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组合石墨模铸小方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75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卧式组合石墨模铸小方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模铸法将金属液直接铸成小方坯的装置。
本发明之前,世界上从钢水到坯的生产,类似于中国《钢铁评述》1976年第二期,由鞍钢钢铁研究所董建道编写的《由钢水到钢坯的第三途径-压力铸坯》中介绍的装置有如下问题1.用连铸机生产钢坯,虽然优点很多,但设备量大,占地面积多,基建时间长和费用多,因此新建小型钢铁厂上连铸机不易实现;老的钢铁厂上连铸机困难更多。另外,目前用连铸机生产小断面钢坯,在技术上尚待进一步研究,暂时不能进行工业性生产;2、用压力铸造机生产小钢坯,虽然比连铸机设备少,基建投资省,但对小型钢铁厂来说,设备也是复杂的,投资也是较高;另外,只能一模一坯逐模浇铸。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便易行的铸坯装置,能一次铸成多支小方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立式浇道的侧面设有多个内浇口,各与两合式的石墨模腔开口端连结,浇铸时金属液通过外浇口注入浇道,再由浇道侧面的内浇口自下而上充填石墨模腔,从而完成一次铸多支小方坯。
本实用新型利用金属液的重力充填铸型,所以装置的结构较之压力铸坯大大简化。又由于铸型由浇道、浇口及多套石墨模组合而成,因而一次可铸成多支小方坯。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附图1~3给出。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卧式组合石墨模铸小方坯装置的剖面图。
下面结合图1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装置的基本结构及工作情况。
该装置包括一个立式浇道(12),其一侧或两侧带有内浇口(17)石墨模(11)自下而上多层布置,可分卧式石墨模腔(18)的开口端对准内浇口(17),立式浇道(12)上面固定一块浇道盖板(15),盖板上面安放漏斗壳(16),壳内装上漏斗砖(13),内砌小水口砖(14),浇铸时金属液注入漏斗砖(13)内,再通过小水口砖(14)流入立式浇道(12),再经由内浇口(17)自下而上逐层充填石墨模腔(18)。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卧式组合石墨模铸小方坯装置的装配图。
下面结合图2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装置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情况。
该装置的底座(21)上面安放固定框架(22)和活动框架(23),框架可用钢构件焊接或铸铁构件组装而成,框架内立柱(28)及立柱间的横梁上面有孔,石墨模(11)的半型及立式浇道(12)的半型带有螺杆(27)插入孔内紧固,合型时用人力或气动或液压推动活动框架(23),轮子(24)在底座(21)上滚动,合型后用夹紧拉杆(25)带钩的一端钩住固定框架(22)的内立柱(28),在夹紧拉杆(25)带孔的一端插入斜楔(26)靠活动框架(23)的内立柱(28)上的横板(29)楔紧,在浇道盖板(15)上安放漏斗壳(16)及漏斗砖(13)后即可进行浇注。金属凝固后,打出斜楔(26),拉开活动框架(23),轮子(24)在底座(21)上滚动,活动框架(23)上半型即与固定框架(22)上的半型分开,金属坯落在夹紧拉杆(25)上,用起动装置将金属坯及浇道金属提起,抽出夹紧拉杆(25),取出铸件用火焰切割器将金属坯和浇道金属清理出来。石墨模、浇道和浇口等部件稍加维修即可再次浇铸。
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石墨模结构及在框架结构上的装配方式。
石墨模体(31)为矩形断面,宽度200~400毫米,厚度100~150毫米,长度一边装的为1~2米,两边装的为1~1.5米,在一个平面上用特制的V型铣刀铣出V型模腔(38),相当于50~90毫米方坯的一半,模腔(38)在长度方向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每个半型石墨模两边各开两个槽(36),其背面相应位置各钻4个孔(37),把带有两个孔及两个调节螺杆(35)的固定板(34)用紧固螺杆(32)和紧固螺帽(33)固定在石墨模上,石墨模往框架上装配时,将调节螺杆(35)插入框架立柱(28)上的孔内用两个调节螺帽(39)栓紧并调节使石墨模及立式浇道的分型面均在同一平面上,石墨模与石墨模之间的距离为20~25毫米。
立式浇道(12)若为永久型,采用棒状石墨模加工成型,并做成左右两半型,长度为1.4~2米,宽度140~200毫米,厚度为100~170毫米,浇道腔最好为V型,也可采用半园形或半椭园形。立式浇(12)的一边或两边有内浇口(17),每边2~14个,每个内浇口(17)尺寸为30~40×30~40毫米。立式浇道(12)若为半永久型,左右两半用耐火材料加工成型,也可采用一次性消耗的耐火材料整体浇道。
石墨模及石墨立式浇道的材料可用长度为1~2米,厚度为100~150毫米,宽度为200~400毫米的棒状石墨,表现密度≥1.7,抗压强度≥300Kg/mm2,也可用φ250~φ350毫米的废石墨电极棒,表现密度约为1.55,抗压强度约为180Kg/mm2。加工成V型模腔或V型浇道腔,最薄处壁厚为20~30毫米,φ角约为90°。
漏斗砖(13)的材质为耐火材料,半永久型为左右两半型合型而成,或为一次性消耗整体式。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制造一台成本费约为2~3万元,操作容易,技术经济效果好,可生产钢或有色金属小方坯,其优点如下1、利用了石墨铸型的优点,能得到纯洁,均匀和细晶粒的金属组织及光洁的表面;2、小型钢铁厂上该装置,投资省,占地面积小,可省掉锻造或开坯等设备;3、本装置可代替小连铸机,并且连铸机目前尚不能生产小断面钢坯,本实用新型可以生产,也可以提高金属收得率和节约能耗;4、各钢铁厂的铸余熔融金属,可以利用本实用新型铸成小方坯,变废品为成品,一个出钢量为7吨左右的炼钢炉每年可节约15万元。
权利要求
1.卧式组合石墨模铸装置,其特征为用一个立式浇道(12),其一侧或两侧带有内浇口(17),可分卧式石墨模腔(18)对准内浇口(17),分别固定在活动框架(23)和固定框架(22)上,用人力或气动或液压推动活动框架(23),使两半型合型,夹紧拉杆(25)和斜楔(26)把半型固定在一起,再在立式浇道(12)上端装上浇铸漏斗(13)和漏斗水口(14),即组成卧式组合石墨模铸小方坯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卧式组合石墨模铸小方坏装置,其特征为石墨模(11)长度一边装的为1~2米,两边装的为1~1.5米,厚度为100~150毫米,宽度200~400毫米;石墨模(11)与石墨模之间的距离为20~25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卧式组合石墨模铸小方坯装置,其特征为石墨浇道(12)的长度为1.4~2米,宽度为140~200毫米,厚度为100~170毫米;浇道的一边或两边带有内浇口(17),每边为2~14个,每个浇口的尺寸为30~40×30~40毫米2。
4.根据权利要求
1或2或3所述的卧式组合石墨模铸小方坯装置,其特征为石墨模(11)和石墨浇道(12)可用表观密度≥1.7,抗压强度≥300Kg/mm2的石墨棒,亦可采用表观密度约为1.55,抗压强度约180Kg/mm2,φ250~φ350毫米的废石墨电极棒加工而成,其最薄处壁度厚为20~30毫米,φ角约为90°。
5.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卧式组合石墨模铸小方坯装置,其特征为固定框架(22)和活动框架(23)可用钢构件焊接或铸铁构件组装而成。
专利摘要
卧式组合石墨模铸小方坯装置,用2~14个卧式可分石墨模,中间或一侧带有立式可分石墨浇道,共同镶在半边固定、半边可活动的钢结构架子上,若要浇铸时,将两半型合型锁紧,在立浇道上端装上浇铸水口,即可浇铸成50×50~90×90毫米
文档编号B22D7/00GK87206004SQ87206004
公开日1988年3月9日 申请日期1987年4月2日
发明者宋丕纲 申请人:武汉钢铁公司专利管理室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