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霉菌及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8913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青霉菌及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磷和金属矿中磷及金属的微生物浸出,更具体涉及一种对不可溶性磷和金属矿具有分解作用的青霉菌(户朋ici7力'"忍),同时还涉及该菌的制备方法,还涉及该菌的用途。该株青霉菌属真菌,能从不可溶性磷矿和金属矿如矾矿、镍、钴矿等中将磷和金属浸出,其起浸出作用的物质主要是葡萄糖酸等有机酸。将该菌株在含有磷矿粉或金属矿粉的较适合的浸矿培养基中培养,能将磷和金属从矿物中浸出到培养液中,因此该菌株可以用于磷菌肥的制备或结合工业上湿法冶金的常规技术用于微生物冶金。
背景技术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微生物参与了地壳化学元素的循环。许多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矿物作用,研究发现在硅岩上的蓝藻及真菌形成的菌苔可以破坏硅岩的晶体结构,重新形成镁橄榄石矿物(GeomicrobiolJ,2001,18(1):117-132)。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可以破坏矿物晶体结构使其中的有价元素转化为溶液中的离子。利用微生物的这种特性,结合湿法冶金等相关工艺,形成了生物冶金技术。从文献记载来看,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生物冶金技术的国家,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记载了、用铁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铜的化学作用,堆浸在当时就是生产铜的普遍做法(MineSciEng,1980,12(3):121-189)。在欧洲,有记载的最早的生物冶金活动是1670年在西班牙的RioTinto矿,人们从矿坑水中回收细菌浸出的铜(SpainTransInstMinMetal,1943,52:35-71)。当今世界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可谓日新月异,同时对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加大,磷矿和各种金属的高品位富矿面临着逐渐枯竭的局面。因此对从低品位矿石、复杂矿石、表外矿、尾矿以及工业废弃物中提取磷和金属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传统的火法冶金及湿法冶金存在回收率低、过程复杂、高温高压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对环境污染严重、且无法处理很多的难处理、低品位、复杂矿床等不足之处。而生物浸磷和生物冶金技术特别适于贫矿、废矿、表外矿及难采、难选、难冶矿的堆浸和就地浸出,并具有过程简单、成本低、能耗低、对环境污染小等突出优点。利用该技术不仅可以简单、高效地从低品位矿石中提取磷和铜、金、铀、镍、钴等有价金属,还可以用于矿山复垦、废弃物中金属处理以及去除污水污泥的毒化(GeomicrobioIJ,2004,21(3):135-144)。磷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农作物生长所必要的元素,工业用磷必须大量从磷矿中提取,用于生产磷肥、磷复肥及精细磷化工产品。由于其利用价值在农业、工业、医药等工业与民用领域备受重视,磷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已逐步成为一种战略性资源。然而,磷矿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正在逐步走向枯竭。美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已经启动了应急研究工作,中国列入国家统计的磷矿石储量为168亿t。我国磷矿资源的特点是资源储量较大,分布集中;中低品位矿多,富矿少;胶磷矿多,釆、选难度大;矿床类型以沉积磷块岩为主。目前我国磷矿的开采方式主要为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两大类:地下开采的采矿方法主要为空场法和崩落法;露天开釆的选矿工艺主要是直接浮选工艺,近年来还相继开发了沉积磷块岩的焙烧消化、擦洗脱泥、反一正(正一反)浮选、重介质等选矿富集工艺,在这些技术中,直接浮选、反浮选、擦洗脱泥、重介质分选已成功地应用。但我国目前磷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磷矿资源管理粗放,开采损失严重;开采技术落后,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选矿技术虽有突破,但费用高,特别是我国磷矿的70%为中低品位的胶磷矿,矿物颗粒细,嵌布紧密,有害杂质较多,采用上述工艺选矿比较困难;对环境造成不可恢复的污染。随着磷矿开发强度的加大和开采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限的不可再生的磷矿资源的使用寿命越来越短,加速了中国磷资源的衰竭速度,最大的隐患是威协着国家中、远期的粮食安全。因此研究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开发利用的选矿新工艺已经迫在眉睫。利用微生物能够分解不可溶性磷这一特性,使其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目前国内外均致力于浸出效率高的微生物新菌株的分离筛选和对己有菌株改良方面的研究。在解磷微生物菌株的分离、筛选方面,文献"两株解磷真菌的解磷能力及其解磷机理的初步研究(微生物学通报,2006,33(5):22—26)"、"两株不同解磷微生物的分离及其特性(土壤肥料科学,2008,24(3):239-242)"等对我国解磷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等作了研究。在应用于农业方面,"不同解磷菌群在石灰性土壤中对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26(2):149_151)"、"不同解磷菌群对豌豆生长和产量影响的研究(作物杂志,2006,173—75)"、"解磷请霉菌的筛选及其对农作物和牧草的增产作用(山东科学,2005,18(3):78—84)"等对解磷菌对提高农作物产量作了研究。在应用与浸取磷矿粉方面,"解磷菌分离及其对内蒙古布龙图低品位磷矿利用研究(地球学报,2007,28(4):377—381)"、"4竹解磷细菌和真菌溶解磷矿粉的特性(微生物学通报,2002,29(6):24—28)"、"一株曲霉Aspergillus2TCiF2溶解磷矿粉的动态(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8(3):43—46)"、"一株节杆菌溶解磷矿粉的动态(微生物学杂志,2003,23(5):12_17)"等对微生物分解磷矿作了初步的研究。在微生物降解不可溶性磷的机理方面,"土壤解磷微生物作用机理及解磷菌肥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948—5950)"、"微生物解磷机理的研究进展(山东农业科学,2008,288—91)"等对作用机理作了初步研究。镍、钴等是十分重要的有色金属原料,具有优良性能,已成为发展现代航空工业、国防工业和建立人类高水平物质文化生活的现代化体系不可缺少的金属。一直以来,利用异养微生物从低品位镍钴矿中生物浸出镍、钴都是研究的热点。McKenzie,Denys等(1987)首次采用醋酸膜电泳技术研究了各种有机酸以及真菌从低品位红土型镍钴矿中生物浸出镍、钴机制。Alibhai和Dudeney等(FemsMicrobiolRev,1993,11(1-3):87-96)从某低品位红土型镍钴矿中用一株青霉菌生物(可耐受6400P卯m高浓度的镍)浸出了50-60%的镍、钴,并认为其在矿物中选择性浸出镍、钴是由于微生物本身直接参与了浸出过程的原因。Sukla和Panchanadikar等(Hydrometallurgy,1993,32(3):373-379)用环状芽胞杆菌(泡c/""义circ"Za/^)和黑曲霉"印ergj77〃s77&er)分别得到了85%和92%的镍浸出率。Sukla和Panchanadikar(WJMicrobiol&Biotech,1993,9(2):255-257)用曲霉菌浸出20天分别得到了90%和34%的镍、钴浸出率。Tzeferis(InterJMineProc,1994,42(3-4):267-283)采用培养液体调节pH值后95。C两步法浸出可以达到70-72的镍浸出率。Valix和Tang等(MineEng,2001,14(5):499-505)研究了真菌浸出过程中绳状青霉(/^/7/ci^j》顶/"/^c"7os咖),臭曲霉(As7e,7^51/b"jViy50,简青霉(,e/7J'"7J/"yz57'邵7/ci5"S7'丽j7)的金属离子耐受性,并分别用这些菌株从某低品位红土型镍钴矿得到了36wt。/。镍、54wtM钴、0.76wt。/。铁的浸出率(Min.eEng,2001,14(2):197-203)。Le禾BTang等(MineEng,2006,19(12):1259-1265)成功的培育了一株可以耐受高浓度多金属离子(Al、Co、Cr、Cu、Fe、Mg、Mn、Ni、Zn)的多金属抗性浸矿臭曲霉"印er^77"s/be"V"s),该菌株虽然在浸矿过程中产酸量很少却可以在12天内从低品位红土型镍钴矿中分别浸出28%、31%、16%、30%的Ni、Co、Fe、Mg。然而,复杂性在于,研究表明,非硫化矿微生物浸出的有效性和经济可行性依赖于特定的菌株和特定矿物的化学、矿物学性质,个别矿种和菌株实验得出的结果并不能简单的推广到其他微生物和矿物(FemsMicrobiolRev,1997,20(3-4):591-604)。因此每种矿物和工艺在应用之前,必须在实验室内进行前期的研究。无疑,在我国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金属钒主要用于制造合金钢;五氧化二钒和钒酸盐广泛用作催化剂;还用于制造彩色玻璃和陶瓷,以及油漆和墨水的催干剂。自然界中钒很难呈单一体存在,主要与其他矿物形成共生矿或复合矿。我国钒矿资源主要有石煤矿和粘土矿组成,开采价值和储量以石煤为主。我国石煤资源主要集中在南方,统计结果表明南方含钒石煤中V205总储量达1.1979亿t,是国内钒钛磁铁矿的7倍,比国外其它国家V20s地质总储量还多。石煤是一种劣质腐泥无烟煤,是由低等菌藻类生物死亡后,在还原条件下堆积而成。石煤除含有可燃质外,赋存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有60余种。品位较高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约20多种,如钒、钼、银、镓、铯等,此外,还伴生铬、砷、汞、铜、铅、锌、镉等有害元素,故石煤是一种低品位多金属矿石。石煤中钒的品位,各地相差悬殊,一般为0.13%1.2%,小于边界品位0.5%的占60%(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29(12):16-17)。目前国内外还未见利用生物冶金技术浸出石煤中钒的报道。我国是世界上石煤钒矿储量最丰富的国家。开展相关的新工艺研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微生物浸取钒方面,"含钒固废提钒技术及展望(金属矿山,2003,10,61—64)"、"微生物处理含钒废水中V5+、C+的实验研究,(四川冶金,2006,28(5)30—32)"、"攀钢试验用微生物处理含钒废水中钒、铬离子获初步成功,(上海金属,第29巻,62页)"等对微生物浸钒作了预测和初步探索研究。PSM11—5是本实验室分离得到的一株天然高效解磷和对金属矿中钒、镍、钴等具有浸出作用的青霉菌。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对不可溶性磷和金属矿具有分解的青霉菌。该菌株对磷矿石中的磷和金属矿中的镍、钴、钒等金属具有高效的浸出作用。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青霉菌在浸矿中的应用,用该培养基培养所涉及的真菌,能快速、有效地将磷和镍、钴、钒等金属从矿石内浸出,所用的浸矿工艺简单、成本低、不污染环境。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青霉菌属(户ew'ci7"'哪)真菌PSM11-5是一株由本实验室从中国钒矿样品中分离、并以不溶性磷酸三钙和偏钒酸钠、氢氧化钴、碱式碳酸镍为指示化合物,经过测试分解磷酸三钙和偏钒酸钠、氢氧化钴、碱式碳酸镍的能力而筛选出的真菌菌株。根据分离该菌株的土壤样品序列号,并加上磷溶解微生物(Phosphatesolubilizingmicroorganism)的英文几简写PSM,将该菌株命名为PSM11—5(青霉菌PSM11—5,尸ey/c/W/咖sp.PSM11—5CCTCCM208207)。基本的技术原理是通过弹土法,在PDA培养基(土豆培养基)中分离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在含有不溶性指示化合物磷酸三钙和偏钒酸钠、氢氧化钴、碱式碳酸镍的琼脂筛选培养基中所分离的微生物,根据指示物溶解圈的形成情况,挑选能形成明显溶解圈的菌株,将挑选出的菌株接种于含有上述不溶性指示化合物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7天后,测定培养液中可溶性磷和金属离子镍、钴、钒含量及pH值。筛选到产酸能力最强、对磷、镍、钴、钒浸出效果最好的真菌菌株PSM11-5。一种对不可溶性磷和金属矿具有分解作用的青霉菌,磷、镍、钴、钒等浸出菌株的分离、筛选,其步骤如下A、将从中国广西钒矿中采集的样品碾细,大约5克样品置于无菌培养皿中,倒入33-37'C的固体无机盐基础培养基,在28-32'C下培养5-9天,分离单菌落。该固体无机盐基础培养基的组成为(根据文献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3,19(4):260-263):葡萄糖10克,氯化钠0.3克,氯化钾0.3克,七水硫酸镁0.3克,七水硫酸亚铁0.03克,四水硫酸锰0.03克硫酸铵0.5克,15g琼脂,加入蒸镏水至体积1000毫升,调节pH7.0,再加入0.5-1.0%磷酸三钙(重量/体积);B、将分离的单菌落分别转接至含有0.5-1.0%(重量/体积)的磷酸三钙和1-1.5%(重量/体积)的偏钒酸钠、1-2.0%(重量/体积)氢氧化钴、1-1.5%(重量/体积)碱式碳酸镍的四种固体无机盐基础培养基平板中,在28-32'C下培养5-9天。根据指示化合物在平板中形成溶解圈的情况,挑选能形成明显溶解圈的菌株;C、再在含有上述不溶性指示化合物的液体无机盐基础培养基中震荡(150转/分钟)培养6-8天,测定培养液中可溶性磷或金属离子镍、钴、钒含量及pH值(一般2.2-3.5)。筛选到产酸能力最强、对磷、镍、钴、钒浸出效果最好的真菌菌株,根据分离该菌株的土壤样品序列号,并加上磷溶解微生物(Phosphatesolubilizingmicroorganism)的英文几简写PSM,将该菌株命名为PSM11_5。(青霉菌PSM11—5,户e//cj7h'i/历sp.PSM11—5CCTCCM208207)。一种青霉菌PSM11—5在浸矿中的应用基本过程利用优化培养基0PSGM进行PSM11-5浸矿方式试验,培养基中磷矿粉含量为20克/升。试验设计方案及结果见表2,测定各浸出方法的培养液中可溶性磷的含量和pH值。分别为培养3天后加矿振荡培养,培养3天后加矿静止培养,培养7天后加矿振荡培养和培养7天后加矿静止培养。测量培养基内可溶性含量的时间分为加矿前,加矿后,加矿后24小时,加矿后72小时,加矿后120小时和加矿后168小时。所述的培养基(OPSGM)[配方葡萄糖50克/升,硫酸铵0.5克/升,氯化钠0.3克/升,氯化钾0.3克/升,硫酸锰0.03克/升和酵母提取物1.0克/升]中,加入20克/升的磷矿粉或20克/升石煤钒矿或20克/升蛇纹岩,接种PSM11-5后在28-32'C振荡(150转/分钟)培养7-15天。其步骤是(浸矿方法)Al:在OPSGM培养基中加入20克/升的磷矿粉,接种PSM11-5后在3(TC振荡(150转/分钟)培养七天,随后静置两天,测定培养液中可溶性磷的含量和pH值。A2:在OPSGM培养基中加入20克/升的磷矿粉,接种PSM11-5后30。C静置培养七天,随后再静置两天,测定培养液中可溶性磷的含量和pH值。Bl:PSM11-5在不含磷矿粉的OPSGM培养基中30。C振荡(150转/分钟)培养三天,随后加20克/升的磷矿粉再振荡培养五天,测定培养液中可溶性磷的含量和pH值。B2:PSM11-5在不含磷矿粉的OPSGM培养基中30'C振荡(150转/分钟)培养三天,随后加20克/升的磷矿粉静置培养五天,测定培养液中可溶性磷的含量和pH值。CI:PSM11-5在不含磷矿粉的OPSGM培养基中30'C振荡(150转/分钟)培养七天,随后加20克/升的磷矿粉振荡培养五天,测定培养液中可溶性磷的含量和pH值。C2:PSM11-5在不含磷矿粉的0PSGM培养基中30'C振荡(150转/分钟)培养七天,随后加20克/升的磷矿粉静置培养五天,测定培养液中可溶性磷的含量和pH值。由上得出PSM11-5浸矿较合适的浸矿方法在OPSGM培养基中加入20克/升的磷矿粉,接种PSM11-5后在3(TC振荡(150转/分钟)培养七天,随后静置两天。发明优点和效果产紫青霉尸e77/w'77j'i/迈pur/i/roge/7咖PSM11-5对磷矿石中的磷、矶矿石中的钒、蛇纹岩及红土中的镍、钴等金属有很强的浸出作用,因而可以利用该菌株进行生物浸磷和生物冶金,从贫矿、废矿、表外矿及难采、难选、难冶矿中将磷和钒、镍、钴等金属浸出,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矿产资源、降低冶金成本和能耗、保护生态环境等目的。利用PSM11-5从低品位磷矿粉中浸出磷,并制成生物肥料施入土壤中,不但可以使土壤中含有较高的可以被农作物利用的可溶性磷,同时该菌株还可以浸出土壤中以前沉积下来的不可溶性磷,从而减少了磷肥的使用量,降低了因生产磷肥所带来的气体污染和因大量使用磷肥带来的水体污染,达到了可持续发展,有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因此该菌株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1)PSM11-5对钒矿中钒的浸出作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2)PSMll-5对磷矿中磷的浸出作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一种对不可溶性磷和金属矿具有分解作用的青霉菌,磷、镍、钴、钒等浸出菌株的分离、筛选。具体步骤如下a、将从中国广西钒矿中采集的样品碾细,大约5克样品置于无菌培养皿中,倒入33或34或35或36或37'C的固体无机盐基础培养基,在30'C下培养7天,分离单菌落。该固体无机盐基础培养基的组成为(根据文献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3,19(4):260-263):葡萄糖10克,氯化钠0.3克,氯化钾0.3克,七水硫酸镁0.3克,七水硫酸亚铁0.03克,四水硫酸锰0.03克硫酸铵0.5克,15g琼脂,加入蒸馏水至体积1000毫升,调节pH7.0,再加入0.5%磷酸三钙(重量/体积);b、将分离的单菌落分别转接至含有0.5%(重量/体积)的磷酸三钙和1%(重量/体积)的偏钒酸钠、1%(重量/体积)氢氧化钴、1%(重量/体积)碱式碳酸镍的四种固体无机盐基础培养基平板中,在3(TC下培养7天。根据指示化合物在平板中形成溶解圈的情况,挑选能形成明显溶解圈的菌株;c、再在含有上述不溶性指示化合物的液体无机盐基础培养基中震荡(150转/分钟)培养7天,测定培养液中可溶性磷或金属离子镍、钴、钒含量及pH(—般2.2-3.5)值,筛选到产酸能力最强、对磷、镍、钴、钒浸出效果最好的真菌菌株,根据分离该菌株的土壤样品序列号,并加上磷溶解微生物(Phosphatesolubiliz.ingmicroorganism)的英文几简写PSM,将该菌株命名为PSM11—5。(青霉菌PSM11—5,户朋/cj7h'咖sp.PSM11_5CCTCCM208207)。一种青霉菌PSM11—5,户e7n'c^Z7j'咖印.PSM11—5CCTCCM208207的应用过程是磷、镍、钴、钒等浸出真菌菌株PSM11-5的鉴定;a.PSM11-5的培养特征和形态学特性产紫青霉或紫变青霉户e^"7h'"/ff/wrporo《朋咖Stoll)PSM11-5易培养,在多种培养基中能快速生长。对温度要求不严格,在25—45'C均能正常生长,但在28—35匸生长良好。在基础培养基(葡萄糖4.0%,蛋白胨1.0%,固体培养基加1.8%-2%的琼脂)平板上生长时,菌落绒状,产孢面颜色从边缘至中心依次呈现淡黄色,青绿色,灰绿色,后变成黑绿色,背面呈现橙色,橙红色,紫红色。分生孢子杆短而光滑,不规则地分枝,小杆披针形,在顶端形成典型的帚状枝。分生孢子椭圆形至近球形。b.PSM11-5的分子生物学鉴定以PSM11-5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真菌18SrDNA的通用引物(NS1:5-GTATCATATGCTTGTCTC-3,NS8:5-TCCGCAGGTTCACCTACGGA-3)(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3,24(4):41—44),采用PCR技术按下列程序进行PSMll-5的18SrDNA扩增94°C变性5分钟,然后94°C30秒,50°C1分30秒,72°C2分钟,35个循环;最后72°C延伸7分钟。PCR产物经过l.2%琼脂糖凝胶电泳,用DNA胶回收试剂盒进行回收,回收的PCR产物由InvitrogenBiotechnologyCo.,Ltd.测序。得到的PSM11-5的18SrDNA部分序列为SEQIDNO.l所示的核苷酸序列。该SEQIDNO.1序列经NCBIBLAST生物学软件比对分析表明,PSM11-5的18SrDNA与青霉菌,e//c/7""/T7;"rpi/rt^e/7咖的18SrDNA相似性最高,达99%。PSM11-5对几种重金属的抗性检测PSM11-5对Cd2+,Co2+有较高程度的抗性,对Cr6+、Hg2+有中等程度的抗性,能在分别含有1300mg/1(重量/体积)的CdS04、800mg/1(重量/体积)的CoCl280mg/1K2Cr207和80mg/lHgCl2的培养基中生长;但对Ag+敏感,在含有46mg/1(重量/体积)的AgN03培养基中不能生长。PSM11-5产生的有机酸特性鉴定用毛细管电泳方法检测PSM11-5在浸矿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机酸。毛细管电泳系统PrinCE560(PrinceTechnologies)毛细管玻璃毛细管,有效长度60cm,内径50陶缓冲液15或20mMPDC(2,6吡啶二羧酸2,6-Pyridinedicarnoxylicacid)作为背景电解质,5mMCTAH(十六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Cetyltrimethylammoniumhydroxide甲醇溶液)作为电渗流改向剂,1MNaOH调pH值5.60,缓冲液0.22Wn滤膜过滤后超声波脱气备用。检测230nm紫外检测。紫外检测器Lambda1010(Bischoff)波长范围190-800ram(变准氘灯),可设参考波长所述的分析软件为DAX8.0Dataacquisition&analysis样品处理取浸出液0.22Mm滤膜过滤后稀释100倍后备用。电泳电压-20kv进样压力进样75Mbar,6s电泳程序首次使用0.1MNaOH冲洗10分钟,缓冲液冲洗10分钟,每两个样品电泳之间缓冲液冲洗5分钟。检测结果毛细管电泳结果显示,在PSM11-5浸出磷矿中磷的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主要为葡萄糖酸。PSM11-5培养基的优化及浸矿方法以PSM11-5的生长状况、对磷和金属的进出效果及浸出速度等为主要指标,通过对培养基中碳源与氮源的种类筛选、含量优化,获得适合于PSMll-5生长、浸出效率高、速度快的优良培养基(0PSGM)配方葡萄糖50克/升,硫酸铵0.5克/升,氯化钠0.3克/升,氯化钾0.3克/升,硫酸锰0.03克/升和酵母提取物1.0克/升,磷酸三钙5克/升或磷矿粉20克/升。(1)青霉菌(真菌)菌株PSM11-5在OPSGM中对磷酸三钙和磷矿的浸出效果比较分别在含有5克/升磷酸三钙和20克/升磷矿粉的优化培养基OPSGM中30。C振荡(150转/分钟)培养PSM11-5,测定培养液中可溶性磷含量59.2-966.4及pH3.1-5.8值和可溶性磷含量52.5-300.1及pH3.2-6.3,见表1表1PSM11-5对磷酸三钙和磷矿石中磷的浸出效果及培养液中pH值变化<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4</column></row><table>(2)PSM11—5浸矿方式利用优化培养基0PSGM进行PSM11-5浸矿方式试验,培养基中磷矿粉含量为20克/升。试验设计方案及结果见表2,测定各浸出方法的培养液中可溶性磷的含量和pH值。分别为培养3天后加矿振荡培养,培养3天后加矿静止培养,培养7天后加矿振荡培养和培养7天后加矿静止培养。测量培养基内可溶性含量的时间分为加矿前,加矿后,加矿后24小时,加矿后72小时,加矿后120小时和加矿后168小时。浸矿方法-Al:在OPSGM培养基中加入20克/升的磷矿粉,接种PSM11-5后在3(TC振荡(150转/分钟)培养七天,随后静置两天,测定培养液中可溶性磷的含量和pH值。A2:在OPSGM培养基中加入20克/升的磷矿粉,接种PSM11-5后3(TC静置培养七天,随后再静置两天,测定培养液中可溶性磷的含量和pH值。Bl:PSM11-5在不含磷矿粉的OPSGM培养基中30'C振荡(150转/分钟)培养三天,随后加20克/升的磷矿粉再振荡培养五天,测定培养液中可溶性磷的含量和pH值。B2:PSM11-5在不含磷矿粉的OPSGM培养基中30。C振荡(150转/分钟)培养三天,随后加20克/升的磷矿粉静置培养五天,测定培养液中可溶性磷的含量和pH值。.CI:PSM11-5在不含磷矿粉的OPSGM培养基中30'C振荡(150转/分钟)培养七天,随后加20克/升的磷矿粉振荡培养五天,测定培养液中可溶性磷的含量和pH值。C2:PSM11-5在不含磷矿粉的0PSGM培养基中30'C振荡(150转/分钟)培养七天,随后加20克/升的磷矿粉静置培养五天,测定培养液中可溶性磷的含量和pH值。表2、真菌PSM11-5在OPSGM培养基中的浸矿方法及效果比较<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6</column></row><table>由上得出PSM11-5浸矿较合适的浸矿方法在OPSGM培养基中加入20克/升的磷矿粉,接种PSM11-5后在3(TC振荡(150转/分钟)培养七天,随后静置两天。SEQUENCELISTING<110>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120〉一种青霉菌及制备方法和应用<130>—种青霉菌及制备方法和应用<160>1<170〉Patentlnversion3.1<210>1<211>1669<212>腿<213〉青霉菌<400>1tgaccaactttccggctctgagcggtcgttgccaacccctctgagccagtccgaaggcct60cactgagccattcaatcggtagtagcgacgggcggtgtgtacaaagggcagggacgUat120cggcacgagctgatgactcgtgcctactaggcattcctcgttgaagagcaataattgcaa180tgctctatccccagcacgacagggtttaacaagattacccagacctctcggccaaggtga240tgtactcgctggccctgtcagtgUgcgcgcgtgcggcccagaacatctaagggcatcac300agacctgttattgccacgtacttccatcggcttgagccgatagtccccctaagaagccag360cggcccgcaaacgcggaccgggctatttaagggccgaggtctcgttcgttatcgcaatta420agcagacaaatcactccaccaactaagaacggccatgcaccaccatccaaaagatcaaga480aagagctctcaatctgtcaatccttattttgtctggacctggtgagtttccccgtgttga540gtcaaattaagccgcaggctccacgccttgtggtgcccttccgtcaatttctttaagttt600cagccttgcgaccatactccccccagaacccaaaaactttgatttctcgtaaggtgccga660gcgggtcatcatagaaacccc^cccgatccctagtcggcatagtttatggttaagactac720gacggtatctgatcgtcttcgatcccctaactttcgttccctgattaatgaaaacatcct780tggcga"gctttcgcagtagttagtcttcagcaaatccaagaatttcacctctgacagc840tgaatactgacgcccccgactatccctattaatcatUacggcggtcctagaaaccaaca900aaatagaaccgcacgtcctaUcUttattccatgctaatgtatccgagcaaaggcctgc960tttgaacactctaattttttcacagtaaaagtcctggttccccgccacagcc汪gtgaagg1020ccatgggattccccagaaagaaaggcccatccggaccagtactcgcggtgaggcggaccg1080gcaggacgggcccaaggttcaactacgagctttttaactgcaacaactttaatatacgct1140attggagctggaattaccgcggctgctggcaccagacttgccctccaattgttcctcgtt1200aagggatmgattgttctcattccaattacaagacccaaaagagccctgt"cagtatt1260Uttgtcactacctccccgt"cgggattgggUatttgcgcgcctgctgccttccttgg1320atgtggUgccgtttctcaggctccctctccggaatcgaaccctaattccccgttacccg1380ttgccaccattatcctaccatcg雄gttg"agggcagaaatttgaatg1440aaccatcgccggcg固ggccatgcgattcgtgaagt"ttatgaatcaccaaggagccc1500cgaagggc"tggttUttatctaataa"acaccccttccgaagtcggggttttgcgca1560tgtattagctctagaattaccacaggtatccatgUgtagggtactatcaaataaacgat1620^ctgatttaatgagccattcgcagtttcacagtaaaagagtgcttata1669权利要求1、一种青霉菌,其特征在于Penicilliumsp.PSM11—5CCTCCM208207。2、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青霉菌在浸矿中的应用。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青霉菌及制备方法和应用,青霉菌属真菌PSM11-5从钒矿样品中分离、以不溶性磷酸三钙和偏钒酸钠、氢氧化钴、碱式碳酸镍为指示化合物,经过测试分解磷酸三钙和偏钒酸钠、氢氧化钴、碱式碳酸镍的能力筛选出真菌菌株。青霉菌PSM11-5,Penicilliumsp.PSM11-5CCTCCM208207。利用该菌株进行生物浸磷和生物冶金,从贫矿、废矿、表外矿及难采、难选、难冶矿中将磷和钒、镍、钴等金属浸出,达到充分利用矿产资源、降低冶金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利用PSM11-5从低品位磷矿粉中浸出磷,制成生物肥料施入土壤中,使土壤中含有较高的被农作物利用的可溶性磷,该菌株还浸出土壤中以前沉积下来的不可溶性磷,减少了磷肥,降低了磷肥所带来的气体污染和使用磷肥带来的水体污染。文档编号C22B3/18GK101434909SQ200810236900公开日2009年5月20日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9日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9日发明者刘朋明,艳吴,波柴,高梅影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