄板状基材100的输送方向而连续地变化,来使第二把持部件32相对于第一把持部件31而接近或远离。当使导向部件33的上面的位置沿着薄板状基材100的输送方向连续地升高时,第二把持部件32就相对于第一把持部件31逐渐接近。另一方面,当使导向部件33的上面的位置沿着薄板状基材100的输送方向连续地降低时,第二把持部件32就逐渐远离第一把持部件31。
[0088]当使导向部件33的上面的位置向与薄板状基材100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且向薄板状基材100的外方连续地突出时,就成为第二把持部件32的突起32c经由薄板状基材100对第一把持部件31进行按压的状态。此时,第二把持部件32的突起32c成为保持拉伸薄板状基材100的把持部(一端部10c及另一端部10d)的状态。另一方面,当使导向部件33的上面的位置向与薄板状基材100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且向薄板状基材100的内方连续地后退时,第二把持部件32的突起32c就远离第一把持部件31。此时,第二把持部件32的突起32c成为释放了薄板状基材100的把持部(一端部10c及另一端部10d)的状态。
[0089]如图1所示,驱动部件34例如分别配设于载置台11的四个角。驱动部件34例如由液压缸构成。利用驱动部件34,将基准台12向与薄板状基材100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且向远离该薄板状基材100的外方拉伸。因为沿着要输送的薄板状基材100的两端设有基准台12,所以驱动部件34成为将薄板状基材100从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个方向拉向外方的结构。此外,在成形装置I中,与后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2不同,驱动部件34并非必需。即,在成形装置I中,通过利用导向部件33对第二把持部件32向输送方向的外方施力,能够将薄板状基材100向输送方向的外方拉伸。
[0090]如图1所示,成形部40对薄板状基材100实施规定的成形。
[0091]成形部40在薄板状基材100的上方沿着薄板状基材100的输送方向配设有多个冲压加工机41。冲压加工机41在对薄板状基材100的凹凸或贯通孔等的形成中使用通常的冲压加工机。因此,冲压加工机41在图1中示意性地进行了图示。利用冲压加工机41,对薄板状基材100成形定位用的定位孔100e、有源区的凹凸状的流路100f、供给及排出气体或冷却水的岐管孔100g。其后,冲压加工机41对成为隔板的部分进行冲压,冲出冲压孔10h0
[0092]控制部50控制输送部10、把持成形部20、拉伸部30、及成形部40的动作。
[0093]如图1所示,控制部50包括控制器51。控制器51配设于输送部10的载置台11。控制器51由ROM、CPU、及RAM等构成。ROM (Read Only Memory)存储有与成形装置I对薄板状基材100的加工有关的控制程序。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基于控制程序,分别控制输送部10、把持成形部20、拉伸部30、及成形部40的动作。RAM (Random AccessMemory)暂时存储成形装置I对薄板状基材100的加工中的各种数据。
[0094]接着,参照图5?图9对使用成形装置I的薄板状基材100的成形方法进行说明。
[0095]图5是表示使用成形装置I对输送中的薄板状基材100进行成形加工的动作的流程图。图6是表示对应于图5的Sll而利用成形装置I的把持成形部20对输送中的薄板状基材100的两端(一端部10a及另一端部100b)进行卷边成形的状态的剖面图。图7是表示对应于图5的S12在成形装置I的拉伸部30边关闭夹钳边夹持薄板状基材100的把持部(一端部10c及未图示的另一端部10d)的状态的剖面图。图8是表示对应于图5的S13而利用拉伸部30的夹钳将薄板状基材100的把持部(一端部10c及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