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的闪速熔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1878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铅的闪速熔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有色金属领域。涉及硫化铅精矿火法冶金,尤其是一种在飘浮状态下进行 铅冶炼的冶金炉。
背景技术
铅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铅生产国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 大铅消费国。本装置是基于铅冶金在节能、环境保护及安全方面的需要和对闪速冶金技术长 期积累的经验而发明的一种针对铅硫化精矿的强化冶金新装置。
传统的铅冶炼工艺为"烧结一鼓风炉法"。由于其存在能耗大和污染等问题,工艺及装置 正在淘汰中。
近代出现并得到工业应用的新工艺主要有德国发明的"氧气底吹法"(Q. S. L)和前苏联发 明的"基夫赛特法"(Kivcet)。我国创新发展的"氧气底吹(顶吹)一炉渣鼓风炉再还原"工 艺,在近年也得到成功。
当今,对企业节能减排的要求日趋严格,上述工艺及与工艺配套的装置都在不同的侧面 存在环境、能耗和安全等问题,特别是由于火法炼铅在劳动卫生方面的特殊性,都有待铅冶 炼工艺与装置的创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常规装置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节能、环境友好、资源高效利用和安全
生产的先进铅冶金装置。
本实用新型包括反应塔1,沉淀池2,沉淀池2底部设有放铅口 3、放渣口 4,放渣口 4位 置高于放铅口 3,反应塔1的顶部有一喷嘴5,沉淀池2的尾部或中部设有烟道6,沉淀池2 与反应塔1及烟道6连接,装有喷嘴5的反应塔1、沉淀池2和烟道6构成一个密闭的整体。
使用时铅精矿与辅助燃料及氧气一起从喷嘴5喷入反应塔1,产出炉渣、粗铅及烟气, 炉渣从放渣口4放出,粗铅从放铅口3放出,烟气从烟道6排出。
其中闪速炉喷嘴可能是一个或多个;反应塔断面可以是圆形或其他形状;沉淀池可以 设置隔墙或其他装置;反应塔或沉淀池可以添加其他物料和/或还原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经干燥的粉状硫化铅精矿与氧气一起由喷嘴喷入一个高温的 反应塔空间,并呈飘浮状态,由于熔炼过程充分利用了精矿颗粒巨大比表面积的特点,形成 了极为优越的化学动力学条件,反应得到了强化,可于瞬间完成熔炼的主要过程,生成的熔 体飘落在反应塔下方的沉淀池中,继续完成氧化铅的交互反应与还原反应,连续生成粗铅和 含铅低的炉渣,澄清分层后分别排出。从而短流程、连续化;节能;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保 护、安全与劳动卫生。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本装置闪速炼铅炉由顶部喷嘴5的承担熔炼 主要反应过程的反应塔l,承担氧化铅交互反应和还原反应并沉清分层的沉淀池2,以及承担
排出二氧化硫气体的烟道6组成;装有喷嘴5的的反应塔1、沉淀池2和烟道6三部分是一
个密闭的整体。使用时铅精矿与辅助燃料及氧气一起从喷嘴5喷入反应塔1,产出炉渣、粗 铅及烟气,炉渣从放渣口4放出,粗铅从放铅口3放出,烟气从烟道6排出。
粉状硫化铅精矿与氧气一起由安装于反应塔顶部的喷嘴5高速喷入反应塔1,精矿颗粒 呈飘浮状态,并按一定的氧化率完成硫化铅的氧化;生成的熔体落在反应塔1下方的沉淀池 2中,硫化铅与氧化铅通过交互反应连续的产出金属铅(粗铅),多余的氧化铅被还原后也产 出金属铅。炉渣可丢弃,或进一步处理;烟气经烟道6进入余热锅炉,最后送回收硫的系统。
权利要求1、一种铅的闪速熔炼装置,包括反应塔(1),沉淀池(2),沉淀池(2)底部设有放铅口(3)、放渣口(4),放渣口(4)位置高于放铅口(3),其特征在是反应塔(1)的顶部有一喷嘴(5),沉淀池(2)的尾部或中部设有烟道(6),沉淀池(2)与反应塔(1)及烟道(6)连接,装有喷嘴(5)的反应塔(1)、沉淀池(2)和烟道(6)构成一个密闭的整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铅的闪速熔炼装置,本装置闪速炼铅炉由顶部喷嘴的承担熔炼主要反应过程的反应塔,承担氧化铅交互反应和还原反应并沉清分层的沉淀池,以及承担排出二氧化硫气体的烟道几组成;装有喷嘴的反应塔、沉淀池和烟道三部分是一个密闭的整体。使用时铅精矿与辅助燃料及氧气一起从精矿喷嘴喷入反应塔,产出炉渣、粗铅及烟气,炉渣从放渣口放出,粗铅从放铅口放出,烟气从烟道排出。从而短流程、连续化;节能;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保护、安全与劳动卫生。
文档编号C22B13/00GK201186946SQ20082008112
公开日2009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24日
发明者张文海, 王吉坤, 章晓波, 英 董 申请人: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