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处理炉内的导热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64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热处理炉内的导热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处理炉内的导热机构,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漩涡风机,所述漩涡风机的风轮连接有热风的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炉体内固定连接有上层工件摆放架和下层工件摆放架;所述上层工件摆放架的上方设有上导热机构,所述上导热机构包括上支架和上导热罩,上导热罩内成型有回字形的上导热通道,所述上导热通道一端与上出风口连通,上导热通道下方的上导热罩的侧壁上开设有三排上出风口,所述上出风口上设有上出风管,所述上出风管的外管口对着上层工件摆放架;所述下层工件摆放架的上方设有下导热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快速实现热处理炉内各点温度的均衡,提高升温效率,从而缩短升温阶段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
一种热处理炉内的导热机构
技术领域
: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炉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铝合金工件热处理炉内的导热机构。
【背景技术】
:
[0002]铸态下生产出的铝合金工件,由于其内部结晶组织不够均匀,且或多或少存在铸造内应力,因此其机械性能往往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需要通过热处理工艺,使其扩散均质,释放内能,提高强度和韧性,承载更大压力和冲击。其中,最常见的是对铝合金自行车架等进行热处理,热处理使用的主要设备是T6热处理炉。在热处理过程中,将处理部件置于炉内,进行固溶和时效处理,而固溶和时效处理额定温度下的保温时间不能缩短,为了减少工件在炉内时间以提高生产率,降低能耗,只能依靠缩短升温阶段的时间,这就需要在热处理炉内设置导热机构来实现热处理炉内各点的温度快速平衡,从而缩短升温阶段的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快速实现热处理炉内各点温度的均衡,提高升温效率,从而缩短升温阶段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的热处理炉内的导热机构。
[0004]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处理炉内的导热机构,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漩涡风机,所述漩涡风机的风轮设置在炉体的内侧壁上并连接有热风的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炉体内固定连接有上层工件摆放架和下层工件摆放架;
[0005]所述上层工件摆放架的上方设有上导热机构,所述上导热机构包括上支架和上导热罩,所述上支架可拆卸地安装在炉体的内壁上,所述上导热罩的上部插套在上支架上,上导热罩内成型有回字形的上导热通道,所述上导热通道未贯穿上导热罩的左右两端面,上导热通道与上支架不连通,上导热通道一端的相对的两个竖直通道分别与两个上导热管连通,所述两个上导热管与所述上出风口连通,上导热通道下方的上导热罩的侧壁上开设有三排上出风口,所述上出风口上设有上出风管,所述上出风管的外管口对着上层工件摆放架;
[0006]所述下层工件摆放架的上方设有下导热机构,所述下导热机构包括下支架和下导热罩,所述下支架可拆卸地安装在炉体的内壁上,所述下导热罩的上部插套在下支架上,下导热罩内成型有回字形的下导热通道,所述下导热通道未贯穿下导热罩的左右两端面,下导热通道与下支架不连通,下导热通道一端的相对的两个竖直通道分别与两个下导热管连通,所述两个下导热管与所述下出风口连通,下导热通道下方的下导热罩的侧壁下开设有三排下出风口,所述下出风口上设有下出风管,所述下出风管的外管口对着下层工件摆放架。
[0007]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导热机构在使用时,漩涡风机工作并从热处理炉内吸风,其风轮向炉体内导热风,热风通过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并经过上导热管和下导热管进入上导热机构的上导热罩和下导热机构的下导热罩中。上出风口的热风通过两个上导热管分别进入上导热罩的两个相对的竖直通道中,两个竖直通道的热风流向上导热通道的上下两个相对的水平通道中,流入下水平通道的热风经过三排出风口上的出风管吹向上层工件摆放架上的工件。下导热罩的导热原理和上导流罩的原理相同,从两个下导热管进入下导热罩的热风从下导热罩的下侧壁上的下出风管中导出并吹向下层工件摆放架上的工件。上导热罩中的热风被导向上层工件摆放架的工件上,下导热罩的热风被导向下层工件摆放架的工件上,从而实现热处理炉内的气流,实现热处理炉内温度均衡,缩短升温阶段的时间。此外,上导热罩插套在上支架上,上支架可从炉体上拆卸下来,下导热罩插套在下支架上,下支架可从炉体上拆卸下来,这样方便进行清理,避免上导热罩上的上出风管或下导热罩上的下出风管堵塞。
[0008]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导热机构能快速实现热处理炉内各点的温度的均衡,提高升温效率,从而缩短升温阶段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其上导热罩和下导热罩方便从热处理炉内取出,从而方便进行清理,避免上出风管或下出风管堵塞。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所述上支架的一端插接在炉体的内壁上、另一端成型有一上卡勾件,炉体的内侧壁上成型一 L形的上连接槽,所述上连接槽的一侧内壁上固定有若干上压簧、另一侧内壁上成型有一上卡槽,所述上卡勾件卡置在所述上卡槽内并可在上卡槽内沿上支架的纵向移动,所述上支架的一端侧壁上成型有一上插接槽,所述上压簧的一端插接在所述上插接槽内并可沿上插接槽的纵向移动。按上述方案,当需要将上导热罩从上支架上拆卸下来进行清洗时,使上导热罩和上支架一起往压簧的放向移动,使上压簧进一步压缩,由此,上支架上的上卡勾件在上卡槽内移动并解除卡置状态,之后,将上卡勾件从上卡槽内移出并使上支架上的插接槽从上压簧上移开,至此,上支架从炉体上拆卸下来,再将上导热罩从上支架上抽拔出来即可进行清洗。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所述上导热罩的上部开设有一上插接孔,所述上插接孔被上导热通道包围且不与上导热通道连通,上支架插接在上插接孔内;所述下导热罩的上部开设有一下插接孔,所述下插接孔被下导热通道包围且不与下导热通道连通,下支架插接在下插接孔内。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所述上导热通道上方的上导热罩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上散热通孔;所述下导热通道上方的下导热罩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下散热通孔。按上述方案,上导热罩内的一部分热风和下导热罩内的一部分热风可通过上散热通孔和下散热通孔进入热处理炉体内,这样更有利于热处理炉内的热风流动和循环。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所述两个上导热管穿过上导热罩的侧壁并贯穿上导热罩的一侧内部与上导热通道连通;所述两个下导热管穿过下导热罩的侧壁并贯穿下导热罩的一侧内部与下导热通道连通。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所述漩涡风机的风轮外套设有罩壳,所述热风的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分别成型在所述罩壳的上端和下端,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分别位于漩涡风机的上下两侧。
[0014]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
一种热处理炉内的导热机构的制作方法附图:
[0015]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
[0018]图3为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0019]图4为图1的另一局部剖视图;
[0020]图5为图4的B-B线的剖视图;
[0021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3]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热处理炉内的导热机构,包括炉体10,所述炉体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漩涡风机20,所述漩涡风机的风轮21设置在炉体10的内侧壁上并连接有热风的上出风口 22和下出风口 23,炉体10内固定连接有上层工件摆放架30和下层工件摆放架40;
[0024]参见图1至图3,所述上层工件摆放架30的上方设有上导热机构50,所述上导热机构包括上支架51和上导热罩52,所述上支架51可拆卸地安装在炉体10的内壁上,所述上导热罩52的上部插套在上支架51上,上导热罩52内成型有回字形的上导热通道53,所述上导热通道未贯穿上导热罩52的左右两端面,上导热通道53与上支架51不连通,上导热通道52一端的相对的两个竖直通道分别与两个上导热管54连通,所述两个上导热管与所述上出风口 22连通,上导热通道53下方的上导热罩52的侧壁上开设有三排上出风口 55,所述上出风口上设有上出风管56,所述上出风管的外管口对着上层工件摆放架30;
[0025]参见图1、图4、图5,所述下层工件摆放架40的上方设有下导热机构60,所述下导热机构包括下支架61和下导热罩62,所述下支架61可拆卸地安装在炉体10的内壁上,所述下导热罩62的上部插套在下支架61上,下导热罩62内成型有回字形的下导热通道63,所述下导热通道未贯穿下导热罩62的左右两端面,下导热通道63与下支架61不连通,下导热通道63—端的相对的两个竖直通道分别与两个下导热管64连通,所述两个下导热管与所述下出风口 23连通,下导热通道63下方的下导热罩62的侧壁下开设有三排下出风口 65,所述下出风口上设有下出风管66,所述下出风管的外管口对着下层工件摆放架40。
[0026]参见图2、图6,所述上支架51的一端插接在炉体10的内壁上、另一端成型有一上卡勾件57,炉体10的内侧壁上成型一 L形的上连接槽11,所述上连接槽的一侧内壁上固定有若干上压簧12、另一侧内壁上成型有一上卡槽13,所述上卡勾件57卡置在所述上卡槽13内并可在上卡槽13内沿上支架51的纵向移动,所述上支架51的一端侧壁上成型有一上插接槽511,所述上压簧12的一端插接在所述上插接槽511内并可沿上插接槽的纵向移动。
[0027]参见图2、图4,所述上导热罩52的上部开设有一上插接孔521,所述上插接孔被上导热通道53包围且不与上导热通道53连通,上支架51插接在上插接孔521内;所述下导热罩62的上部开设有一下插接孔621,所述下插接孔被下导热通道63包围且不与下导热通道连通,下支架61插接在下插接孔621内。
[0028]参见图2、图4,所述上导热通道53上方的上导热罩52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上散热通孔522;所述下导热通道63上方的下导热罩62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下散热通孔622。
[0029]参见图1,所述漩涡风机20的风轮21外套设有罩壳70,所述热风的上出风口22和下出风口 23分别成型在所述罩壳70的上端和下端,上出风口 22和下出风口 23分别位于漩涡风机20的上下两侧。
[003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两个上导热管54穿过上导热罩52的侧壁并贯穿上导热罩52的一侧内部与上导热通道53连通;所述两个下导热管64穿过下导热罩62的侧壁并贯穿下导热罩62的一侧内部与下导热通道63连通。
[0031]本实用新型的导热机构在使用时,漩涡风机20工作并从热处理炉内吸风,其风轮21向炉体10内导热风,热风通过上出风口 22和下出风口 23并经过上导热管54和下导热管64进入上导热机构50的上导热罩52和下导热机构60的下导热罩62中。
[0032]上出风口 22的热风通过两个上导热管54分别进入上导热罩52的两个相对的竖直通道中,两个竖直通道的热风流向上导热通道53的上下两个相对的水平通道中,流入下水平通道的热风经过三排出风口 55上的出风管56吹向上层工件摆放架30上的工件。
[0033]下导热罩62的导热原理和上导流罩52的原理相同,从两个下导热管64进入下导热罩62的热风从下导热罩62的下侧壁上的下出风管66中导出并吹向下层工件摆放架40上的工件。上导热罩52中的热风被导向上层工件摆放架20的工件上,下导热罩62的热风被导向下层工件摆放架40的工件上,从而实现热处理炉内的气流,实现热处理炉内温度均衡,缩短升温阶段的时间。
[0034]此外,上导热罩52插套在上支架51上,上支架51可从炉体10上拆卸下来,下导热罩62插套在下支架61上,下支架61可从炉体10上拆卸下来,这样方便进行清理,避免上导热罩52上的上出风管56或下导热罩62上的下出风管66堵塞。
[003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导热机构能快速实现热处理炉内各点的温度的均衡,提高升温效率,从而缩短升温阶段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其上导热罩和下导热罩方便从热处理炉内取出,从而方便进行清理,避免上出风管或下出风管堵塞。
[0036]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热处理炉内的导热机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热处理炉内的导热机构,包括炉体(10),所述炉体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漩涡风机(20),所述漩涡风机的风轮(21)设置在炉体(10)的内侧壁上并连接有热风的上出风口(22)和下出风口(23),炉体(10)内固定连接有上层工件摆放架(30)和下层工件摆放架(40);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层工件摆放架(30)的上方设有上导热机构(50),所述上导热机构包括上支架(51)和上导热罩(52),所述上支架(51)可拆卸地安装在炉体(10)的内壁上,所述上导热罩(52)的上部插套在上支架(51)上,上导热罩(52)内成型有回字形的上导热通道(53),所述上导热通道未贯穿上导热罩(52)的左右两端面,上导热通道(53)与上支架(51)不连通,上导热通道(53)—端的相对的两个竖直通道分别与两个上导热管(54)连通,所述两个上导热管与所述上出风口(22)连通,上导热通道(53)下方的上导热罩(52)的侧壁上开设有三排上出风口(55),所述上出风口上设有上出风管(56),所述上出风管的外管口对着上层工件摆放架(30); 所述下层工件摆放架(40)的上方设有下导热机构(60),所述下导热机构包括下支架(61)和下导热罩(62),所述下支架(61)可拆卸地安装在炉体(10)的内壁上,所述下导热罩(62)的上部插套在下支架(61)上,下导热罩(62)内成型有回字形的下导热通道(63),所述下导热通道未贯穿下导热罩(62)的左右两端面,下导热通道(63)与下支架(61)不连通,下导热通道(63)—端的相对的两个竖直通道分别与两个下导热管(64)连通,所述两个下导热管与所述下出风口(23)连通,下导热通道(63)下方的下导热罩(62)的侧壁下开设有三排下出风口(65),所述下出风口上设有下出风管(66),所述下出风管的外管口对着下层工件摆放架(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处理炉内的导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51)的一端插接在炉体(10)的内壁上、另一端成型有一上卡勾件(57),炉体(10)的内侧壁上成型一 L形的上连接槽(11),所述上连接槽的一侧内壁上固定有若干上压簧(12)、另一侧内壁上成型有一上卡槽(13),所述上卡勾件(57)卡置在所述上卡槽(13)内并可在上卡槽(13)内沿上支架(51)的纵向移动,所述上支架(51)的一端侧壁上成型有一上插接槽(511),所述上压簧(12)的一端插接在所述上插接槽(511)内并可沿上插接槽(511)的纵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处理炉内的导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热罩(52)的上部开设有一上插接孔(521),所述上插接孔被上导热通道(53)包围且不与上导热通道连通,上支架(51)插接在上插接孔(521)内;所述下导热罩(62)的上部开设有一下插接孔(621),所述下插接孔被下导热通道(63)包围且不与下导热通道连通,下支架(61)插接在下插接孔(621)内。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热处理炉内的导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热通道(53)上方的上导热罩(52)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上散热通孔(522);所述下导热通道(63)上方的下导热罩(62)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下散热通孔(622)。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热处理炉内的导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上导热管(54)穿过上导热罩(52)的侧壁并贯穿上导热罩(52)的一侧内部与上导热通道(53)连通;所述两个下导热管(64)穿过下导热罩(62)的侧壁并贯穿下导热罩的一侧内部与下导热通道(63)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处理炉内的导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漩涡风机(20)的风轮(21)外套设有罩壳(70),所述热风的上出风口(22)和下出风口(23)分别成型在所述罩壳(70)的上端和下端,上出风口(22)和下出风口(23)分别位于漩涡风机(20)的上下两侧。
【文档编号】C21D9/00GK205710830SQ201620216231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1日
【发明人】潘利妹
【申请人】浙江乔兴建设集团湖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