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ima法制备半固态浆料的方法

文档序号:3255980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sima法制备半固态浆料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SIMA法制备半固态浆料的方法,属于金属半固态浆料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半固态金属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介于液态、固态成形的技术。它由于具有充型平稳、制件致密性高、对模具的热冲击小、力学性能高、成形力低等特点,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制备出具有均勻、细小的非枝晶组织的半固态金属浆料,是半固态金属成形技术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半固态金属成形技术的关键及基础。半固态浆料的质量决定了后续加工手段以及最终成形工件的质量。目前,半固态浆料的制备技术已达20多种,主要分为液态法、控制凝固法和固态法三种。其中,SIMA法(Strain Induced Melt Activation,应变诱发熔化激活法)不需要液态金属的搅拌工序,因此制备的半固态浆料致密度高、无污染、适用范围广,尤其对制备较高熔点的非枝晶合金具有独特的优越性。SIMA制浆法包括墩粗、挤压等传统方法与等径角挤压、高压扭转等新方法。墩粗、挤压等传统方法制备半固态浆料时,具有变形量小、变形不均勻并最终导致制备的浆料球化率低、组织和性能不均勻等缺点。等径角挤压、高压扭转等新的制浆方法,具有变形量大、模具复杂等特点,使得制备的浆料试样尺寸小、工艺复杂、组织不均勻等缺
点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SIMA制备半固态浆料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高效、组织和性能均勻的制备半固态浆料的工艺,解决现有技术中制备半固态浆料产生的组织不均勻、试样尺寸小等缺陷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首先测量所要制备的半固态合金的液固相线点,然后加热合金进行开坯锻,保温一段时间后得到所需固相率的半固态浆料,包括如下具体制备步骤
(1)测量要制备半固态浆料合金的液固相线点;
(2)将合金坯料加热至再结晶温度之上100°C范围之内,利用开坯锻工艺,对坯料进行多道次、多火的拔长和多次的镦粗;每次拔长或镦粗之前,如果坯料的温度下降至再结晶温度以下,则需要将坯料加热至再结晶温度之上100°C范围之内。(3)将变形后的合金坯料加热至步骤(1)测得的液固相线温度区间并保温5 40分钟后水淬,得到半固态坯料。所述步骤(2)中,制浆采用的SIMA法是开坯锻工艺,也即采用多道次、多火的拔长和镦粗成形,最终使开坯锻后的合金坯料的变形量能够达到30 50%。所述步骤(3)中,开坯锻之后的合金坯料要进行等温热处理,将其加热至液固相线温度区间并保温,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来获得不同固相率的半固态浆料,相同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越长,浆料的固相率越低;相同的加热时间,温度越高,浆料的固相率越低。本发明的特点就是采用多道次、多火的拔长和镦粗变形,然后结合等温热处理制备半固态浆料,主要是利用反复拔长和镦粗变形以代替现有的压缩、挤压、等径角挤压等工艺,制备出组织均勻、球化率控制精确的较大尺寸的半固态浆料。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1、采用本发明,使合金坯料进行开坯锻成形,具体表现为进行多道次、多火的拔长和墩粗。在反复的墩拔过程中,坯料的形状和尺寸不会发生较大的改变,而坯料可以获得较大的塑性变形,破碎坯料的初始枝晶,储备大量的塑性变形能,晶粒内部产生大量的位错和大角度的亚晶界。随后液固相线区间的等温热处理过程中,能够获得均勻、细小球化组织的半固态浆料,固相率60 85%。2、本发明操作简单,所得半固态浆料组织和性能好。


图1为本发明成形工艺的流程图2为本发明获得的铜合金半固态坯料微观组织。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但本发明的保护内容不限于所述范围。实施例1
本发明的SIMA法制备ZCuSnlOPl锡青铜半固态浆料制备方法(参见图1)
(1)测量要制备半固态浆料合金的液固相线点;本实施例中,合金为ZCuSnlOPl锡青铜合金,尺寸为Φ19Χ22πιπι的圆柱,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量该合金的固相线温度为 833°C,液相线温度为1000 oC ;
(2)将合金坯料加热至再结晶温度之上,利用开坯锻工艺,对坯料进行多道次、多火的拔长和镦粗;本实施例中,将锡青铜加热至450、然后先沿坯料轴向对其进行1次墩粗,每次压下量为2mm ;最后对其拔长,每道次压下量为1mm,一共拔长6个道次,开坯锻后的合金坯料的变形量达到30% ;每次拔长或镦粗之前,如果坯料的温度下降至再结晶温度以下,都需要将坯料加热至450。c。(3)将变形后的合金坯料加热至液固相线区间并保温一段时间,制备出一定固相率的半固态浆料;本实施例中,将变形后的锡青铜加热至900 并保温5分钟,然后水淬,最终制备出锡青铜半固态坯料的微观组织如图2所示,其组织均勻,固相率为85%。实施例2:
本发明的SIMA法制备5083铝合金半固态浆料制备方法(参见图1) (1)测量要制备半固态浆料合金的液固相线点;本实施例中,合金为5083铝合金,尺寸为Φ30Χ45πιπι的圆柱,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量该合金的固相线温度为571°C,液相线温度为642 oC ;(2)将合金坯料加热至再结晶温度之上,利用开坯锻工艺,对坯料进行多道次、多火的拔长和镦粗;本实施例中,将铝合金加热至460、然后先沿坯料轴向对其进行3次墩粗,每次压下量为4mm ;最后对其拔长,每道次压下量为2mm,一共拔长6个道次,开坯锻后的合金坯料的变形量达到40% ;每次拔长或镦粗之前,如果坯料的温度下降至再结晶温度以下,都需要将坯料加热至460。c。(3)将变形后的合金坯料加热至液固相线区间并保温一段时间,制备出一定固相率的半固态浆料;本实施例中,将变形后的铝合金加热至600。c并保温15分钟,然后水淬,最终制备出组织均勻、球化率高的铝合金半固态坯料。实施例3 本发明的SIMA法制备AZ91镁合金半固态浆料制备方法(参见图1)
(1)测量要制备半固态浆料合金的液固相线点;本实施例中,合金为AZ91镁合金,尺寸为Φ 50 X 70mm的圆柱,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量该合金的固相线温度为503°C,液相线温度为595°C ;
(2)将合金坯料加热至再结晶温度之上,利用开坯锻工艺,对坯料进行多道次、多火的拔长和镦粗;本实施例中,将镁合金加热至300、然后先沿坯料轴向对其进行4次墩粗,每次压下量为6mm ;最后对其拔长,每道次压下量为4mm,一共拔长6个道次,开坯锻后的合金坯料的变形量达到50% ;每次拔长或镦粗之前,如果坯料的温度下降至再结晶温度以下,都需要将坯料加热至300。c。(3)将变形后的合金坯料加热至液固相线区间并保温一段时间,制备出一定固相率的半固态浆料;本实施例中,将变形后的镁合金加热至560。c并保温40分钟,然后水淬,最终制备出组织均勻、球化率高的镁合金半固态坯料。结果表明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控制方便、球化率高、固相率控制准确等优点,可以应用于铜合金、铝合金以及镁合金半固态坯料的制备。
权利要求
1.一种SIMA法制备半固态浆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1)测量要制备半固态浆料合金的液固相线点;(2)将合金坯料加热至再结晶温度之上100°C范围之内,利用开坯锻工艺,对坯料进行多道次、多火的拔长和多次的镦粗;(3)将变形后的合金坯料加热至步骤(1)测得的液固相线温度区间并保温5 40分钟后水淬,得到半固态坯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IMA法制备半固态浆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最终使开坯锻后的合金坯料的变形量能够达到30 5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半固态浆料制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新SIMA法制备半固态浆料的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半固态浆料制备中产生的质量缺陷问题。根据要制备半固态浆料合金的液固相线点,先将合金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然后利用开坯锻工艺,对其进行多道次的拔长和镦粗,最后将其加热至半固态温度区间,制备出一定固相率的半固态浆料。本发明可以制备多种合金的半固态浆料,具有操作简单、控制方便、球化率高、固相率控制准确等优点。
文档编号C22C1/00GK102560161SQ201210054148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5日
发明者卢德宏, 吴龙彪, 周荣, 周荣峰, 王佳, 肖寒, 蒋业华 申请人:昆明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