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型轮法渣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2216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环保型轮法渣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炼铁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炉炉渣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轮法高炉炉渣处理装置主要由红渣沟、粒化轮、挡渣板、粒化喷水管、脱水转鼓、受料斗、封闭罩、烟囱、集水池、水泵、粒化循环水管、运渣皮带机等组成,红渣沟内盛熔渣,红渣沟的输出端位于粒化轮的上方,脱水转鼓内腔中部设有挡渣板,粒化喷水管位于粒化轮的上下方的封闭罩上,受料斗进料端位于脱水转鼓的内腔上部,受料斗出料端位于脱水转鼓外,运渣皮带机位于受料斗出料端下方,粒化轮、挡渣板、粒化喷水管、脱水转鼓位于封闭罩内,封闭罩的上端开口并与烟囱相连,脱水转鼓14的筛斗上设有筛网,脱水转鼓的下方设有集水水管,集水水管与集水池相连通,集水池由粒化循环水管与粒化喷水管相连,粒化循环水管上设有水泵。熔渣从红渣沟的输出端进入粒化轮,被高速旋转的粒化轮机械破碎,并沿切线方向抛出,抛至挡渣板进行二次破碎、冷却;同时受粒化喷水管内高压水射流冷却和水淬作用形成水渣。渣水混合物同时落入脱水器(脱水转鼓)的筛斗中,筛斗上设筛网,成品粒化渣则留在筛斗中。随着脱水器的旋转,筛斗中的水渣徐徐上升,达到顶部时翻落下来进入受料斗,通过受料斗的出料端口落到运渣皮带机上,水渣通过运渣皮带机送至水渣堆场或渣仓。过滤的水则透过筛网由集水水管流入集水池,然后用循环水泵打到粒化喷水管。水中小渣粒,沉淀于集水池下部,用气泵吸到脱水器筛斗上部,进行二次脱水,进一步净化循环水。在粒化与脱水设备上方设置封闭罩,将粒化和脱水过程中产生的蒸汽集中到烟囱高空排放。主要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主要结构如图3、图4所示。
这种传统的冲渣工艺中熔渣在水淬过程中产生大量含硫化物蒸汽,污染环境,腐蚀高炉钢结构并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境保护效果好的环保型轮法渣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环保型轮法渣处理装置,它包括红渣沟1、粒化轮9、挡渣板10、粒化喷水管24、脱水转鼓14、受料斗13、封闭罩12、集水池28、第三水泵16、粒化循环水管15、运渣皮带机39,红渣沟1的输出端位于粒化轮9的上方,脱水转鼓14的内腔中部设有挡渣板10,粒化喷水管24位于粒化轮9的上下方的封闭罩12上,受料斗13的进料端位于脱水转鼓14的内腔上部,受料斗13出料端位于脱水转鼓14外,运渣皮带机39位于受料斗13的出料端下方,粒化轮9、挡渣板10、粒化喷水管24、脱水转鼓14位于封闭罩12内,封闭罩12的上端开口,脱水转鼓14的筛斗上设有筛网,脱水转鼓14的下方设有集水水管29,集水水管29与集水池28,集水池28的底部出水口由粒化循环水管15与粒化喷水管24相连通,粒化循环水管15上设有第三水泵16;其特征在于封闭罩12的上端开口处设有蒸汽冷凝装置,封闭罩12的上端部与蒸汽冷凝装置的冷凝塔11的底部相连接。
所述的蒸汽冷凝装置包括冷水管2、回收水管3、缓冲罐4、第一水泵5、第二水泵6、冷却塔7、冷凝塔11、封闭罩12,冷凝塔11的接水装置23的集水管19与回收水管3的输入端相连,回收水管3的输出端与冷却塔7的输入端相连,回收水管3上依次设有缓冲罐4、第一水泵5;冷却塔7的输出端与冷水管2的输入端相连,冷水管2的输出端与供水集管21相连,冷水管2上设有第二水泵6;冷凝塔11包括供水集管21、接水装置23、冷凝塔体25、冷凝喷嘴26、放散阀20,冷凝塔体25的顶部设有放散阀20,供水集管21位于冷凝塔体25内的上部并与冷凝塔体25固定连接,供水集管21上设有冷凝喷嘴26,接水装置23位于冷凝塔体25内的中部并与冷凝塔体25固定连接。
接水装置23包括集水管19、第一接水盘30、第二接水盘31、第三接水盘32、连接杆33,第一接水盘30成V形,第一接水盘30的第一接水盘底35设有出水口并与集水管19相连通,第二接水盘31成 形,第二接水盘31的中部为孔,第一接水盘30的底部位于第二接水盘31的中部,第二接水盘31的中部孔与第一接水盘30的底部之间形成蒸汽通道34,第二接水盘31的第二接水盘底36设有出水口并与集水管19相连通,第一接水盘30与第二接水盘31的上部由连接杆33固定连接;第三接水盘32成 形,第三接水盘32的中部为孔,第二接水盘31的底部位于第三接水盘32的中部,第三接水盘32的中部孔与第二接水盘31的底部之间形成蒸汽通道38,第三接水盘底37设有出水口并与集水管19相连通。
所述的粒化循环水管15上依次设有粒化冷却塔17、第四水泵18,粒化冷却塔17位于第四水泵18与第三水泵16之间。
所述的冷凝塔体25内上部的供水集管21纵向(上、中、下)三根一组,并排2组;每组的上根供水集管的冷凝喷嘴向下,中根供水集管的上部冷凝喷嘴向上,中根供水集管的下部冷凝喷嘴向下,下根供水集管的上部冷凝喷嘴向上,每组高压喷嘴相对出水,水柱在中间相碰,形成水雾。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封闭罩12的上端开口处设有蒸汽冷凝装置,封闭罩12的上端部与蒸汽冷凝装置的冷凝塔11的底部相连接,封闭冲渣点(由封闭罩12实现),水冲渣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蒸汽气流向上,穿过中部的接水装置,到中上部与冷凝喷嘴产生的水雾相遇,受冷凝结成水,与冷凝喷水一起落至接收盘中被收集,经冷却塔冷却后循环使用。对冲渣过程中产生的有害蒸汽进行回收,从而减少含硫化物蒸汽对大气的污染,能满足较高的环保要求,杜绝对大气的污染,从而带来较好的社会效益,具有环境保护效果好的特点。冷凝塔11的顶部设有放散阀20,当内部气压过高时可自动打开,放散蒸汽。采用粒化循环水管15上依次设有粒化冷却塔17、第四水泵18,对粒化回水冷却后再循环使用,保证了冷凝和冲渣的效果。


图1是现有的高炉炉渣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图图2是本发明的高炉炉渣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图图3是现有的高炉炉渣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左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沿A-A线的剖视图(旋转90°)图7是本发明的接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的接水装置的剖视图图中1-红渣沟,2-冷水管,3-回收水管,4-缓冲罐,5-第一水泵,6-第二水泵,7-冷却塔,8-第一检修人孔,9-粒化轮,10-挡渣板,11-冷凝塔,12-封闭罩,13-受料斗,14-脱水转鼓,15-粒化循环水管,16-第三水泵,17-粒化冷却塔,18-第四水泵,19集水管,20-放散阀,21-供水集管,22-第二检修人孔,23-接水装置,24-粒化喷水管,25-冷凝塔体,26-冷凝喷嘴,27-检修平台,28-集水池,29-集水水管,30-第一接水盘,31-第二接水盘,32-第三接水盘,33-连接杆,34-蒸汽通道,35-第一接水盘底,36-第二接水盘底,37-第三接水盘底,38-蒸汽通道,39-运渣皮带机,40-烟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5所示,环保型轮法渣处理装置,它包括红渣沟1、粒化轮9、挡渣板10、粒化喷水管24、脱水转鼓14、受料斗13、封闭罩12、集水池28、第三水泵16、粒化循环水管15、运渣皮带机39,红渣沟内盛熔渣,红渣沟1的输出端位于粒化轮9的上方,脱水转鼓14的内腔中部设有挡渣板10,粒化喷水管24位于粒化轮9的上下方的封闭罩12上,受料斗13的进料端位于脱水转鼓14的内腔上部,受料斗13出料端位于脱水转鼓14外,运渣皮带机39位于受料斗13的出料端下方,粒化轮9、挡渣板10、粒化喷水管24、脱水转鼓14位于封闭罩12内,封闭罩12的上端开口,脱水转鼓14的筛斗上设有筛网,脱水转鼓14的下方设有集水水管29,集水水管29与集水池28,集水池28的底部出水口由粒化循环水管15与粒化喷水管24相连通,粒化循环水管15上设有第三水泵16、粒化冷却塔17、第四水泵18,粒化冷却塔17位于第四水泵18与第三水泵16之间;封闭罩12的上端开口处设有蒸汽冷凝装置,封闭罩12的上端部与蒸汽冷凝装置的冷凝塔11的底部相连接。
如图5、图6、图7、图8所示,所述的蒸汽冷凝装置包括冷水管2、回收水管3、缓冲罐4、第一水泵5、第二水泵6、冷却塔7、冷凝塔11、封闭罩12,冷凝塔11的冷凝塔体25为φ6m钢制圆筒,圆筒高度为25m,下部设基础固定,顶部加盖封闭,冷凝塔体内设耐酸喷涂料50mm厚。冷凝塔11内的上部设有检修平台27,检修平台27处的冷凝塔体25上设有第一检修人孔8,冷凝塔体25的中部设有第二检修人孔22。冷凝塔11的接水装置23的集水管19与回收水管3的输入端相连,回收水管3的输出端与冷却塔7的输入端相连,回收水管3上依次设有缓冲罐4、第一水泵5;冷却塔7的输出端与冷水管2的输入端相连,冷水管2的输出端与供水集管21相连,冷水管2上设有第二水泵6;冷凝塔11包括供水集管21、接水装置23、冷凝塔体25、冷凝喷嘴26、放散阀20,冷凝塔11的顶部设有放散阀20,顶部放散阀尺寸为2500mm,阀上设配重,利用杠杆原理,调节配重位置设定压力,当冷凝塔内压力过高时阀可自动打开,打开时呈花瓣形状。供水集管21位于冷凝塔体25内的上部并与冷凝塔体25固定连接,供水集管21上设有冷凝喷嘴26,接水装置23位于冷凝塔体25内的中部并与冷凝塔体25固定连接。接水装置23包括集水管19、第一接水盘30、第二接水盘31、第三接水盘32、连接杆33,第一接水盘30成V形,第一接水盘30的第一接水盘底35设有出水口并与集水管19相连通,第二接水盘31成 形,第二接水盘31的中部为孔,第一接水盘30的底部位于第二接水盘31的中部,第二接水盘31的中部孑L与第一接水盘30的底部之间形成蒸汽通道34,第二接水盘31的第二接水盘底36设有出水口并与集水管19相连通,第一接水盘30与第二接水盘31的上部由连接杆33固定连接第三接水盘32成 形,第三接水盘32的中部为孔,第二接水盘31的底部位于第三接水盘32的中部,第三接水盘32的中部孔与第二接水盘31的底部之间形成蒸汽通道38,第三接水盘底37设有出水口并与集水管19相连通。冷凝水全部落在接水装置上集中回收。
所述的冷凝塔体25内上部的供水集管21纵向三根一组,并排2组(设置2—3组根据工况热平衡计算设置);每组的上根供水集管的冷凝喷嘴向下,中根供水集管的上部冷凝喷嘴向上,中根供水集管的下部冷凝喷嘴向下,下根供水集管的上部冷凝喷嘴向上,每组高压喷嘴相对出水,水柱在中间相碰,形成水雾。
权利要求1.环保型轮法渣处理装置,它包括红渣沟(1)、粒化轮(9)、挡渣板(10)、粒化喷水管(24)、脱水转鼓(14)、受料斗(13)、封闭罩(12)、集水池(28)、第三水泵(16)、粒化循环水管(15)、运渣皮带机(39),红渣沟(1)的输出端位于粒化轮(9)的上方,脱水转鼓(14)的内腔中部设有挡渣板(10),粒化喷水管(24)位于粒化轮(9)的上下方的封闭罩(12)上,受料斗(13)的进料端位于脱水转鼓(14)的内腔上部,受料斗(13)出料端位于脱水转鼓(14)外,运渣皮带机(39)位于受料斗(13)的出料端下方,粒化轮(9)、挡渣板(10)、粒化喷水管(24)、脱水转鼓(14)位于封闭罩(12)内,封闭罩(12)的上端开口,脱水转鼓(14)的筛斗上设有筛网,脱水转鼓(14)的下方设有集水水管(29),集水水管(29)与集水池(28),集水池(28)的底部出水口由粒化循环水管(15)与粒化喷水管(24)相连通,粒化循环水管(15)上设有第三水泵(16);其特征在于封闭罩(12)的上端开口处设有蒸汽冷凝装置,封闭罩(12)的上端部与蒸汽冷凝装置的冷凝塔(11)的底部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轮法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汽冷凝装置包括冷水管(2)、回收水管(3)、缓冲罐(4)、第一水泵(5)、第二水泵(6)、冷却塔(7)、冷凝塔(11)、封闭罩(12),冷凝塔(11)的接水装置(23)的集水管(19)与回收水管(3)的输入端相连,回收水管(3)的输出端与冷却塔(7)的输入端相连,回收水管(3)上依次设有缓冲罐(4)、第一水泵(5);冷却塔(7)的输出端与冷水管(2)的输入端相连,冷水管(2)的输出端与供水集管(21)相连,冷水管(2)上设有第二水泵(6);冷凝塔(11)包括供水集管(21)、接水装置(23)、冷凝塔体(25)、冷凝喷嘴(26)、放散阀(20),冷凝塔体(25)的顶部设有放散阀(20),供水集管(21)位于冷凝塔体(25)内的上部并与冷凝塔体(25)固定连接,供水集管(21)上设有冷凝喷嘴(26),接水装置(23)位于冷凝塔体(25)内的中部并与冷凝塔体(25)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保型轮法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接水装置(23)包括集水管(19)、第一接水盘(30)、第二接水盘(31)、第三接水盘(32)、连接杆(33),第一接水盘(30)成V形,第一接水盘(30)的第一接水盘底(35)设有出水口并与集水管(19)相连通,第二接水盘(31)成 形,第二接水盘(31)的中部为孔,第一接水盘(30)的底部位于第二接水盘(31)的中部,第二接水盘(31)的中部孔与第一接水盘(30)的底部之间形成蒸汽通道(34),第二接水盘(31)的第二接水盘底(36)设有出水口并与集水管(19)相连通,第一接水盘(30)与第二接水盘(31)的上部由连接杆(33)固定连接;第三接水盘(32)成形,第三接水盘(32)的中部为孔,第二接水盘(31)的底部位于第三接水盘(32)的中部,第三接水盘(32)的中部孔与第二接水盘(31)的底部之间形成蒸汽通道(38),第三接水盘底(37)设有出水口并与集水管(19)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保型轮法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塔体(25)内上部的供水集管(21)纵向三根一组,并排2组;每组的上根供水集管的冷凝喷嘴向下,中根供水集管的上部冷凝喷嘴向上,中根供水集管的下部冷凝喷嘴向下,下根供水集管的上部冷凝喷嘴向上,每组高压喷嘴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轮法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粒化循环水管(15)上依次设有粒化冷却塔(17)、第四水泵(18),粒化冷却塔(17)位于第四水泵(18)与第三水泵(16)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炉炉渣处理系统。环保型轮法渣处理装置包括红渣沟(1)、粒化轮(9)、挡渣板(10)、粒化喷水管(24)、脱水转鼓(14)、受料斗(13)、封闭罩(12)、集水池(28)、第三水泵(16)、粒化循环水管(15)、运渣皮带机(39),红渣沟(1)的输出端位于粒化轮(9)的上方,粒化喷水管(24)位于粒化轮(9)的上下方的封闭罩(12)上,粒化轮(9)、挡渣板(10)、粒化喷水管(24)、脱水转鼓(14)位于封闭罩(12)内,封闭罩(12)的上端开口;其特征在于封闭罩(12)的上端开口处设有蒸汽冷凝装置,封闭罩(12)的上端部与蒸汽冷凝装置的冷凝塔(11)的底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环境保护效果好的特点。
文档编号C21B3/00GK2846424SQ20052009764
公开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2日
发明者周强, 刘谭璟, 程冬生, 翟兴华 申请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