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平面磨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2356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尘平面磨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吸尘平面磨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吸尘平面磨光装置。背景技术
传统使用的磨光装置通常为无吸尘结构的磨光装置,其在磨光时,磨削下来的粉尘就会从摩擦处向四周飞扬,使得整个加工场所粉尘满天飞,这样不仅污染了周围环境, 而且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威胁,另外,因传统磨光机无底座,工作人员稍有操作不慎,就会在被磨物表面造成凹凸不平的现象,需采用砂纸进行手工打磨后才能对被磨物上涂料。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于2005年6月17申请的申请号为20052007^91. 8, 名称为吸尘平面磨光机的专利中揭露了一种吸尘平面磨光机,包括机壳、装在机壳内的电机、输出齿轮和输出轴,输出轴上装设一具有砂片的风叶,机壳前端设置一吸尘盘,一装设在该吸尘盘底端边缘的密封橡胶,一固定在该机壳底部的呈一平面的底盘,一连接在该吸尘盘的出尘口上的吸尘管,该吸尘管的另一端连接到吸尘箱上。该技术在磨光时虽能够将磨削下来的粉尘通过吸尘管吸入吸尘箱内,避免了粉尘满天飞的现象,且底盘保证吸尘平面磨光机平衡,避免了被磨物表面凹凸不平的现象发生,但由于密封橡胶较硬、弹性不足, 在磨光时,当吸尘盘贴合于被磨物表面时稍有细微的不平整(比如吸尘盘一侧稍微高点, 而另一侧稍微低点)便会产生细缝而造成密封不严密的现象,此时磨光产生的粉尘难免会有部分经由该细缝扬入加工场,另外,随粉尘进入吸尘箱内的还有一部分空气,该部分空气排放时难免会夹杂着部分粉尘,从而对空气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吸尘平面磨光装置,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密封不严密导致的粉尘扬入加工场的现象,且可解决从吸尘箱中排放出的空气造成的污染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吸尘平面磨光装置, 包括一吸尘盘、一吸尘管和一吸尘箱;所述吸尘箱含一箱体和一掀盖于该箱体上的箱盖,所述箱盖上具有复数个通气孔和一位于该通气孔下方的过滤层,所述箱体内设有一第一动力源;所述吸尘盘含一外壳、一磨砂件、一密封圈和一底座,所述底座呈一平面固定在外壳底部,所述密封圈套设于外壳的底端边缘上,该密封圈与外壳之间具有间隙,且该间隙内设有一弹性毛刷层,所述磨砂件上设有复数个吸尘口,且该磨砂件容置于外壳内的底部,所述外壳上设有一第二动力源,该第二动力源通过一轴与磨砂件连接,该外壳上还开设有一出尘口,所述吸尘管的一端与该出尘口连接,该吸尘管的另一端与吸尘箱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外套设有一照明单元。进一步地,所述磨砂件包括一底衬和一粘于该底衬上的砂纸,且该底衬和砂纸均相应设有所述的吸尘口。[0008]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一伸缩杆,该伸缩杆的一端设有一夹套口,且该夹套口与所述外壳的手柄相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手柄由第二动力源的壳体形成。本实用新型吸尘平面磨光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在避免被磨物磨削下来的粉尘满天飞及被磨物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现象的同时;因采用弹性毛刷,在磨光时,即使吸尘盘贴合于被磨物表面时稍有细微的不平整也可避免产生细缝而造成密封不严密的现象,进而防止了粉尘扬入加工场现象的发生,且吸尘箱箱盖在增设过滤层可解决从吸尘箱中排放出的空气造成的污染问题。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是本实用新型吸尘平面磨光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吸尘盘的仰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吸尘箱的箱体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吸尘箱的箱盖沿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磨砂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吸尘平面磨光装置,包括一吸尘盘1、一吸尘管 2和一吸尘箱3 ;所述吸尘箱3含一箱体31和一掀盖于该箱体31上的箱盖32,所述箱盖32 上具有复数个通气孔321和一位于该通气孔321下方的过滤层322,所述箱体31内设有一第一动力源311 ;所述吸尘盘1含一外壳11、一磨砂件12、一密封圈13和一底座14,所述底座14呈一平面固定在外壳11底部,该底座14与磨砂件12上跟被磨物接触的平面保持在同一平面,以减少吸尘盘1对被磨物的压强,从而保持了吸尘盘1的平衡,进而防止了被磨物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且减少了打磨石的震动;所述密封圈13套设于外壳11的底端边缘上,该密封圈13与外壳11之间具有间隙15,且该间隙a内设有一弹性毛刷层16,当本装置工作时,空气便是从所述间隙15进入装置的,即间隙15为进气口 ;所述磨砂件12上设有复数个吸尘口 121,且该磨砂件12容置于外壳11内的底部,所述外壳11上设有一第二动力源17,该第二动力源17通过一轴(未图示)与磨砂件12连接,该外壳11上还开设有一出尘口 18,所述吸尘管2的一端与该出尘口 18连接,该吸尘管2的另一端与吸尘箱3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磨砂件12包括一底衬122和一粘于该底衬122上的砂纸123,该底衬122和砂纸123均相应设有所述的吸尘口 121,且因该砂纸123是粘于底衬122上,所以砂纸123是可进行更换的;为了使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便捷的应用于处于不同位置高度的被磨物,装置还包括一伸缩杆4,该伸缩杆4的一端设有一与外壳11的手柄相配合的夹套口 41,当第二动力源17为电机时,第二动力源17的壳体可构成外壳11的手柄;另外,当被磨物所处位置的光线不好时,往往无法准确的操作吸尘平面磨光装置,为了解决该问题,在密封圈13外套设了一照明单元19。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将吸尘盘1的底端贴合在被磨物的表面,此时磨砂件12的砂纸123、底座14及弹性毛刷层16均贴合于被磨物的表面,启动第一动力源16与第二动力源17,环境中的空气通过间隙15进入吸尘盘1的外壳11内,且第二动力源17通过轴带动磨砂件12旋转,被打磨出的粉尘经由吸尘口 121及出尘口 18进入吸尘管2中,之后粉尘被吸尘管2吸入吸尘箱3内,其中随粉尘一起进入吸尘箱3内的空气则通过箱盖32上通气孔 321回归环境,且该部分空气在经过通气孔321之前受到过滤层322的过滤,从而避免了通过通气孔321的空气大量携带粉尘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在打磨的过程中,采用弹性毛刷层16,因采用弹性毛刷16可进行一定程度的压缩,在磨光时,即使吸尘盘贴合于被磨物表面时稍有细微的不平整也可避免产生细缝而造成密封不严密的现象,进而防止了粉尘扬入加工场现象的发生。
权利要求1.一种吸尘平面磨光装置,包括一吸尘盘、一吸尘管和一吸尘箱;所述吸尘箱含一箱体和一掀盖于该箱体上的箱盖,所述箱体内设有一第一动力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上具有复数个通气孔和一位于该通气孔下方的过滤层;所述吸尘盘含一外壳、一磨砂件、一密封圈和一底座,所述底座呈一平面固定在外壳底部,所述密封圈套设于外壳的底端边缘上,该密封圈与外壳之间具有间隙,且该间隙内设有一弹性毛刷层,所述磨砂件上设有复数个吸尘口,且该磨砂件容置于外壳内的底部,所述外壳上设有一第二动力源,该第二动力源通过一轴与磨砂件连接,该外壳上还开设有一出尘口,所述吸尘管的一端与该出尘口连接,该吸尘管的另一端与吸尘箱内的第一动力源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平面磨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外套设有一照明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平面磨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砂件包括一底衬和一粘于该底衬上的砂纸,且该底衬和砂纸均相应设有所述的吸尘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平面磨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伸缩杆,该伸缩杆的一端设有一夹套口,且该夹套口与所述外壳的手柄相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平面磨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手柄由第二动力源的壳体形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平面磨光装置,包括一吸尘盘、一吸尘管和一吸尘箱;吸尘箱含一箱体和箱盖,箱盖上具有通气孔和一过滤层,箱体内设有一第一动力源;吸尘盘含一外壳、一磨砂件、一密封圈和一底座,密封圈套设于外壳的底端边缘上,密封圈与外壳之间具有间隙,且间隙内设有一弹性毛刷层,磨砂件上设有复数个吸尘口,磨砂件容置于外壳内的底部,外壳上设有一第二动力源,第二动力源通过一轴与磨砂件连接,外壳上还开设有一出尘口,吸尘管的一端与出尘口连接,吸尘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动力源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密封不严密导致的粉尘扬入加工场的现象,且可解决从吸尘箱中排放出的空气造成的污染问题。
文档编号B24B7/00GK202155762SQ20112025284
公开日2012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5日
发明者林时开 申请人:林时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