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55823阅读:675来源:国知局
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具。
【背景技术】
[0002]模具是指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
[0003]模具一般包括上模、下模及分离弹簧,上模具有第一压板,下模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三压板及第二压板。传统模具在开模时,通常先分离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之后通过分离弹簧,将第二压板与第三压板分离。然而,分离弹簧的稳定性较差,时常出现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分离后,第二压板与第三压板无法分离的现象。

【发明内容】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稳定性较高,便于操作的模具。
[0005]—种模具,包括上模及下模,还包括:连接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的连接部,
[0006]所述上模具有第一压板;
[0007]所述下模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压板、第三压板,所述第二压板抵持所述第一压板,并与所述第一压板层叠设置;
[0008]所述连接部包括主体部及可分离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上的拉勾,所述主体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压板内,所述拉勾设置于所述第一压板上,并与所述主体部相连接,用于当所述第一压板远离所述第三压板时带动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第三压板分离,并且当所述拉勾与所述主体部分离时,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二压板分离。
[0009]传统模具在开模时,通常先分离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即先分离上模与下模,之后通过分离弹簧,将第二压板与第三压板分离。相比传统模具,上述模具在开模时,通过连接部带动第二压板,使其先与第三压板分离,之后分离连接部的拉勾及主体部,进而令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分离,这样,令开模时不会因为分离弹簧老化或其他因素,影响第二压板与第三压板的分离,进而提高了模具的可靠性。此外,由于连接部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缩短开模时间。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所示模具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图1所示模具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1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1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16]如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模具10的结构示意图。
[0017]模具10包括:上模100及下模200、连接上模100与下模200的连接部300、限位部400以及分离弹簧500。
[0018]上模1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并抵接的上底座110、第一压板120,第一压板120用于抵持下模200,并与下模200层叠设置。
[0019]下模2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下底座210、第三压板220以及第二压板230,其中第三压板220与第二压板230可分离连接,第二压板230与第一压板120层叠设置并抵持。
[0020]连接部300包括主体部310及可分离设置于主体部310上的拉勾320。其中,主体部310设置于第二压板230内;拉勾320固定设置于第一压板120上,部分容置于主体部310内,并与主体部310相连接,用于当第一压板120远离第三压板220时带动第二压板230与第三压板220分离,当拉勾320与主体部310分离时,第一压板120与第二压板230分呙。
[0021 ] 分离弹簧500设置于下模200内,且部分容置于第二压板230内,部分容置于第三压板220内。其中,分离弹簧500的弹性方向与第二压板230及第三压板230的分离方向相同,用于辅助下模200与上模100分离。
[0022]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省略限位部400及/或分离弹簧500。
[0023]使用上述模具10时,先将第一压板120设置于上底座110上,拉勾320设置于第一压板120上,主体部310设置于第二压板230上,分离弹簧500部分容置于下模200的第三压板220上。接着令拉勾320与主体部310相连接,以令第一压板120与第二压板230相连接。之后令上模100带动下模200的第二压板230朝向第三压板220运动,以使第二压板230与第三压板220相抵接,并进行加工,此时,分离弹簧500另一部分容置于第二压板230内,且处于压缩状态。加工后,上底座110带动第一压板120远离第三压板220,进而令拉勾320带动第二压板230远离第三压板220,此时,分离弹簧500逐渐复位,并辅助分离第二压板230与第三压板220。第二压板230与第三压板220分离后,令拉勾320与主体部310分离,上底座110带动第一压板120继续朝远离第三压板220的方向移动,进而分离第一压板120与第二压板230。
[0024]传统模具在开模时,通常先分尚第一压板120与第二压板230,即先分尚上模100与下模200,之后通过分尚弹簧500,将第二压板230与第三压板220分尚。相比传统模具,上述模具10在开模时,通过连接部300带动第二压板230,使其先与第三压板220分离,之后分1?连接部300的拉勾320及主体部310,进而令第一压板120与第二压板230分禺,这样,令开模时不会因为分离弹簧500老化或其他因素,影响第二压板230与第三压板220的分离,进而提高了模具10的可靠性。此外,由于连接部300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缩短开模时间。
[0025]请一并参阅图2,其为图1所示模具10连接部300的结构示意图。
[0026]本实施例中,连接部300中的拉勾320与主体部310压力连接,当拉勾320与主体部310之间的分离力大于预设值时,拉勾320与主体部310分离。也可以理解为,当拉勾320带动第二压板230移动时,拉勾320与主体部310之间的分离力在预设值内,不会分离,当对拉勾320继续施加拉力,拉勾320承受的分离力大于预设值后,拉勾320与主体部310分离,继而令第一压板120与第二压板230分离。
[0027]具体的,拉勾320上设有凹部321,凹部321的内壁为平滑曲面,本实施例中,凹部321为两个,两个凹部321位于拉勾320相背的两侧,用于与主体部310卡接。
[0028]主体部310包括本体311、设置于本体311内的弹性件312、以及设置于弹性件312上的卡针313。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12为弹簧,并且弹性件312及卡针313均为两个,每个弹性件312上设置一卡针313。其中,两个弹性件312的弹性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并且弹性件312的弹性方向与拉勾320的分离方向垂直,即拉勾320与本体311分离时拉勾320相对本体311的运动方向,与弹性件312的弹性方向形成直角。两个卡针313分别位于拉勾320的两侧,即拉勾320位于两卡针313之间。卡针313沿弹性件312的弹性方向可移动,并且两个卡针313分别与与其对应的凹部321的内壁抵持,以夹持拉勾320,令拉勾320与主体部310卡接。进一步的,卡针313用于抵持拉勾320的端部为弧面,以使拉勾320与卡针313分离时更加顺畅。
[0029]使用过程中,当拉勾320卡接主体部310时,两个卡针313从相对的方向抵持拉勾320两个凹部321的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