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冷淬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7331阅读:1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冷淬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在线淬火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理想冷却效果的风冷淬火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线淬火是指工件(例如,铝型材或者其他合金型材)动态挤出后快速进行冷却的生产工艺,对应的设备称为在线淬火装置。为了实现工件的快速冷却,现有技术已揭示了多种风冷淬火装置。例如,在一种常见的风冷淬火装置中,沿着工件的挤出方向固定安装有多台风机, 直接或通过风管风口向工件吹风,使得挤出的工件得到冷却。该风冷淬火装置虽然结构简单、成本低,但是存在以下缺陷(1)吹风距离远,冷却效能低;(2)风机的累积能耗大;(3) 没有可调节性,工艺性能差;(4)吹风冷却的热量直接散失在操作区域,恶化了操作环境。再如,在另外一种风冷淬火装置中,风机通过刚性风管、柔性风管、风门、风箱和风口向工件吹风,使得挤出的工件得到冷却。该风冷淬火装置虽然具有良好的可调节性、理想的作业效能和良好的工艺性能,但是仍然存在以下缺陷(1)设备成本高;( 风机能耗大; (3)吹风冷却的热量同样直接散失在操作区域,恶化了操作环境。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理想冷却效果且可以改善操作环境的风冷淬火装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理想冷却效果且可以改善操作环境的风冷淬火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冷淬火装置,可连接在挤压机上在线冷却工件,其包括支撑导向装置、围绕支撑导向装置的密封管道、密封连接挤压机的转向接头,以及密封安装在转向接头上的抽风装置。作为本实用新型风冷淬火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转向接头紧靠所述挤压机设置。作为本实用新型风冷淬火装置的一种改进,冷却时,所述工件沿着所述支撑导向装置远离所述挤压机运动,空气在所述密封管道内向着所述挤压机流动。作为本实用新型风冷淬火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转向接头为密闭空腔,其设有密封连接所述抽风装置的第一开口、密封连接所述挤压机端面的第二开口,以及密封连接所述密封管道的第三开口。作为本实用新型风冷淬火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抽风装置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开口的水平风管、位于水平风管端部的风机,以及自风机延伸至室外的垂直风管。作为本实用新型风冷淬火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开口可允许工件通过,通过密封圈、挤压模具和挤压机的共同作用,所述第二开口没有空气通过。作为本实用新型风冷淬火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密封管道包括固定外壳和可活动地扣合在固定外壳上的活动外壳。作为本实用新型风冷淬火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固定外壳和所述活动外壳的一侧通过铰链可活动地连接,另一侧通过把手锁紧。作为本实用新型风冷淬火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撑导向装置包括支架和间隔分布于支架上的若干个辊筒,所述密封管道围绕辊筒设置,所述固定外壳固定连接在支架上。作为本实用新型风冷淬火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固定外壳和所述活动外壳之间设有密封垫。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风冷淬火装置至少具有以下优点首先,风冷淬火装置的全长对工件都具有理想的冷却效果,冷却的梯度符合冷却工艺的要求;其次,冷却工件时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抽风装置排出室外,不仅可以改善操作环境,而且可以相应减少用于操作环境通风降温的设备的能耗。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风冷淬火装置及其有益技术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风冷淬火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风冷淬火装置的左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风冷淬火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请参阅
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风冷淬火装置10可以连接在挤压机60的端面,用以在线冷却从挤压机60中成型的工件70 (例如,可以是铝型材或者其他有色金属型材)。本实用新型风冷淬火装置10包括支撑导向装置20、围绕支撑导向装置20的密封管道30、密封连接在挤压机60上的转向接头40,以及密封安装在转向接头40上的抽风装置 50。支撑导向装置20包括支架202和间隔分布在支架202上的若干个平行的辊筒 204,自挤压机60上成型的工件70可以经支撑导向装置20导出。密封管道30围绕在支撑导向装置20的辊筒204的周围,其为一端敞口的封闭管道。密封管道30靠近挤压机60的一端密封连接在转向接头40的第三开口(未图示)上, 远离挤压机60的一端为敞口端。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密封管道30包括固定在支架202上的固定外壳302和可活动地扣合在固定外壳302上的活动外壳304,固定外壳302和活动外壳304的一侧通过铰链305连接,另一侧通过把手306稳定地扣合在一起并形成一个密封的空腔。成型的工件70可在密封管道30中推进,在支撑导向装置20的导引下自挤压机 60向密封管道30的敞口端移动,并在密封管道30中受到风的冷却。此外,为了确保密封管道30的密封性能,固定外壳302和活动外壳304之间设有密封垫308,当活动外壳304稳定地扣合在固定外壳302上时,整个密封管道30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转向接头40紧靠挤压机60设置,为一个设有三个开口的密闭空腔,其设有密封连接抽风装置50的水平风管502的第一开口(未图示)、密封连接挤压机60的端面的第二开口(未图示),以及密封连接密封管道30的第三开口。第二开口可以允许工件70通过,通过密封圈80、挤压模具602和挤压机60的共同作用,第二开口没有空气通过。抽风装置50密封安装于转向接头40上,其包括连接转向接头40的第一开口的水平风管502、位于水平风管502末端的风机504,以及自风机504延伸至室外的垂直风管 506。整个抽风装置50成密闭设置,以确保自密封管道30抽出的热气可以排放至室外。在线冷却操作中,可以根据实际冷却速度的需要,调节和控制风机504的转速。请继续参阅
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风冷淬火装置10的作业方法如下首先, 翻开活动外壳304,观察和理顺挤压作业的初始条件;其次,确认挤压作业正常后,合上活动外壳304并锁紧把手306,以确保密封管道30处于良好的密封状态;再次,启动风机504, 在风机504吸风口附近形成负压状态,空气自密封管道30远离挤压机60 —端的敞口端进入,向着挤压机60方向流动的空气经过自挤压机60挤出并沿着支撑导向装置20远离挤压机60运动的工件70的表面,把热量带走,使得工件70的表面得到冷却,实现了淬火工艺的目的;最后,带有热量的空气依次经过转向接头40、水平风管502、风机504和垂直风管506 排出室外。结合上面对本实用新型风冷淬火装置10的详细描述可以看出,相对于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风冷淬火装置1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第一、风冷淬火装置10的全长对工件70都具有理想的冷却效果,冷却的梯度符合冷却工艺的要求。第二、冷却工件70时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抽风装置50排出室外,不仅可以改善操作环境,而且可以相应减少用于操作环境通风降温的设备的能耗。第三、通过控制和调节风机504的转速,可以非常方便地调节和控制风冷作业的冷却强度。第四、风冷淬火装置10的主体结构为抽送风的管道,设备简单、成本低,材料利用率高。第五、只需一台功率不大的风机504作为动力源就可以满足冷却工艺的需要,节省了大量的能耗。根据上述原理,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风冷淬火装置,可连接在挤压机上在线冷却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淬火装置包括支撑导向装置、围绕支撑导向装置的密封管道、密封连接挤压机的转向接头,以及密封安装在转向接头上的抽风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接头紧靠所述挤压机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却时,所述工件沿着所述支撑导向装置远离所述挤压机运动,空气在所述密封管道内向着所述挤压机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接头为密闭空腔,其设有密封连接所述抽风装置的第一开口、密封连接所述挤压机端面的第二开口,以及密封连接所述密封管道的第三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冷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风装置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开口的水平风管、位于水平风管端部的风机,以及自风机延伸至室外的垂直风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冷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可允许工件通过, 通过密封圈、挤压模具和挤压机的共同作用,所述第二开口没有空气通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管道包括固定外壳和可活动地扣合在固定外壳上的活动外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冷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外壳和所述活动外壳的一侧通过铰链可活动地连接,另一侧通过把手锁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冷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导向装置包括支架和间隔分布于支架上的若干个辊筒,所述密封管道围绕辊筒设置,所述固定外壳固定连接在支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冷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外壳和所述活动外壳之间设有密封垫。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冷淬火装置,可连接在挤压机上在线冷却工件,其包括支撑导向装置、围绕支撑导向装置的密封管道、密封连接挤压机的转向接头,以及密封安装在转向接头上的抽风装置。本实用新型风冷淬火装置的全长对工件都具有理想的冷却效果,冷却的梯度符合冷却工艺的要求。此外,冷却工件时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抽风装置排出室外,不仅可以改善操作环境,而且可以相应减少用于操作环境通风降温的设备能耗。
文档编号C21D1/62GK201999965SQ201120008808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3日
发明者梁代平, 麦鸿杰 申请人:佛山市南海赛福铝材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