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熔模铸造制壳方法

文档序号:3342479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进的熔模铸造制壳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铸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熔模铸造制壳的方法。
背景技术
熔模铸造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制模、制壳和模壳焙烧浇注三道工序过程,其中制壳工序是将制模工序制的蜡模组,通过涂料、撒砂、硬化、风干的多次循环过程形成涂料模组,再进行脱蜡(熔失蜡模)就形成了模壳,壳内型腔就是零件模型。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铸造工艺水平也在飞快发展,对于熔模铸造而言,现有的水玻璃加硅砂工艺,铸件表面粗糙度较高,铸件毛坯质量较差,为解决这一问题,所研发的硅溶胶加锆砂工艺,虽然毛坯质量得到了提高,但是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铸造技术领域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熔模铸造制壳方法,铸件毛刺少,表面光滑,粗糙度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改进的熔模铸造制壳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清理去除模组表面的油污;
(2)涂料将涂料搅拌均匀之后,均匀覆盖模组表面;
(3)撒砂将涂料的模组表面均匀的撒上一层砂粒
(4)硬化撒砂后的模组放入池内硬化液浸泡硬化;
(5)风干模组入池硬化之后,提出挂在架子上进行控水风干;
(6)脱蜡风干之后将模组放进预先加热的水里,把壳内的蜡模熔失出来;
上述步骤中涂料、撒砂、硬化、风干重复8次,第1、2次撒砂用粒度分组为15的锆砂作面层砂,第3、4次撒砂用粒度分组为30的硅砂,第5— 8次撒砂用粒度分组为60的硅砂。所述脱蜡,采用90°C的水溶法脱蜡。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改进的熔模铸造制壳方法,其有益效果在于,第1、2次撒砂用粒度分组为15的锆砂作面层砂,锆砂的热膨胀系数小而均匀,其膨胀系数仅为硅砂的1/3,在高温条件下,体积膨胀较小,不会发生体积突然膨胀现象,因而型壳质量得到提高;锆砂不易与铁的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因而具有很好的抗粘砂作用,铸件质量得到提高;锆砂价格较高,第3— 8次撒砂采用硅砂,在得到高质量铸件的基础上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一个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改进的熔模铸造制壳方法进行详细的 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的熔模铸造制壳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清理去除模组表面的油污;(2)涂料将涂料搅拌均匀之后,均匀覆盖模组表面;(3)撒砂将涂料的模组表面均匀的撒上一层砂粒(4)硬化撒砂后的模组放入池内硬化液浸泡硬化;(5)风干模组入池硬化之后,提出挂在架子上进行控水风干;(6)脱蜡风干之后将模组放进预先加热的水里,水温为90°C,把壳内的蜡模熔失出来;上述步骤中涂料、撒砂、硬化、风干重复8次,第1、2次撒砂用粒度分组为15的锆砂作 面层砂,第3、4次撒砂用粒度分组为30的硅砂,第5— 8次撒砂用粒度分组为60的硅砂。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进的熔模铸造制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清理去除模组表面的油污; (2)涂料将涂料搅拌均匀之后,均匀覆盖模组表面; (3)撒砂将涂料的模组表面均匀的撒上一层砂粒 (4)硬化撒砂后的模组放入池内硬化液浸泡硬化; (5)风干模组入池硬化之后,提出挂在架子上进行控水风干; (6)脱蜡风干之后将模组放进预先加热的水里,把壳内的蜡模熔失出来; 上述步骤中涂料、撒砂、硬化、风干重复8次,第1、2次撒砂用粒度分组为15的锆砂作面层砂,第3、4次撒砂用粒度分组为30的硅砂,第5— 8次撒砂用粒度分组为60的硅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熔模铸造制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蜡,采用90°C的水溶法脱蜡。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的熔模铸造制壳方法,经过模组表面清理—涂料—撒砂—硬化—风干得到型壳,所述涂料、撒砂、硬化、风干重复8次,第1、2次撒砂用粒度分组为15的锆砂作面层砂,第3、4次撒砂用粒度分组为30的硅砂,第5—8次撒砂用粒度分组为60的硅砂;所述脱蜡,采用90℃的水溶法脱蜡。一种改进的熔模铸造制壳方法,用粒度分组为15的锆砂作面层砂,锆砂的热膨胀系数小而均匀,锆砂不易与铁的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因而具有很好的抗粘砂作用,型壳质量得到提高;锆砂价格较高,第3—8次撒砂采用硅砂,在得到高质量铸件的基础上降低了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B22C9/04GK103056298SQ20121053299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2日
发明者李宁波 申请人:青岛三合山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