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线立式退火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0029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磁线立式退火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机械加工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磁线立式退火电阻炉。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电磁线退火炉为卧式退火电阻炉,卧式电阻炉存在的问题(1)传统布置电热元件的方法为先把线性电热元件绕制成螺旋形状,然后排列在炉膛周围,这样热效率低,且能耗大;(2)电磁线退火后,软化程度不够;(3)电磁线退火后,表面常用挂伤;(4)结构复杂,故障率高,且维修不便等。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效率高的电磁线立式退火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及设置在底座上的炉体,炉体上设置实用接线柱,炉体炉膛内安装不锈钢管,不锈钢管穿出炉体的上下两端;在所述炉体的上方设置进炉定位机构,在炉体的下方设置冷却水槽,冷却水槽的出口处设置出炉定位机构,所述的炉膛为立式炉膛; 在所述不锈钢管内设置热电偶;且在炉膛内的不锈钢管外部缠绕设置电热元件,电热元件与不锈钢管接触的地方设置绝缘层。所述的绝缘层为云母和瓷管绝缘层。所述炉体上还设置有备用接线柱。在炉体上方设置调整机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炉膛采用立式,可避免卧式电阻炉在电磁线退火时表面挂伤的缺点。而且,电热元件直接缠绕在炉膛的不锈钢管外部,电热元件通电时, 电热元件发热通过传导、对流、辐射方式对炉膛进行加热,同时依靠感应产生涡流,产生热量,炉子热效率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10及设置在底座10上的炉体4,在炉体4的上方设置进炉定位机构1,在炉体4的下方设置冷却水槽11,冷却水槽11的出口处设置出炉定位机构12。上述的进炉定位机构1和出炉定位机构12均为滑轮定位机构。炉体4内的底部设置实用接线柱8,另外还可以同时设置备用接线柱7。在炉体4内设置炉膛5,炉膛5内安装不锈钢管9,上述的不锈钢管9由若干根钢管组合而成,且不锈钢管9穿出炉体4的上下两端。本实用新型中,不锈钢管9在炉体4上的固定方式为每根钢管之间采用正反面交错点焊的方法,避免产生较大的焊接应力,钢管炉体上的固定采用上端固定、下端自由的方法,可避免不锈钢管受热产生弯曲。本实用新型,为避免卧式电阻炉在电磁线退火时表面挂伤的缺点,炉膛5采用立式炉膛,并设置进炉定位机构1和调整机构3,出炉定位机构12。在不锈钢管9的顶端设置热电偶2。电热元件6布置方式与传统布置方式不同,本实用新型将电热元件6缠绕在炉膛 5内的不锈钢管9外部。电热元件6通电时,电热元件6发热通过传导、辐射方式对炉膛进行加热,同时依靠感应产生涡流,产生热量,炉子热效率高。除此之外,在电热元件6与不锈钢管9接触的地方设置绝缘层,绝缘层为云母和瓷管的混合绝缘层,可提高高温绝缘性能。炉体的保温层采用新型耐火保温材料,其保温性能良好,降低热损耗。本实用新型实用原理如下待退火软化的电磁线通过进炉定位机构1、调整机构3 进入炉膛5中的不锈钢管9内加热,通过热电偶2测量控制炉膛温度,加热后的电磁线通过出炉定位机构进入冷却水槽11冷却,退火软化后的电磁线进入下道加工工序。
权利要求1.一种电磁线立式退火炉,它包括底座(10)及设置在底座(10)上的炉体(4),炉体(4) 上设置实用接线柱(8),炉体炉膛(5)内安装不锈钢管(9),不锈钢管(9)穿出炉体(4)的上下两端;在所述炉体(4)的上方设置进炉定位机构(1),在炉体(4)的下方设置冷却水槽 (11),冷却水槽(11)的出口处设置出炉定位机构(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膛(5)为立式炉膛;在所述不锈钢管(9)内设置热电偶(2);且在炉膛(5)内的不锈钢管(9)外部缠绕设置电热元件(6),电热元件(6)与不锈钢管(9)接触的地方设置绝缘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线立式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层为云母和瓷管绝缘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线立式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4)上还设置有备用接线柱(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线立式退火炉,其特征在于在炉体(4)上方设置调整机构(3)。
专利摘要一种电磁线立式退火炉,它包括底座及设置在底座上的炉体,炉体上设置实用接线柱,炉体炉膛内安装不锈钢管,不锈钢管穿出炉体的上下两端;在炉体的上方设置进炉定位机构,在炉体的下方设置冷却水槽,冷却水槽的出口处设置出炉定位机构,炉膛为立式炉膛;在不锈钢管内设置热电偶;且在炉膛内的不锈钢管外部缠绕设置电热元件,电热元件与不锈钢管接触的地方设置绝缘层。本实用新型的炉膛采用立式,可避免卧式电阻炉在电磁线退火时表面挂伤的缺点。而且,电热元件直接缠绕在炉膛的不锈钢管外部,电热元件通电时,电热元件发热通过传导、对流、辐射方式对炉膛进行加热,同时依靠感应产生涡流,产生热量,炉子热效率高。
文档编号C21D9/54GK202116594SQ20112014908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2日
发明者万建民, 冯俊杰, 李付生, 杨国正, 王金晓, 高金华 申请人:冯俊杰, 杨国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