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冲渣冷凝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2223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冲渣冷凝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炼铁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炉炉渣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高炉炼铁生产中,高炉炉渣处理工艺有了很大发展,高炉炉渣处理工艺已有数种,但大多工艺目前存在着故障率较高、维护工作量较大、工作率较低等缺点,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炉的正常生产。而最传统的水冲渣渣处理方式以其简单的工艺、便捷的操作及轻松的维护,仍受到各高炉生产工作者欢迎的。国内的过滤法高炉炉渣处理装置主要由红渣沟(或称熔渣沟)、粒化箱、冲渣沟、渣池(沉淀池或底滤池)、水泵、粒化循环水管、抓斗吊车组成,红渣沟内盛熔渣,红渣沟的输出端位于冲渣沟的输入端上方,红渣沟的输出端与冲渣沟的输入端之间设有粒化箱,粒化箱上设有喷水孔,当红渣沟的熔渣落入冲渣沟时,粒化箱内的高压水经喷水孔喷出,将熔渣用高压水冲碎水淬成水渣,渣水混合物经过有一定坡度的冲渣沟,利用水力与重力流入沉淀池或底滤池,渣水在沉淀池或底滤池利用渣水比重的不同的原理渣自然沉淀,实现渣水分离;沉淀池或底滤池内设过滤层,将渣池中的水经过滤层通过池底的粒化循环水管回收(粒化循环水管与粒化箱相连通,粒化循环水管上设有水泵),渣则留在过滤池中,从而实现渣水分离。过滤的水回收再利用,水渣则用抓斗吊车抓走用汽车或火车运走。
这种传统的冲渣工艺中熔渣在水淬过程中产生大量含硫化物蒸汽,污染环境,腐蚀高炉钢结构并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境保护效果好的水冲渣冷凝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水冲渣冷凝塔,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冲渣池3、冷凝塔体6、第一喷水装置、第二喷水装置、第三喷水装置、冷凝水收集装置15、蒸汽收集罩17,冷凝塔体6内为空腔,冷凝塔体6的顶部设有过压保护安全阀14,冷凝塔体6的下部设有冲渣池3,蒸汽收集罩17的上端与冷凝塔体6固定连接,蒸汽收集罩17的下端与冲渣池3,冷凝塔体6内从下至上依次设有冷凝水收集装置15、第一喷水装置、第二喷水装置、第三喷水装置,第三喷水装置位于冷凝塔体6内塔顶;熔渣沟18的输出端位于冲渣池3的输入端上方,粒化箱2位于冲渣池3的输入端上方并位于熔渣沟18的输出端下方,冲渣池3的输出端与冲渣沟5相连。
所述的第一喷水装置包括第一供水支管19、第一喷水管10、第一喷头9,第一供水支管19为2根,并排与供水总管7相连通,每一第一供水支管19上纵向连通上、中、下3根第一喷水管10,每一第一喷水管10穿过冷凝塔体6,并位于冷凝塔体6的空腔内,第一喷水管10上设有第一喷头9;上根第一喷水管10的第一喷头9向下,下根第一喷水管10的第一喷头9向上,中根第一喷水管10的下部第一喷头9向下,中根第一喷水管10的上部第一喷头9向上。
所述的第二喷水装置包括第二供水支管8、第二喷头11、第二喷水管12,第二供水支管8为2根,穿过冷凝塔体6分别与供水总管7相连通,每一第二供水支管8纵向连通上、下2根第二喷水管12,第二喷水管12与第一喷水管10成垂直方向布置,每一第二喷水管12上设有第二喷头11,上根第二喷水管12上的第二喷头11向下,下根第二喷水管12上的第二喷头11向上。
所述的第三喷水装置主要由第三喷水管、第三喷头13组成,第三喷水管一端与第一供水支管19连通,另一端穿过冷凝塔体6并位于冷凝塔体6内塔顶,且设置第三喷头13。
所述的冲渣池3内的输出端部设有水渣挡板4。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熔渣沟18的输出端位于冲渣池3的输入端上方,粒化箱2位于冲渣池3的输入端上方并位于熔渣沟18的输出端下方,冲渣池3的输出端与冲渣沟5相连;封闭冲渣点(设置蒸汽收集罩17),水冲渣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蒸汽气流向上,穿过冷凝水收集装置15,与喷水装置产生的水雾相遇,受冷凝结成水,与冷凝喷水一起落至冷凝水收集装置15中被收集,经冷却塔冷却后循环使用。对冲渣过程中产生的有害蒸汽进行回收,从而减少含硫化物蒸汽对大气的污染,能满足较高的环保要求,杜绝对大气的污染,从而带来较好的社会效益,具有环境保护效果好的特点。
对传统水冲渣渣处理系统中冲渣沟前段的沟宽度进行加宽,改进为冲渣池3,这样增加了被粒化的渣与冲渣水在粒化过程结束后在冲渣池中段停留的时间,使渣与冲渣水充分进行热交换,使蒸汽集中在冲渣池段产生,避免了在后段冲渣沟中由于渣水温度过高而产生大量蒸汽,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冲渣池3上部设置蒸汽收集罩17,设置蒸汽收集罩17的作用是防止含硫化物蒸汽外泄。
设置第一喷水装置、第二喷水装置,根据渣流量的大小,如渣流量大,则产生的蒸汽量必然多,通过设置第一喷水装置、第二喷水装置,可以加大冷凝强度,从而使蒸汽得到充分回收。
冷凝塔体6内塔顶设置第三喷头13,其出水可形成一水帐,可以阻止蒸汽外逸。
水渣挡板4的作用为保证冲渣池内有一定高度的水位,保证粒化后水渣完全浸入水中,充分与水进行热交换;其下部与冲渣池底板间留有一长800mm~1000mm,高100mm孔,在水冲渣操作结束后,冲渣池内存留的水渣可经此孔排空。
冷凝塔顶部设置一台DN2500过压保护安全阀14,阀上设配重,利用杠杆原理,通过调节配重位置来设定冷凝塔安全压力。在高炉生产出现紧急状况,致使冷凝塔内压力超过设定安全压力时,过压保护安全阀可自动打开,保护冷凝塔不被损坏。
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便捷、维护轻松、工作效率高、投资低等优点,适用于新建高炉及改造高炉的渣处理系统,尤对现有水冲渣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更具有投资省、效益明显等优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沿B-B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图4是图1沿C-C线的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凝水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凝水收集装置的剖视图图中1-粒化水管,2-粒化箱,3-冲渣池,4-水渣挡板,5-冲渣沟,6-冷凝塔体,7-供水总管,8-第二供水支管,9-第一喷头,10-第一喷水管,11-第二喷头,12-第二喷水管,13-第三喷头,14-过压保护安全阀,15-冷凝水收集装置,16-冷凝水回收管,17-蒸汽收集罩,18-熔渣沟,19-第一供水支管,20-第一检修平台,21-第二检修平台,22-陶瓷衬板,23-第一接水盘,24-第二接水盘,25-第三接水盘,26-连接杆,27-第一蒸汽通道,28-第一接水盘底,29-第二接水盘底,30-第三接水盘底,31-第二蒸汽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水冲渣冷凝塔,它包括冲渣池3、冷凝塔体6、第一喷水装置、第二喷水装置、第三喷水装置、冷凝水收集装置15、蒸汽收集罩17,冷凝塔体6内为空腔,冷凝塔体6的顶部设有过压保护安全阀14,冷凝塔体6的下部设有冲渣池3,蒸汽收集罩17的上端与冷凝塔体6固定连接,蒸汽收集罩17的下端与冲渣池3,冷凝塔体6内从下至上依次设有冷凝水收集装置15、第一喷水装置、第二喷水装置、第三喷水装置,第三喷水装置位于冷凝塔体6内塔顶;熔渣沟18的输出端位于冲渣池3的输入端上方,粒化箱2位于冲渣池3的输入端上方并位于熔渣沟18的输出端下方,粒化箱2上设有喷水孔,粒化箱2与粒化水管1相连通,冲渣池3的输出端与冲渣沟5相连。第一喷水装置处设有第一检修平台20,第二喷水装置处设有第二检修平台21。设置蒸汽收集罩17的作用是防止含硫化物蒸汽外泄。
所述的第一喷水装置包括第一供水支管19、第一喷水管10、第一喷头9,第一供水支管19为2根,并排与供水总管7相连通,每一第一供水支管19上纵向连通上、中、下3根第一喷水管10,每一第一喷水管10穿过冷凝塔体6,并位于冷凝塔体6的空腔内,第一喷水管10上设有第一喷头9;上根第一喷水管10的第一喷头9向下,下根第一喷水管10的第一喷头9向上,中根第一喷水管10的下部第一喷头9向下,中根第一喷水管10的上部第一喷头9向上。喷头相对出水,水柱在中间相碰,形成水雾。
所述的第二喷水装置包括第二供水支管8、第二喷头11、第二喷水管12,第二供水支管8为2根,穿过冷凝塔体6分别与供水总管7相连通,每一第二供水支管8纵向连通上、下2根第二喷水管12,第二喷水管12与第一喷水管10成垂直方向布置,每一第二喷水管12上设有第二喷头11,上根第二喷水管12上的第二喷头11向下,下根第二喷水管12上的第二喷头11向上。
所述的第三喷水装置主要由第三喷水管、第三喷头13组成,第三喷水管一端与第一供水支管19连通,另一端穿过冷凝塔体6并位于冷凝塔体6内塔顶,且设置第三喷头13。冷凝塔体6内塔顶设置第三喷头13,其出水可形成一水帐,可以阻止蒸汽外逸。
所述的冲渣池3内的输出端部设有水渣挡板4,水渣挡板4成倾斜状,向冲渣池3内的输出端倾斜,其下部与冲渣池底板间留有一长800mm~1000mm,高100mm孔,在水冲渣操作结束后,冲渣池内存留的水渣可经此孔排空。冲渣池3的内空尺寸(长×宽×高)为20m×2.5m×2m;其底板及侧壁安装50~l00mm耐磨陶瓷衬板22。
如图5、图6所示,冷凝水收集装置15包括冷凝水回收管16、第一接水盘23、第二接水盘24、第三接水盘25、连接杆26,第一接水盘23成V形,第一接水盘23的第一接水盘底28设有出水口并与冷凝水回收管16相连通,第二接水盘24成 形,第二接水盘24的中部为孔,第一接水盘23的底部位于第二接水盘24的中部,第二接水盘24的中部孔与第一接水盘23的底部之间形成第一蒸汽通道27,第二接水盘24的第二接水盘底29设有出水口并与冷凝水回收管16相连通,第一接水盘23与第二接水盘24的上部由连接杆26固定连接;第三接水盘25成 形,第三接水盘25的中部为孔,第二接水盘24的底部位于第三接水盘25的中部,第三接水盘25的中部孔与第二接水盘24的底部之间形成第二蒸汽通道31,第三接水盘底30设有出水口并与冷凝水回收管16相连通。冷凝水收集装置15的作用是收集冷凝水并让蒸汽通过。
权利要求1.水冲渣冷凝塔,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冲渣池(3)、冷凝塔体(6)、第一喷水装置、第二喷水装置、第三喷水装置、冷凝水收集装置(15)、蒸汽收集罩(17),冷凝塔体(6)内为空腔,冷凝塔体(6)的顶部设有过压保护安全阀(14),冷凝塔体(6)的下部设有冲渣池(3),蒸汽收集罩(17)的上端与冷凝塔体(6)固定连接,蒸汽收集罩(17)的下端与冲渣池(3),冷凝塔体(6)内从下至上依次设有冷凝水收集装置(15)、第一喷水装置、第二喷水装置、第三喷水装置,第三喷水装置位于冷凝塔体(6)内塔顶;熔渣沟(18)的输出端位于冲渣池(3)的输入端上方,粒化箱(2)位于冲渣池(3)的输入端上方并位于熔渣沟(18)的输出端下方,冲渣池(3)的输出端与冲渣沟(5)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冲渣冷凝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喷水装置包括第一供水支管(19)、第一喷水管(10)、第一喷头(9),第一供水支管(19)为2根,并排与供水总管(7)相连通,每一第一供水支管(19)上纵向连通上、中、下3根第一喷水管(10),每一第一喷水管(10)穿过冷凝塔体(6),并位于冷凝塔体(6)的空腔内,第一喷水管(10)上设有第一喷头(9);上根第一喷水管(10)的第一喷头(9)向下,下根第一喷水管(10)的第一喷头(9)向上,中根第一喷水管(10)的下部第一喷头(9)向下,中根第一喷水管(10)的上部第一喷头(9)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冲渣冷凝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喷水装置包括第二供水支管(8)、第二喷头(11)、第二喷水管(12),第二供水支管(8)为2根,穿过冷凝塔体(6)分别与供水总管(7)相连通,每一第二供水支管(8)纵向连通上、下2根第二喷水管(12),第二喷水管(12)与第一喷水管(10)成垂直方向布置,每一第二喷水管(12)上设有第二喷头(11),上根第二喷水管(12)上的第二喷头(11)向下,下根第二喷水管(12)上的第二喷头(11)向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冲渣冷凝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喷水装置主要由第三喷水管、第三喷头(13)组成,第三喷水管一端与第一供水支管(19)连通,另一端穿过冷凝塔体(6)并位于冷凝塔体(6)内塔顶,且设置第三喷头(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冲渣冷凝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冲渣池(3)内的输出端部设有水渣挡板(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炉炉渣处理装置。水冲渣冷凝塔,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冲渣池(3)、冷凝塔体(6)、第一喷水装置、第二喷水装置、第三喷水装置、冷凝水收集装置(15)、蒸汽收集罩(17),冷凝塔体(6)的下部设有冲渣池(3),蒸汽收集罩(17)的上端与冷凝塔体(6)固定连接,蒸汽收集罩(17)的下端与冲渣池(3),冷凝塔体(6)内从下至上依次设有冷凝水收集装置(15)、第一喷水装置、第二喷水装置、第三喷水装置,第三喷水装置位于冷凝塔体(6)内塔顶;熔渣沟(18)的输出端位于冲渣池(3)的输入端上方,粒化箱(2)位于冲渣池(3)的输入端上方并位于熔渣沟(18)的输出端下方,冲渣池(3)的输出端与冲渣沟(5)相连。它具有环境保护效果好的特点。
文档编号C21B3/00GK2830411SQ20052009851
公开日2006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31日
发明者闫朝付, 刘谭璟, 郭俊, 翟兴华, 崔伟 申请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