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砂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5370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磨砂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磨砂装置,包括:壳体、驱动装置、传动装置、底板组件,底板组件包括底板和底板垫,底板的下表面与底板垫的上表面相对设置;底板组件还包括连接结构,用以底板垫固定连接至所述底板,连接结构包括固定部和连接件,固定部与连接件配接,固定部设置于底板和底板垫中的一个,与固定部配接的连接件设置于底板和底板垫中的另一个。该磨砂装置中的底板垫受到撞击,而发生开胶现象后,粉尘进入底板垫和底板之间后,由于连接件和固定部之间的相互作用,接底板和底板垫之间仍然固定连接,底板垫不会失效而造成脱落。
【专利说明】
磨砂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磨砂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备连接结构固定底板和底板垫的磨砂
目.0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墙面或地面的打磨,工件的抛光等工况环境中,磨砂装置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如砂光机或摆动机。此类磨砂装置具有位于机壳内用于提供驱动力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通过传动装置与工作底板相连接,在底板的底面贴附有砂纸等磨砂材料。工作时,驱动装置带动底板运动,贴附的砂纸就会相应运动,对工作面进行打磨,从而使之光滑平整。为了减缓磨砂装置对工作表面的冲击和增加砂纸和底板的寿命,通常会在底板和砂纸之间设有底板垫,底板垫是通过粘性物质粘合连接于底板上,并且底板垫要露出地板的边缘,防止角落、边角、台阶、工件等撞击底板,然后再将砂纸固定连接于底板垫上。
[0003]磨砂装置在打磨、抛光过程中,底板垫受到撞击,其边缘部分容易受到挤压而张口,打磨、抛光过程以及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粉尘进入底板和底板垫之间,造成粘性物质的粘性失效,并且失效面积会不断扩大,最终导致底板垫失效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底板垫不易失效的磨砂装置。
[0005]一种磨砂装置,包括:壳体;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传动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配接;底板组件,与所述传动装置配接,所述底板组件包括底板和底板垫,所述底板和所述底板垫均设置有上表面和下表面,并且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垫的上表面相对设置;所述底板组件还包括连接结构,用以所述底板垫固定连接至所述底板,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固定部和连接件,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连接件配接,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底板和所述底板垫中的一个,与所述固定部配接的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底板和所述底板垫中的另一个。
[0006]上述磨砂装置中的底板垫受到撞击,而发生开胶现象后,粉尘进入底板垫和底板之间后,由于连接件和固定部之间的相互作用,接底板和底板垫之间仍然固定连接,底板垫不会失效而造成脱落。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为燕尾槽,所述连接件为燕尾榫。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燕尾槽开设有两个开口,分别为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开设在所述底板或所述底板垫的侧边,所述第二开口开设在所述底板的下表面或所述底板垫的上表面。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底板或所述底板垫的水平方向上,所述燕尾槽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底板或所述底板垫中间位置的方向变大。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和底板垫的上表面的边缘。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和所述底板垫相应的位置开设有用以穿设紧固件的孔,所述孔的外围设置有所述连接结构。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为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开口开设在所述底板的下表面或所述底板垫的下表面,所述连接槽沿着所述底板或所述底板垫的垂直方向延伸。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槽包括连通的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的开口为所述连接槽的开口,并且所述第一连接槽在水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连接槽在水平面的正投影。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垫包括:骨架;连接结构层,设置在所述骨架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用以形成所述连接结构;缓冲层,设置在所述骨架的边缘,用以缓冲撞击。
【附图说明】
磨砂装置的制造方法附图
[0016]图1为砂光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一实施例中的底板垫的俯视图;
[0018]图3为图2中沿A-A的剖视图;
[0019]图4为另一实施例中的底板垫的俯视图;
[0020]图5为图4中沿B-B的剖视图。
[0021]其中,
[0022]100.砂光机110.壳体120.底板
[0023]130.底板垫131.骨架132.连接结构层
[0024]133.缓冲层140.垫片150.第一燕尾槽
[0025]151.第一开口 152.第二开口 161.第一连接槽
[0026]162.第二连接槽 170.第二燕尾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该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8]本实施方式揭示了一种磨砂装置,该磨砂装置可以用来对墙面或地面进行打磨,以及对工件进行抛光等作业。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磨砂装置可以为砂光机或打磨机,在此以砂光机为具体实施例对该磨砂装置进行说明。
[0029]请参考图1,砂光机100包括壳体110和底板组件,底板组件包括底板120和底板垫130,底板120和底板垫130都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底板120位于壳体110的下方,底板120的上表面与壳体110相对设置,底板120的下表面安装固定有底板垫130,底板120的下表面与底板垫130的上表面相对设置。壳体110内部具有驱动装置和传动装置(图未示),其中驱动装置可以为电力驱动的马达,也可以是气压驱动的气压转子。驱动装置通过传动装置与底板120连接,并将运动传递到底板12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板组件还包括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用以固定连接底板120和底板垫130,该连接结构包括可以相互配接并且成对形成的固定部和连接件,该连接件与固定部配接之后,两者相互固定,起到固定连接的作用。固定部可以设置在底板120的下表面,而与固定部成对出现的连接件可以设置在底板垫130的上表面的对应位置;固定部还可以设置在底板垫130的上表面上,而与固定部成对出现的连接件可以相应的设置在底板120的下表面的对应位置。当然底板120的下表面上也可以同时形成固定部和连接件,而底板垫130的上表面上形成相适配的连接件和固定部。
[0030]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工况的不同,底板120可以设置为各种不同的形状和大小。使得该砂光机可以运用于I /2砂、I /3砂、I /4砂以及三角砂、圆砂等。
[0031]在本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2和图3,底板垫130可以包括骨架131、连接结构层132和缓冲层133。该骨架131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在骨架131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上形成连接结构层132,在该连接结构层132上设置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槽或连接榫,具有该连接结构的表面即为底板垫130的上表面。在骨架131的边侧以及外围设置缓冲层133,该缓冲层133可以用来缓冲撞击,从而防止工件、墙面、地面等免受砂光机的硬性撞击。该缓冲层133可以由发泡材料、柔性材料等来制备得到。
[0032]砂光机工作时,驱动装置通过传动装置带动底板组件做有规律的震荡运动,砂纸等磨砂材料粘贴或套接于底板组件的底部,随着底板组件做有规律的震荡运动,从而实现对工件的打磨或砂光。
[0033]该砂光机在工作时,底板垫受到工件、墙体、台阶等撞击,而发生开胶现象,粉尘进入底板垫和底板之间后,连接结构仍然能够固定连接底板和底板垫,底板垫不会失效而造成脱落。
[0034]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板120和底板垫130之间还可以设置垫片140,垫片设置于底板120和垫片130之间的中间位置,垫片140的大小要远小于底板垫130的大小。优选的,垫片140的形状为中心对称形,垫片140的对称中心与底板120的中心,以及底板垫130的中心位于同一纵轴线上。更进一步的,垫片140的形状为正方形、圆形。垫片140的存在可减小底板组件与工作台面或工件之间的摩擦面积,从而减缓砂光机在开机时的整机偏摆转动问题。
[0035]以下通过几个具体实施例来详细介绍连接结构的结构。
[0036]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在底板垫130的边缘设置若干个固定部,而在底板120的边缘相应位置也设置有若干个配接的连接件。这些固定部可以为一些设有开口的连接槽,在此,连接槽为第一燕尾槽150,该第一燕尾槽150开设有两个开口,分别为第一开口 151和第二开口 152,该第一开口 151开设在底板垫130的侧边,其开口的位置朝向底板垫130的外侧,而第二开口开设在底板垫130的上表面。并且该第一燕尾槽150在水平方向的宽度从第一开口 151朝向底板垫130的内部逐渐变大。而在底板120的相应位置也设置有形状与第一燕尾槽150形状相适配的第一燕尾榫(图未示),第一燕尾榫可以插入相应的第一燕尾槽150内,使得该底板120和底板垫130之间相互固定连接。当然,该第一燕尾槽150可以设置在底板120上,而底板垫130上设置相应的第一燕尾榫;底板垫130上也可以同时设置第一燕尾槽150和第一燕尾榫,而底板120上相应位置设置对应的第一燕尾榫和第一燕尾槽 150 0
[0037]当然,连接槽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形式的燕尾槽,如该燕尾槽的开口设置在底板120的下表面或底板垫130的上表面,该燕尾槽沿着底板120自下而上延伸或者沿着底板垫130自上而下延伸,并且其宽度逐渐变大,而设置在相应的底板垫130或底板120上的燕尾榫具有相适配的形状,燕尾榫插入燕尾槽内后,就可以将底板120和底板垫130固定连接。
[0038]请继续参考图2和图3,底板120和底板垫130上开设有相应的孔134,这些孔134用来穿设紧固件,利用紧固件将底板120和底板垫130连接。而在这些孔134的周围也可以设置相应的连接结构,在底板垫130上的孔134开设连接槽,该连接槽的开口设置在底板垫130的上表面,并且该连接槽沿着底板垫130的垂直方向延伸。该连接槽包括第一连接槽161和第二连接槽162,该第一连接槽161和第二连接槽162连通,并且该第一连接槽161的开口即为整个连接槽的开口,并且第一连接槽161在水平面的正投影覆盖第二连接槽162在水平面的正投影,使得整个连接槽的形状类T字形。而设置在底板120上的连接榫具有相适配的形状,该连接榫插入该连接槽内后,起到连接固定底板120和底板垫130的作用。
[0039]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结合图1来参考图4、图5,底板垫130上开设有连接槽,该连接槽为第二燕尾槽170,该第二燕尾槽170的开口开设在底板垫130的上表面,该第二燕尾槽170自上而下延伸到一定距离时,该第二燕尾槽170的宽度突然变大,形成的形状类似于“凸”字形;而在底板120的下表面设置有与该第二燕尾槽170相适配的第二燕尾榫,第二燕尾榫的形状类似于倒“T”字形,该第二燕尾榫插入相应的第二燕尾槽170内,就可以使得底板120和底板垫130固定连接。第二燕尾槽170的数量可以根据底板垫130的大小和形状等因素来设置。
[0040]当然,该第二燕尾槽170可以设置在底板120上,而底板垫130上设置相应的第二燕尾榫;底板垫130上也可以同时设置第二燕尾槽170和第二燕尾榫,而底板120上相应位置设置对应的第二燕尾榫和第二燕尾槽170。
[004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连接结构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形式的固定部和连接件,如卡勾结构、卡箍卡扣结构等等,在此不再赘述。
[0042]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4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磨砂装置,包括: 壳体; 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传动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配接; 底板组件,与所述传动装置配接,所述底板组件包括底板和底板垫,所述底板和所述底板垫均设置有上表面和下表面,并且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垫的上表面相对设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组件还包括连接结构,用以所述底板垫固定连接至所述底板,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固定部和连接件,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连接件配接,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底板和所述底板垫中的一个,与所述固定部配接的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底板和所述底板垫中的另一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燕尾槽,所述连接件为燕尾榫。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磨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燕尾槽开设有两个开口,分别为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磨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开设在所述底板或所述底板垫的侧边,所述第二开口开设在所述底板的下表面或所述底板垫的上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磨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或所述底板垫的水平方向上,所述燕尾槽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底板或所述底板垫中间位置的方向变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磨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和底板垫的上表面的边缘。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和所述底板垫相应的位置开设有用以穿设紧固件的孔,所述孔的外围设置有所述连接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磨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开口开设在所述底板的下表面或所述底板垫的下表面,所述连接槽沿着所述底板或所述底板垫的垂直方向延伸。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磨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包括连通的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的开口为所述连接槽的开口,并且所述第一连接槽在水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连接槽在水平面的正投影。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垫包括: 骨架; 连接结构层,设置在所述骨架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用以形成所述连接结构; 缓冲层,设置在所述骨架的边缘,用以缓冲撞击。
【文档编号】B24B7/18GK205703557SQ201620216355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1日
【发明人】孙开军, 韩苏梅, 余鸿东
【申请人】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