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铝合金中厚板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色金属加工技术,特别是一种铝合金中厚板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铝合金中厚板的热处理工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淬火+整平+时效,二是淬火+整平+冷轧10 % +多次整平+时效。经检测所得,前种热处理工序后的铝合金板材表面残余应力为-147Mpa±10Mpa,后种热处理工序后的铝合金板材表面残余应力为-84Mpa土 lOMpa,因此,该两种热处理工序均未能有效减少铝合金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留下的表面残余应力,从而大大影响了铝合金板材的表面性能和使用寿命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大幅度减少表面残余应力,提高铝合金板材表面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铝合金中厚板的生产工艺。本发明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铝合金中厚板的生产工艺,具体工艺流程为:熔炼-铸造-锯切-铣面-加热-热轧-热处理,所述热处理的过程依次为:淬火-整平-淬火-整平-时效。所述热处理中的第一次淬火的介质为水,当水温达到70 80°C时,加入PDA淬火液,PDA淬火液的溶度为2% 20%。所述热处理中的第二次淬火是在水中进行的,无需添加淬火液。所述热处理中的两次整平均采用辊矫平。所述热处理中的两次淬火温度均为450 550°C。所述热处理中的时效温度为200 250°C。铝合金铸锭在热轧前在的加热温度为450°C。所述热轧包括热粗轧和热精轧两个步骤。所述热轧是在可往复轧制的热轧设备上进行。本发明相对于现有工艺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生产工艺中的淬火+整平+淬火+整平+时效的热处理工序,可有效减少铝合金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留下的表面残余应力,经检测得知,该表面残余应力已经减少至-48Mpa土 IOMpa,从而大大提高了招合金板材的表面性能和使用寿命等。
具体实施方式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铝合金中厚板的生产工艺,依次包括如下步骤:熔炼:将合金材料按一定比例配比后投入熔炼炉进行熔炼;铸造:经溶炼的招液进入铸造机铸造成招徒;锯切:通过锯切机将铝锭切割成所需尺寸的铝块;铣面:对铝块的两个大面进行铣削;加热:将铝块加热至450°C ;热轧:先在可往复轧制的粗轧机上进行粗轧,然后在可往复轧制的精轧机上精轧成板材;
淬火:淬火介质为水,当水温达到70 80°C时,加入PDA淬火液,PDA淬火液的溶度为2 0Z0 20%,淬火温度为450 550°C,优选510°C ;整平:将铝合金板材的表面采用辊矫平;淬火:将铝合金板材再次进行淬火,淬火温度为450 550°C,优选510°C,淬火介质同样为水,无需添加淬火液;整平:将铝合金板材的表面再次采用辊矫平;时效:时效温度为200 250°C。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 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铝合金中厚板的生产工艺,具体工艺流程为:熔炼-铸造-锯切-铣面-加热-热轧-热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的过程依次为:淬火-整平-淬火-整平-时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铝合金中厚板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中的第一次淬火的介质为水,当水温达到70 80°C时,加入PDA淬火液,PDA淬火液的溶度为2 0Z0 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铝合金中厚板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中的第二次淬火是在水中进行的,无需添加淬火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铝合金中厚板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中的两次整平均采用辊矫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铝合金中厚板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中的两次淬火温度均为450 550°C。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铝合金中厚板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中的时效温度为200 250°C。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铝合金中厚板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铝合金铸锭在热轧前的加热温度为450°C。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铝合金中厚板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轧包括热粗轧和热精轧两个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铝合金中厚板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轧是在可往复轧制的热轧设备上进行。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合金中厚板的生产工艺,具体工艺流程为熔炼-铸造-锯切-铣面-加热-热轧-热处理,所述热处理的过程依次为淬火-整平-淬火-整平-时效,该热处理工序可有效减少铝合金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留下的表面残余应力,从而提高铝合金板材的表面性能和使用寿命等。
文档编号C22F1/04GK103088274SQ201110343119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3日
发明者李志威 申请人:精美铝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