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棒式水封炉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6928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辊棒式水封炉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辊棒式水封炉生产线本实用新型涉及将铜板带及铜合金板带进行少无氧化退火处理的连续 式水封炉生产线。
背景技术
对铜及铜合金板带件的少无氧化退火处理的水封炉生产线(装置)包 括前后相连的前水槽、炉体、后水槽,在前水槽、炉体、后水槽内有一整体 的物料传输系统,即链条式物料传输系统,包括多个沿生产线平行排列的物 料支承辊、在物料支承辊上设置的与链条配合的支承辊链轮,与物料支承辊 连接以带动其转动的支承辊动力装置,其链条是从前水槽、炉体、后水槽内 穿过。此种生产线,由于炉体内链条与前后水槽内链条为一条整体式结构, 在生产过程中,链条首先将工件带入前水槽与空气隔绝后,将工件带入炉体内进行加热(68(TC 75(TC)、保温、退火等相关工艺处理,退火后的工件随 炉内高温带入后水槽进行降温,并采用水封与空气隔绝,然后拉出后水槽。 由于链条是从前水槽、炉体、后水槽内穿过,所以链条由前水槽内的低温状 态进入炉体内的高温状态时链条的变形较大,易拉伸、弯曲,高温时链条穿 杆(轴向)受力减小,链条极易损坏,链条的维修费用很高。另外,链条从 低温区至高温区后,吸热较多(链条及工件同时吸热),使能源浪费很大。由于链条不稳定性使得设备投入后维修太多,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且每次维修时必须停炉2 3天,再次使用时须重新升温加热,这样即浪费 了时间又浪费了无形的能源消耗。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现有的水封炉生产线,链条易损坏,链 条吸热量较大、浪费能源,维护费用的问题。该水封炉生产线包括前后相连的前水槽、炉体、后水槽,在前、后水槽 内各有链条式物料传输系统,在炉体内有辊棒式物料传输系统,前水槽、炉 体、后水槽内的物料传输系统前后相接。本实用新型中物料传输系统,分为三段式结构,在前、后水槽内各有链 条式物料传输系统,在炉体内有辊棒式物料传输系统。由于在前、后水槽内 的链条式物料传输系统中链条只在前、后水槽内移动,而不进入炉体,所以 链条不经过从低温到高温、再从高温到低温的过程,克服了链条随工件进入 炉内运行加热而产生链条变形、弯曲、卡死的现象,以及维修费用高的缺点。 也克服了链条随工件进入炉内运行加热而链条不断吸热浪费大量能源的缺 点。还由于链条全部在水槽内(低温区)运行,链条不必用耐温较高的材料, 从而节约了生产成本。该生产线在运行时,工件由前水槽内链条式物料传输系统送到与其相接 的炉体内的辊棒式物料传输系统,然后由辊棒式物料传输系统送到与其相接 的后水槽内的链条式物料传输系统,这样就完成了工件的加热保温退火的工 艺过程。链条式物料传输系统属于现有技术。对于本实用新型来说,其包括多个 沿水槽轴向平行排列的、与水槽转动相连的物料支承辊、在物料支承辊上设 置的与链条配合的支承辊链轮,与一物料支承辊连接以带动其转动的支承辊 动力装置。其工作过程,支承辊动力装置带动与其连接的物料支承辊转动, 该物料支承辊上的支承辊链轮通过链条带动链条上的物料与链条同步移动。辊棒式物料传输系统属于现有技术。对于本实用新型来说,其包括多个沿炉体轴向平行排列的、与炉体转动相连的辊棒、在辊棒上设置的与链条配 合的辊棒链轮,与一辊棒连接以带动其转动的辊棒动力装置。其工作过程, 辊棒动力装置带动与其连接的辊棒转动,该辊棒上的辊棒链轮通过链条带动 其它的设置有辊棒链轮的辊棒转动,辊棒上物料随着辊棒的圆圈切线做直线运动,工件的运行速度与辊棒运动的线速度一致。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的A—A放大剖视图图4是图1中的B—B放大剖视图图5是图2中的C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介绍。图1-5中,辊棒式水封炉生产线包括依次相接的前水槽1、炉体2、后 水槽3三个部分。在前、后水槽内各有链条式物料传输系统,在炉体内有辊 棒式物料传输系统。前水槽、炉体、后水槽内的物料传输系统前后相接。链条式物料传输系统,包括多个沿水槽轴向平行排列的、与水槽转动相 连的物料支承辊ll,在每根物料支承辊上设置左右两个支承辊链轮12,平行 于水槽轴向的两根链条13分别与左右的支承辊链轮12配合。 一根物料支承 辊14与包括减速机15、链轮16在内的支承辊动力装置连接。辊棒式物料传输系统,包括多个沿炉体轴向平行排列的、与炉体转动相 连的辊棒21 (炉体前端两根辊棒与前水槽转动连接,也称之为进料过渡辊棒 31,炉体后端两根辊棒与后水槽转动连接,也称之为出料过渡辊棒32),在 每根辊棒(包括进、出料过渡辊棒)上设置的与链条22配合的辊棒链轮23,辊棒链轮23在炉体外部。 一辊棒24包括减速机25、链轮26在内的辊棒动 力装置连接。相邻的辊棒间的距离、炉体前端的进料过渡辊棒到前水槽后端的支承辊 的距离、炉体后端的出料过渡辊棒到后水槽的前端的支承辊的距离相等,保 证工件在链条式物料传输系统与辊棒式物料传输系统间的衍接处,不会落空 卡死,保证了生产连续生产的可靠性稳定性。前水槽设置在炉体加热段前端,运行时由减速机15带动物料支承辊14 上的支承辊链轮12转动,使链条13向炉体方向运行。链条13返回时不经过 炉体,链条总是在低温区往复运行。炉体2位于前水槽1及后水槽3的中间,运行时由减速机25带动辊棒 24上的辊棒链轮23转动,使链条22向后水槽方向运行,从而带动辊棒(包 括进、出料过渡辊棒)同步转动,辊棒上工件平稳运行。与支承辊动力装置 连接的物料支承辊14与进料过渡辊棒相衍接。后水槽3位于炉体2的后部,工件出料运行的原理与前水槽相同,不再 赘述。该生产线在运行时,由减速机15带动链条13向炉内运动,工件则摆放 在链条13上同步运动。由减速机25带动链条22,从而带动辊棒(包括进、 出料过渡辊棒)同步运行。工件则在辊棒上方随着辊棒的圆圈切线做直线运 动,工件的运行速度与辊棒运动的线速度一致。出料时,工件则由出料过渡 辊棒自然运行到后水槽内的链条上作同步运行。这样工件就由前水槽1穿过 炉体2,经加热、保温、退火后再通过后水槽3的整个水封式退火的热处理 工艺过程。本实用新型中,前后水槽中的水位分为上层密封限位水位,以及下层密 封式限位水位。这属于现有技术,不再描述。
权利要求1.水封炉生产线,包括前后相连的前水槽、炉体、后水槽,其特征是在前、后水槽内各有链条式物料传输系统,在炉体内有辊棒式物料传输系统,前水槽、炉体、后水槽内的物料传输系统前后相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封炉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链条式物料传 输系统包括多个沿水槽轴向平行排列的物料支承辊、在物料支承辊上设置的 与链条配合的支承辊链轮,与一物料支承辊连接以带动其转动的支承辊动力 装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水封炉生产线,其特征是支承辊链轮为左右 两个,相应的与支承辊链轮配合的链条为两条。
4. 根据权利要求l、 2或3所述水封炉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辊棒式物料传输系统包括多个沿炉体轴向平行排列的辊棒、在辊棒上设置的与链 条配合的辊棒链轮,与一辊棒连接以带动其转动的辊棒动力装置。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水封炉生产线,其特征是辊棒链轮设置在炉体外部。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水封炉生产线,其特征是相邻的辊棒间的距离、炉体前端的辊棒到前水槽后端的支承辊的距离、炉体后端的辊棒到后水 槽的前端的支承辊的距离相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现有的水封炉生产线,链条易损坏,链条吸热量较大、浪费能源,维护费用的问题。该水封炉生产线包括前后相连的前水槽、炉体、后水槽,在前、后水槽内各有链条式物料传输系统,在炉体内有辊棒式物料传输系统,前水槽、炉体、后水槽内的物料传输系统前后相接。
文档编号C22F1/08GK201089786SQ20072004582
公开日2008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14日
发明者俊 马 申请人:南京正光炉业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